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作为我国教育阶段一门难度相对较大的学科,特别是初中与小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跨度,不少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以后很难适应数学知识的学习,他们可能遇到困难、紧张等问题,以至于学习效率不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做好衔接工作,从多个不同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辅助学生由小学顺利过渡至初中,让他们适应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一、教学内容有效衔接,促使学生融入课堂
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材内容同小学相比难度、深度、广度均有所提升,小学数学以自然数运算和常见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为主,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则显得更为抽象化与复杂化,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要求均较高,他们极易遇到学习障碍或困难。为做好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教师首先应在教学内容方面有效衔接,深入分析所授内容同小学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引领学生建立起知识点的衔接,促使他们快速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例如,在进行“有理数”教学时,教师先要求学生任意写出三个正数与负数,简单说明正数与负数之间的区别及联系,使其动手写出后举手回答,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然后询问:你们在小学时期都学习过哪些数?引领他们独立思考后动手写出数的名称且举例,如:整数0,1,2,3等;小数0.2,4.3,5.5等;分数1/2,1/3,1/5等,指出自然数是整数,小数均可转化成分数。接着,教师讲述:随着负数的加入,现在的整數又指哪些数?分数呢?在初中阶段又学习到哪些数?学生说出整数-1,-2,-3等,分数-1/2,-1/4,-2/3等,设疑:如何给小学中的整数(0除外)和分数重新命名?讲解:其实小学中的数都是0或正数,引出有理数的分类与概念。
如此,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有效衔接,引领学生结合小学时期所学的数的相关知识学习初中的新知识,使其不受教学内容跨度大的影响,缓解他们无法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情况。
二、教学方法有效衔接,启发学生主动探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同小学相比存在着显著差异,教学方法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由于小学数学教学通常以直观化手段为主,再加上知识难度不大、安排课时较多,教师的教学速度缓慢,课堂容量较小,学生往往可以很好的吸收与消化,但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讲授内容变得更为抽象与复杂,逻辑性也随之提升,此时,教师可以小学时期的直观教学为基础,慢慢过渡至启发式教学中,启发他们主动思考,使其探究数学的奥秘。
比如,在实施“直线、射线、线段”教学时,教师事先分析学情: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直线、射线和线段等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有初步感性认识,许多概念他们在小学也有初步了解,但是比较分散。课堂上,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铁轨、霓虹灯发光、古筝图片,指引学生发现笔直的铁轨抽象成直线,霓虹灯光抽象成射线,古筝琴弦抽象成线段,使其初步实现由感性向理性的过渡,引发他们的求知渴望。接着,教师设置探究活动: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需要几个钉子?学校为解决雨天雨伞存放问题,决定在每个班级教室外钉一根2米长装有挂钩的木条,本校一共有20个班,至少需准备多少颗钉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展开思考,使他们尝试发现与探索新知。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有效衔接教学方式,引领学生系统地学习新知识,进一步加深对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以及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其认知水平由感性逐步上升至理性。
三、学习方式有效衔接,发展学生思维水平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想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不仅要做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个方面的衔接工作,同时还需关注学习方式的有效衔接,使其掌握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技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放手赋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自己则扮演好辅助者与点拨者的角色,引导他们逐渐理解与认识数学知识,使其数学思维水平得以良好锻炼与有效提升。
以“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为例,教师设计导语: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用有序实数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有序实数对(x,y)与(y,x)是否相同?提示学生结合小学阶段学过的数对思考、讨论与回答,让他们发现(x,y)与(y,x)表示的物体位置是不一样的。接着,教师设疑:什么是平面直角坐标系?指导学生动手画图,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指出平面就叫作坐标平面,提问:坐标平面由哪几部分组成?他们根据图像知道由四个象限加上x轴、y轴组成。之后,教师讲述: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如何写出已知点的坐标?反之已知点的坐标怎样描出这个点?吸引学生继续探究新知识,使其发现特殊点的坐标规律。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学习方式方面有效衔接,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根据个人认知与知识基础学习新知识,让他们通过系统化、条理化的学习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做好同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是一项相当重要的任务,初中数学教师需把握好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衔接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等方面切入,有效消除学生的突兀感,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教学。
一、教学内容有效衔接,促使学生融入课堂
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材内容同小学相比难度、深度、广度均有所提升,小学数学以自然数运算和常见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为主,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则显得更为抽象化与复杂化,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要求均较高,他们极易遇到学习障碍或困难。为做好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教师首先应在教学内容方面有效衔接,深入分析所授内容同小学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引领学生建立起知识点的衔接,促使他们快速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例如,在进行“有理数”教学时,教师先要求学生任意写出三个正数与负数,简单说明正数与负数之间的区别及联系,使其动手写出后举手回答,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然后询问:你们在小学时期都学习过哪些数?引领他们独立思考后动手写出数的名称且举例,如:整数0,1,2,3等;小数0.2,4.3,5.5等;分数1/2,1/3,1/5等,指出自然数是整数,小数均可转化成分数。接着,教师讲述:随着负数的加入,现在的整數又指哪些数?分数呢?在初中阶段又学习到哪些数?学生说出整数-1,-2,-3等,分数-1/2,-1/4,-2/3等,设疑:如何给小学中的整数(0除外)和分数重新命名?讲解:其实小学中的数都是0或正数,引出有理数的分类与概念。
如此,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有效衔接,引领学生结合小学时期所学的数的相关知识学习初中的新知识,使其不受教学内容跨度大的影响,缓解他们无法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情况。
二、教学方法有效衔接,启发学生主动探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同小学相比存在着显著差异,教学方法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由于小学数学教学通常以直观化手段为主,再加上知识难度不大、安排课时较多,教师的教学速度缓慢,课堂容量较小,学生往往可以很好的吸收与消化,但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讲授内容变得更为抽象与复杂,逻辑性也随之提升,此时,教师可以小学时期的直观教学为基础,慢慢过渡至启发式教学中,启发他们主动思考,使其探究数学的奥秘。
比如,在实施“直线、射线、线段”教学时,教师事先分析学情: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直线、射线和线段等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有初步感性认识,许多概念他们在小学也有初步了解,但是比较分散。课堂上,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铁轨、霓虹灯发光、古筝图片,指引学生发现笔直的铁轨抽象成直线,霓虹灯光抽象成射线,古筝琴弦抽象成线段,使其初步实现由感性向理性的过渡,引发他们的求知渴望。接着,教师设置探究活动: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需要几个钉子?学校为解决雨天雨伞存放问题,决定在每个班级教室外钉一根2米长装有挂钩的木条,本校一共有20个班,至少需准备多少颗钉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展开思考,使他们尝试发现与探索新知。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有效衔接教学方式,引领学生系统地学习新知识,进一步加深对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以及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其认知水平由感性逐步上升至理性。
三、学习方式有效衔接,发展学生思维水平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想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不仅要做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个方面的衔接工作,同时还需关注学习方式的有效衔接,使其掌握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技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放手赋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自己则扮演好辅助者与点拨者的角色,引导他们逐渐理解与认识数学知识,使其数学思维水平得以良好锻炼与有效提升。
以“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为例,教师设计导语: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用有序实数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有序实数对(x,y)与(y,x)是否相同?提示学生结合小学阶段学过的数对思考、讨论与回答,让他们发现(x,y)与(y,x)表示的物体位置是不一样的。接着,教师设疑:什么是平面直角坐标系?指导学生动手画图,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指出平面就叫作坐标平面,提问:坐标平面由哪几部分组成?他们根据图像知道由四个象限加上x轴、y轴组成。之后,教师讲述: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如何写出已知点的坐标?反之已知点的坐标怎样描出这个点?吸引学生继续探究新知识,使其发现特殊点的坐标规律。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学习方式方面有效衔接,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根据个人认知与知识基础学习新知识,让他们通过系统化、条理化的学习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做好同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是一项相当重要的任务,初中数学教师需把握好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衔接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等方面切入,有效消除学生的突兀感,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