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为读者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能在讨论交流中提出自己的看法。由于学生没有亲临过鸟的天堂,对大榕树和群鸟齐飞的景象了解不多,缺乏感性认识。在特点的体会上有一定难度,需采用多媒体实景教学等手段,来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榕树的奇丽和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
(2)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以及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文章喜欢的部分。
(二)过程与方法:
(1)课题导入:就“天堂”二字展开,引出课题,学生质疑,培养问题意识。
(2)目标学习:以读为导,查阅相关资,围绕疑问展开自主学习,培养主体意识。
(3)品味文本:让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咀嚼语言文字,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
(4)拓展训练: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让学生通过介绍“鸟的天堂”不但更深入理解文本,更超越文本回归生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四、教学重、难点:
(一)引导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两次”的不同感受。
(二)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五、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直入主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鸟的天堂》,请大家一起跟老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为后面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体验,节省时间。
二、整体回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他的所见所闻?生:(齐答)两次。
师:我们还知道了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按照游览的顺序可分为几大部分?
生:课文共有14个自然段,按照游览的顺序共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游。(5—9)第一次去看鸟的天堂,只见树,未见鸟。(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群鸟欢闹的景象。作者对鸟的天堂留恋和赞美。(板书:第一次 树 第二次 鸟)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衔接第一课时,果断展开第二课时,处理清晰。
过渡:回顾的不错,上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还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近鸟的天堂,去领悟巴金爷爷是如何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特点的。
三、课题质疑:
师:让我们齐读课题《鸟的天堂》。通过看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
[设计意图]:培养问题意识,实现问题引领,学导结合。
生:“天堂”是什么?师:好,请同学来帮助他解决疑问,好吗?
生:“天堂”常用来比喻没有忧伤和烦恼的幸福的地方。
师:不错,谁能继续质疑?
生:“鸟的天堂”又指什么?为什么要说是鸟的天堂?而不是鸟的别的什么?
生:鸟的天堂指大榕树,鸟的天堂是想告诉我们,这里大概是鸟而无忧无虑快乐的栖息地。
师:这位同学解释的很到位,大家想知道这株大榕树有多大吗?
出示资料:
这棵大榕树在广东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约16亩,被称为“鸟的天堂”。
师:孩子们,16亩是什么概念?生:一个国际标准的足球场最大有15亩,那这鸟的天堂,应该比最大的足球场还要再大一些。
师:真了不起,你的课外知识积累可真多!从同学们的惊叹声中,老师读出了你们的好奇与惊讶,那就让我们赶快去课文中领略一下它的“真面目”吧。
四、学习点面结合
出示两幅图片,两段文字。请学生边读边观察。
(板书:点面结合)
播放多媒体资料:《鸟的天堂百鸟齐飞的场景》
结合视频感受,读鸟儿动态的句子。
师:如此色彩丰富,形态各异的鸟儿在自由欢闹,难怪作者在结尾处感叹?
生:……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图再配两段文字的对比出示,使孩子们更明确的感受到点与面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我们身边的点与面。
五、总结课堂:
师结合板书总结整堂课。
[设计意图]:梳理全文,使课堂呈现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完整结构。揭示巴金作品的经典之处以及对我们的影响。
教学反思:
一、突出课改理念,双线目标明确。
根据新时代课改的方向,要突出课改新理念,即知识要素与人文主题双线并行。那么本文的知识要素就是品味文字,学习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特别要学生对于动静结合与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有一定了解。实现了人文主题与知识要素,“双线并行”的教学目标。
二、深入钻研教材,设计构思巧妙。
对照以往的课堂,《鸟的天堂》一课延续了教学的规范性,也更增了一分成熟。具体体现在与学生的默契度和对教材的分析把握上。教学设计有较独特的思考,体现了一定的设计感。例如:散文变诗歌,动静态描写的长短句对比,点面结合的图文并茂帮助理解。导入部分的优点是整体入手,起到那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孩子们明确任务,既节省了时间,也將第一、第二课时划分清楚了。教材取舍得当,遵循中段教学的规律,渗透了逻辑段教学,中年级段教学特点明显。
三、培养问题意识,点拨引导无痕。
在教学观念上,以学生为主,从备课入手,从平时的课堂入手,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以学生的问题预设课堂,引导孩子们先会提出问题,再提好的问题。课堂的问题并非总是从老师嘴里产生,能体现学生主动的探究和求知欲,做到不着痕迹的“无痕”教学。
综上所述,深入研读文本,才能有所创新,教学实践中时刻提醒自己“以生为本”落实“问题意识”,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鲜活,更高效。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为读者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能在讨论交流中提出自己的看法。由于学生没有亲临过鸟的天堂,对大榕树和群鸟齐飞的景象了解不多,缺乏感性认识。在特点的体会上有一定难度,需采用多媒体实景教学等手段,来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榕树的奇丽和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
(2)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以及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文章喜欢的部分。
(二)过程与方法:
(1)课题导入:就“天堂”二字展开,引出课题,学生质疑,培养问题意识。
(2)目标学习:以读为导,查阅相关资,围绕疑问展开自主学习,培养主体意识。
(3)品味文本:让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咀嚼语言文字,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
(4)拓展训练: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让学生通过介绍“鸟的天堂”不但更深入理解文本,更超越文本回归生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四、教学重、难点:
(一)引导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两次”的不同感受。
(二)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五、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直入主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鸟的天堂》,请大家一起跟老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为后面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体验,节省时间。
二、整体回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他的所见所闻?生:(齐答)两次。
师:我们还知道了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按照游览的顺序可分为几大部分?
生:课文共有14个自然段,按照游览的顺序共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游。(5—9)第一次去看鸟的天堂,只见树,未见鸟。(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群鸟欢闹的景象。作者对鸟的天堂留恋和赞美。(板书:第一次 树 第二次 鸟)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衔接第一课时,果断展开第二课时,处理清晰。
过渡:回顾的不错,上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还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近鸟的天堂,去领悟巴金爷爷是如何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特点的。
三、课题质疑:
师:让我们齐读课题《鸟的天堂》。通过看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
[设计意图]:培养问题意识,实现问题引领,学导结合。
生:“天堂”是什么?师:好,请同学来帮助他解决疑问,好吗?
生:“天堂”常用来比喻没有忧伤和烦恼的幸福的地方。
师:不错,谁能继续质疑?
生:“鸟的天堂”又指什么?为什么要说是鸟的天堂?而不是鸟的别的什么?
生:鸟的天堂指大榕树,鸟的天堂是想告诉我们,这里大概是鸟而无忧无虑快乐的栖息地。
师:这位同学解释的很到位,大家想知道这株大榕树有多大吗?
出示资料:
这棵大榕树在广东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约16亩,被称为“鸟的天堂”。
师:孩子们,16亩是什么概念?生:一个国际标准的足球场最大有15亩,那这鸟的天堂,应该比最大的足球场还要再大一些。
师:真了不起,你的课外知识积累可真多!从同学们的惊叹声中,老师读出了你们的好奇与惊讶,那就让我们赶快去课文中领略一下它的“真面目”吧。
四、学习点面结合
出示两幅图片,两段文字。请学生边读边观察。
(板书:点面结合)
播放多媒体资料:《鸟的天堂百鸟齐飞的场景》
结合视频感受,读鸟儿动态的句子。
师:如此色彩丰富,形态各异的鸟儿在自由欢闹,难怪作者在结尾处感叹?
生:……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图再配两段文字的对比出示,使孩子们更明确的感受到点与面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我们身边的点与面。
五、总结课堂:
师结合板书总结整堂课。
[设计意图]:梳理全文,使课堂呈现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完整结构。揭示巴金作品的经典之处以及对我们的影响。
教学反思:
一、突出课改理念,双线目标明确。
根据新时代课改的方向,要突出课改新理念,即知识要素与人文主题双线并行。那么本文的知识要素就是品味文字,学习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特别要学生对于动静结合与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有一定了解。实现了人文主题与知识要素,“双线并行”的教学目标。
二、深入钻研教材,设计构思巧妙。
对照以往的课堂,《鸟的天堂》一课延续了教学的规范性,也更增了一分成熟。具体体现在与学生的默契度和对教材的分析把握上。教学设计有较独特的思考,体现了一定的设计感。例如:散文变诗歌,动静态描写的长短句对比,点面结合的图文并茂帮助理解。导入部分的优点是整体入手,起到那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孩子们明确任务,既节省了时间,也將第一、第二课时划分清楚了。教材取舍得当,遵循中段教学的规律,渗透了逻辑段教学,中年级段教学特点明显。
三、培养问题意识,点拨引导无痕。
在教学观念上,以学生为主,从备课入手,从平时的课堂入手,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以学生的问题预设课堂,引导孩子们先会提出问题,再提好的问题。课堂的问题并非总是从老师嘴里产生,能体现学生主动的探究和求知欲,做到不着痕迹的“无痕”教学。
综上所述,深入研读文本,才能有所创新,教学实践中时刻提醒自己“以生为本”落实“问题意识”,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鲜活,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