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转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针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方式
以往的课程改革大多将教师的教学作为变革的切入点,而目前新课程改革着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入手,以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为基础,推动整个教学改革。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新知识、技能不断涌现,课程内容滞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日趋明显,学生尽靠在学校获得的知识远不能满足自己今后走向社会的步伐。因此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也是促进学生主动有效学习的内在因素,还是学生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因此,数学学习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意义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对概念的理解,对性质、法则、公式以及定理的应用。数学又在于内部结构的严谨,对概念的精确定义,因而在讲解概念时用读读、议议的方式提出关键性词语,要一字不差地按照教材上的书面语言讲,讲性质、法则、公式、定理时,可用发现法、比较法进行多方面联系,纵横扩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习题课或复习课,采用“一题一设”效果甚佳,或者用议论、练习或讨论等方式来提高同学们的兴趣。
二、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 “学会”时,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的喜悦,便会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更热爱数学,反之,则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而远离数学。数学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从不会确定目标到能够根据自己的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自我选择学习方法,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则喜欢与人交流。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偏爱的、较稳定的数学学习方式。
三、让数学走进生活,变“应试数学”为“生活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让数学走进生活,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在生产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关键是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启发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实际应用意识,保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提高其数学学习兴趣。
四、倡导发现性学习
发现问题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发现性学习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创新意识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以教定学,课堂成了展演的教案剧,教师唱主角,好学唱配角,多数学生是观众和听众。这样学生没有了探究和发现问题的悬念,教师又怎能带给学生更多学习思考的疑惑和追根究底问题的刺激。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而教学富有创造意识的教师则是以学定教,他善于利用学生对新事物好奇的心理特点,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导激发学生对这个问题知识性的探究、发现,最后解开迷团。这既增加了学生感性认知的积累,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一次次尝试成功的机会,倍增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欲望。总之,问题是发现性学习的起点和主线,也是发现性学习的归宿。
五、信息技术的运用
新课改也大力提倡现代信息枝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读、写、算)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评价、收集信息;学生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图表以及汇报研究成果;学生利用虚拟技术模拟研究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案等。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主动探索问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互联网上学习,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进度,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在自己方便的时间从互联网上自由地选择适宜的学习资源,按照适合于自己的内容,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和经验,分析面临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中的相关因素,根据自己确定的目标,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法,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学习结果,评价自己达到的水平,找到自己的差距,加强薄弱环节,巩固已知内容,真正地发展和完善自我。
六、小组合作交流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由学生们相互交流学习体会,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七、结束语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可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方式
以往的课程改革大多将教师的教学作为变革的切入点,而目前新课程改革着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入手,以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为基础,推动整个教学改革。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新知识、技能不断涌现,课程内容滞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日趋明显,学生尽靠在学校获得的知识远不能满足自己今后走向社会的步伐。因此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也是促进学生主动有效学习的内在因素,还是学生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因此,数学学习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意义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对概念的理解,对性质、法则、公式以及定理的应用。数学又在于内部结构的严谨,对概念的精确定义,因而在讲解概念时用读读、议议的方式提出关键性词语,要一字不差地按照教材上的书面语言讲,讲性质、法则、公式、定理时,可用发现法、比较法进行多方面联系,纵横扩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习题课或复习课,采用“一题一设”效果甚佳,或者用议论、练习或讨论等方式来提高同学们的兴趣。
二、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 “学会”时,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的喜悦,便会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更热爱数学,反之,则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而远离数学。数学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从不会确定目标到能够根据自己的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自我选择学习方法,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则喜欢与人交流。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偏爱的、较稳定的数学学习方式。
三、让数学走进生活,变“应试数学”为“生活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让数学走进生活,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在生产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关键是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启发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实际应用意识,保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提高其数学学习兴趣。
四、倡导发现性学习
发现问题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发现性学习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创新意识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以教定学,课堂成了展演的教案剧,教师唱主角,好学唱配角,多数学生是观众和听众。这样学生没有了探究和发现问题的悬念,教师又怎能带给学生更多学习思考的疑惑和追根究底问题的刺激。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而教学富有创造意识的教师则是以学定教,他善于利用学生对新事物好奇的心理特点,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导激发学生对这个问题知识性的探究、发现,最后解开迷团。这既增加了学生感性认知的积累,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一次次尝试成功的机会,倍增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欲望。总之,问题是发现性学习的起点和主线,也是发现性学习的归宿。
五、信息技术的运用
新课改也大力提倡现代信息枝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读、写、算)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评价、收集信息;学生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图表以及汇报研究成果;学生利用虚拟技术模拟研究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案等。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主动探索问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互联网上学习,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进度,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在自己方便的时间从互联网上自由地选择适宜的学习资源,按照适合于自己的内容,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和经验,分析面临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中的相关因素,根据自己确定的目标,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法,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学习结果,评价自己达到的水平,找到自己的差距,加强薄弱环节,巩固已知内容,真正地发展和完善自我。
六、小组合作交流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由学生们相互交流学习体会,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七、结束语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可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