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读引领思 为生命课堂奠基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71941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说课设计 《为人民服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A-0066-0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为人民服务》是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属于议论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这篇课文实际上说明了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好素材。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不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这种思想观念对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要求“要从一个中心出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围绕一个范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结合本单元课文的持点,将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1)在阅读中体会演讲词以严密的逻辑论证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见解、主张的特点,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2)品味演讲词运用的准确性、鲜明性,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
  2能力目标:在了解演讲词特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就指定的话题进行简短的即兴演讲的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死是重于泰山,什么样的死是轻于鸿毛;(2)让学生知道普通人应该如何做到为人民服务,促使学生形成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以及如何做到为人民服务。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曾经学过一些议论文,对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已经有所了解,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思辨能力,但是议论文说理性比较强,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必须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尽可能地做到有理有据,旁征博引,促使学生形成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教法设计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生命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标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围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笔者采用了创设情境、合作探究、问题导学等教学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读、思、说、写,整合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这一教学目标。
  四、学法指导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和方法,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为此,笔者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粗读、细读、品读、精读、研读,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掌握文中所采用的表达方法以及抓住重点句、段、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此外,笔者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五、教学过程
  本课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自主活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出疑问,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通过查找资料、请教老师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目标。重点弄清楚作者的基本情况、写作背景、为人民服务这个号召的发展过程,认识生字词,厘清文本结构等。
  第二课时:师生交流探讨。在教学中,笔者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结合起来,通过“歌曲导入,激发兴趣”“自主研习,整体感知”“质疑问难,探究合作”“当堂检测,及时反馈”“联系实际,情感升华”5个环节展开教学,分别从内容、结构、写法、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下面是第二课时的说课设计。
  第一步: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活动一:播放歌曲《为了谁》,教师饱含深情地说:“是呀,为了谁?为了人民。谁最美?为人民服务的人最美,他们永远是我们最亲的人。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播放歌曲《为了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破题导入,请学生对题目进行解读。教师补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步:自主研习,整体感知
  活动二:1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2学生思考讨论;3学生朗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法在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笔者设计了4个问题:(1)演讲的听众是谁?(2)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围绕什么中心展开?(3)可以分几层意思来讲?(4)每一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研习课文,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复习了旧知识,教学过渡较为自然。】
  第三步:质疑问难,探究合作
  1请学生朗读文中第二自然段。学生分小组思考问题,合作探究:人死的意义有不同,按司马迁的观点有哪两种不同?什么样的人的死重于泰山?什么样的人的死轻于鸿毛?演讲者得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死的意义”的论述。采用联系上下文的讲解方法帮助学生辩证地理解“为人民利益而死是光荣的,为法西斯卖命是可耻的”。】
  2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与句子的关系体现了论证的严密性?学生分小组讨论,品读句子,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教学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3精读重点句子,分析引路。多媒体课件出示文中的句子“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教师提出问题:你从这句话了解到了哪些内容?这两方面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因为——所以”的作用是什么?
  4研读重点句子,学生自学。学生用圈点的方法画出文中的复句,根据关联词语标注其分句之间的关系,掌握关联词语的使用方法,使分句与分句之间体现出逻辑性强且表述准确严密的特点。
  【设计意图:创新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深入思考,学生品读课文。(1)请学生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语句并进行研读。(2)这篇演讲词在语言上除了严谨,还有什么特点?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教师采用提问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由点到面的理解,又突破了教学重点。文中的段与段、句与句、句子内部之间处处体现了论证的严密性,启发着听众的思考,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第四步: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请学生总结什么是演讲,什么是演讲词,演讲词有哪些特点。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课堂练习:学生看“八荣八耻”漫画,了解漫画的内容,针对社会存在的各种现象,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段简短的演讲词,并进行一分钟演讲。要求表述严密,可恰当运用关联词语,语言要有表现力,可恰当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选取不同的句式进行表达。
  【设计意图:课堂检测有利于学生强化对知识的认知,写演讲稿对于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步: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活动三:学生观看图片,思考讨论。综观历史,了解现实,请学生举出两三个当代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例。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当代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拓展延伸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符合大语文教学观(生活化)的要求。】
  活动四:结合现实生活,说一说青少年为实现中国梦应该怎样做?谈谈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做法。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改革就是要实现大语文教学观,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进行思考、锤炼,有利于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付诸于实践。】
  六、板书设计
  为人民服务
  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死的意义: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七、教学反思
  (一)《为人民服务》是一篇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文章。课前笔者引导学生收集和整理与文章写作背景相关的信息资料,让学生将课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只有学生从枯涩的文字中获得乐趣,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理清文本脉络,抓住文本中心,从中悟出道理,由理及情,由情导行,使难于理解而又枯燥的议论文变得易学、有趣。
  (三)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突破教学重点。
  (四)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笔者将死的意义拓展为如何看待生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学生对于“重于泰山”之死的理解,由战争年代的英雄到和平年代的人民公仆再到普通的劳动者,从而意识到了“比泰山还重”的生命并不在于它消逝的形式,而在于它存在时的价值。
  注:本文在2014年桂林市资源县大集体备课活动中荣获说课比赛一等奖。
  (责编 欧孔群)
其他文献
【关键词】中考语文 备考策略   语文试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A-  0116-01    中考语文命题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备考工作要讲究策略,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认真研读语文课标和中考说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和历年广西中考说明是百色市中考语文命题的依据,因此,教师必须认
期刊
【关键词】《小数的性质》 教学片段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A-  0076-01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常常怀疑学生的提问能力,并且抱怨学生不会提出问题。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师问,学生答,似乎这已经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这让笔者备感疑惑:难道学生真的不会提问吗?为此,笔者展开了一次教学尝试,将苏教版五年级数
期刊
【关键词】《分数与除法》 说课设计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A-  0073-02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益于课堂教学的教学手段,它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增强示范效果,提高师生互动的质量。教师采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能够做到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和学习资源,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负担,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学
期刊
【关键词】《认识百分数》 提问 技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A-  0071-02    《认识百分数》是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笔者在一次公开课中执教这个章节的内容,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来的灵动的思维,源于笔者在上课时的一连串追问。  一、教学主线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  本章节的学习内容安排首先是从投篮练习中引出百
期刊
【关键词】“小数点位移规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A-  0084-02    教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下简称“小数点位移”)的老师都应该有深刻的体会:小数点位移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难点多,一个不起眼的小数点,对于学生来说,移动起来犹如千斤巨石般重。如何落实
期刊
【关键词】转化思想 应用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A-0076-02  新课程标准由原来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双基”要求,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扩充为“四基”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要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转化思想在小
期刊
【关键词】数学思想 课堂渗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A-  0107-01  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首次以纲要的形式将“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纳入学生的培养目标体系内,这样的调整标志着数学教学应从“两基的应用层面”上升到“四基的终身发展”维度上。然而新课标已经施行三年,一线教师的常规课堂教学依旧未见“数学基本思想”的影子,这
期刊
【关键词】思维起点 独立思考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A-0084-02  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起跑线并不相同,都有自己积累的生活经历和思维习惯,如果教师按照教材不加区分地照本宣科,将会抹杀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能动性,让课堂陷入困境。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
期刊
【关键词】课前测试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A-  0063-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数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确,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读懂学生,正确把握学生的探究起点,课堂才有根,课堂才有效。而教学前测正是帮助教师找准教学起点
期刊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练习课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A-0068-01  数学练习课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智力的主阵地之一,学生在数学练习课上能经历“会”“熟”“活”的学习历程。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数学练习课的有效性。  一、优化导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练习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