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其句子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英语重形合,使用大量关系词;而汉语重意合,多用动词。本文拟从英汉句子结构、主语、谓语和语态等方面分析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并讨论相关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英汉句子结构 比较 汉译对策
一、引言
翻译是人类语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国家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和学习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而句子是各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转换的基本单位,其特点是能够独立表达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然而,不同语言之间的句子结构有所区别。英语和汉语属于完全不同的体系,其发展过程不同,思维模式也不同,体现在句子结构方面也有差异。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在翻译的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拟以纪俊超教授编著,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程》中的“Functions and Roles of Management”一文为
例,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差异,并讨论相关英译汉策略。
二、形合与意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及相关翻译对策
贾玉新曾在他的《跨文化交际学》一书中把英语和汉语在句法上的差异很简练地概括如下:“英语高度形式化、逻辑化,句法结构严紧完备,并以动同为核心,重分析,轻意合;而汉语则不注重形式,句法结构不必完备,动词的作用没有英语中那么突出,重意合,轻分析。”由此可见,汉语结构多采用“意合法”,英语句子结构多用“形合法”。“意合法”指的是一个复句所包含的分句或短语等,是按顺序排列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或短语与短语之间,在意思上联系,但很少用关联词。英语则相反,在构句时借助词形变化虚词(例如冠词、介词)、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分词)、从句以及独立结构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逻辑性强,外形完整。
翻译对策:在英译汉时,许多词可以用汉语的动词来转换;连接词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省略不译,介词短语、定语从句和独立结构在不少情况下都可以译为短语或分句(短句)。例如:
(1)In the early part of last century,a French industrialist by the name of Henri Fayol wrote that all managers perform five management functions:They plan,organize,command,coordinate,and control.
(2)In the mid-1950s,two professors at UCLA used the functions of planning,organizing,staffing,directing,and controlling as the framework for a textbook on management that for twenty years was the most widely sold text on the subject.
(1)上世纪初,一位名为亨利·法约尔的法国实业家写道,所有的管理者都执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五种管理职能。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两名教授把计划、组织、人员配备、管理和控制这五种职能作为管理学教材的主要内容,该教材是20年来管理学方面销量最高的教材。
例(1)中,“a French industrialist”和“wrote”分别是主句的主语和谓语,其后是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句子中有“in”和“by”等介词。翻译时,译者对这些介词进行了灵活处理(省略或转换为短语),使得译文自然流畅,符合汉语的表达方法。例(2)中,“two professors”是句子的主语,“used”是谓语。原句比较长,如果严格按照英文的结构和顺序进行翻译,译文将变得生硬难懂,并带有浓重的翻译腔,为了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译者对原文的结构进行了重新组合,并把句子中that引导的从句翻译成独立的一个句子。
三、主语/谓语型与话题/述题型——英汉句子结构差异及相关翻译对策
语言类型学家李和汤普森把语言分为四种类型(许余龙,1992:241),认为英语是注重主语的语言,汉语是注重话题的语言。二者的差异可以概括为:(1)话题没有范围限制,而英语的主语只有施事、受事、主体和形式(即形式主语)四种;(2)汉语中主语在许多情况下不出现(隐性话题),如无主句、独词句等,而英语的主语一般是不能省略的;(3)话题总是在句首,而英语的主语不一定在句首;(4)话题一般都会有停顿,而英语的主语和谓语则紧密相连;(5)话题和说明之间没有形式限制,而英语的主语和谓语必须在数和质方面保持一致;根据英汉语言方面的差异,我们在进行英汉语转换时,要想方设法把英语的主谓结构翻译成汉语的话题—说明结构,有时还要省略主语,译为无主句。许多情况下,翻译主语时需要灵活变通,力求译文自然通畅,符合目标语习惯。请看下面例句:
(1)The final function managers perform is controlling.
(2)Since organizations exist to achieve some purpose,someone must define that purpose and the means for its achievement.
(3)If you don’t have any particular destination in mind,any road will get you there eventually.
分别试译如下:
(1)管理者执行的最后一项职能是控制职能。
(2)组织的存在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因此,总得有人确定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
(3)没有特定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目标。(无主句)
根据以上分析,这几个句子采取了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主体—叙述句型翻译。从译文中可看出,译者在翻译例(3)时,对主语进行了灵活处理,省略了主语,译成了汉语的无主句,句意更加自然流畅。
四、固定与灵活——英汉句子结构差异及相关翻译对策
英语句子的谓语职能由动词(包括实义动词和连系动词)担任,而汉语的谓语几乎可以由包括词、短语乃至句子的所有语言单位担任。此外,由于受形态变化规则的约束,英语句子的谓语动词一般只有一个,原本应由动词表达的语法意义和概念多由各种非谓语形式如名词、介词及从句等表达。因此,英译汉时谓语的特点呈开放性,回旋余地较大。在翻译英语复合句时,要在转换结构的同时把原句的关系词或词组等非谓语形式转化为动词。例如:
(1)The continued popularity of the functional approach is a tribute to its clarity and simplicity.
功能性研究因为简单明了,不断地受到欢迎。
(2)The most popular textbooks still continue to be organized around management functions.
最受欢迎的教材仍然围绕管理职能编写。
例(1)中的谓语动词是“is”,“popularity”是名词,译者对原文进行了处理,把名词“popularity”译成了动词“欢迎”,并把例(2)中的非谓语动词“around”译成了动词“围绕”,使译文看起来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五、被动与主动——英汉句子语态的差异及翻译对策
被动语态的使用是英语有别于汉语的一大特点。在英语中,凡是不必说出主动者,不愿说出主动者,无从说出主动者或是为了便于连贯上下文等场合,往往都用被动语态。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远远低于英语,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如果不强调动作的执行者,译成汉语时,很多情况下都译成主动句,有时汉语的主动形式也可以用来表达被动含义。
因此,在译成汉语时,英语许多被动式都可译为主动式,有时为求句子通顺还必须译成主动式。请看以下例句:
(1)The most popular textbooks still continue to be organized around management functions.
最受欢迎的教材仍然围绕管理职能编写。
(2)Actual performance must be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ly set goals.
实际成效应与原定目标相比较。
(3)Fayol’s original functions were not derived from a careful survey of thousands of managers.
法约尔最初的职能论并非来自对千千万万经理的仔细调查。
以上三个英语句子都是被动句,如果严格按照英语结构进行翻译,例(1)将得到译文“最受欢迎的教材仍然围绕管理职能被编写”。虽然别人能明白句子的意思,但听起来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显得生硬。因此,为了使译文通顺自然,译者把以上被动句式译成了主动句。
此外,对于这些句型,如“It is said that...”,“It is believed that...”,“It is well known that...”,“It is reported that...”,“It is required that...”等,在汉语中是没有的,因此在进行汉译时,必须对这些被动句型进行灵活处理。汉译时,有的可以在句子前面加上泛指的主语,如“我们”、“人们”、“有人”等,有的可以译成汉语的独立结构,如“据说”、“据悉”、“据报道”等。而对于“It is required that...”该句型,可译为汉语的主动式“应该”。
六、结论
翻译是人类交流思想过程中不同语言沟通的桥梁,而句子是各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转换的基本单位。由于英汉民族思维模式不同,两种语言句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所谓的“翻译腔”,我们应从英汉句子结构的比较分析中总结出规律和翻译技巧,灵活运用相应的翻译技巧,确切地表达原文的内容,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纪俊超.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程[M].中国: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4.
[2]李丛竹,于润梅.从英汉结构差异看英语复合句的汉译[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VOL21,(4).
[3]马秉义.英汉句子结构常式比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3,VOL22,(2).
[4]齐惠荣.对英汉互译中缩句译法的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VOL26,(5).
[5]孙彦彬.从英汉句法的层次比较英汉差异及相关翻译策略[J].希望月报高校之窗,2007.5.
[6]汤琴.英汉句子结构对比[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VOL6,(1).
[7]杨树国.英汉句法比较与翻译[J].中国电力教育,2005年研究生论丛专刊.
关键词: 英汉句子结构 比较 汉译对策
一、引言
翻译是人类语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国家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和学习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而句子是各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转换的基本单位,其特点是能够独立表达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然而,不同语言之间的句子结构有所区别。英语和汉语属于完全不同的体系,其发展过程不同,思维模式也不同,体现在句子结构方面也有差异。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在翻译的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拟以纪俊超教授编著,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程》中的“Functions and Roles of Management”一文为
例,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差异,并讨论相关英译汉策略。
二、形合与意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及相关翻译对策
贾玉新曾在他的《跨文化交际学》一书中把英语和汉语在句法上的差异很简练地概括如下:“英语高度形式化、逻辑化,句法结构严紧完备,并以动同为核心,重分析,轻意合;而汉语则不注重形式,句法结构不必完备,动词的作用没有英语中那么突出,重意合,轻分析。”由此可见,汉语结构多采用“意合法”,英语句子结构多用“形合法”。“意合法”指的是一个复句所包含的分句或短语等,是按顺序排列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或短语与短语之间,在意思上联系,但很少用关联词。英语则相反,在构句时借助词形变化虚词(例如冠词、介词)、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分词)、从句以及独立结构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逻辑性强,外形完整。
翻译对策:在英译汉时,许多词可以用汉语的动词来转换;连接词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省略不译,介词短语、定语从句和独立结构在不少情况下都可以译为短语或分句(短句)。例如:
(1)In the early part of last century,a French industrialist by the name of Henri Fayol wrote that all managers perform five management functions:They plan,organize,command,coordinate,and control.
(2)In the mid-1950s,two professors at UCLA used the functions of planning,organizing,staffing,directing,and controlling as the framework for a textbook on management that for twenty years was the most widely sold text on the subject.
(1)上世纪初,一位名为亨利·法约尔的法国实业家写道,所有的管理者都执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五种管理职能。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两名教授把计划、组织、人员配备、管理和控制这五种职能作为管理学教材的主要内容,该教材是20年来管理学方面销量最高的教材。
例(1)中,“a French industrialist”和“wrote”分别是主句的主语和谓语,其后是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句子中有“in”和“by”等介词。翻译时,译者对这些介词进行了灵活处理(省略或转换为短语),使得译文自然流畅,符合汉语的表达方法。例(2)中,“two professors”是句子的主语,“used”是谓语。原句比较长,如果严格按照英文的结构和顺序进行翻译,译文将变得生硬难懂,并带有浓重的翻译腔,为了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译者对原文的结构进行了重新组合,并把句子中that引导的从句翻译成独立的一个句子。
三、主语/谓语型与话题/述题型——英汉句子结构差异及相关翻译对策
语言类型学家李和汤普森把语言分为四种类型(许余龙,1992:241),认为英语是注重主语的语言,汉语是注重话题的语言。二者的差异可以概括为:(1)话题没有范围限制,而英语的主语只有施事、受事、主体和形式(即形式主语)四种;(2)汉语中主语在许多情况下不出现(隐性话题),如无主句、独词句等,而英语的主语一般是不能省略的;(3)话题总是在句首,而英语的主语不一定在句首;(4)话题一般都会有停顿,而英语的主语和谓语则紧密相连;(5)话题和说明之间没有形式限制,而英语的主语和谓语必须在数和质方面保持一致;根据英汉语言方面的差异,我们在进行英汉语转换时,要想方设法把英语的主谓结构翻译成汉语的话题—说明结构,有时还要省略主语,译为无主句。许多情况下,翻译主语时需要灵活变通,力求译文自然通畅,符合目标语习惯。请看下面例句:
(1)The final function managers perform is controlling.
(2)Since organizations exist to achieve some purpose,someone must define that purpose and the means for its achievement.
(3)If you don’t have any particular destination in mind,any road will get you there eventually.
分别试译如下:
(1)管理者执行的最后一项职能是控制职能。
(2)组织的存在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因此,总得有人确定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
(3)没有特定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目标。(无主句)
根据以上分析,这几个句子采取了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主体—叙述句型翻译。从译文中可看出,译者在翻译例(3)时,对主语进行了灵活处理,省略了主语,译成了汉语的无主句,句意更加自然流畅。
四、固定与灵活——英汉句子结构差异及相关翻译对策
英语句子的谓语职能由动词(包括实义动词和连系动词)担任,而汉语的谓语几乎可以由包括词、短语乃至句子的所有语言单位担任。此外,由于受形态变化规则的约束,英语句子的谓语动词一般只有一个,原本应由动词表达的语法意义和概念多由各种非谓语形式如名词、介词及从句等表达。因此,英译汉时谓语的特点呈开放性,回旋余地较大。在翻译英语复合句时,要在转换结构的同时把原句的关系词或词组等非谓语形式转化为动词。例如:
(1)The continued popularity of the functional approach is a tribute to its clarity and simplicity.
功能性研究因为简单明了,不断地受到欢迎。
(2)The most popular textbooks still continue to be organized around management functions.
最受欢迎的教材仍然围绕管理职能编写。
例(1)中的谓语动词是“is”,“popularity”是名词,译者对原文进行了处理,把名词“popularity”译成了动词“欢迎”,并把例(2)中的非谓语动词“around”译成了动词“围绕”,使译文看起来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五、被动与主动——英汉句子语态的差异及翻译对策
被动语态的使用是英语有别于汉语的一大特点。在英语中,凡是不必说出主动者,不愿说出主动者,无从说出主动者或是为了便于连贯上下文等场合,往往都用被动语态。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远远低于英语,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如果不强调动作的执行者,译成汉语时,很多情况下都译成主动句,有时汉语的主动形式也可以用来表达被动含义。
因此,在译成汉语时,英语许多被动式都可译为主动式,有时为求句子通顺还必须译成主动式。请看以下例句:
(1)The most popular textbooks still continue to be organized around management functions.
最受欢迎的教材仍然围绕管理职能编写。
(2)Actual performance must be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ly set goals.
实际成效应与原定目标相比较。
(3)Fayol’s original functions were not derived from a careful survey of thousands of managers.
法约尔最初的职能论并非来自对千千万万经理的仔细调查。
以上三个英语句子都是被动句,如果严格按照英语结构进行翻译,例(1)将得到译文“最受欢迎的教材仍然围绕管理职能被编写”。虽然别人能明白句子的意思,但听起来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显得生硬。因此,为了使译文通顺自然,译者把以上被动句式译成了主动句。
此外,对于这些句型,如“It is said that...”,“It is believed that...”,“It is well known that...”,“It is reported that...”,“It is required that...”等,在汉语中是没有的,因此在进行汉译时,必须对这些被动句型进行灵活处理。汉译时,有的可以在句子前面加上泛指的主语,如“我们”、“人们”、“有人”等,有的可以译成汉语的独立结构,如“据说”、“据悉”、“据报道”等。而对于“It is required that...”该句型,可译为汉语的主动式“应该”。
六、结论
翻译是人类交流思想过程中不同语言沟通的桥梁,而句子是各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转换的基本单位。由于英汉民族思维模式不同,两种语言句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所谓的“翻译腔”,我们应从英汉句子结构的比较分析中总结出规律和翻译技巧,灵活运用相应的翻译技巧,确切地表达原文的内容,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纪俊超.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程[M].中国: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4.
[2]李丛竹,于润梅.从英汉结构差异看英语复合句的汉译[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VOL21,(4).
[3]马秉义.英汉句子结构常式比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3,VOL22,(2).
[4]齐惠荣.对英汉互译中缩句译法的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VOL26,(5).
[5]孙彦彬.从英汉句法的层次比较英汉差异及相关翻译策略[J].希望月报高校之窗,2007.5.
[6]汤琴.英汉句子结构对比[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VOL6,(1).
[7]杨树国.英汉句法比较与翻译[J].中国电力教育,2005年研究生论丛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