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与运用的领域……”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贴近生活的语文教学,从而让语文教学根植于现实生活呢?
一、打破常规,模拟贴近生活的教学环境
三尺讲台,固定的黑板,秧田形的桌椅,严肃的的老师,端坐如钟的同学……这就是我们常见的传统的课堂环境,假如我们打破这种传统的环境模式,创设出贴近生活得教学环境学生就会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我们可将课桌椅摆成几个大方块,让学生围坐在一起,犹如在家里。大家积极思考,尽情交流,主动合作,学生怎么会不思潮涌动?当然,我们还可以把课堂模拟布置为春、夏、秋、冬的场景:如“满园春色关不住”“稻花香里说丰年”“霜叶红于二月花”“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而此时的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孩子们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生活的导师和管理者,此情此景,极易让学生个个神采飞扬,活力四射。
二、捕捉源头,拓宽寻找写作素材的途径
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部分指出:“写自己想说的话,以生活为基础,运用联想或想象,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所以要着力鼓励学生多与社会接触。一个同学在派出所耳闻目睹了这样一幕:一个衣衫褴褛、枯瘦如柴的农村妇女要办二代身份证,多次请求值班民警给她办理,可她每次得到的都是那句不冷不热的话:“不要慌,等会儿。”约摸过了半小时,一位西装革履、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来办户口迁移手续,还没开口,值班民警便赶忙放下手上的材料前去问这问那……那农村妇女却还在门口傻等。回学校后,这位同学以《人民警察的灵魂》为题剖析了这一公安现象,后来,该文被校报刊发后,引发了该派出所的一场公安行风大整顿,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更新理念,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1.内容上的拓宽。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已经注意了贴近儿童的生活,但是由于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生活积累相对贫乏,我们在教学时仍需要讲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首先,让教材贴近生活。例如:苏教版《早》一课,重点是帮助学生学习“按参观的顺序写”的写作方法,学生大多数没有亲自去过鲁迅的三味书屋,教学中可组织学生用参观的路线画出三味书屋中的陈设的图片,置于教室的四周,再聘请学生竞争上岗作“导游”,带领“游客”进行“实地”参观。这样的设计贴近了生活,让学生更加具体地了解如何按空间方位顺序介绍屋内的陈设。其次,让学生参与生活。在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鼓励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遨游。如班上可用周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列举一周来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鲜活事例,进行评析;春节时组织学生编写春联互相赠送;上街纠正商店、路牌的错别字等。
2.方法上的创新。语文课的活动方式主要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及其综合,在这种本色活动组织训练的前提下,如何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呢?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把有利于语文学习的非本性活动方式都“拿来”。例如:(1)看一看。课间可带领学生离开课堂、离开课桌观察校园中的景点、花草树木等,抓住特点进行观察,这样就为学生学习课文铺设了台阶。(2)听一听。一年级《星空》一课,学习时配以轻松活泼的《闪烁的小星》的谱子;苏教版的《二泉映月》,在教学时可以配上凄凉、忧伤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课文的意境。(3)演一演。让学生入情入境演一演,在学习中玩耍,在玩耍中学习,如学完《狐狸和乌鸦》、《三袋麦子》、《负荆请罪》等课文后指导学生进行课本剧排演等。
四、结合实际拓展贴近生活的教学时空
第一,进行作业贴近生活的扩展。如:创作性的作业,学了苏教版的《烟台的海》,让学生自己做连环画《烟台海的春夏秋冬》,并附上解说词等;查阅性的作业,如在教学苏教版的《美丽的南沙群岛》、《动物园的晚上》、《恐龙》等课文以前,布置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的南沙、动物的睡觉方式。第二,努力开发贴近生活的活动空间。课外的教育资源是丰富的,学生可以做公益活动,如与社会联谊,与敬老院的老人搞拜访;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捕捉社会聚焦新闻等。
(作者单位:江苏东海县牛山街道中心小学)
一、打破常规,模拟贴近生活的教学环境
三尺讲台,固定的黑板,秧田形的桌椅,严肃的的老师,端坐如钟的同学……这就是我们常见的传统的课堂环境,假如我们打破这种传统的环境模式,创设出贴近生活得教学环境学生就会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我们可将课桌椅摆成几个大方块,让学生围坐在一起,犹如在家里。大家积极思考,尽情交流,主动合作,学生怎么会不思潮涌动?当然,我们还可以把课堂模拟布置为春、夏、秋、冬的场景:如“满园春色关不住”“稻花香里说丰年”“霜叶红于二月花”“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而此时的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孩子们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生活的导师和管理者,此情此景,极易让学生个个神采飞扬,活力四射。
二、捕捉源头,拓宽寻找写作素材的途径
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部分指出:“写自己想说的话,以生活为基础,运用联想或想象,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所以要着力鼓励学生多与社会接触。一个同学在派出所耳闻目睹了这样一幕:一个衣衫褴褛、枯瘦如柴的农村妇女要办二代身份证,多次请求值班民警给她办理,可她每次得到的都是那句不冷不热的话:“不要慌,等会儿。”约摸过了半小时,一位西装革履、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来办户口迁移手续,还没开口,值班民警便赶忙放下手上的材料前去问这问那……那农村妇女却还在门口傻等。回学校后,这位同学以《人民警察的灵魂》为题剖析了这一公安现象,后来,该文被校报刊发后,引发了该派出所的一场公安行风大整顿,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更新理念,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1.内容上的拓宽。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已经注意了贴近儿童的生活,但是由于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生活积累相对贫乏,我们在教学时仍需要讲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首先,让教材贴近生活。例如:苏教版《早》一课,重点是帮助学生学习“按参观的顺序写”的写作方法,学生大多数没有亲自去过鲁迅的三味书屋,教学中可组织学生用参观的路线画出三味书屋中的陈设的图片,置于教室的四周,再聘请学生竞争上岗作“导游”,带领“游客”进行“实地”参观。这样的设计贴近了生活,让学生更加具体地了解如何按空间方位顺序介绍屋内的陈设。其次,让学生参与生活。在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鼓励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遨游。如班上可用周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列举一周来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鲜活事例,进行评析;春节时组织学生编写春联互相赠送;上街纠正商店、路牌的错别字等。
2.方法上的创新。语文课的活动方式主要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及其综合,在这种本色活动组织训练的前提下,如何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呢?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把有利于语文学习的非本性活动方式都“拿来”。例如:(1)看一看。课间可带领学生离开课堂、离开课桌观察校园中的景点、花草树木等,抓住特点进行观察,这样就为学生学习课文铺设了台阶。(2)听一听。一年级《星空》一课,学习时配以轻松活泼的《闪烁的小星》的谱子;苏教版的《二泉映月》,在教学时可以配上凄凉、忧伤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课文的意境。(3)演一演。让学生入情入境演一演,在学习中玩耍,在玩耍中学习,如学完《狐狸和乌鸦》、《三袋麦子》、《负荆请罪》等课文后指导学生进行课本剧排演等。
四、结合实际拓展贴近生活的教学时空
第一,进行作业贴近生活的扩展。如:创作性的作业,学了苏教版的《烟台的海》,让学生自己做连环画《烟台海的春夏秋冬》,并附上解说词等;查阅性的作业,如在教学苏教版的《美丽的南沙群岛》、《动物园的晚上》、《恐龙》等课文以前,布置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的南沙、动物的睡觉方式。第二,努力开发贴近生活的活动空间。课外的教育资源是丰富的,学生可以做公益活动,如与社会联谊,与敬老院的老人搞拜访;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捕捉社会聚焦新闻等。
(作者单位:江苏东海县牛山街道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