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是人们喜欢的事物,总会很乐意地去认识它,研究它,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提升技术能力。对于学习更是如此,尤其是学习语文。如果学生能把学习语文当作是件快乐的事,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学习,也就不会觉得语文学习是枯燥乏味的了,而且变被动为主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语文呢?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几点尝试:
一、 感受学语文之乐
叶圣陶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就是兴趣。”兴趣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学习语文更是如此。要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必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我们可以进行了这样几方面的尝试性教学。
1. 精心设计导语,在课初造乐
生动形象的导语,能在课堂开始就引起学生的注意,带领学生走进一个与本堂课有关的情境。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文时,我是这样来设计导语的: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独自坐在花园边,双手撑着下巴,尽情享受着花的芬芳,聆听树梢鸟儿的高歌,想象着花的颜色,鸟儿的模样。这时,一群孩子追逐打闹着向这边跑来,但没有一个孩子过来和他说话,和他做游戏。陪伴他的只有孤独寂寞,还有他的影子。同学们,如果你看到这样的情境,遇到这个盲孩子,你会怎么做呢?这的情境导入就唤醒了学生内心深处的关爱和同情,有的学生说要作他心灵的守护者,还有的说要陪盲孩子说话,作他的倾听者……学生的兴致很高,此时,我趁热打铁:同学们都很有爱心,懂得分享,相信如果盲孩子有你们这样的朋友,他一定会感到很幸福,很快乐。好人有好报,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看看影子是如何帮助盲孩子的,影子又得到了什么回报。这样,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就被激发了,他们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认真地读起课文来,自觉去比较影子的帮助方式与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变被动地听为主动地读,变记录答案为独立思考。这样达到了预期目标。
除了情境导入,还有问题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等方法。在语文这门学科上,根据文体的不同,内容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只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就可采用。正所谓:教无定法。
2.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快乐弥漫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所以,教师应当快乐地去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效应,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学习过程中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发挥,去讨论,去表演,去朗诵,采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如在教学《两小儿变日》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去通读全文,感知课文大意,强调了重点词语和重点语句的释义后,就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可以背诵课文,可以谈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可以谈谈对文中人物的认识,也可以编排课本剧。经过一刻钟的准备后,有三个学生自告奋勇地为大家表演。两个学生蹲在地上,各自挥着右手(好像在割草),还在一起辩论,争得面红耳赤,这时一位“老人”捋着长长的“胡子”,来到两个都孩子的面前,听了他们的争论后,脸上显现出茫然的神色……表演得可以说是绘声绘色,全班同学忍不住一齐奖励这三人雷鸣的掌声。这确实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快乐。在表演中,在掌声中,在快乐中轻松掌握学习内容。其他同学有的背诵了全文,有的续写了孔子后来更努力治学了……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到了学习的快乐
3. 意犹未尽,回味学语文的快乐。
要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语文是快乐的,不仅要使他们感受到语文课堂的快乐,还要能让他们课后感到意犹未尽,时时回味着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教学《论语十则》时,我给学生介绍了古时候私塾里的孩子背书,特别是背三字经的情景,然后学生就学着自己在电视里看到的样子去读、去背、摇头晃脑,兴致很高,当堂就把十则全背完了。下课了,有的学生还在教室走廊里摇头晃脑地背着:“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有的学生说:老师,这是王菲的歌。于是我顺势说:“那同学们会唱这首歌吗?”“会!”“那我们一起来唱,好不好?”学生此时兴致高昂,大声唱了起来,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背诵出来了,而且此后很长时间,学生都哼着王菲的这首“歌”这就是快乐的延伸。
二、 寻求学习语文之乐
有人说:一个好老师,交给学生的不是头脑中的所有知识,而是寻求知识的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所以光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是不够的,还要教会学生自己去寻求学习语文的快乐。
语文是一门听说读写并重的学科,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听、高兴地说,还要让学生在课后快乐地阅读、快乐地写作,在读和写中找乐。
1. 快乐地读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再传。”著名文学诗人郁达夫年轻时,每天在阅览室就要看五个小时以上的书,这在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阅读
未成年的孩子们大多数都有极强的好奇心,而且喜欢听故事,我呢,又是一喜欢看小说、故事,擅长讲故事,随着我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学生津津垂听,情感交迭、期待大结局之际,我嘎然收声告诉学生:这时候,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甚至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拿来与同学交流,或者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的还会改编故事的结局。实践中表明,这一些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 给学生树立榜样,使其乐于读书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得自己心中有阳光。”鉴于这一点,我经常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自己初中时的阅读经历,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并把自己喜欢的书目推荐给学生,还讲述自己阅读后收获和休会。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我的做法激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他们从图书室借出自己喜欢的读物,如饥似渴,劲头十足地读起来。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好的书目,比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可向学生推荐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可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童话选》,让学生明白,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的扩展,要用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使课堂学到的知识在课外活动中得到复习、补充,加深认识和实际运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自学能力和获得广泛知识,也为课堂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3) 给学生传授读书方法,使其享受读书之乐
大多数学生想读书,喜欢读书,但不知如何读才是有效地读。所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读书的方法很多,如: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摘抄评价法、写心得体会法等。我重点谈谈摘抄评价法。
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把有关的词、句、段,甚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诠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写作素材库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常写读后感,把自己读后的感想、见解记录下来,有机会可与同学交流。
这样,获取语文知识就不是冗长枯燥的了,而是高速的、有效的,学生得到了一种成就感,就能在快乐中轻松学语文。
2. 激励学生快乐地写
俗话说,巧媳难为无米之炊。仅仅传授写作知识和写作技法是不够的,要指导学生利用课余多涉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其他科学艺术品。苏轼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指的就是丰富的社会生活,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指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准备写作素材,丰富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库,然后再指导学生写作,自改,抄正,这样,因为“胸中有竹”,学生就不怕写作了。
在作文批改上,要分层次地给予鼓励性评价,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地他们向报刊、杂志投稿,增强写作信心,更有利于激发其写作兴趣;对于不善写作的学生,要循序渐进地给予鼓励性评价,比如:这次习作书写很工整,这方面做得很好,如果下次习作能做到首尾呼应就更好了,这样下次作文时,这个学生一定会注意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就是一次大的进步。
这样,慢慢地学生就会喜欢上写作,会主动地写,快乐地写。
总之,让学生快乐学语文,尽情在语文世界中放飞自己的梦想,这是所有语文老师的共同目标。我将在这条路上继续探索前行。
那么,如何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语文呢?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几点尝试:
一、 感受学语文之乐
叶圣陶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就是兴趣。”兴趣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学习语文更是如此。要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必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我们可以进行了这样几方面的尝试性教学。
1. 精心设计导语,在课初造乐
生动形象的导语,能在课堂开始就引起学生的注意,带领学生走进一个与本堂课有关的情境。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文时,我是这样来设计导语的: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独自坐在花园边,双手撑着下巴,尽情享受着花的芬芳,聆听树梢鸟儿的高歌,想象着花的颜色,鸟儿的模样。这时,一群孩子追逐打闹着向这边跑来,但没有一个孩子过来和他说话,和他做游戏。陪伴他的只有孤独寂寞,还有他的影子。同学们,如果你看到这样的情境,遇到这个盲孩子,你会怎么做呢?这的情境导入就唤醒了学生内心深处的关爱和同情,有的学生说要作他心灵的守护者,还有的说要陪盲孩子说话,作他的倾听者……学生的兴致很高,此时,我趁热打铁:同学们都很有爱心,懂得分享,相信如果盲孩子有你们这样的朋友,他一定会感到很幸福,很快乐。好人有好报,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看看影子是如何帮助盲孩子的,影子又得到了什么回报。这样,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就被激发了,他们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认真地读起课文来,自觉去比较影子的帮助方式与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变被动地听为主动地读,变记录答案为独立思考。这样达到了预期目标。
除了情境导入,还有问题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等方法。在语文这门学科上,根据文体的不同,内容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只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就可采用。正所谓:教无定法。
2.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快乐弥漫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所以,教师应当快乐地去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效应,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学习过程中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发挥,去讨论,去表演,去朗诵,采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如在教学《两小儿变日》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去通读全文,感知课文大意,强调了重点词语和重点语句的释义后,就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可以背诵课文,可以谈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可以谈谈对文中人物的认识,也可以编排课本剧。经过一刻钟的准备后,有三个学生自告奋勇地为大家表演。两个学生蹲在地上,各自挥着右手(好像在割草),还在一起辩论,争得面红耳赤,这时一位“老人”捋着长长的“胡子”,来到两个都孩子的面前,听了他们的争论后,脸上显现出茫然的神色……表演得可以说是绘声绘色,全班同学忍不住一齐奖励这三人雷鸣的掌声。这确实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快乐。在表演中,在掌声中,在快乐中轻松掌握学习内容。其他同学有的背诵了全文,有的续写了孔子后来更努力治学了……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到了学习的快乐
3. 意犹未尽,回味学语文的快乐。
要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语文是快乐的,不仅要使他们感受到语文课堂的快乐,还要能让他们课后感到意犹未尽,时时回味着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教学《论语十则》时,我给学生介绍了古时候私塾里的孩子背书,特别是背三字经的情景,然后学生就学着自己在电视里看到的样子去读、去背、摇头晃脑,兴致很高,当堂就把十则全背完了。下课了,有的学生还在教室走廊里摇头晃脑地背着:“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有的学生说:老师,这是王菲的歌。于是我顺势说:“那同学们会唱这首歌吗?”“会!”“那我们一起来唱,好不好?”学生此时兴致高昂,大声唱了起来,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背诵出来了,而且此后很长时间,学生都哼着王菲的这首“歌”这就是快乐的延伸。
二、 寻求学习语文之乐
有人说:一个好老师,交给学生的不是头脑中的所有知识,而是寻求知识的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所以光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是不够的,还要教会学生自己去寻求学习语文的快乐。
语文是一门听说读写并重的学科,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听、高兴地说,还要让学生在课后快乐地阅读、快乐地写作,在读和写中找乐。
1. 快乐地读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再传。”著名文学诗人郁达夫年轻时,每天在阅览室就要看五个小时以上的书,这在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阅读
未成年的孩子们大多数都有极强的好奇心,而且喜欢听故事,我呢,又是一喜欢看小说、故事,擅长讲故事,随着我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学生津津垂听,情感交迭、期待大结局之际,我嘎然收声告诉学生:这时候,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甚至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拿来与同学交流,或者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的还会改编故事的结局。实践中表明,这一些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 给学生树立榜样,使其乐于读书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得自己心中有阳光。”鉴于这一点,我经常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自己初中时的阅读经历,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并把自己喜欢的书目推荐给学生,还讲述自己阅读后收获和休会。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我的做法激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他们从图书室借出自己喜欢的读物,如饥似渴,劲头十足地读起来。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好的书目,比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可向学生推荐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可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童话选》,让学生明白,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的扩展,要用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使课堂学到的知识在课外活动中得到复习、补充,加深认识和实际运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自学能力和获得广泛知识,也为课堂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3) 给学生传授读书方法,使其享受读书之乐
大多数学生想读书,喜欢读书,但不知如何读才是有效地读。所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读书的方法很多,如: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摘抄评价法、写心得体会法等。我重点谈谈摘抄评价法。
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把有关的词、句、段,甚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诠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写作素材库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常写读后感,把自己读后的感想、见解记录下来,有机会可与同学交流。
这样,获取语文知识就不是冗长枯燥的了,而是高速的、有效的,学生得到了一种成就感,就能在快乐中轻松学语文。
2. 激励学生快乐地写
俗话说,巧媳难为无米之炊。仅仅传授写作知识和写作技法是不够的,要指导学生利用课余多涉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其他科学艺术品。苏轼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指的就是丰富的社会生活,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指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准备写作素材,丰富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库,然后再指导学生写作,自改,抄正,这样,因为“胸中有竹”,学生就不怕写作了。
在作文批改上,要分层次地给予鼓励性评价,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地他们向报刊、杂志投稿,增强写作信心,更有利于激发其写作兴趣;对于不善写作的学生,要循序渐进地给予鼓励性评价,比如:这次习作书写很工整,这方面做得很好,如果下次习作能做到首尾呼应就更好了,这样下次作文时,这个学生一定会注意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就是一次大的进步。
这样,慢慢地学生就会喜欢上写作,会主动地写,快乐地写。
总之,让学生快乐学语文,尽情在语文世界中放飞自己的梦想,这是所有语文老师的共同目标。我将在这条路上继续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