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学材再建构”是李庾南老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操作规则之一。在具体实践中,能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率。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初中数学“学材再建构”的具体措施,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材再建构”进行思考,以期能为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农村 初中数学 学材再建构 具体措施
一、农村初中数学“学材再建构”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
1.以课程标准为基础
教师的“学材再建构”过程需要将课标作为基础,思考本次教学内容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难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及环节,优化课堂内容。
2.以教学经验为依据
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学材再建构”的依据,只有借助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节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顺序,才能有效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3.将经验理性化、知识系统化处理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材再建构”时,需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将教学经验理性化处理,知识内容系统化处理,使学生养成逻辑清晰的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二)学生
学生的“学材再建构”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建构知识结构,将其融入自身原本建构的知识体系中。
1.回忆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回忆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在回忆过程中互相补充其中的缺失,便于内化新授知识。
2.梳理
学生学习知识后,部分知识点的记忆还存在一定的缺漏与误差,学生进行自主表达时,就需要对知识内容进行调整与梳理,在教師的引导下,学生能按照定义、性质等将知识分类完成此过程,教师的板书可以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供一定帮助。
3.尝试建构
在完成前两个流程之后,学生便可以根据自己梳理总结出的内容构建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运用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识,便于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将学习中得到的知识内化成为自己掌握的能力。
(三)师生
1.互相作用
师生、生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便是师生共同完成“学材再建构”过程的主要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回忆、梳理与尝试建构的过程进行探讨,最终合作完成相关知识学习与研究的体系。
2.重视差异
群体性构建与个体性构建是师生共同建构的两种常见类型,教师与学生有时独立完成工作,而有时则需要共同合作完成“学材再建构”过程。在整个建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个性化差异。受到家庭因素、自身性格、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存在差异,若想要完成“学材再建构”,教师必须积极分析学生的学习思维,并以相关分析结果为基础因材施教。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材再建构”的思考
上述三种“学材再建构”措施,本身来说并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与界定标准,本文将其进行分类阐述,主要是为了将其中包含的内容充分展示出来,以便于更好体会什么叫做“学材再建构”,实际建构过程中,这三种类型往往会同步进行,为数学教学提供良好动力基础。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师生的共同构建过程其实是存在一定的时差性的,当教师提出教学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时,学生便以此为基础进行独立建构;当教师得到学生回答的答案之后,便会根据学生的见解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这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学材再建构”过程;当教师与学生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与分析时,学生与教师的思维内容会进行碰撞,这便是师生共同完成“学材再建构”过程。
教师应当重视“学材再建构”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在进行构建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材再建构”的三项原则内容:
1.“学材再建构”需要与学生学习能力、情况相匹配。例如:在初中最开始接触代数知识时,学生需要从小学中学到的算术知识逐渐过渡到代数运算中,会需要一段适应时间,因此,教师可以将教材中安排的一课时内容放在一单元进行“学材再建构”,使学生能在学习中逐渐适应代数运算方式。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一课教学时,教师事先已经引导学生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法”相关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运算过程中的符号问题,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便能轻松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与运算能力。此时,教师可以将这两部分内容整理成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学材再建构”过程。
2.“学材再建构”需要与学生自身构建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相匹配。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转化成为代数问题的具体方式,使学生能够结合相关方程式分析事物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能结合方程式将其转化成为图表。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能将其当做一个完整的部分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的共性,并利用共性规律解决个性化问题。
3.“学材再建构”需要与学生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与品质相匹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其中会包含较为复杂、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若以独立的专题为基础构建单独的教学单元,能有效引导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研究,保证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不断提升,最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结语
根据笔者了解可知,目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仍有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有待解决,因此将李庾南老师提出的“学材再在建构”方式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能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自主、独立、创新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7.
[2]陈业林.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41.
(作者单位:甘肃永登县上川镇初级中学)
【关键词】农村 初中数学 学材再建构 具体措施
一、农村初中数学“学材再建构”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
1.以课程标准为基础
教师的“学材再建构”过程需要将课标作为基础,思考本次教学内容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难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及环节,优化课堂内容。
2.以教学经验为依据
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学材再建构”的依据,只有借助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节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顺序,才能有效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3.将经验理性化、知识系统化处理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材再建构”时,需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将教学经验理性化处理,知识内容系统化处理,使学生养成逻辑清晰的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二)学生
学生的“学材再建构”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建构知识结构,将其融入自身原本建构的知识体系中。
1.回忆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回忆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在回忆过程中互相补充其中的缺失,便于内化新授知识。
2.梳理
学生学习知识后,部分知识点的记忆还存在一定的缺漏与误差,学生进行自主表达时,就需要对知识内容进行调整与梳理,在教師的引导下,学生能按照定义、性质等将知识分类完成此过程,教师的板书可以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供一定帮助。
3.尝试建构
在完成前两个流程之后,学生便可以根据自己梳理总结出的内容构建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运用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识,便于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将学习中得到的知识内化成为自己掌握的能力。
(三)师生
1.互相作用
师生、生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便是师生共同完成“学材再建构”过程的主要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回忆、梳理与尝试建构的过程进行探讨,最终合作完成相关知识学习与研究的体系。
2.重视差异
群体性构建与个体性构建是师生共同建构的两种常见类型,教师与学生有时独立完成工作,而有时则需要共同合作完成“学材再建构”过程。在整个建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个性化差异。受到家庭因素、自身性格、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存在差异,若想要完成“学材再建构”,教师必须积极分析学生的学习思维,并以相关分析结果为基础因材施教。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材再建构”的思考
上述三种“学材再建构”措施,本身来说并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与界定标准,本文将其进行分类阐述,主要是为了将其中包含的内容充分展示出来,以便于更好体会什么叫做“学材再建构”,实际建构过程中,这三种类型往往会同步进行,为数学教学提供良好动力基础。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师生的共同构建过程其实是存在一定的时差性的,当教师提出教学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时,学生便以此为基础进行独立建构;当教师得到学生回答的答案之后,便会根据学生的见解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这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学材再建构”过程;当教师与学生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与分析时,学生与教师的思维内容会进行碰撞,这便是师生共同完成“学材再建构”过程。
教师应当重视“学材再建构”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在进行构建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材再建构”的三项原则内容:
1.“学材再建构”需要与学生学习能力、情况相匹配。例如:在初中最开始接触代数知识时,学生需要从小学中学到的算术知识逐渐过渡到代数运算中,会需要一段适应时间,因此,教师可以将教材中安排的一课时内容放在一单元进行“学材再建构”,使学生能在学习中逐渐适应代数运算方式。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一课教学时,教师事先已经引导学生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法”相关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运算过程中的符号问题,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便能轻松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与运算能力。此时,教师可以将这两部分内容整理成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学材再建构”过程。
2.“学材再建构”需要与学生自身构建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相匹配。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转化成为代数问题的具体方式,使学生能够结合相关方程式分析事物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能结合方程式将其转化成为图表。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能将其当做一个完整的部分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的共性,并利用共性规律解决个性化问题。
3.“学材再建构”需要与学生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与品质相匹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其中会包含较为复杂、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若以独立的专题为基础构建单独的教学单元,能有效引导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研究,保证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不断提升,最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结语
根据笔者了解可知,目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仍有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有待解决,因此将李庾南老师提出的“学材再在建构”方式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能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自主、独立、创新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7.
[2]陈业林.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41.
(作者单位:甘肃永登县上川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