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主体精神 促进个性腾飞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初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学长期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进行,学生主体性无法得到体现,有悖于素质教育教学理念. 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做好教师、学生、教法、学法等几方面内容,可以通过转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方法等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生主体;自主学习
  新课标进一步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量相对较少、教学内容相对简单,许多教师都采取机械性反复训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这种方法容易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 这种“惯性依赖”延续到初中,使得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地位十分被动,自主学习的欲望不强,对教师马首是瞻,学习自主性受到破坏,素质教育的目的难以实现,教学效率难以提高. 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要转变目前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的现状,可以从教的主体——教师、学的主体——学生、教的方法——教法、学习的方法——习法等几方面入手,真正做好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转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法
  在义务教育的教学阶段,教师始终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什么思路、应采取什么方法、应构建怎样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无疑都会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就应做好.
  1.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思路
  在传统教学环境下,教师习惯充当教学的主导者,包办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负责提出各种要求,学生需要做的仅仅是按照要求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这种教学思路显然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是学生的良师,更是益友. 教师走下三尺讲台后,放下师者权威,真正开始聆听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第一步.
  2.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优化教学方法
  学生之间本身就存在差异,如果忽视这些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试图凭“一招鲜”吃天下,显然行不通. 太过僵化和死板的教学标准,将会使不同学生之间出现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容易造成优生愈优、差生愈差的“马太效应”,学生本身学习就无法搞好,更谈不上自主学习了. 解决之道便是教师充分考虑这种差异,并将这些差异考虑到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应用分层教学、差异化教学等方式,使教学手段、方法适应不同学习能力、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而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喜欢数学,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 遵照认知规律,构造适宜知识体系
  正所谓什么场合什么装,什么体系什么方. 学生要用什么方法去学习,是由他们所面对的知识体系决定的,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然需要一个适宜的知识体系与之配套. 因此,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数学学习的一般特点,根据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重组教材的知识结构,整理出一套适宜当前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知识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必须特别关注事物的发展规律,提供有层次的学习方式,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这里的惊异即指兴趣,兴趣无疑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良方,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抓准学生的“胃口”,投其所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体现生活性和应用性,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的魅力在于它藏匿于生活各个方面的各个细节中,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学的世界里,我们生活中许多事、物都可以用数学规律来解释,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忘记这些数学最可贵的魅力,而流于知识的传输和公式的讲解,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重拾这份魅力,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数学的生活性和应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解相似图形的黄金分割点0.618这一章节的时候,笔者便引入许多生活中的实例,比如人的最优身材比例、我们熟知的巴黎圣母院和艾菲尔铁塔、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些都跟0.618有关系,甚至“优选法”中也会用到0.618. 当我把这些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数学现象告诉学生的时候,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都安静下来了,大家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些有趣的数学现象. 学生的兴趣就这样被激发,因为希望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实例,于是开始主动去学习数学知识.
  2. 体现新鲜感和时代感,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对新鲜的、富有时代感的事物往往比较感兴趣. 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特点,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富有时代感的语言,创设贴近学生兴趣的情境,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判定”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依据当时很火的“元芳,你怎么看”这一流行语句,创设出这样的情境:让一名学生扮演狄仁杰,一名学生扮演元芳,扮演狄仁杰的学生讲出两个三角形已知的条件,扮演元芳的学生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这样,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学生喜欢的流行词汇中,在“元芳,你怎么看”的欢笑声中,学生竞相上台扮演、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知识点轻易地就被掌握了. 课后甚至有学生自己创设情境,继续玩得不亦乐乎,学习自主性得到了极大激发.
  3. 应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学校已经配备多媒体设备,这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热情.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一定不能浪费这一教学资源. 我们通过多媒体设备,可以实现许多以前无法实现的教学内容,并通过这些内容,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公元3世纪中期,刘徽利用不断倍增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求出了圆的周长,这个方法我们称之为“割圆术”,在之前的教学中,要在课堂再现“割圆术”显得费时费力,但通过多媒体设备,这一切就变得简单了. 通过绘图,函数就能很容易地将这一过程展现给学生,学生更易理解,也更乐于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自主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引导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
  如果说教师转变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充分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热情是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那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则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最重要一环. 教师要通过科学、系统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打开自主学习的大门,让他们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1.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起点
  预习是学生在未经教师教学的情况下,独立接触知识,并尝试理解和吸收知识的过程. 通过引导学生预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新课内容,更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习惯,这些都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为了让学生更有目的地预习,一般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几个预习目标,类似过关游戏,学生完成一个目标就过一关,并在完成每一个学习目标后写下学习体会,笔者和学生戏称其为“升级经验”;没有完成的目标也可以写下问题所在,笔者告诉学生没过关也是有“经验的”. 通过这样有趣的设计,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自主学习效果更好.
  2. 听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
  学生完成预习后,便要听课,听课是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的最重要平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无形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教”,更要“导”,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掌握学习的方法,课下的自主学习才能更科学、有效地开展,因此教师应十分重视在这一环节的引导.
  3. 复习总结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归宿
  复习是学生温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熟悉和强化自主学习方法的练兵场. 学生通过复习,将课堂上习得的学习方法在课下进行实践,更有利于掌握. 复习之后,学生要进行小结,这个小结要讲究周期性,没必要次次都总结,大概一周总结一次即可——通过对自己预习、课堂听课、复习等环节的学习方法进行一个横向的比较,再将这一阶段的学习进行纵向比较,总结其间的差异,优化学习方法.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可以不断调整,最终总结出一套最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到这个阶段就基本完成了.
  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间各个要素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要确实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关键还看教师,所以教师需要投入许多心血,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摘 要:“面积的含义”一课,应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借助各种感官体验层层推进,使学生借助操作充分感悟面积意义,深刻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本质区别,主动地“动态”建构对面积意义的認识。  关键词:体验;操作;面积的含义;感悟  课前思考  “面积的含义”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感受面积大小的意义,初步形成面积的概念,能  
摘 要:2011年版课标中的总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简言之,数学学习是培养学生认识数学,提高其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着眼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发展的数学教师,都是要在教学前充分走进学生的“数学现实”,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从学生经验中找准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让教学自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重视解题过程,展现学生数学思维,在此背景下,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道简便计算为例,通过说解题过程、学会选择和比较解题方法等策略,充分展现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苏教版;简便计算;数学思维  【问题起源】  一节试卷讲评课上,笔者在试卷的附加题部分遇到了这样一道简便计算题:2018 2017-2016-2015 2014 2013-2012-2011 …
[摘 要]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七巧板实践活动专题进行较广泛、深入地研究,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作. 本文试从七巧板的基本认识入手,对七巧板的有趣“变化”做一探析,以引导学生对七巧板的“巧”有新的认知.  [关键词] 有趣;体验;操作;展示;延伸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8~19页“认识七巧板”“拼图”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和拼图等活动认识七巧板,
[摘 要] 数学活动经验一般是指在经历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后,学习个体所留下的体验和感悟.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最直接的一种目标和追求. 学习者只有经历丰富的数学活动,才能积累起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当积累了一定的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时,需要进行深入思考或反思,形成自身的数学学习感悟,使数学活动经验得以提升;而个体具有活动经验,需要通过学习者之间经验的交流和分享.  [关键词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整个单元内容开展实践后的反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反思,绝不仅仅是对教学工作的阶段性小结,而是更多地指向于对教师自身专业能力提升和发展的实际需要。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际,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学为例,主要从解析教材、研析教法、分析学生三个“维度”,谈谈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关键词:三个维度;三角形;单元教学;实践思考  作为处于第
摘 要:教师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提高了教学实效,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及时从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中感知学生是否达成了学习目标,随时改进教学,更新教学策略,通过撰写教学反思等方式不断积累经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模式;研究;实践  一、基于数据找问题,剖析问题现原因  (一)数据引发值得深思的问题  图1、图2是我们跟踪了四年来我区学生在了解、理解、应用各
《汽车观察》的封面故事让我们真正认识到温州的汽配模式,写的深刻透彻。  温州的零配件行业也开始走向海外路线。其中尤以瑞立最为明显,2004年7月16日,瑞立在美国纳斯达克上线,为了能在零配件行业抢夺先机,也为了能够走出国门。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瑞立不断参加国外的展会,从外面的世界里他们学到了现今经验,也让国外企业认识了瑞立。这种效果是明显的。接下来,他们在迪拜成立第一家销售公司,这一步对瑞立来说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进入新时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设计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大背景下,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立足学生心理特点,着眼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大胆创新教学方式,就片段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进行策略探究.  [关键词] 初中数学;片段式;引导探究  初中数学作为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仍旧以教师说、学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学生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基础,似乎也已掌握了相应的解题策略,但却仍然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样的现象,足以引起我们对解决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入思考,并以此为基础促进教学方法和课堂行为的转变。以下是笔者就人教版四上教材中的一道练习,结合两次实践的体会,通过比较和反思,对从“问题解决”转变为“数学地思维”这一观点进行的探究。  关键词:问题解决;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