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闲暇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在具体的学科中渗透闲暇教育,是每一个一线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以下是笔者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这一问题的一些探究和思考。
一、闲暇与闲暇教育
闲暇即闲暇时间,是指按照个人意愿休息、娱乐和满足多种需要的时间。它具有自由性、个人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其中自由性是其本质属性。学生的闲暇是指除完成学校教育教学规定的任务之外的,完全属于学生个人支配的空余时间。
闲暇教育,是指导人们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教育。中小学闲暇教育,就是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养成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习惯、技能和技巧,从而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的一种教育。
二、语文学科与闲暇教育
中学开设的各门学科中,语文对闲暇时间的依赖最强。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得法”,仅有课堂,语文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课外语文学习的补充。语文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课外的语文学习。这里所说的课外语文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之下的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行为。强调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主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听说读写的内容,并用自己的心灵去观察、思考、体验。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需要大量的闲暇时间来保证,没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学生便不能做游戏,不能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能自由地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观看自己喜爱的影视剧。这样一来,学生的知识面必然狭窄,对事物的认识必然肤浅,词汇量必然贫乏,想象力必然孱弱,思维必然缺乏创造性,语言的体悟能力、表达能力当然也就不高。
那么,主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会不会增加语文学科的负担,影响语文教学质量呢?我们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如前所述,语文学科与闲暇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学科不仅最有利于开展闲暇教育,而且也最需要开展闲暇教育。接受了良好闲暇教育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自我决断能力,他们的课余生活丰富而充实,他们的思维敏捷而富于创意。而这一切,将会迁移到语文学习之中并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相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必将有助于减轻语文学科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一方面,要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其次,在不忽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要充分重视它的人文性,以此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审美能力。在这方面,我们的语文教育做得还远远不够,总是重视实用性,忽视发展性;重视语言教育,忽视文学教育。有鉴于此,我们呼吁,语文教学中应尽可能少些分析,多些感悟;少些讲解,多些诵读;少些实用,多些审美。
第三,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的情况下,要设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变讲堂为学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要重视好的语文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种种方法能终身受用。
第四,要将语文教育和生活结合起来,和娱乐结合起来,和休闲结合起来。语文来自生活,反映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育理应与生活相结合。对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尤其容易为丰富多彩的娱乐、休闲活动所吸引,语文教学如能和学生娱乐、休闲相结合,必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的闲暇生活,使语文学习向闲暇延伸。
第五,在语文教育中注意引导学生的闲暇生活。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闲暇生活,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闲暇生活的引路人。教师尤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对于课外读物的兴趣,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更在于提高人的修养、品味,丰富、充实人的闲暇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六,要引导学生写自己的闲暇生活、说自己的闲暇生活,表达自己对闲暇生活的感受,在说和写中帮助学生提高在闲暇中的自我决断能力,树立正确的闲暇观念。
总之,要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真正实现“减负”,必须重视闲暇教育。语文学科与闲暇教育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促进闲暇教育方面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注重发挥语文学科的闲暇教育功能。
(责任编辑 吕行)
一、闲暇与闲暇教育
闲暇即闲暇时间,是指按照个人意愿休息、娱乐和满足多种需要的时间。它具有自由性、个人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其中自由性是其本质属性。学生的闲暇是指除完成学校教育教学规定的任务之外的,完全属于学生个人支配的空余时间。
闲暇教育,是指导人们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教育。中小学闲暇教育,就是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养成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习惯、技能和技巧,从而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的一种教育。
二、语文学科与闲暇教育
中学开设的各门学科中,语文对闲暇时间的依赖最强。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得法”,仅有课堂,语文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课外语文学习的补充。语文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课外的语文学习。这里所说的课外语文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之下的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行为。强调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主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听说读写的内容,并用自己的心灵去观察、思考、体验。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需要大量的闲暇时间来保证,没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学生便不能做游戏,不能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能自由地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观看自己喜爱的影视剧。这样一来,学生的知识面必然狭窄,对事物的认识必然肤浅,词汇量必然贫乏,想象力必然孱弱,思维必然缺乏创造性,语言的体悟能力、表达能力当然也就不高。
那么,主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会不会增加语文学科的负担,影响语文教学质量呢?我们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如前所述,语文学科与闲暇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学科不仅最有利于开展闲暇教育,而且也最需要开展闲暇教育。接受了良好闲暇教育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自我决断能力,他们的课余生活丰富而充实,他们的思维敏捷而富于创意。而这一切,将会迁移到语文学习之中并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相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必将有助于减轻语文学科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一方面,要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其次,在不忽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要充分重视它的人文性,以此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审美能力。在这方面,我们的语文教育做得还远远不够,总是重视实用性,忽视发展性;重视语言教育,忽视文学教育。有鉴于此,我们呼吁,语文教学中应尽可能少些分析,多些感悟;少些讲解,多些诵读;少些实用,多些审美。
第三,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的情况下,要设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变讲堂为学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要重视好的语文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种种方法能终身受用。
第四,要将语文教育和生活结合起来,和娱乐结合起来,和休闲结合起来。语文来自生活,反映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育理应与生活相结合。对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尤其容易为丰富多彩的娱乐、休闲活动所吸引,语文教学如能和学生娱乐、休闲相结合,必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的闲暇生活,使语文学习向闲暇延伸。
第五,在语文教育中注意引导学生的闲暇生活。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闲暇生活,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闲暇生活的引路人。教师尤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对于课外读物的兴趣,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更在于提高人的修养、品味,丰富、充实人的闲暇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六,要引导学生写自己的闲暇生活、说自己的闲暇生活,表达自己对闲暇生活的感受,在说和写中帮助学生提高在闲暇中的自我决断能力,树立正确的闲暇观念。
总之,要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真正实现“减负”,必须重视闲暇教育。语文学科与闲暇教育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促进闲暇教育方面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注重发挥语文学科的闲暇教育功能。
(责任编辑 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