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锦荣: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现任教于北京市第二中学。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人民教师、北京市金牌教师等荣誉称号。从教30余年,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文学教育”之路,其“课本剧编演”、“创意学诗”等教学形式已经成为北京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学的特色。
“讲述学生改编的诗经三句半时,指尖情不自禁地在桌子上敲打节奏;看着平日口吃焦急的学生在话剧中不出任何差错地背诵诗句而热泪盈眶;当灵感来敲门时,心潮澎湃、通宵达旦地写作。”这就是55岁的范锦荣——激情依旧。
35年来,范老师实践着多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开创了一系列的文学教育活动,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学教育”之路,20世纪80年代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90年代带领学生创作课本剧、2000年组织学生改编创作诗歌,进行诗剧表演。螺旋上升的活动设计中,折射出范老师的教育追求:“创新求变,超越自我”。
“没有学生参与的学习是苍白的。”1983年,范老师第一年教小说单元,便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祝福》。课间,学生们穿着长袍,拿着自制的道具,穿梭于教室与老师的办公室之间。那时,曾有多少异样的目光投向这位最年轻的老师,但她和学生们沉浸在互动的文学体验中,时而潸然泪下,时而激情澎湃。“每次观看学生演出,都能感受到自己强有力的心跳。”这是活动留给范老师最深的记忆。“没有学生参与的学习是苍白的”,范老师说:“教师要抓住十五六岁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通过各种学习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中学阶段是学生积累中国传统文化的黄金时期,尤其是理科生,也许,当他们结束三年的高中语文学习后,就永远关闭了学习文学的大门。“通过语文教学的文化熏陶,让学生走出校园后还能葆有触碰文学的热情。”这是范老师的教学理想。
“在赏识中保护学生的创造力。”与范老师沟通,给记者最大的感受是:她对学生的关注与赏识。范老师鼓励学生创作诗歌,告诉学生:“年轻是最富有创造力的。只有年轻才能写出真实、纯净的作品。”她反复强调:“人的创造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的,教师要懂得包容和接纳学生不同的思想。”面对学生们用三句半改写《诗经》选篇,用凡客体、网络语言创作诗歌,用现代舞演绎诗词,55岁的范老师,与时俱进,能用赏识的目光为学生们喝彩,因为“创造是语言的生命力”。
“教师在‘自得’中发展自我。”“2000年开启研究性学习,2003年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创编校本选修课程,2008年开发网络虚拟课堂。”范老师在突破中完成挑战,突破的实现源于对文学的热爱。年轻时,范老师时常心潮澎湃,当灵感来敲门时,她会通宵地写小说、写散文;翻看自己的作品,会边读边落泪,还曾有个性地提出“应该用小说代替论文评定职称”的想法。15本厚厚的日记,流露出她对社会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对问题的思考。
谈及教师的发展,范老师指出,“教师‘自得’的脚步是不能停止的。自得源于我们走出校门后,持续不断地对文学发展的关注”。范老师用行动诠释了“师生是发展的共同体”。她一直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看世界,真正把学生作为自己的学友,努力捕捉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成为自我发展的助推器。
范老师,无疑是幸福的,经营着自己喜爱的事业,发展着自己的文学爱好。用自己的兴趣点燃学生的兴趣,师生共同与文学激情碰撞。多年后,也许学生们会忘记校园中所学的知识,但依然可以回味青春岁月里,写诗时的心潮澎湃,演出时的热泪盈眶……■
“讲述学生改编的诗经三句半时,指尖情不自禁地在桌子上敲打节奏;看着平日口吃焦急的学生在话剧中不出任何差错地背诵诗句而热泪盈眶;当灵感来敲门时,心潮澎湃、通宵达旦地写作。”这就是55岁的范锦荣——激情依旧。
35年来,范老师实践着多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开创了一系列的文学教育活动,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学教育”之路,20世纪80年代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90年代带领学生创作课本剧、2000年组织学生改编创作诗歌,进行诗剧表演。螺旋上升的活动设计中,折射出范老师的教育追求:“创新求变,超越自我”。
“没有学生参与的学习是苍白的。”1983年,范老师第一年教小说单元,便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祝福》。课间,学生们穿着长袍,拿着自制的道具,穿梭于教室与老师的办公室之间。那时,曾有多少异样的目光投向这位最年轻的老师,但她和学生们沉浸在互动的文学体验中,时而潸然泪下,时而激情澎湃。“每次观看学生演出,都能感受到自己强有力的心跳。”这是活动留给范老师最深的记忆。“没有学生参与的学习是苍白的”,范老师说:“教师要抓住十五六岁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通过各种学习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中学阶段是学生积累中国传统文化的黄金时期,尤其是理科生,也许,当他们结束三年的高中语文学习后,就永远关闭了学习文学的大门。“通过语文教学的文化熏陶,让学生走出校园后还能葆有触碰文学的热情。”这是范老师的教学理想。
“在赏识中保护学生的创造力。”与范老师沟通,给记者最大的感受是:她对学生的关注与赏识。范老师鼓励学生创作诗歌,告诉学生:“年轻是最富有创造力的。只有年轻才能写出真实、纯净的作品。”她反复强调:“人的创造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的,教师要懂得包容和接纳学生不同的思想。”面对学生们用三句半改写《诗经》选篇,用凡客体、网络语言创作诗歌,用现代舞演绎诗词,55岁的范老师,与时俱进,能用赏识的目光为学生们喝彩,因为“创造是语言的生命力”。
“教师在‘自得’中发展自我。”“2000年开启研究性学习,2003年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创编校本选修课程,2008年开发网络虚拟课堂。”范老师在突破中完成挑战,突破的实现源于对文学的热爱。年轻时,范老师时常心潮澎湃,当灵感来敲门时,她会通宵地写小说、写散文;翻看自己的作品,会边读边落泪,还曾有个性地提出“应该用小说代替论文评定职称”的想法。15本厚厚的日记,流露出她对社会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对问题的思考。
谈及教师的发展,范老师指出,“教师‘自得’的脚步是不能停止的。自得源于我们走出校门后,持续不断地对文学发展的关注”。范老师用行动诠释了“师生是发展的共同体”。她一直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看世界,真正把学生作为自己的学友,努力捕捉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成为自我发展的助推器。
范老师,无疑是幸福的,经营着自己喜爱的事业,发展着自己的文学爱好。用自己的兴趣点燃学生的兴趣,师生共同与文学激情碰撞。多年后,也许学生们会忘记校园中所学的知识,但依然可以回味青春岁月里,写诗时的心潮澎湃,演出时的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