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sij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让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因为情境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引发联想,催动他们灵感。
  
  一、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师应注重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资源。基于这点,我在教学《乡下人家》一文前,进行了课前准备:让学生在周末由家长陪同,到乡村观风景、摘蔬菜、喂鸡鸭等,晚上也可居住农家小院。可用摄像机拍下当时的情景,回来后写下体验日记。上课伊始,教师引导:“同学们,周末我们离开喧闹、繁华的城市,走进了宁静、纯朴的农村,你一定有好多话想说吧?”几句话就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从中引发了学生对乡下人家的向往之情,于不知不觉中唤醒生活经验进入了文本的学习。
  
  二、借助多媒体,模拟情境
  
  在学生谈了对乡下的了解之后,我再出示乡下风光的多媒体课件,配乐旁白:“这是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藤蔓;这是依着时令开放的鲜花;这是破土而出的春笋;这是觅食的鸡群、戏水的小鸭,这里就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乡下人家。今天就让我们踏上乡间的小路,哼着乡间的小曲,嗅着乡间的芬芳,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这一环节借助多媒体,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乡下人家的美丽风光,给学生以初步的感官体验。学生在感受音像带来的美妙之余,对乡下人家的美有了整体感受。同时,有声有色的情境创设,激活了学生阅读期待,引发强烈的学习情趣,他们很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充满情趣的田园风光的,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开始。再如,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写了瓜架、花草、翠竹这些景物,表现出朴实的自然之美。教学这一部分,我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让学生反复读文,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建构画面。A.捕捉色彩。我适时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瓜棚藤叶”的色彩之美,进一步体会“别有风趣”的意韵。B.体验动静。第二自然段写了乡下人家的花与竹。如,这里花开不断,朴素华丽,这是它的独特之处。我让学生反复品读,引导学生体会“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意思之后,一边播放鲜花的图片,一边解说:“春天来了,芍药花绽开了美丽的笑脸;夏天到了,凤仙花、鸡冠花竞相开放;一阵秋风吹过,菊花点头含笑。就是这样,按照不同的季节依次开放,就是——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这样的教学给人柳暗花明的感觉,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深入了,品出花的朴素、华丽和静态之美。这一环节,借助多媒体,创设鲜活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多媒体丰富的色彩和柔和的音乐感染着学生,使他们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身心愉悦地享受着学习。
  
  三、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教学“雨后春笋图”时,我设计了如下的提问。
  1.几场春雨过后,看到这么多鲜嫩的竹笋(出示图),告诉我,你是什么样的心情?2.其实啊,不仅是看竹笋的人兴奋,还有谁也很兴奋?(竹笋)你能读出来吗?3.从“探”字你体会到竹笋是怎样的心情?咱们都来当当笋芽儿,做做“探”的动作。接着问:你“探出头”想干什么?通过表演,让学生感受笋芽儿的顽皮、活泼,尽情感受其动态之美。教学中通过对看见笋的人和竹笋作生命化象征的启发与理解,此时,竹笋已不再是竹笋了,而是超越了竹笋的、具有生命力量的一种情感,从而达到水乳交融的教学境界。
  
  四、音画同步,创设情境
  
  在配乐旁白时,体验音乐情景导入,播放乐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出现图片:金灿灿的菜花、绿油油的麦田、流淌的小河、竞相开放的桃花和梨花、扑鼻的花香、温情的小院、别有风情的瓜架、悠闲的鸡群……热烈了课堂氛围,奠定了课堂基调,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正是在音乐的渲染下,不自觉进入到语言文字描述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人文教育。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初步感受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
  要使阅读变成一种享受,非要在想象的境界中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不可。也就是说在阅读中要使学生获得美感,必须把饱含着作者丰富情趣的文字,想象成一幅幅蘊涵着作者情趣的画面——意象,让学生在从意象中体味文章无尽情趣的过程中获得美感。如教学“秋夜虫儿唱”一段,教师创设情境(播放伴有虫鸣的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春去秋来,劳累一天的人们要进入梦乡了,屋檐下响起一声声秋虫的低鸣,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感受?这段教学,教师引导学生由纺织娘的鸣声想象月夜的美,“天空中一轮皎洁的圆月,银白色的月光洒向大地,”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情境啊!月夜清幽,虫鸣轻柔,农人甜睡,使学生感悟到人与昆虫之间是那么自然和谐。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精神和文本的价值功能,教师创设了一个相对开放的教学时空,通过学生自我发现,理解文字当中的意蕴。情境教学就像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有了它,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了它,就能引导“那一颗颗跳动不安的心灵去激活那些文字、那些画面、那些音符,使它们成为主体情感、意志、生命和灵肉的载体”,而同时又超越和建构着情感、意志和生命,塑造着新的境界;有了它,语文课堂处处闪现智慧的火花。◆(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解放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其他文献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新一代的园丁,是天底下的太阳。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至关重要。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许多有成就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都非常重视爱的教育。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一、具有完善的人格素养    语文教师要通过自己规范生动的教学语言、民主平等的待人态度、端庄有礼的仪表谈吐、严谨探索的治学精神、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谦逊坦诚的个人品格和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等,对学生施加影响,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  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人文性、思想性、移情性等特点,语文教师在塑造学生完善人格的过程中承担着更重要的职责。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尽量使自己成为“真的
在新一轮电视竞争中,频道竞争进入了务实的优势品牌、风格特色、节目形态创造的轨道中。在这一进程中,江苏电视台的实践是值得肯定的。它以江苏地域的亲民路线造就的新闻特色
期刊
期刊
摘要:班级文化一般由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和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三部分组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对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激发学生好学上进,陶冶学生情操,都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方重要性及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旨在为中学生教育班级管理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学生;班级文化建设;育人功能  中图
一、以兴趣为动力,创设情景,激发创新思维    兴趣是创新的发动机,只有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想象产生兴趣的时候,他才会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观察研究。要让学生对音乐有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淡化知识技能,注重审美体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究活动,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想象,真
期刊
近年来,各类大众传媒越来越多地关注安全,这对于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调动大众媒体参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同时,我们更应当注意充分发挥安全专业媒体
提出了利用记忆型模拟回火退火算法来进行基于晶体双折射的光学有限脉冲响应滤波器设计的新方法 ,用以实现任意光谱响应双通道输出。模拟退火算法模拟了固体缓慢退火从而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