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进行人文教育而非文人教育,其终级目标不是培养大文豪。而是通过对人类特有语言的学习,去获取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一些认识,并在认识的过程中对人的本质特性、精神价值产生体验、共鸣,使自己的心灵在与自然、社会、人生的碰撞中逐步地坚忍起来,从而正确对待人生路上的成败、荣辱、兴衰。形成宽阔的视野、正确的思维方式,一言以蔽之“知书达理”,可以说语文的学习就是“修炼生命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段话包含了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范围,不仅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古诗词是我们中华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精华积淀,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后,我们认为在诵读课上不仅要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准诗意、读出诗境,还要充分利用古诗词诵读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钱理群先生说过:“中小学语文教育是为人打‘精神底子’的。人在年轻时代以这样的精神素质垫了底,以后无论遇到了什么艰难曲折,经历了怎样的人生的、精神的危机,都能从容应对,坚守住基本的精神底线,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势。”
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育人资源,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是作家及作者们对自然万物、世间百相、人的精神领域诸方面规律及本质的探索的结果,其间孕育着极其丰富的育人资源。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教育价值。
一、借记叙文,培养高尚情操
记叙文的阅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头戏,因为记叙文无论是记事、写人、写景状物均与人和人的活动有关,通过阅读我们可以领悟到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观点、态度,可以感受到鲜活的生命气息,感受到人性中美好的品德如酥油、奶茶,如玉液琼浆,如春风、细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当感受到人性的弱点时,它又如恶气、寒风、冰雪,逼威、警醒着你。
例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通过讲述高尔基和他儿子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故事,教育人们“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是愉快、美好的”。
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更多的是体验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面对人生的顺境和逆境,人生的失意与辉煌时,各种人生形态中生命运动的形态,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情感受到熏陶、心智得到锤炼。
二、借小故事,培养宽容美德
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脚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及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我们可以想象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在这种宽容的无声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
这个故事反映了老禅师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境界。在教学中不仅仅是让学生明白这一点,还要理解到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更不等于迁就。宽容是要尊重和体谅他人的感受,宽厚待人,与人为善,对待别人的错误要以宽容去感化他人,使其改过,但绝不是在原则上让步,决不能把宽容自己和宽容他人对立起来。承认“人无完人”,容许自己犯错误,给自己留下改过的机会,也给自己留下信心和希望。所以宽容他人的同时也要宽容自己。通过这个故事的讲述最终让学生懂得:宽容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利于学生自己的成长。
三、借说明文,培养科学意识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数量的说明文。说明文的育人价值体现在引领学生追求知识,认识到大自然的神秘奇异,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科学地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从而热爱科学,种下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科学种子。例如,课文中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我们在认识建筑物的特征的同时,也在欣赏人类自身的伟大创造力,因此一切建筑物的美妙、神奇,都包含有人类文化的特色。
例如《赵州桥》是著名的关于中国桥梁的作品,也是小学教材的传统篇目。文章在纵横比较中突出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显示了科学家严谨的思维、科学的态度,不仅介绍了石拱桥的特征,还阐述了创造这些“杰作”的原因,对我国的桥梁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四、借古诗文,培养爱国热情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古诗词是我们中国优秀文化的精华,记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历史。针对当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一切以个人利益第一,对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孝敬父母意识淡薄等问题,我们在诵读课中增设了背诵《三字经》的内容。在“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融四岁,能让梨……如囊萤,如映雪……”的诵读声中,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指导学生诵读,还指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找差距,辨别自己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应该怎样做。并利用“古诗长廊”、“三字经大擂台”、“爱的奉献”等主题班队会的形式为学生创造良好氛围,深化养成教育。
总之,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运动,体会到生命和生活的美好,更加关注自己心灵的健康成长。在各种文体的文章教学中,从具体的语言入手,让学生在民族语言的浸染、熏陶中,理解能力、思维模式得到训练;在潜移默化中,知识得到积累、文化得到积淀,积极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效,让学生爱语文,爱生活,爱人生,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做一个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段话包含了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范围,不仅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古诗词是我们中华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精华积淀,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后,我们认为在诵读课上不仅要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准诗意、读出诗境,还要充分利用古诗词诵读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钱理群先生说过:“中小学语文教育是为人打‘精神底子’的。人在年轻时代以这样的精神素质垫了底,以后无论遇到了什么艰难曲折,经历了怎样的人生的、精神的危机,都能从容应对,坚守住基本的精神底线,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势。”
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育人资源,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是作家及作者们对自然万物、世间百相、人的精神领域诸方面规律及本质的探索的结果,其间孕育着极其丰富的育人资源。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教育价值。
一、借记叙文,培养高尚情操
记叙文的阅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头戏,因为记叙文无论是记事、写人、写景状物均与人和人的活动有关,通过阅读我们可以领悟到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观点、态度,可以感受到鲜活的生命气息,感受到人性中美好的品德如酥油、奶茶,如玉液琼浆,如春风、细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当感受到人性的弱点时,它又如恶气、寒风、冰雪,逼威、警醒着你。
例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通过讲述高尔基和他儿子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故事,教育人们“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是愉快、美好的”。
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更多的是体验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面对人生的顺境和逆境,人生的失意与辉煌时,各种人生形态中生命运动的形态,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情感受到熏陶、心智得到锤炼。
二、借小故事,培养宽容美德
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脚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及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我们可以想象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在这种宽容的无声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
这个故事反映了老禅师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境界。在教学中不仅仅是让学生明白这一点,还要理解到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更不等于迁就。宽容是要尊重和体谅他人的感受,宽厚待人,与人为善,对待别人的错误要以宽容去感化他人,使其改过,但绝不是在原则上让步,决不能把宽容自己和宽容他人对立起来。承认“人无完人”,容许自己犯错误,给自己留下改过的机会,也给自己留下信心和希望。所以宽容他人的同时也要宽容自己。通过这个故事的讲述最终让学生懂得:宽容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利于学生自己的成长。
三、借说明文,培养科学意识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数量的说明文。说明文的育人价值体现在引领学生追求知识,认识到大自然的神秘奇异,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科学地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从而热爱科学,种下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科学种子。例如,课文中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我们在认识建筑物的特征的同时,也在欣赏人类自身的伟大创造力,因此一切建筑物的美妙、神奇,都包含有人类文化的特色。
例如《赵州桥》是著名的关于中国桥梁的作品,也是小学教材的传统篇目。文章在纵横比较中突出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显示了科学家严谨的思维、科学的态度,不仅介绍了石拱桥的特征,还阐述了创造这些“杰作”的原因,对我国的桥梁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四、借古诗文,培养爱国热情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古诗词是我们中国优秀文化的精华,记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历史。针对当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一切以个人利益第一,对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孝敬父母意识淡薄等问题,我们在诵读课中增设了背诵《三字经》的内容。在“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融四岁,能让梨……如囊萤,如映雪……”的诵读声中,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指导学生诵读,还指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找差距,辨别自己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应该怎样做。并利用“古诗长廊”、“三字经大擂台”、“爱的奉献”等主题班队会的形式为学生创造良好氛围,深化养成教育。
总之,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运动,体会到生命和生活的美好,更加关注自己心灵的健康成长。在各种文体的文章教学中,从具体的语言入手,让学生在民族语言的浸染、熏陶中,理解能力、思维模式得到训练;在潜移默化中,知识得到积累、文化得到积淀,积极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效,让学生爱语文,爱生活,爱人生,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做一个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