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托广州市花卉产业基地的地理优势,“花文化”成为东漖中学特色文化发展的基点。本文结合地方文化,对“以花为媒”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规划能力、设计与制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整合能力等进行分析论述,得出“综合实践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不断生成能力的过程”这一结论。
关键词:花;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广州人种花、爱花、赏花和赠花的历史悠久。广州独有的“迎春花市”闻名海内外,故有“花城”的美称。芳村一带居民多以种植花木为生,至明末清初,花果遍地,香飘四野,故取名芳村。花地河因流经花地一带,故名之。荔湾区在花地河畔,围绕水秀和花香两大主题,展现岭南千年花乡、水乡文化精髓,打造广州“花”与“水”的名片。荔湾区东漖中学就在水岸生态花文化主题公园、花卉博览园、花鸟鱼虫市场等“最清新、最浪漫”的水秀花香生态文化区旁边。花卉是正值花样年华的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事物,自然也是学生立行立德的学习资源。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是相对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而言的,它强调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强调学习的情景,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探究性学习”也是近年我国教育部对初中生提出的要求,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東漖中学依托广州市花卉产业基地的地缘优势,确立了以“花文化”作为学校特色文化发展的基点,以“花美育雅,雅以引行”作为学校特色发展之路的办学方针。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更是充分结合地方文化,探索以“以花为媒”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综合实践学习能力的可行性。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确定主题、开展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设计与制作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规划、设计与制作、创新、实践、整合等能力。综合实践探究性活动是学生不断生成能力的过程。
一、结合地方文化,开展“以花为媒”的综合实践探究性活动
1. 地方文化积淀深厚
作为千年花乡的芳村,有广州最大的花卉博览园、鲜切花天光墟、花鸟虫鱼大世界,有星罗棋布的种植园,有专种桃花的西埔村。一年四季,种花、养花、护花、插花、赠花、赏花,使芳村人爱花、懂花、论花。我们“以花为媒”,更能引起学生、家长、老师的共鸣;“以雅为魂”,又能促地处城乡之交的学生、家长获得美的教育、雅的品质。
2. 明确“以花为媒”的主题研究目的和任务
(1)收集资料,寻访调查
①收集资料,开展花地河畔一带花史的寻访(教师细心聆听,可为学生讨论创设合理的寻访条件)。具体程序为:分小组确定寻访主题方向(提取网络信息);对信息进行归类;根据主题分小组寻找被访人、寻访角度、寻访途径(可以是家人、亲戚、邻居、学校花工、花鸟鱼虫市场经营者);组长记录讨论结果。
②寻访调查。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寻访调查目的,指导老师对学生开展了有关如何寻访调查的培训,每个小组初步确立调查的主题,筛选问题,制作调查表;寻访时,做好调查记录。
(2)定课题,列任务
根据研究方向,首先引导学生对花地河畔一带的地方历史、种植历史开展调查。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了解相关历史,学校将广州花博园花卉专家请进校园,开设了专家讲座。同时也鼓励学生从家庭长辈、学校花工、网络查阅获取信息,形成有关花地河畔“花”文化的系列问题,明确探究性活动主题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如花史、花事、花艺、花画、花诗、花歌、花舞等。
(3)根据探究主题,形成探究小组
根据探究性活动主题的研究目的和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及有利条件(花农世家背景、家庭从事花卉交易、具有设计或绘画基础能力、歌唱或表演能力),组成探究小组并动员其他同学参与活动,同时选好小组长。形成的小组有:
花史组,主要研究花地河畔一带的花卉种植史、艺术家活动史。
花事组,主要研究“我”的养花、赏花、卖花、买花、画花等经历,或对花之礼、花之诗、花之烹等主题开展探究学习。
花艺、花画组,主要研究“校徽、班徽”、“花美”书签、“花鸟”工笔画等设计与制作活动。
花唱组、花舞组,主要研究“花”主题的艺术表演探究活动。
(4)制定探究方案与活动计划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制定好活动计划。各组根据自身活动主题任务的特点(如花史、花事、花艺)制定详细的活动任务、目标及细节。
二、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7年9月,教育部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在初中学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认知能力、规划能力、设计与制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整合能力。
1. 认知能力的培养
人的认知是有规律的,在“以花为媒”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的指导中,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着学生认知发展的轨迹,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围绕家庭、学校社区开展收集资料、寻访调查活动,引导学生一步步地生成自己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活动主题,并根据探究主题形成小组开展活动,如“花事”主题、“花史”主题、“花艺”主题……在主题生成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提高。
2. 规划能力的培养
在开发主题及选择活动内容时,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活动主题,从特定的角度切入,选择具体的活动内容,并自定活动目标、任务,培养自主规划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过程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深化活动主题,不断完善活动内容。 如学生在了解芳村花史故事活动中,确定的主题为“芳村地名历史”,于是教师引导学生从芳村、花地地名由来的角度切入,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再采访花卉专家,明确求证活动的目标和任务,做好资料收集、归类、查证,以及活动表格的制作、填写。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规划能力逐渐得以提高。
3. 設计与制作能力的培养
设计制作指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工艺或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并动手将自己的创意、方案转化为作品的过程,意在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等。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手脑并用,灵活掌握、融会贯通各类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水平、知识迁移水平,体验工匠精神等。设计制作的关键要素包括创意设计、选择活动材料或工具、动手制作、交流和展示物品或作品等。
如花艺“班徽”设计,首先同学们必须学习“班徽”设计的基本设计原理,接着收集班花图案,再将两者有机结合。经过反复设计、调整,形成有创意、有美感的手绘“班徽”。也可借助计算机将“班徽”信息化,更便于与外界交流或运用到班服、板报,体现班集体的个性化、象征化。又如“花美”书签设计,首先要对书签设计要素做一番了解,其次要了解各种花的含义,设计好花的图案;绘画工具、材料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将直接影响意境的表达;最后是书签的制作成形。在此过程中,显现出同学们具有清晰地条理性及艺术设计与制作能力。
4. 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设计与制作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操作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一定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通过设计、制作或装配等,制作和不断改进较为复杂的制品或用品,发展了创新能力。如学校模型(含花地河)设计与制作主题活动,首先学生设计了模型的规划图,大多数模型零件可通过3D打印技术来完成。可以借助网络现有模型,边复制、边改进,再发展到自主建模打印,配以手绘装饰,逐步根据设计所需美化模型。此过程是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的学习实践,是数字化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也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得以体现,创新能力自然也得以提高。
5. 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考察”“体验”“探究”“创作”等系列活动中的调查、访问、信息搜集和处理、思辨、制作等能力。
如在“以花为媒”综合实践活动中,活动过程如下:确定主题(“以花为媒”的主题探究)—收集资料、寻访调查(花地河一带花史)—分主题、列任务(花史、花事、花艺、花画、花诗、花歌)—设计与制作(校徽、班徽、3D打印学校模型)。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中慢慢得以提高。
6. 整合能力
整合能力的培养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结合学生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核心,均衡考虑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活动主题的探究和体验,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联系,强化科技、艺术、道德等方面的内在整合。
在开展“以花为媒”的综合实践探究性活动一段时间后,可引导、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活动或校园文化设计中。如在生活社区进行“花文化”的宣传活动,或在校园中进行校园“花文化”设计活动。
三、学生参加活动情况介绍
1. 学生参加社区活动介绍
2017年年初,我校有部分学生参加了广州市“花城花语志愿广州”主题社区实践活动。中国文明网是这样报道的:“活动上,来自荔湾区的20余位学生伏地作画,在10余米的长卷上绘出了木棉花、紫荆花等广州代表性花卉,用绚丽的色彩展现花城美景,用稚嫩的画笔绘出了对羊城的深情。有学生表示:‘跟外地的朋友说起广州,他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西关美食,我想告诉他们,广州有美食更有美景,这里四季如春,花常开水常绿,我希望他们看了我们画的画也能爱上美丽的广州,快到广州来玩玩。’”活动中,学生获取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又为推广地方文化做出了小小的贡献。
2. 学生参加校园“花文化”活动介绍
“以花为媒”的综合实践探究性活动一段时间后,学生对“花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理解,又累积了一定的作品,如何将作品美化校园,为学校的“花文化”宣传尽一分力,让学校弥漫在花的芬芳气息中呢?这一活动是学生整合能力提升的体现。学生设计出富有视觉效果的“看见花开”作品展览区——班级展示栏、艺术长廊、美术室室内外展览区;更有富含创意的“听见花开”的校园铃声——上下课铃声、课间操铃声、大课间铃声。
结合地方文化,开展“以花为媒”的综合实践探究性活动,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获得了新知,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个性得以张扬,整体素质得到提升。综合实践探究性活动既是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一块沃土。
(本文是广州市荔湾区东漖中学“初中生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探究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论文。)
关键词:花;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广州人种花、爱花、赏花和赠花的历史悠久。广州独有的“迎春花市”闻名海内外,故有“花城”的美称。芳村一带居民多以种植花木为生,至明末清初,花果遍地,香飘四野,故取名芳村。花地河因流经花地一带,故名之。荔湾区在花地河畔,围绕水秀和花香两大主题,展现岭南千年花乡、水乡文化精髓,打造广州“花”与“水”的名片。荔湾区东漖中学就在水岸生态花文化主题公园、花卉博览园、花鸟鱼虫市场等“最清新、最浪漫”的水秀花香生态文化区旁边。花卉是正值花样年华的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事物,自然也是学生立行立德的学习资源。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是相对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而言的,它强调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强调学习的情景,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探究性学习”也是近年我国教育部对初中生提出的要求,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東漖中学依托广州市花卉产业基地的地缘优势,确立了以“花文化”作为学校特色文化发展的基点,以“花美育雅,雅以引行”作为学校特色发展之路的办学方针。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更是充分结合地方文化,探索以“以花为媒”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综合实践学习能力的可行性。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确定主题、开展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设计与制作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规划、设计与制作、创新、实践、整合等能力。综合实践探究性活动是学生不断生成能力的过程。
一、结合地方文化,开展“以花为媒”的综合实践探究性活动
1. 地方文化积淀深厚
作为千年花乡的芳村,有广州最大的花卉博览园、鲜切花天光墟、花鸟虫鱼大世界,有星罗棋布的种植园,有专种桃花的西埔村。一年四季,种花、养花、护花、插花、赠花、赏花,使芳村人爱花、懂花、论花。我们“以花为媒”,更能引起学生、家长、老师的共鸣;“以雅为魂”,又能促地处城乡之交的学生、家长获得美的教育、雅的品质。
2. 明确“以花为媒”的主题研究目的和任务
(1)收集资料,寻访调查
①收集资料,开展花地河畔一带花史的寻访(教师细心聆听,可为学生讨论创设合理的寻访条件)。具体程序为:分小组确定寻访主题方向(提取网络信息);对信息进行归类;根据主题分小组寻找被访人、寻访角度、寻访途径(可以是家人、亲戚、邻居、学校花工、花鸟鱼虫市场经营者);组长记录讨论结果。
②寻访调查。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寻访调查目的,指导老师对学生开展了有关如何寻访调查的培训,每个小组初步确立调查的主题,筛选问题,制作调查表;寻访时,做好调查记录。
(2)定课题,列任务
根据研究方向,首先引导学生对花地河畔一带的地方历史、种植历史开展调查。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了解相关历史,学校将广州花博园花卉专家请进校园,开设了专家讲座。同时也鼓励学生从家庭长辈、学校花工、网络查阅获取信息,形成有关花地河畔“花”文化的系列问题,明确探究性活动主题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如花史、花事、花艺、花画、花诗、花歌、花舞等。
(3)根据探究主题,形成探究小组
根据探究性活动主题的研究目的和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及有利条件(花农世家背景、家庭从事花卉交易、具有设计或绘画基础能力、歌唱或表演能力),组成探究小组并动员其他同学参与活动,同时选好小组长。形成的小组有:
花史组,主要研究花地河畔一带的花卉种植史、艺术家活动史。
花事组,主要研究“我”的养花、赏花、卖花、买花、画花等经历,或对花之礼、花之诗、花之烹等主题开展探究学习。
花艺、花画组,主要研究“校徽、班徽”、“花美”书签、“花鸟”工笔画等设计与制作活动。
花唱组、花舞组,主要研究“花”主题的艺术表演探究活动。
(4)制定探究方案与活动计划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制定好活动计划。各组根据自身活动主题任务的特点(如花史、花事、花艺)制定详细的活动任务、目标及细节。
二、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7年9月,教育部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在初中学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认知能力、规划能力、设计与制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整合能力。
1. 认知能力的培养
人的认知是有规律的,在“以花为媒”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的指导中,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着学生认知发展的轨迹,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围绕家庭、学校社区开展收集资料、寻访调查活动,引导学生一步步地生成自己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活动主题,并根据探究主题形成小组开展活动,如“花事”主题、“花史”主题、“花艺”主题……在主题生成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提高。
2. 规划能力的培养
在开发主题及选择活动内容时,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活动主题,从特定的角度切入,选择具体的活动内容,并自定活动目标、任务,培养自主规划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过程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深化活动主题,不断完善活动内容。 如学生在了解芳村花史故事活动中,确定的主题为“芳村地名历史”,于是教师引导学生从芳村、花地地名由来的角度切入,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再采访花卉专家,明确求证活动的目标和任务,做好资料收集、归类、查证,以及活动表格的制作、填写。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规划能力逐渐得以提高。
3. 設计与制作能力的培养
设计制作指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工艺或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并动手将自己的创意、方案转化为作品的过程,意在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等。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手脑并用,灵活掌握、融会贯通各类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水平、知识迁移水平,体验工匠精神等。设计制作的关键要素包括创意设计、选择活动材料或工具、动手制作、交流和展示物品或作品等。
如花艺“班徽”设计,首先同学们必须学习“班徽”设计的基本设计原理,接着收集班花图案,再将两者有机结合。经过反复设计、调整,形成有创意、有美感的手绘“班徽”。也可借助计算机将“班徽”信息化,更便于与外界交流或运用到班服、板报,体现班集体的个性化、象征化。又如“花美”书签设计,首先要对书签设计要素做一番了解,其次要了解各种花的含义,设计好花的图案;绘画工具、材料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将直接影响意境的表达;最后是书签的制作成形。在此过程中,显现出同学们具有清晰地条理性及艺术设计与制作能力。
4. 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设计与制作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操作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一定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通过设计、制作或装配等,制作和不断改进较为复杂的制品或用品,发展了创新能力。如学校模型(含花地河)设计与制作主题活动,首先学生设计了模型的规划图,大多数模型零件可通过3D打印技术来完成。可以借助网络现有模型,边复制、边改进,再发展到自主建模打印,配以手绘装饰,逐步根据设计所需美化模型。此过程是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的学习实践,是数字化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也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得以体现,创新能力自然也得以提高。
5. 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考察”“体验”“探究”“创作”等系列活动中的调查、访问、信息搜集和处理、思辨、制作等能力。
如在“以花为媒”综合实践活动中,活动过程如下:确定主题(“以花为媒”的主题探究)—收集资料、寻访调查(花地河一带花史)—分主题、列任务(花史、花事、花艺、花画、花诗、花歌)—设计与制作(校徽、班徽、3D打印学校模型)。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中慢慢得以提高。
6. 整合能力
整合能力的培养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结合学生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核心,均衡考虑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活动主题的探究和体验,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联系,强化科技、艺术、道德等方面的内在整合。
在开展“以花为媒”的综合实践探究性活动一段时间后,可引导、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活动或校园文化设计中。如在生活社区进行“花文化”的宣传活动,或在校园中进行校园“花文化”设计活动。
三、学生参加活动情况介绍
1. 学生参加社区活动介绍
2017年年初,我校有部分学生参加了广州市“花城花语志愿广州”主题社区实践活动。中国文明网是这样报道的:“活动上,来自荔湾区的20余位学生伏地作画,在10余米的长卷上绘出了木棉花、紫荆花等广州代表性花卉,用绚丽的色彩展现花城美景,用稚嫩的画笔绘出了对羊城的深情。有学生表示:‘跟外地的朋友说起广州,他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西关美食,我想告诉他们,广州有美食更有美景,这里四季如春,花常开水常绿,我希望他们看了我们画的画也能爱上美丽的广州,快到广州来玩玩。’”活动中,学生获取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又为推广地方文化做出了小小的贡献。
2. 学生参加校园“花文化”活动介绍
“以花为媒”的综合实践探究性活动一段时间后,学生对“花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理解,又累积了一定的作品,如何将作品美化校园,为学校的“花文化”宣传尽一分力,让学校弥漫在花的芬芳气息中呢?这一活动是学生整合能力提升的体现。学生设计出富有视觉效果的“看见花开”作品展览区——班级展示栏、艺术长廊、美术室室内外展览区;更有富含创意的“听见花开”的校园铃声——上下课铃声、课间操铃声、大课间铃声。
结合地方文化,开展“以花为媒”的综合实践探究性活动,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获得了新知,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个性得以张扬,整体素质得到提升。综合实践探究性活动既是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一块沃土。
(本文是广州市荔湾区东漖中学“初中生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探究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