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 met with the world, and I shall eclipse with the world,and I shall fulfill the mission with all being together。”“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苏格拉底这颇具禅意的一句话传说是剑桥大学的校训。虽然是无从考证的,但我却是很欣赏这句话。我来到这世界上,认识这世界的光辉,也让自己的智慧在其中闪耀,我和所有人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寒窗苦读十余年,一朝功成散光辉,也许我的光辉是微弱的,但作为辛勤工作的园丁中一员,我也将这萤火之光散发了十余年,并将继续散发下去。
教育既非一人一时之事,也无惊心动魄的悲壮场面,更非名门大家的罗曼史或悲壮史。它是每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所做的本职工作,或尽自己的力量默默无闻的引领出一个个明天和未来,表现出的一种伟大而淳朴的情怀。我很庆幸可以参与其中,也以此为一种幸福。
有一种困境叫无知:学习是一生最重要的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仍是课堂,所以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乐学的情绪,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可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呢?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自然感觉到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们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可是,这样的境界,如果缺乏师生情感的交流和课堂气氛的融洽,是不可能达到的。因此,课堂上,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用亲切、真诚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热情洋溢地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动员学生投入到“听、说、读、问、写”的学习过程中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人心向背是政权兴亡、战争成败的关键。教育教学工作也是这样。“亲其师,信其道。”要用自己的教育教学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你這门功课。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对联十分精彩,上联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下联是“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在教育教学中,特别是教育教学管理中,更要深深体味这副对联。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铁杵磨针贵有恒:也许再坚持一秒就有奇迹。
“昨日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生要想在学习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就要有一种的毅力。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读书时,老师布置给学生们的作业就是从这儿到那儿抄写十遍。这位非常独特的老师他布置的作业就是把第一行抄写十遍,但是第二次就要把一到十行抄写十遍。最后算下来,就等于把全书都抄写了十遍,很少有学生能从头到尾地完成这位老师的作业。但是潘基文就做到了,他不仅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最后干脆把整本教科书都背诵下来了。别人看来不可能的作业,他却不折不扣彻底完成,所以潘基文不仅国语、数学、英语,美术、体育、音乐等科目也都是“优秀”。
生命之箭一经射出就永不停止。永远追逐着那逃避它的目标。学习也是一样,水滴石穿的故事提醒着我们坚持的力量。除了坚持还要懂得反思,《论语》中有一段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对我的启示很大,人的成长离不开学习与反思。不反思,只有经历,不会有经验。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就不会有多大提升,多快发展。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像跑马拉松一样,需要持久的毅力和决心,不能一遇到挫折就放弃,有点成绩就忘乎所以,而是需要保持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坚持下去,最终总会取得成功的。
立身先立德:一分品行一分成就。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高尚的灵魂。学生的心里很脆弱,他们需要老师真诚的关心,尊重和爱护。这种师爱往往是医治差生心灵创伤的最好良方,是打开他们心扉的金钥匙。“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这份爱,才会在管理教育学生的实践中转变观念,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耐心。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学说,被尊重是每个人内心的强烈需求。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相当脆弱,心理更渴望被尊重,平常我会用“对,你的做法很正确。”“你说呢,如果你认为这样行,那我们就这样做吧?”除了语言上的肯定和鼓励之外,教师还要用实际行动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尊重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把“泥鳅黄鳝拉成一样长”,不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不戴有色眼镜看待任何一位学生,这样每个学生才能自信,从而自立、自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在老师的手中,握着无数的金种子——那便是希望,也是教师的全部财富。”是啊,当每个生命来到这世界上,在他们的心中,都有一空白的土地。我们老师便大把大把地把金种子撒向他们的心田。
老师的关爱,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热爱生命的种子;老师宽容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善待生活的种子;老师的才华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渴求知识的种子;老师的期待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当这些种子在他们的心中扎下根,成为泥土的一部分时,这希望的种子变成了上面最灿烂的一朵花。
在播种知识的宽阔领域里,我愿做一颗小小的铺路石,静静地躺在泥土里,即使它没有水晶的纯净,没有宝石的艳丽,没有钻石的光芒,也要努力让我们的新一代走在我们铺就的平坦而宽阔的道路上奔向前方,奔向远方。
我心中将永远铭记这样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愿和大家一道默默地耕耘,共同托起太阳。
【作者简介】赖广芹,宿豫实验初中。
教育既非一人一时之事,也无惊心动魄的悲壮场面,更非名门大家的罗曼史或悲壮史。它是每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所做的本职工作,或尽自己的力量默默无闻的引领出一个个明天和未来,表现出的一种伟大而淳朴的情怀。我很庆幸可以参与其中,也以此为一种幸福。
有一种困境叫无知:学习是一生最重要的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仍是课堂,所以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乐学的情绪,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可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呢?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自然感觉到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们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可是,这样的境界,如果缺乏师生情感的交流和课堂气氛的融洽,是不可能达到的。因此,课堂上,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用亲切、真诚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热情洋溢地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动员学生投入到“听、说、读、问、写”的学习过程中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人心向背是政权兴亡、战争成败的关键。教育教学工作也是这样。“亲其师,信其道。”要用自己的教育教学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你這门功课。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对联十分精彩,上联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下联是“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在教育教学中,特别是教育教学管理中,更要深深体味这副对联。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铁杵磨针贵有恒:也许再坚持一秒就有奇迹。
“昨日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生要想在学习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就要有一种的毅力。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读书时,老师布置给学生们的作业就是从这儿到那儿抄写十遍。这位非常独特的老师他布置的作业就是把第一行抄写十遍,但是第二次就要把一到十行抄写十遍。最后算下来,就等于把全书都抄写了十遍,很少有学生能从头到尾地完成这位老师的作业。但是潘基文就做到了,他不仅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最后干脆把整本教科书都背诵下来了。别人看来不可能的作业,他却不折不扣彻底完成,所以潘基文不仅国语、数学、英语,美术、体育、音乐等科目也都是“优秀”。
生命之箭一经射出就永不停止。永远追逐着那逃避它的目标。学习也是一样,水滴石穿的故事提醒着我们坚持的力量。除了坚持还要懂得反思,《论语》中有一段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对我的启示很大,人的成长离不开学习与反思。不反思,只有经历,不会有经验。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就不会有多大提升,多快发展。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像跑马拉松一样,需要持久的毅力和决心,不能一遇到挫折就放弃,有点成绩就忘乎所以,而是需要保持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坚持下去,最终总会取得成功的。
立身先立德:一分品行一分成就。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高尚的灵魂。学生的心里很脆弱,他们需要老师真诚的关心,尊重和爱护。这种师爱往往是医治差生心灵创伤的最好良方,是打开他们心扉的金钥匙。“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这份爱,才会在管理教育学生的实践中转变观念,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耐心。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学说,被尊重是每个人内心的强烈需求。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相当脆弱,心理更渴望被尊重,平常我会用“对,你的做法很正确。”“你说呢,如果你认为这样行,那我们就这样做吧?”除了语言上的肯定和鼓励之外,教师还要用实际行动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尊重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把“泥鳅黄鳝拉成一样长”,不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不戴有色眼镜看待任何一位学生,这样每个学生才能自信,从而自立、自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在老师的手中,握着无数的金种子——那便是希望,也是教师的全部财富。”是啊,当每个生命来到这世界上,在他们的心中,都有一空白的土地。我们老师便大把大把地把金种子撒向他们的心田。
老师的关爱,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热爱生命的种子;老师宽容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善待生活的种子;老师的才华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渴求知识的种子;老师的期待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当这些种子在他们的心中扎下根,成为泥土的一部分时,这希望的种子变成了上面最灿烂的一朵花。
在播种知识的宽阔领域里,我愿做一颗小小的铺路石,静静地躺在泥土里,即使它没有水晶的纯净,没有宝石的艳丽,没有钻石的光芒,也要努力让我们的新一代走在我们铺就的平坦而宽阔的道路上奔向前方,奔向远方。
我心中将永远铭记这样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愿和大家一道默默地耕耘,共同托起太阳。
【作者简介】赖广芹,宿豫实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