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由于对基本史实掌握的欠缺和历史概念理解的偏差,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做题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或失误。这些错误或失误往往容易被我们当作司空见惯的事或不该发生的情况,要么轻易地忽视过去,要么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甚至惩罚。殊不知这些错误或失误正是历史教学宝贵的教学资源。应该看到,学生所犯错误的背后总有一定的原因和规律,认识和把握了这些原因和规律,我们就可以使学生的错误和失误转化为课程资源加以利用。所以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利用这些错误资源,注重及时准确地反馈与矫正,就会极大地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那么,如何才能及时有效地反馈与矫正学生的错误?我们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就是在日常教学中反馈与矫正学生的错误时,让学生自己去反思、体验学习上出现错误的实际过程。新课标强调三维教学目标,重视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树立“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需要经历”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反馈、矫正学生的错误更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过程性原则要求我们要重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具体过程和原因是什么,然后把这个过程呈现给学生或者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最后达到矫正错误的目的。如在课堂提问时,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我们不要急于进行分析,最好是先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去体验自己出错的具体过程和原因。在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上出现错误时,我们也要重视运用此原则。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这样做的:我常把作业或试卷中几种典型错误的学生代表叫到办公室问清楚他们出错的原因,主要是问他们在作业或考试的时候是如何想的。然后我们一起分析出错的原因与改正的措施。经过这个过程,我在作业评讲和试卷评讲时就非常有针对性,教学效果非常好,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
二、准确性原则
准确性原则要求我们要准确无误地掌握学生出错的原因和过程。因为反馈的信息虚假或不全真实,所以我们就发现不了问题,就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也就不可能采取及时、正确的矫正措施。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采用模块教学结构形式,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高中学生的通史知识特别缺乏,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非常多。所以在日常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和要求,积极热情地帮他们释疑解难,使他们体会到师长的温暖关怀,尝到因积极与老师配合、真实地提供信息而得到学习进步的甜头。教师在获取信息后,应认真对学生历史学习上的错误进行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找出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矫正方案。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就题论题、就事论事,否则矫正就是低效的或无效的。
三、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就是对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反馈与矫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积极动口、动手,同时要时刻关注学生,及时发现并捕捉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可利用提问或板演等多种方式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在课堂上一般我们应把提问、解答、讲评、改错紧密地结合为一体,不要把讲评和改错拖得太久,最好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及时反馈在一日内为好。对于历史考试试卷和平时各类测验试卷,教师更要及时批改和评讲,只有做到及时反馈与矫正,测验和考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为了落实及时性原则,我们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日常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杜绝学习上有拖沓等不良习惯,当然,教师要率先垂范,如果只强调学生的主动和自觉,而不注意自身的主动和自觉,则结果肯定不如人意。
四、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就是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反馈矫正学生错误形式。反馈与矫正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因地制宜。有的可随时反馈,随时矫正;有的可提前设计矫正方案,也可预测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获取信息后,认真分析其问题的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实施矫正方案。对于带有普遍性的错误,可以在班级里集体矫正;对于在个别学生身上出现的错误,可以单独矫正;有的错误可以找学生谈一次心即可,不一定要有书面的订正;有的错误的矫正就必须要求学生写出书面文字,比如对于学生因文字表达能力差而导致的错误,就一定要学生写出书面的订正文字。关于灵活性原则运用的情况有许多种,教师必须依据具体情况去灵活把握运用,依据的标准关键是要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有利于学生矫正错误、促进学生发展。
五、反复性原则
反复性原则就是对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反馈与矫正。反馈与矫正是紧密联系的一个体系。矫正首先是为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信息不真,这时应对反馈的信息进行矫正。如果不注意这种矫正,那么矫正也就不准。对学生历史学习中一个问题进行矫正之后,是否就真正解决了问题,还需进行再反馈。例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历史概念,我高一新课教学时就已给学生进行了讲解。高一时学生在这个概念上犯错较多,我也进行了多次矫正,可是到了高三复习时仍有不少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的,一半是封建的;或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封建的。我再一次在班级里向学生讲解此概念。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我设计一张小的专题训练试卷,通过多次不同形式的反馈与矫正,多数同学准确理解和掌握了这个概念。因此,矫正学生历史学习错误后,教师要相应地设计巩固提高的反馈方案,检测矫正效果,获取新的信息,在更高层次上施以反馈矫正。
总之,反饋、矫正学生的学习错误贯穿于历史教学整个过程,平时这项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利用历史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注重反馈与矫正在教学中总是循环往复的,只要我们在平时反馈与矫正学生的错误时注意过程性、准确性、及时性、灵活性、反复性原则的运用,反复不断地加强反馈与矫正,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就是在日常教学中反馈与矫正学生的错误时,让学生自己去反思、体验学习上出现错误的实际过程。新课标强调三维教学目标,重视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树立“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需要经历”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反馈、矫正学生的错误更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过程性原则要求我们要重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具体过程和原因是什么,然后把这个过程呈现给学生或者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最后达到矫正错误的目的。如在课堂提问时,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我们不要急于进行分析,最好是先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去体验自己出错的具体过程和原因。在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上出现错误时,我们也要重视运用此原则。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这样做的:我常把作业或试卷中几种典型错误的学生代表叫到办公室问清楚他们出错的原因,主要是问他们在作业或考试的时候是如何想的。然后我们一起分析出错的原因与改正的措施。经过这个过程,我在作业评讲和试卷评讲时就非常有针对性,教学效果非常好,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
二、准确性原则
准确性原则要求我们要准确无误地掌握学生出错的原因和过程。因为反馈的信息虚假或不全真实,所以我们就发现不了问题,就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也就不可能采取及时、正确的矫正措施。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采用模块教学结构形式,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高中学生的通史知识特别缺乏,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非常多。所以在日常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和要求,积极热情地帮他们释疑解难,使他们体会到师长的温暖关怀,尝到因积极与老师配合、真实地提供信息而得到学习进步的甜头。教师在获取信息后,应认真对学生历史学习上的错误进行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找出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矫正方案。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就题论题、就事论事,否则矫正就是低效的或无效的。
三、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就是对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反馈与矫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积极动口、动手,同时要时刻关注学生,及时发现并捕捉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可利用提问或板演等多种方式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在课堂上一般我们应把提问、解答、讲评、改错紧密地结合为一体,不要把讲评和改错拖得太久,最好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及时反馈在一日内为好。对于历史考试试卷和平时各类测验试卷,教师更要及时批改和评讲,只有做到及时反馈与矫正,测验和考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为了落实及时性原则,我们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日常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杜绝学习上有拖沓等不良习惯,当然,教师要率先垂范,如果只强调学生的主动和自觉,而不注意自身的主动和自觉,则结果肯定不如人意。
四、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就是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反馈矫正学生错误形式。反馈与矫正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因地制宜。有的可随时反馈,随时矫正;有的可提前设计矫正方案,也可预测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获取信息后,认真分析其问题的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实施矫正方案。对于带有普遍性的错误,可以在班级里集体矫正;对于在个别学生身上出现的错误,可以单独矫正;有的错误可以找学生谈一次心即可,不一定要有书面的订正;有的错误的矫正就必须要求学生写出书面文字,比如对于学生因文字表达能力差而导致的错误,就一定要学生写出书面的订正文字。关于灵活性原则运用的情况有许多种,教师必须依据具体情况去灵活把握运用,依据的标准关键是要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有利于学生矫正错误、促进学生发展。
五、反复性原则
反复性原则就是对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反馈与矫正。反馈与矫正是紧密联系的一个体系。矫正首先是为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信息不真,这时应对反馈的信息进行矫正。如果不注意这种矫正,那么矫正也就不准。对学生历史学习中一个问题进行矫正之后,是否就真正解决了问题,还需进行再反馈。例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历史概念,我高一新课教学时就已给学生进行了讲解。高一时学生在这个概念上犯错较多,我也进行了多次矫正,可是到了高三复习时仍有不少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的,一半是封建的;或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封建的。我再一次在班级里向学生讲解此概念。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我设计一张小的专题训练试卷,通过多次不同形式的反馈与矫正,多数同学准确理解和掌握了这个概念。因此,矫正学生历史学习错误后,教师要相应地设计巩固提高的反馈方案,检测矫正效果,获取新的信息,在更高层次上施以反馈矫正。
总之,反饋、矫正学生的学习错误贯穿于历史教学整个过程,平时这项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利用历史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注重反馈与矫正在教学中总是循环往复的,只要我们在平时反馈与矫正学生的错误时注意过程性、准确性、及时性、灵活性、反复性原则的运用,反复不断地加强反馈与矫正,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