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针对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师生互动的构建问题,重点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1.创设和谐,构建有效师生互动的前提;2.关注差异,挖掘有效师生互动的资源;3.巧置问题,诱发有效师生互动的思维;4.强化评价,促进有效师生互动的发展;5.质疑探究,加强有效师生互动的合作。
关键词: 小语课堂 师生互动 有效性
所谓“师生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意味着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新课程环境更加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互动为方式。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扎实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创设和谐,构建有效师生互动的前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师就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
具体做法:
(1)真正树立师生的平等观和民主观。学生是人,有自己独立的人格、需要、情感、愿望和尊严,有独特的思维和能力,也会犯错误。师生在人格上、在科学知识面前应是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中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
(2)尊重学生学的权利。即尊重他们独立学习、思考的权利,尊重他们表达个人愿望、观点与要求的权利。不要把学生的思想禁锢在条条框框里,不要一味地追求标准答案,不用“对了,错了”,甚至“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不要乱说”等课堂“忌语”来否定学生。要及时鼓励、表扬学生的点点进步。
(3)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遵循无偏袒、无歧视的原则。调查显示,小学生最不喜欢的教师的品质之一就是“偏爱”。无论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人条件如何,教师都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2.关注差异,挖掘有效师生互动的资源
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中,学生虽同处于一个教室,接收的是同样的信息,但师生互动中也含有不均等的成分,如教师安排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往往适合某些学生,而不适合另一些学生。这种师生互动的差异客观上对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愿望,学习的过程和效果,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智力、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方法上的不同要求,使“教”和“学”更好地结合起来,使“教”更好地为每个学生的“学”服务。要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强调个别指导。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把他们分为低、中、高三层。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确定适合每个学生的方法、任务和评价,实施因材施教。只有在教学中照顾差异,才能真正体现面向学生,才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互动”中来。
3.巧置问题,诱发有效师生互动的思维
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可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吸引到问题情境之中,使学生精神集中专一,思考问题系统深入。巧置问题,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创设若干上位性的问题,以较高起点和悬念激励学生思维作为师生互动的切入点。例:教学《登山》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②列宁是一个革命者,他的神圣职责是领导俄国人民推翻沙皇统治,而现在他却选择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万一掉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那么,列宁究竟该不该走这条小路呢?教师以这两个问题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对问题①进行小组合作,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有的小组朗读,有的小组表演,有的小组谈感受,将小路的险充分展示在同学面前。对问题②,学生自由组成正方、反方,展开辩论,各抒己见,革命导师的光辉形象熠熠闪光;而知难而上,时时锻炼自己的意志的人生哲理也永驻心中。当然,以问题引发互动,一定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可辩性,问题要提纲挈领,要便于学生开拓思维,相互启发,展开讨论。
4.质疑探究,加强有效师生互动的合作
《小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使学生不仅在课内学得生动,而且在离开教师、离开教材、离开课堂的情况下,也能主动探究学习,从而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待质疑,鼓励探究。质疑是培养师生互动、自主探究的起点。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教学的特殊目的就是发展智力,培养聪明人。”语文课堂教学的多边互动,实质上就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巧妙启发引导,引爆学生思维火花,培养学生深入探索、大胆质疑的学习品格。例: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启发质疑:“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呢?” 一位学生提出:“我觉得课题上的‘吃’字用得不恰当,应该是‘喝’字。”他的话音刚落,课堂上便热闹起来。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这是他们身上闪现出来的求异思维的火花。于是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组织讨论。他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发展求异思维,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质疑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加强有效师生互动的合作。
5.强化评价,促进有效师生互动的发展
互动的教学方式必须创建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平等的、愉悦的、和谐的、向上的等。这就需要给孩子们提供一种温馨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从而激发孩子们的情感需求,点燃他们的心灵火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重视评价,以评价启动内需,有效地建立师生、生生相互评价的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为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学习主体,赏识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孩子。在学习活动中,应以口头评价,及时评价,随机评价为主。一句话,一行字,一朵花,一首歌,一个手势,一段录像等都可以作为评价激励的手段,要让评价作为激励互动的载体,伴随教学的始终。此外,还可将学生自评、小组集体评议与师评有效结合,从而使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更让学生乐于参与、接受。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非常重要的作用,构建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师生互动,符合新课程所提倡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的理念,作为一名小语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小语课堂 师生互动 有效性
所谓“师生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意味着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新课程环境更加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互动为方式。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扎实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创设和谐,构建有效师生互动的前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师就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
具体做法:
(1)真正树立师生的平等观和民主观。学生是人,有自己独立的人格、需要、情感、愿望和尊严,有独特的思维和能力,也会犯错误。师生在人格上、在科学知识面前应是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中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
(2)尊重学生学的权利。即尊重他们独立学习、思考的权利,尊重他们表达个人愿望、观点与要求的权利。不要把学生的思想禁锢在条条框框里,不要一味地追求标准答案,不用“对了,错了”,甚至“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不要乱说”等课堂“忌语”来否定学生。要及时鼓励、表扬学生的点点进步。
(3)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遵循无偏袒、无歧视的原则。调查显示,小学生最不喜欢的教师的品质之一就是“偏爱”。无论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人条件如何,教师都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2.关注差异,挖掘有效师生互动的资源
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中,学生虽同处于一个教室,接收的是同样的信息,但师生互动中也含有不均等的成分,如教师安排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往往适合某些学生,而不适合另一些学生。这种师生互动的差异客观上对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愿望,学习的过程和效果,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智力、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方法上的不同要求,使“教”和“学”更好地结合起来,使“教”更好地为每个学生的“学”服务。要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强调个别指导。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把他们分为低、中、高三层。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确定适合每个学生的方法、任务和评价,实施因材施教。只有在教学中照顾差异,才能真正体现面向学生,才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互动”中来。
3.巧置问题,诱发有效师生互动的思维
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可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吸引到问题情境之中,使学生精神集中专一,思考问题系统深入。巧置问题,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创设若干上位性的问题,以较高起点和悬念激励学生思维作为师生互动的切入点。例:教学《登山》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②列宁是一个革命者,他的神圣职责是领导俄国人民推翻沙皇统治,而现在他却选择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万一掉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那么,列宁究竟该不该走这条小路呢?教师以这两个问题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对问题①进行小组合作,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有的小组朗读,有的小组表演,有的小组谈感受,将小路的险充分展示在同学面前。对问题②,学生自由组成正方、反方,展开辩论,各抒己见,革命导师的光辉形象熠熠闪光;而知难而上,时时锻炼自己的意志的人生哲理也永驻心中。当然,以问题引发互动,一定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可辩性,问题要提纲挈领,要便于学生开拓思维,相互启发,展开讨论。
4.质疑探究,加强有效师生互动的合作
《小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使学生不仅在课内学得生动,而且在离开教师、离开教材、离开课堂的情况下,也能主动探究学习,从而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待质疑,鼓励探究。质疑是培养师生互动、自主探究的起点。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教学的特殊目的就是发展智力,培养聪明人。”语文课堂教学的多边互动,实质上就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巧妙启发引导,引爆学生思维火花,培养学生深入探索、大胆质疑的学习品格。例: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启发质疑:“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呢?” 一位学生提出:“我觉得课题上的‘吃’字用得不恰当,应该是‘喝’字。”他的话音刚落,课堂上便热闹起来。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这是他们身上闪现出来的求异思维的火花。于是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组织讨论。他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发展求异思维,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质疑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加强有效师生互动的合作。
5.强化评价,促进有效师生互动的发展
互动的教学方式必须创建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平等的、愉悦的、和谐的、向上的等。这就需要给孩子们提供一种温馨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从而激发孩子们的情感需求,点燃他们的心灵火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重视评价,以评价启动内需,有效地建立师生、生生相互评价的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为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学习主体,赏识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孩子。在学习活动中,应以口头评价,及时评价,随机评价为主。一句话,一行字,一朵花,一首歌,一个手势,一段录像等都可以作为评价激励的手段,要让评价作为激励互动的载体,伴随教学的始终。此外,还可将学生自评、小组集体评议与师评有效结合,从而使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更让学生乐于参与、接受。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非常重要的作用,构建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师生互动,符合新课程所提倡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的理念,作为一名小语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