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在黑白里的生命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gy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很平常的早晨,唯一不同的是面的风味换了一种。
  面碗放在格子桌布上,里面散发着酱香,氤氲的热气中,隐隐约约唤起了我关于味蕾的记忆。只是闻闻就觉得里面藏着年少时热切喜欢的味道——姥爷调的螃蟹汁的味道。
  可当我坐下后,慢慢仔细回忆刚刚调酱的步骤,却发现自己用的是和螃蟹汁完全不同的料,这面碗里的热气有如实质一般,轻而易举地绕过了小心包裹着脆弱之处的坚盔利甲,直直击中了心尖尖上最是柔软的那一点。
  “姐,爸不行了。”我听见妈妈手机里传出来我小舅的声音。
  抓心的痛,像是潮水一样侵扰、翻滚、一拥而上,似乎是要用痛苦把我淹没,眼眶酸酸的,奔腾而出的泪水便轻易随着重力落到地面。这一刻,我仿佛又一次回到了二月的那一天,一个印象中黑沉沉的,窥不得一点光的下午。
  妈妈是个急性子,接了电话直接夺门而去,至于我,把自己蜷成一团,从呜呜咽咽的抽泣,变成用手猛砸床板嚎啕,直到强迫自己平静下来之后,才紧赶慢赶擦着眼角到医院侧门口,那时候天色已经完全昏暗了,枯枝昭示着寒冬的萧索和生命的凋零,惨白的灯光下,映出街上属于我的影子,在那条走了很多年且熟悉的街道上徘徊了好几圈,明明再往前一百米就是姥姥姥爷的家,他人却已经不在那暖黄灯影里了,我终是鼓起勇气,闯进了满是孤独的冰冷的世界。
  屋里面的几个人都在哭,气氛里晕染而开的悲伤把好不容易止住的泪水又一次牵扯而出,揉揉已经肿了的眼睛,我学着他们的样子仔细地看着姥爷安静睡着,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上了香,最后学着他们的样子,跟着亦步亦趋,一步三回头地离开。
  第一次亲眼见证一个生命里亲近的长辈离我远去,茫然,不知所措,假装平静却又能被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轻而易举地撕扯开的伪装,我没敢去火化的地方送他,仿佛这样,他就没有真的走,我还能在脑海里想象着他只是睡着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醒过来。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眼泪收好,用筷子把面条挑起来,送到嘴里,压下喉头涌出的哽咽和酸涩,细细品尝这碗闻起来相似,却实则并不相同的面。我在去过湖南之后便成把地搁辣子,可姥爷他却是老上海的忠实甜口爱好者,这饮食习惯的改变,害得我没能从这相似的气味里,寻到故人的气息。
  有些颓废地支颐暗骂了自己片刻,脑海里却又蹿入了截然不同的思绪,也是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有了一丝丝的动摇,那个在我不愿意去幼儿园的时候带我偷偷躲去他家,还给我买螃蟹吃的人;那个在我去游泳训练出门前给我塞点零花钱让我买零食的人;那个能把熏鱼的甜味做的恰到好处的人;那个每次去看他都要喊着给我做西餐教我用刀叉的人;那个做不动西餐就给我买麦当劳的人;那个无论我的画怎么样抽象都会夸好看的人;那个一身西装风衣礼帽风尘仆仆归家的老上海绅士,或许真的不会再参与到我的人生之中了。
  味同嚼蜡地把一碗面条装入腹中,我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才鼓起勇气把碗筷收拾好,看了眼窗外的几盆花草,在书上读过的句子跃出脑海,以我略带颤抖的声音滑入世间:“人有生死,草有枯荣。”这书上道理分明清楚,可我却也仍旧不能免俗。
  如今不能淡然,未來也不会轻易忘记伤痛。
  可说到底,把当时的伤痛、无助、悲恸、开心,以及狂喜种种情绪纪念下来,把怀念的、敬畏的、欣赏的、热爱的,一切美好与善良,狡诈与邪恶的生灵书写下来,让与我隔着无穷远的距离,无法逾越的时光的后人们,也能感受到这个时代的生命是以什么样的形式经历生死悲欢,这或许是我写些东西的目的,也或许是我作为一个生命,能做到的异样的永生。
  和自己珍视的且珍视自己的人一起领略人生,就是生命美好的一面。
其他文献
原本以为,出现在大地之上的每一条河流,都是一个流动的伤口。但当我立于运河之畔,重新审视这一切时,才始悟大化所在。若干年前,这河迹上下,或许是一马平川,怪石叠叠,人不齐至之地,或许是屋舍俨然,茂林修竹,繁衍生息之所。诸因一缘,连成这绵亘千里的玉带长河。  我站在河堤上,不由地思索起来。眼前,河面宏阔地铺展着,直接天的尽头。微风裹挟着潮润的气息,阵阵袭来。来往的船只载满货物,笛声闷号,不知疲累地拨浪前
期刊
初中一年级  似乎没有做一点准备,就稀里糊涂上了中学。  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好像马放南山,从此不再学习了,就是玩。每天带着弟弟,还有与他同龄的孩子,从黎明即起一直玩到昏天黑地:学电视里八路军打仗,把皮球踢到了庄稼地里,在崖下挖土准备“构筑工事”,被大人轰走,怕土塌下来压倒我们……好像也从亲戚那里借来了初一的语文课本,翻了翻,就扔一边去了。  那时根本就没有提前补课一说,也不知道预习的好处。家长也
期刊
当我看到它迸发出新绿时,我的内心充满欣喜。这株豆苗是那么充满生机,多么坚韧!它克服了种种困难,才终于生存了下来。欣喜之余,我不由得陷入沉思:生命的价值是什么?生命的价值如何体现?  这使我回忆起这株豆苗经历了多少大大小小的磨难,也让我想起了事情的经过。那天劳技课老师布置了劳技作业:种一株植物并上交。不就是种一点東西吗?我心想:在泥土里埋下种子,让它自力更生不就好了吗?  事实上,这件事并没有那么简
期刊
那是我第一次目睹死亡,站在殡仪馆的门前,夏风热闹地吹着,但是我整个人都是冰冷的。我来这里送送我的爷爷——在医院里忍受了将近一年病痛的折磨的爷爷。  其实他走的时候也还算安详,给人一种下一秒就要打起舒适的呼噜的错觉,就像往常入睡前一样,可最后响起的,只是机器一声孤独的长鸣。爷爷这算是解脱了吧,我茫然地想。瞒着奶奶在医院里住了这么一段时间,大家都很辛苦了,最后到来的离去,让我们心上的重担落地,却也越发
期刊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旸,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詩人。  林景熙自幼聪颖,好读书。二十岁时已有诗名。南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林景熙被举荐到首都临安就读太学,于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由上舍生释褐(相当于进士及第)。入仕后始任福建泉州教授,迁礼部架阁(掌储藏帐籍文案之官),转从政郎。南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三月,元军在伯颜率领下进入建康,林景熙
期刊
读清代古文,不可避免要遇到桐城派的文章,也就不可避免要遇到姚鼐这个桐城派的真正高峰,他继承了方苞、刘大櫆的衣钵,又自创了很多独具特色的理论,讲究义理、考据、文章融為一炉。因为重考据,他的《惜抱轩文集》所收录内容和诸多笔记文章多是考证。姚鼐的散文气清而文畅,他的考据也是干净利落,但相较之下,考据文章不如写景抒情叙物吸引人,所以姚鼐为人识大都是因为他的散文,如《游媚笔泉记》《登泰山记》之类,气势宏阔,
期刊
旅途上  看苏东坡的大事年表,会发现他的一生都在颠簸中,几乎很少有安定的时刻。除了最初在凤翔为官做满了三年任期,再就是在黄州、惠州和海南等贬谪之地的几年煎熬。他喜山水,爱寻访,本来在旅途上是欣悦大于劳顿的;但后来因为无尽的催促和胁迫而不得不匆匆上路,行旅也就渐渐变成了折磨。这种不得安宁的生活常常让他厌烦和忐忑,是不得不接受的心与身的双重磨损。一般来说,人们渴求的幸福首先是能够安居,然后才是其他享受
期刊
窗边,一朵枯黄的茉莉从枝头无声无息地飘落,过不了多久,就会湮没于我的记忆,就是存在的痕迹都会消失殆尽,谁都不会知道这一朵茉莉曾经如何孤傲地开在枝头又如何萧瑟地离去,连它是否来过都会成为未知。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它终将成为虚无。  我打小就不喜欢白云,它太虚无缥缈了,禁不起风的挑逗,一碰就散了,叫人找不到意义,像掉进了虚无的空间里,什么也没有,心里总是不踏实。可不幸的是——它正如生命。  棺
期刊
曾经,年少。  我总认为生命本就该灿烂,任何平庸都是对生命的不敬,所以,曾经,我是如此地羡慕飞蛾,一种并不十分美的生物。  世人皆笑飞蛾扑火的愚蠢,我却偏爱其放肆。身处黑暗,心却向往光明,有目标,有理想,有未来,向往过,奋斗过,燃烧过,便无愧于生命,即是对生命最好的敬畏。尼采曾说:“如果我未能引燃自己、发出光热,又如何能掩没炙阳留下的痕迹?”便如飞蛾,无畏,无惧。生命短暂,却也领略过最绚烂的烟火,
期刊
2004年,邢台的《牛城晚报》曾刊登过一篇文章——《邢台,我想对你说什么?》,其中提到一位上海著名作家在讲到邢台时说,他除了知道邢台有过“大地震”以外,其余的什么也不知道。无独有偶,今年6月份去南京开会,早餐前闲聊又是一位上海的作家问我,你是哪里的?我说,河北邢台。她听了以后低头沉思,仿佛在努力挖掘大脑深处关于邢台的记忆,思索片刻她抬起头来说,邢台,哦,大地震是你们那个地方吧?我尴尬地一笑,点点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