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琅琅书声声声入耳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ony2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朗读是语文积累和语感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当今校园里、课堂上却鲜有琅琅书声,学生也不大愿动嘴了,这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逐渐下降,语文素养也急剧下降。针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不重视朗读的现状,本文就朗读教学的作用及实施方法提出一些看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修养。
  关键词: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朗读教学 实施方法
  
  一、朗读教学概述
  (一)朗读的含义
  朗读是把书面上写的无声语言(文章、文学作品)转化为更能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口头语言[1]。朗读,是阅读方式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方法之一。现行中职语文教材所编选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或是语句优美,或是感情真挚,或是形象突出。这些特点给读者创造了思想自由驰骋的广阔意境,使读者获得“心口合一”的快感。每每朗读它们,读者可以用声音与作者对话,用心灵与作者交流,达到一种因声会意、心摇神荡的亲切感受。
  (二)朗读教学的作用。
  把朗读贯穿于课堂中,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我国古代传统的语文教育就十分重视朗读。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私塾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摇头晃脑地大声诵读古文的情景,而历代才华洋溢的文人哪个不是自幼饱读诗书?因此民间流传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数学要算,语文要读”的至理名言。可见,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朗读教学在母语教学中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文学家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强调:“读的用处最大,语文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它。”[2]
  1.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作为阅读方式之一,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与课文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品味语言的精妙,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能充分熟悉文本,能根据自己已知的经验和语言积累,进入对文章深层的整体把握。学生于朗读中仔细推敲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感受作者的心情和感想,对文章的理解自然会更加深刻。
  2.朗读,可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自觉性较差,有着或多或少的不良读书习惯。如果课堂上只是一味地讲课文、分析课文,学生难免会“灵魂出窍”、“神游九霄云外”,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自然是“不知所云”了。而朗读,不仅仅是口头的运动,也是一种综合思维调动的枢纽,是激活神经系统的有力工具,眼睛盯着文字,通过大脑识别,转化成有声语言。
  3.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读诗如此,读文章也是如此。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读准语调、读清思路、读出情感、读顺文气、读懂句法,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的语感会渐渐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会随之提高。
  4.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及文学鉴赏能力。
  现行中职语文教材所编选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既有音乐美、形象美,又有情感美。而欣赏文章的美,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外在到深层的过程。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感受文章的音乐美,继而在感受语句优美的同时捕捉文章的形象美,最后,在不断深入的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与理解,与作者在思想上进行沟通交流。
  二、中职朗读教学的现状
  曾几何时,“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扣人心弦。如今,走进中职学校语文课堂,却很难听到那种令人心旷神怡的琅琅读书声了。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朗读教学的运用已渐行渐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朗读的认识存在误区,导致教师对朗读的忽视。
  对于朗读的作用,有些教师并没有深刻意识到,只是浅显地认为,朗读只不过让学生熟悉课文罢了。于是,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注重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学生就一味地听,一味地记,一味地答,而读则少之又少。
  (二)学生对朗读缺乏热情。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对于专业课程,他们或许还会感兴趣一些,对于基础课程,他们则不太感兴趣。特别是理科专业的学生,以男生居多,表现会更加突出一些。在语文课堂上,他们的主动性并不高,不愿开口读或不敢读,或朗读能力参差不齐。有时,老师非得跟着他们一起读,他们才勉勉强强读得整齐、响亮一些。久而久之,一些教师则利用多媒体直接放朗读录音给学生听,学生则成了“听众”。
  (三)教师忽略朗读方法的指导,学生不得要领。
  朗读教学中,有的老师只为了达到让学生读的目的,并没有指导学生怎样去读;有的老师有指导,但其指导方法却单调、生硬、机械。常见老师在分析课文之后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的内容”,或“请把××语气读出来”,或“注意语句的停顿、字词的轻重音”,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学生在朗读时不得要领,朗读也就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融理解、感悟为一体了。
  三、实施朗读教学的方法
  要想让学生学得更好,让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活力,就必须重视朗读教学。那么,如何让朗读这一古朴的教学方法焕发新生、彰显魅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能力?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勇于率先示范。
  范读,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它要求教师充分熟悉课文,掌握课文的字词句,把握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在朗读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用心去读,以达到范读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进行课文范读,能达到现代的教学手段中的朗读如录音带朗读所达不到的效果。黑格尔曾说:“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一般情况下,学生都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精彩的、饱含感情的范读,可以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及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朗读方式。
  在朗读教学中,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表现欲,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除齐读、个人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这些常用形式外,还可以运用其他的朗读方式:(1)主题朗诵会。教师定一主题,学生围绕主题自主选择朗诵材料,并由学生自己当评委,给分时需作点评,点出给分依据,最后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等奖项。学生自主参与,兴趣高昂,自然能取得好效果。(2)分组比赛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赛前教师先列出比赛评分细则,如整齐10分、响亮10分、音准10分、流畅度10分……最后为每个小组评奖。有竞争就会有动力,就会有激情。在组与组的比赛中,学生更能积极参与,争取为小组争光,朗读热情更加高涨。(3)配音朗读。这是比较信息化的一种朗读方式,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为影片配音。
  (三)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技巧。
  在语文课堂上,除了要让学生读,还要让学生读得准,读得好,这就要求教师在让学生朗读时要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技巧。首先,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让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地读准词句,并做到声音响亮,吐字清楚,不错不漏。其次,教会学生掌握字词的重音。课文中,哪些字词需要读重音,哪些字词需要读轻音,这些,教师都需要给学生进行指导。再次,教会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速、语调。对于感情比较激昂的文字,语速可以稍快,语调要上扬;对于感情比较舒缓的文字,语速可放慢,语调要平缓、抒情。最后,读出感情。这一个方面,教师可先范读,再做引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投入感情,做到有声有色地朗读。
  (四)精选朗读内容,反复训练。
  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精彩的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选此部分内容让学生精读。如中职语文课本中的《我的母亲》这篇课文,里面有一段内容是这样的:“……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此段语言朴素,却字字都写到我们的心坎上。以这一段为例,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老舍先生对母亲的挚爱深情,也可以联系到自身的情况,把自己对母亲的那份感情表达出来。其中,两个“怕”字,表现了老舍先生内心的恐惧,学生远离家乡,与亲人见面的机会比较少,这一段语句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更好的朗读效果。
  (五)重视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激励。
  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的朗读进行一番评价,那学生的朗读能力肯定提高不快。在实施朗读教学时,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朗读的评价。除了从语音语调和情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外,还应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问题的把握。通过评价,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他们好的表现,这样既能给学生信心,又能使学生在朗读中掌握朗读的技巧,培养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这样,学生有信心读得好,也能够学得好。
  总之,在语文课堂上重视朗读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在中职语文课堂上,重视并加强学生的朗读,是非常必要的。希望“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不再是美好的回忆。
  
  参考文献:
  [1]王燕君.此时“有声‘胜’无声”——中职语文朗读教学浅说[J].中国科技信息,2008,1.
  [2]郑巧红,姜颖琳.高中学段怎样进行朗读教学[J].文学教育(下),2007,8.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校本、校本研究、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等概念从教育科研的神秘殿堂走进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之中。促进和不断完善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每一个音乐教师的重要课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而教材又是校本课程最重要的载体,在学校拥有了一定校本课程开发权之后,校本课程的开发必将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
摘 要: 本文借助实际案例对五年制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阐述,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和重要切入点,也是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院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突破口,近年来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认同。  我校五年制高职实行五年一贯制教学,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大
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是提高语言素养的有效方法。《英语课程标准》指出:7—9年级学生要有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读懂中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现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因此,学生的阅读兴趣低,阅读能力提高缓慢,缺乏良好的阅读方法。为改变这些状况,我尝试从课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学要求在不断降低。正因为如此,许多老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往往就事论事,只注意罗列每课的知识点,很少进行归纳、整理、分类。在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苏教版)中,文言文有29篇(不含诵读欣赏和古诗词部分),比例为16%。按理说学生掌握起来应该不太困难。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现在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断降低,加之整个社会对文言文有弱化的趋势,许多学生文言文
摘 要: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薄弱的问题。由于生源质量偏差,大多数学生对文化理论课不感兴趣。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教育现状,我们每一个中职教育者应该思考和深入探讨的问题。有不少学生对学习物理不感兴趣,或者有畏难情绪。怎样提高中职物理教学效率呢?作者就此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物理教学 教学效率 提高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薄弱的问题。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构建有效的初中音乐课堂的实施方法,包括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层次化;教学内容的精选化、整合化;教学过程的灵活化、最优化;教学氛围的民主化、和谐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激励化。  关键词: 音乐课堂 有效课堂教学 构建途径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
一、事件背景  “09(6)班的晓伟和庄老师差点打起来啦!”吃中午饭的时候,我听到这样的消息,不由得心理“咯噔”一下:学生敢打自己的班主任?以后我们还敢管学生了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育了。迟到、旷课、打架、早恋、抽烟成瘾、网络成瘾、心灵荒芜……这在职业学校已不是新鲜事了。可是敢在校园里打自己班主任的学生,我从教三十年来还是第一次听到。  二、事件描述  不久,晓伟迫不得已转到我班。晓伟转到我班时
摘 要: 作者通过对比分析实际语料,考察了「~壁に」、「~壁の上」各自的适用范围、意义,以及和汉语“~墙(壁)上”对应关系,认为「~壁の上」适用范围较小,其中的「~上」在汉语中空间位置是物体的上方或表面。「~壁に」当与不同的动词搭配时,根据接触空间、范围不同,可分为“表面”、“并行空间”、“内部空间”三个分类。同时,发生转义的现象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关键词: 「~壁に」 「~壁の
摘 要: 鱼跃前滚翻不仅是中学体育教材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体操技巧教学一个关键部分。由于它具有动作优美、舒展大方因而深受中学生的喜爱,然而,对于初学者,许多人因对它怀有恐惧心理而影响学习效果。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十几年的中学体操教学经验,从心理学视角对鱼跃前滚翻教学技巧与同行一起探讨,以便在体操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恐惧,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 鱼跃前滚翻 恐惧心理 教学技
摘 要: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教学探究和深入实践,深刻地体会到语文新课标所指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并用以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以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科书的教学加以说明。  关键词: 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