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者:落花流水的人生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ll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月夫妇生孩子时,已经赶上了计划生育,他们结婚快10年才怀上了一个女儿,妻子贺小美的反应非常厉害,吐得昏天黑地,滴水不进,气若游丝,最后只有送到医院打吊瓶。
  天气已经转凉,窗外梧桐树的叶子让秋雨摧残得不像个样子。贺小美把身子歪靠在被子上,看着树梢上仅存的一片叶子,心里十分悲凉,用了8年时间吃中药才怀上的孩子能不能保住呢?
  这8年,只要听说有人诞下麟儿,她就去贺喜,其实是心里想沾上点儿喜气。她尽可能地讨要喜蛋。揣在怀里,回到家小心翼翼地剥掉用红纸的颜色染的壳儿,青白光滑的蛋捧在手里好半天不舍得入口。
  先是看西医,通输卵管,打气,灌水卵痛不欲生啊!每次治疗完,一脸泪水地出治疗室,丈夫黄月都抢上一步挽牢了她,她的泪水就更多了。丈夫巴巴地瞅着她,也是心疼得不行。好多次都说咱们不做了,抱个孩子吧,咱真心对他好,不怕换不回来一个孩子的心。贺小美听了这话更是泣不成声了,把头倚在丈夫的肩上抽泣着说:都、都是我、我不争气。她知道丈夫想狠了自己的孩子,每次看到别人家的小孩都喜欢抱一抱,要是可以,还会亲亲人家的宝宝。
  他们家贴满了娃娃,都是白胖的小小子,粉嫩的小丫头。贺小美已经给孩子织了不少小毛裤小毛衣,那年月日子过得俭朴,洗得不能再穿的秋衣秋裤,她都会仔仔细细找出巴掌大的好布用剪子剪成尿布,用碱水认真洗了,漂干净,在大太阳底下好好晒了,“消毒啊!”她一边嘟囔一边给尿片子翻个,好让两面都能晒上太阳。
  万事俱备了,可她的肚子不见动静,闲话就从四面泛起,顶刻薄的是住在一个院的胖嫂子,最好倚着大门嗑瓜子的那个女人,看着红的绿的尿片子直乐,说早晚用得着,没有孩子可以自己用啊,到老了就不用养老院出尿片啦!
  这么刻薄的话,贺小美听了泪水往肚子里咽,丈夫几次三番想冲出去揍那胖子一顿都让她拦住了,她哽咽着说:“没有孩子可不老了就得住养老院。”
  养老院,他们街道重阳节组织居民去慰问过。他和她回来之后都缄默不语,非常怕提起在那里看到的一切,那些寂寞苦寒无助可怜的眼神,那呛鼻子的味道,地上的尿布以及工作人员的粗暴,从那儿回来之后贺小美更加努力地去医院通气。
  打通了输卵管之后,还是没有消息。单位办公室的老大姐是个好人,悄悄地给她介绍了一个中医。看了之后说是宫寒,所以坐不上胎,于是开始吃中药。每天晚上黄月都蹲在蜂窝煤的炉子旁煎药。蜂窝煤的炉子不像后来烧的煤气炉好控制,火大了药沸出来不说,还怕糊了,那可不敢吃,会要人命的。要时不时地用筷子轻轻翻动。夏天原本就热,围着炉子大半个小时,炉火烤得黄月的脸黑红黑红的,中了暑一般。伏天里热得受不了,到水龙头那儿>中冲脸,才能再煎下去。完了事到胡同口站定了,有一丝小风吹过,于他都是惬意的享受。
  一年四季地喝药,贺小美的胃都快给吃坏了。后来一闻药味就想吐就想哭。
  他们住的是大杂院,冬天家家关门闭户还好,夏天药味直往别人家窜,邻居也很有意见。把口的大爷嘴巴特别损,有时候会嚷嚷:“咱这院儿的猫啊蚂蚁啊蚊子啊啥啥的闻着空气也该怀孕了吧!”喝了酒之后就更混了,拍着个肚皮见人就说:“你瞅瞅你老哥是不是怀上啦!”
  贺小美的娘家妈常常来看闺女,也跟着受了不少风言风语,最后来了个脑筋急转弯,逢人便说闺女怀不上是女婿有问题。黄月在屋子里一听就急了,贺小美忙拦住他,眼泪汪汪地注视着他。他是个好男人,顿时没了脾气,自己的女人受了多少苦,受了多少辱,只有他最清楚,想想这也是给自己的女人挣着脸面,也就认了。
  两个人虽说是没有孩子,可相互体谅,相互安慰,感情倒是不比有孩子的夫妻差。挽着手散步,街道上好心的大妈会说:“没孩子也挺好的,省心啊!只要你们两口子好好的,比啥都强。有了孩子又能怎么样呢!”
  这么说的人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他们体谅别人的好意,也知道有孩子的也有有孩子的烦恼,但是自己没有,是另一回事儿,别人聚在一块儿骂孩子时,自己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都没有资格,那不是一个层面的事儿。
  所以当贺小美没来月信,当医院告诉她怀上了时,她的心情是无法为人道的,也不是“喜悦”两个子所能涵盖的。
  可到底是三十好几的人了,有这么大的反应。贺小美不敢让自己流泪,这8年她流了太多的泪水,她不愿意孩子在泪水里泡着。
  她看着那一片快凋零的梧桐叶,记得以前听广播听到的一个小说,一个快死了的女人把自己的性命寄托在最后的一片叶子上,最后,一个爱她的男人爬到树上用绳子拴住了那片叶子,自己却丢了小命。贺小美觉得叶子的比喻非常准确,她也把它看成了保不保得住孩子的隐喻,在心里念叨着:可千万别掉下去啊!
  在医院住了小半个月,终于可以吃饭了,大夫说可以出院了,也就是说孩子保住了。
  黄月拎着一网兜的洗漱用品挽着她回家时,她绕到了梧桐树下,站定了,双手合掌,默默地感谢那片梧桐叶。
  贺小美不知道当他们转身离开时,最后的一片叶子在一阵秋风里打着旋飘到了地上。 来年的夏天,贺小美诞下一个女婴,医生把孩子递给黄月,抱着那粉嘟嘟的一团儿,黄月的眼泪流了下来,哗哗地。
  孩子单取一个子“爱”,黄爱。
  家里煮了两锅鸡蛋,贺小美的妈妈喜滋滋地用红纸染鸡蛋,然后往各家各户送。街坊都为他们高兴,连胖嫂子和把口的大爷都上门贺喜,其实他们都是很朴实的人,怀着底层人民朴实的喜怒哀乐,只是嘴巴损了一点儿,胸膛里也有一颗仁心。
  出了月子抱出来乘凉,邻居们都过来看,都说名字里的那个爱字起得好。胖嫂子说抗战才打了8年,小美受了8年的苦才得了这么个娇女儿,可不是叫个“爱”么!
  俩口子那叫一个百般呵护,女儿渐渐地大了,总是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就困着了,爸爸把女儿抱起来放到她的床上。贺小美说黄爱,你就不能自己爬到床上去睡一回么!回回让你爸抱,羞羞!
  从小到大,黄爱听到这话,都把脸埋到爸爸的怀里,小猫儿一样乖巧。温顺。
  上幼儿园时,黄爱就显示出了艺术天赋,她特别喜爱跳舞,而且是自己编排出的动作,幼儿园放“杜鹃圆舞曲”,她像一只小鸟一样,用胳膊做出飞翔的样子,踮起小小的脚尖,细细的脚踝在地上跳来跳去,肖老师是从幼师毕业的,看着黄爱跳啊跳啊便会说:我们小爱是一只小杜鹃哪!黄爱就把小嘴嘟起来,唱着:“布谷、布谷——小杜鹃,布谷——布谷。”   肖老师对来接孩子的贺小美说,你女儿跳起舞来像邓肯呢!看着贺小美迷惘的眼神,她笑着解释,邓肯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黄爱很值得培养呢!
  贺小美用自行车带着女儿,一路上都想着肖老师的话,就问小爱你特别喜欢跳舞吗?黄爱说妈妈我特别喜欢跳舞,身子在车上就一扭一扭的,把两个小胳膊张开,迎着风,很高兴的样子。
  幼儿园在市中心,经常有人来参观,为此经常排练歌舞,肖老师总让黄爱领舞,她像精灵一样一派天真地跳舞,别的孩子可能手脚不协调,可能忘了动作,而她是发自内心地跳着。
  上小学的时候,音乐老师马上注意到她,学校里有无伴奏童声合唱队,有舞蹈队,小孩子们都以能被选上为荣,黄爱进了舞蹈队,学习民族舞,最初是领舞,后来跳独舞。
  到小学三年级,黄爱9岁了,舞蹈学院附中来招生,学校推荐了黄爱。人家要看看家长,又打电话把贺小美叫来。
  贺小美看到招生的老师用软尺量黄爱的腿长,从臀线到脚踝,又量臂长,把胳膊打开,从这边的中指量到那边的中指,她悄悄地问别的家长,这么严格啊!那个家长说是啊,跳舞得腿长啊,她又问那干嘛还量胳膊呢?家长说胳膊长了才好看啊,有表现力呢,五短三粗的只适合练武术呢!
  贺小美看看果然参加考试的孩子个个都高挑的,虽然个子不高,可是脊背,脖子都一概挺拔着,跟刚削的铅笔一样,孩子们还故意踮着个脚尖走来走去的。到了他们家黄爱了,老师扶着黄爱下腰,把个小身子向后仰过去形成一个弧线,她看到老师们直点头,心里就更不明白了,又问别人。又有人说这孩子腰的柔软度好啊!她问怎么看出来的呢?人家用手指指黄爱又指指别的孩子说,人家下腰是用手撑着地,你看这小家伙用手抱着腿呢!她一看,可不是!
  然后小孩子们排成一排,老师走来走去地看,贺小美有点儿紧张了,忍不住问这又看出啥呢?一个老师小声说膝盖,那块儿的骨头不能大,脚脖子得细。因为脚脖子细了速度和弹跳才好呀!
  接着是跳舞,贺小美又知道了老师看的是孩子的协调性。最后到了看家长了,贺小美很苗条,问孩子的爸爸不胖吧?她说瘦,比我还瘦呢!老师都笑了。
  黄爱被舞蹈学院附中录取了,学的是芭蕾。
  贺小美从来都没有看到过黄爱是如何训练的,学校不让看,她只知道女儿会自己洗简单的衣服了,一个9岁的孩子,基本上会自己照顾自己了,她和丈夫都心疼得不行,可是孩子回家来的时候,和街道上别的小孩比,真的是又挺拔又柔软,活像一只骄傲的小天鹅呢!他们又打心眼里替孩子高兴,骄傲得不行。
  有一年黄月排队买到了三张俄罗斯大剧院芭蕾舞团来华演出的《天鹅湖》,那场面浩大的演出真的把夫妇俩都镇住了,他们看到宝贝女儿神情严肃地,用朝拜般的眼神注视着舞台,一点儿也不敢打扰这个小人儿。一想到这个小不点儿十几年后也是一只大天鹅,在舞台上优雅地舒展着美丽的翅膀,用足尖轻点地面,跳得又高又飘,他们的心里就是一阵激动不已。
  寒冬的晚上,一家三口从剧院出来,把孩子挽到胳膊里兴奋地往家走,天是紫色的,没有边的明亮,北方典型的冬夜,他们都不说话,一会儿望望天,一会儿望望身边的女儿,有一种快要飞起来的,幸福的、美梦即将成真的感觉。
  那一夜,他们的心都胀得满满的,寒冷的空气刺激着他们发烫的脸,他们走着走着会停下来碰碰孩子的脸。
  黄爱仰起桃子般细嫩的小脸蛋,接受爸爸妈妈的爱抚,快到家里时,黄爱说:“我也会那样!”爸爸妈妈使劲儿地点点头。
  “等我跳奥杰塔的时候,把所有献给我的花都给爸爸妈妈。” “还有,我最喜欢玫瑰花。”
  上学费就没有多少积蓄了。所以不能给女儿买营养品吃。
  可是学芭蕾非常艰苦,体力消耗极大,又要控制体重,所以家长都会为孩子准备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品保证身体的需要,何况那还是长身体的年纪。黄爱心性高,比别的孩子练得时间又长又苦,人家会偷偷地吃巧克力或冰激凌,她一点儿也不吃,一是没有零用钱买,二是她管得住自己的嘴。看起来就格外的消瘦。
  先是她身上一碰就有一大片瘀青,总也消不下去的样子。后来流鼻血,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患了白血病。医生说和长期营养不良有一定关系。
  贺小美一听长期营养不良就大哭起来。孩子没上舞蹈学院附中之前,家里星期日做一盆炸酱,中午大人不回家吃饭,托邻居帮忙给孩子下一碗切面,拌着那炸酱吃。成年累月都是这样,晚上大人回家会炒个菜,但是常常已经很晚了,女儿睡着了,叫她起来也不想吃了。
  “没有营养啊!”贺小美哭着说:丈夫听了这话就像是罪犯一样低下了头。他是男人啊,是父亲啊!对不起孩子呀!他难过得用头一下一下地撞地。医生都看不下去,站起来扶起了他。
  找不到配型的骨髓。只能靠输血维持着女儿的生命。
  黄爱消瘦的小脸是青色的,没有一点儿血色。
  不到10岁的孩子仿佛什么都明白,穿刺的时候她也不哭,护士长夸黄爱真勇敢,她说我练芭蕾的时候脚趾甲掉了我也不哭。
  有一天她突然说妈妈再生一个妹妹吧,眼神里是对母亲的悲悯。
  贺小美坐在厕所的水泥地上哭。她逢人便说:“她知道自己要死了,我女儿知道自己要死了呀!”听的人把脸别到一边去,好忍住自己的泪水。
  送黄爱的时候那条街的所有人都去了,他们为贺小美担心,怕她受不住,也是为了再看看那个天使一般的孩子。
  贺小美把女儿的骨灰放到家里的五斗橱上。五斗橱上还放着女儿大大小小的照片,一只蓝色的玻璃花瓶里插着玫瑰的绢花。
  邻居们常常来看她,劝她把黄爱埋了吧,入土为安哪!她听了只是哭。丈夫悄悄地给别人摆摆手,他坐在从前黄爱看电视的沙发里注视着自己的妻子,一言不发,慢慢地,眼睛里就溢满了泪水。
  倘或贺小美有心思出门转转,只要看到一个和黄爱差不多大的孩子她就掉头回家,晚上自己会呆坐上大半夜。
  起初邻居们都不让自己的孩子在院子里大声玩耍,怕刺激了她。可天长日久了,孩子总是会叫呀嚷呀闹呀,又没法把他们的小嘴捆起来。贺小美下了班就不再出门了,她也不看电视,屋子里只点着一盏灯,就是女儿照片前面的那个台灯。有调皮孩子趴到他们家门口听,可是听不到一点儿动静。
  黄月也很少出门。和人见了面也是一低头过去,能不打招呼就省了。
  后来这个大杂院整体拆迁了,搬到了一个新住宅区,住楼房,邻居们也就四散了。没有人知道黄家的消息了。
  20年过后,有一个老邻居刘大姑过年走亲戚,下电梯时看到苍老的黄月吓了一跳,试探着问:“这是黄大哥吗?”黄月点了点头。
  电梯往下行,一时无话,黄月突然说:“我们都退休了,60啦。”
  刘大姑想起贺小美,又问:“小美还好吧!”黄月突然说:“我们住12楼。要不去家坐坐?”
  电梯又上行。黄月掏钥匙缓缓地打开门,侧了侧身让刘大姑进去。
  刘大姑第一眼看到的是满屋子的娃娃,有布娃娃也有绒毛的娃娃,大的有一人那么高,小的拳头那么大。黄月解释说每年黄爱的生日,她妈妈都给她买个娃娃。早年间家里不宽裕,黄爱没有娃娃。
  墙上挂着黄爱的大照片,下面的柜子上是那只小小的骨灰盒。蓝色的玻璃瓶插着鲜花,是一束红玫瑰。
  一个灰白头发面容枯槁的女人从沙发上慢慢站起来,完全不认识刘大姑的眼神。黄月过去说:“这是咱们院的刘大姑。”又转过头对刘大姑说:“这是黄爱妈,认不出来了吧?“
  贺小美伸出手拉住了刘大姑,很抱歉地小声说:“你看看还是老邻居呢,都认不出来啦!”那双手干、瘪,握上去只有薄薄的一片。
  刘大姑说我们常常想起你们呢,都还好吧!她心里知道不好,心想怎么会好。
  之后的十几分钟都是刘大姑在说话。在12层能听见节日城市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还能看到几束烟花。但是门窗将那一切的喜庆热闹隔到了外边,和这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最后刘大姑留下了自家的地址,她忍住眼泪说你们一定得到我家坐坐,我给你们叫上老邻居,你们一定得出门啊!
  刘大姑走到电梯里的时候,泪水已经流了一脸。她马上摇了摇头,心想这是过年耶,可别哭,哭可真不吉利。
其他文献
上篇 红色的宝石  A 乔在一个科研单位上班。  他所在的那个研究所的那条大街上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军事禁区——外国人未经许可不得入内”。这个牌子让白杨树掩映着的那个大院看起来有点儿神秘。  每当乔的亲戚朋友来他家小住,坐公汽经过这个牌子时都会发出“啧啧”的感叹,然后用有点儿羡慕嫉妒恨的口气说乔——你真厉害啊!乔听到这话会把头扭到一边儿去,他不用嘴巴回答,两只鼻孔里会喷出一股气,很短,发出模糊的
期刊
半年前,你或许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半年后,她已经家喻户晓。她是杨幂的大学同学,是刘雪华欣赏和于正提拔的演员。她是电视剧《秦香莲》里的悲情女子秦香莲、《宫锁心玉》里的小宫女如冰,《藏心术》里的崔姗姗,  《倾城雪》里的徐瑾,她更是2012年热播大戏《宫锁珠帘》里的熹妃和《王的女人》里的虞姬,她就是袁姗姗。青春里的酸甜  袁姗姗,1987年出生于湖北省襄阳市一个家教严厉的传统式家庭,她还有两个好听的别名
期刊
“不受磨难不成佛”,这是奶奶挂在嘴边的经典。  奶奶是我家最后一个小脚女人。  60多年前,她的一双小脚挣开“有夫从夫,无夫从子”的裹脚布,走上了再婚的路,那一年父亲不满周岁。  似乎我一出生奶奶就老了,奶奶用她的衰老,阻挡着我们的衰老。她清瘦的脸庞,模糊成了一种气氛,而她深具故事感的皱纹,镌刻着我对往昔岁月的记忆。  奶奶再婚不久,大伯就得了一种“大肚子”病,死了。大伯死的时候才11岁,正是扛着
期刊
大胆接下新的挑战:荣任FPD大便  2011年9月底,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召开年会,两大国际金融机构187个成员代表以及G20集团、金砖国家等国际集团代表共同探讨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增长途径。我负责协调组织FPD(金融与私营部门发展网络)的两个大会,由于到场的嘉宾有各国财政部官员、使节甚至皇室成员,会议规格非常高,需要确保万无一失。自然,我开始频繁加班。这时,金融与私营部门发展网络的总裁
期刊
42岁的王良是机关公务员,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生活稳定,但最近,他却非常苦恼。他说这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感觉有些孤独,“这种感觉由来已久。我平时对人也还不错。乐于助人,为了朋友的事,愿意两肋插刀。但是,我发现自己并没有真心朋友,平时大家在一起聚会。吃饭、玩牌,很少有人主动叫我。节假日,我的手机几乎处于休眠状态,有的人经常互相转发好玩的段子,但是没有人给我发;有的人没事也会打电话聊天,但是也没有人
期刊
Q我是某大型外企的中层,55岁了,也该解决个人问题了。其实上,我也有男友,是与我有差距的那种,月入一千略多的公司小职员,身高相貌都无过人之处,唯一好处是脾气好,和蔼体贴。近几年来,属于“备胎”性质,却在近段时间使用频率高涨,他一直以我为荣,也觉得配不上我,迁就我到了极致。  那天,我在家看碟吃冰淇林,他过来聊天,莫名其妙说了句看你今天皮肤很好嘛,我心里很高兴,把冰淇林递过去一起吃,突然心里产生了亲
期刊
我们家的读书方式有点与众不同。  每晚八点半至九点,是我和女儿亲子共读的美好时光。女儿写完了作业,预习了功课,我也把琐碎的家务收拾停当。女儿主动拿上一本书,我们就对坐在一个洗脚盆边,温热的水雾热闹地向上升腾。我们先后把双脚放进去,相互摩挲着,一股暖暖的亲情便在心中荡漾开来。  女儿翻到要读的内容,我们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中决定了由谁来先读。  这种习惯是在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形成的。她刚开始学写字,速
期刊
小车  母送子,妻送郎,  兄弟双双上战场。  小米供养了革命,  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这是人民的战争,  这是人民的力量,  这是人民的奉献,  这是人民的期望。  盼  沂蒙六姐妹年事已高,  有人已不在了。  她们对记者说:  俺们就是盼着大家都富裕  了,  俺也沾光……  烈士张若克牺牲前,  曾对救过她性命的英雄母  亲说:  等胜利了,  女儿要让你穿最好的衣  服,  住最好
期刊
做了书童,清贫少年忍气吞声  2010年7月的一天,沈阳市皇姑区的谭剑峰家热闹非凡,亲友邻里都来祝贺他的儿子谭晓宇以高分考上了省重点高中。这个贫民小区里,只有他一个人考上了省重点高中。可是,谭剑峰的妻子蔡萍却拉着儿子的手哭了: “都是妈妈不好,拖累了你。你应该进更好的学校呀!”  3年前,蔡萍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住院治疗四个月,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不说,还欠下几万元外债。丈夫谭剑峰在市场当工
期刊
苦命父子,  鳏居父亲倾尽所有为儿买房  现年31岁的梁成林,与父亲梁尊作曾经相依为命,父子感情很深。  梁尊作原是湖北宜昌人,上世纪70年代,他作为知识青年下乡到秭归务农。不久,梁尊作爱上了农村姑娘罗梅,却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为了在一起,他与罗梅私奔到大山深处生活数年,1977年生下一个女儿,但不到两岁就夭折了,1980年他们生下儿子梁成林。  由于历史原因,梁尊作和罗梅没有登记结婚。198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