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月夫妇生孩子时,已经赶上了计划生育,他们结婚快10年才怀上了一个女儿,妻子贺小美的反应非常厉害,吐得昏天黑地,滴水不进,气若游丝,最后只有送到医院打吊瓶。
天气已经转凉,窗外梧桐树的叶子让秋雨摧残得不像个样子。贺小美把身子歪靠在被子上,看着树梢上仅存的一片叶子,心里十分悲凉,用了8年时间吃中药才怀上的孩子能不能保住呢?
这8年,只要听说有人诞下麟儿,她就去贺喜,其实是心里想沾上点儿喜气。她尽可能地讨要喜蛋。揣在怀里,回到家小心翼翼地剥掉用红纸的颜色染的壳儿,青白光滑的蛋捧在手里好半天不舍得入口。
先是看西医,通输卵管,打气,灌水卵痛不欲生啊!每次治疗完,一脸泪水地出治疗室,丈夫黄月都抢上一步挽牢了她,她的泪水就更多了。丈夫巴巴地瞅着她,也是心疼得不行。好多次都说咱们不做了,抱个孩子吧,咱真心对他好,不怕换不回来一个孩子的心。贺小美听了这话更是泣不成声了,把头倚在丈夫的肩上抽泣着说:都、都是我、我不争气。她知道丈夫想狠了自己的孩子,每次看到别人家的小孩都喜欢抱一抱,要是可以,还会亲亲人家的宝宝。
他们家贴满了娃娃,都是白胖的小小子,粉嫩的小丫头。贺小美已经给孩子织了不少小毛裤小毛衣,那年月日子过得俭朴,洗得不能再穿的秋衣秋裤,她都会仔仔细细找出巴掌大的好布用剪子剪成尿布,用碱水认真洗了,漂干净,在大太阳底下好好晒了,“消毒啊!”她一边嘟囔一边给尿片子翻个,好让两面都能晒上太阳。
万事俱备了,可她的肚子不见动静,闲话就从四面泛起,顶刻薄的是住在一个院的胖嫂子,最好倚着大门嗑瓜子的那个女人,看着红的绿的尿片子直乐,说早晚用得着,没有孩子可以自己用啊,到老了就不用养老院出尿片啦!
这么刻薄的话,贺小美听了泪水往肚子里咽,丈夫几次三番想冲出去揍那胖子一顿都让她拦住了,她哽咽着说:“没有孩子可不老了就得住养老院。”
养老院,他们街道重阳节组织居民去慰问过。他和她回来之后都缄默不语,非常怕提起在那里看到的一切,那些寂寞苦寒无助可怜的眼神,那呛鼻子的味道,地上的尿布以及工作人员的粗暴,从那儿回来之后贺小美更加努力地去医院通气。
打通了输卵管之后,还是没有消息。单位办公室的老大姐是个好人,悄悄地给她介绍了一个中医。看了之后说是宫寒,所以坐不上胎,于是开始吃中药。每天晚上黄月都蹲在蜂窝煤的炉子旁煎药。蜂窝煤的炉子不像后来烧的煤气炉好控制,火大了药沸出来不说,还怕糊了,那可不敢吃,会要人命的。要时不时地用筷子轻轻翻动。夏天原本就热,围着炉子大半个小时,炉火烤得黄月的脸黑红黑红的,中了暑一般。伏天里热得受不了,到水龙头那儿>中冲脸,才能再煎下去。完了事到胡同口站定了,有一丝小风吹过,于他都是惬意的享受。
一年四季地喝药,贺小美的胃都快给吃坏了。后来一闻药味就想吐就想哭。
他们住的是大杂院,冬天家家关门闭户还好,夏天药味直往别人家窜,邻居也很有意见。把口的大爷嘴巴特别损,有时候会嚷嚷:“咱这院儿的猫啊蚂蚁啊蚊子啊啥啥的闻着空气也该怀孕了吧!”喝了酒之后就更混了,拍着个肚皮见人就说:“你瞅瞅你老哥是不是怀上啦!”
贺小美的娘家妈常常来看闺女,也跟着受了不少风言风语,最后来了个脑筋急转弯,逢人便说闺女怀不上是女婿有问题。黄月在屋子里一听就急了,贺小美忙拦住他,眼泪汪汪地注视着他。他是个好男人,顿时没了脾气,自己的女人受了多少苦,受了多少辱,只有他最清楚,想想这也是给自己的女人挣着脸面,也就认了。
两个人虽说是没有孩子,可相互体谅,相互安慰,感情倒是不比有孩子的夫妻差。挽着手散步,街道上好心的大妈会说:“没孩子也挺好的,省心啊!只要你们两口子好好的,比啥都强。有了孩子又能怎么样呢!”
这么说的人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他们体谅别人的好意,也知道有孩子的也有有孩子的烦恼,但是自己没有,是另一回事儿,别人聚在一块儿骂孩子时,自己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都没有资格,那不是一个层面的事儿。
所以当贺小美没来月信,当医院告诉她怀上了时,她的心情是无法为人道的,也不是“喜悦”两个子所能涵盖的。
可到底是三十好几的人了,有这么大的反应。贺小美不敢让自己流泪,这8年她流了太多的泪水,她不愿意孩子在泪水里泡着。
她看着那一片快凋零的梧桐叶,记得以前听广播听到的一个小说,一个快死了的女人把自己的性命寄托在最后的一片叶子上,最后,一个爱她的男人爬到树上用绳子拴住了那片叶子,自己却丢了小命。贺小美觉得叶子的比喻非常准确,她也把它看成了保不保得住孩子的隐喻,在心里念叨着:可千万别掉下去啊!
在医院住了小半个月,终于可以吃饭了,大夫说可以出院了,也就是说孩子保住了。
黄月拎着一网兜的洗漱用品挽着她回家时,她绕到了梧桐树下,站定了,双手合掌,默默地感谢那片梧桐叶。
贺小美不知道当他们转身离开时,最后的一片叶子在一阵秋风里打着旋飘到了地上。 来年的夏天,贺小美诞下一个女婴,医生把孩子递给黄月,抱着那粉嘟嘟的一团儿,黄月的眼泪流了下来,哗哗地。
孩子单取一个子“爱”,黄爱。
家里煮了两锅鸡蛋,贺小美的妈妈喜滋滋地用红纸染鸡蛋,然后往各家各户送。街坊都为他们高兴,连胖嫂子和把口的大爷都上门贺喜,其实他们都是很朴实的人,怀着底层人民朴实的喜怒哀乐,只是嘴巴损了一点儿,胸膛里也有一颗仁心。
出了月子抱出来乘凉,邻居们都过来看,都说名字里的那个爱字起得好。胖嫂子说抗战才打了8年,小美受了8年的苦才得了这么个娇女儿,可不是叫个“爱”么!
俩口子那叫一个百般呵护,女儿渐渐地大了,总是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就困着了,爸爸把女儿抱起来放到她的床上。贺小美说黄爱,你就不能自己爬到床上去睡一回么!回回让你爸抱,羞羞!
从小到大,黄爱听到这话,都把脸埋到爸爸的怀里,小猫儿一样乖巧。温顺。
上幼儿园时,黄爱就显示出了艺术天赋,她特别喜爱跳舞,而且是自己编排出的动作,幼儿园放“杜鹃圆舞曲”,她像一只小鸟一样,用胳膊做出飞翔的样子,踮起小小的脚尖,细细的脚踝在地上跳来跳去,肖老师是从幼师毕业的,看着黄爱跳啊跳啊便会说:我们小爱是一只小杜鹃哪!黄爱就把小嘴嘟起来,唱着:“布谷、布谷——小杜鹃,布谷——布谷。” 肖老师对来接孩子的贺小美说,你女儿跳起舞来像邓肯呢!看着贺小美迷惘的眼神,她笑着解释,邓肯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黄爱很值得培养呢!
贺小美用自行车带着女儿,一路上都想着肖老师的话,就问小爱你特别喜欢跳舞吗?黄爱说妈妈我特别喜欢跳舞,身子在车上就一扭一扭的,把两个小胳膊张开,迎着风,很高兴的样子。
幼儿园在市中心,经常有人来参观,为此经常排练歌舞,肖老师总让黄爱领舞,她像精灵一样一派天真地跳舞,别的孩子可能手脚不协调,可能忘了动作,而她是发自内心地跳着。
上小学的时候,音乐老师马上注意到她,学校里有无伴奏童声合唱队,有舞蹈队,小孩子们都以能被选上为荣,黄爱进了舞蹈队,学习民族舞,最初是领舞,后来跳独舞。
到小学三年级,黄爱9岁了,舞蹈学院附中来招生,学校推荐了黄爱。人家要看看家长,又打电话把贺小美叫来。
贺小美看到招生的老师用软尺量黄爱的腿长,从臀线到脚踝,又量臂长,把胳膊打开,从这边的中指量到那边的中指,她悄悄地问别的家长,这么严格啊!那个家长说是啊,跳舞得腿长啊,她又问那干嘛还量胳膊呢?家长说胳膊长了才好看啊,有表现力呢,五短三粗的只适合练武术呢!
贺小美看看果然参加考试的孩子个个都高挑的,虽然个子不高,可是脊背,脖子都一概挺拔着,跟刚削的铅笔一样,孩子们还故意踮着个脚尖走来走去的。到了他们家黄爱了,老师扶着黄爱下腰,把个小身子向后仰过去形成一个弧线,她看到老师们直点头,心里就更不明白了,又问别人。又有人说这孩子腰的柔软度好啊!她问怎么看出来的呢?人家用手指指黄爱又指指别的孩子说,人家下腰是用手撑着地,你看这小家伙用手抱着腿呢!她一看,可不是!
然后小孩子们排成一排,老师走来走去地看,贺小美有点儿紧张了,忍不住问这又看出啥呢?一个老师小声说膝盖,那块儿的骨头不能大,脚脖子得细。因为脚脖子细了速度和弹跳才好呀!
接着是跳舞,贺小美又知道了老师看的是孩子的协调性。最后到了看家长了,贺小美很苗条,问孩子的爸爸不胖吧?她说瘦,比我还瘦呢!老师都笑了。
黄爱被舞蹈学院附中录取了,学的是芭蕾。
贺小美从来都没有看到过黄爱是如何训练的,学校不让看,她只知道女儿会自己洗简单的衣服了,一个9岁的孩子,基本上会自己照顾自己了,她和丈夫都心疼得不行,可是孩子回家来的时候,和街道上别的小孩比,真的是又挺拔又柔软,活像一只骄傲的小天鹅呢!他们又打心眼里替孩子高兴,骄傲得不行。
有一年黄月排队买到了三张俄罗斯大剧院芭蕾舞团来华演出的《天鹅湖》,那场面浩大的演出真的把夫妇俩都镇住了,他们看到宝贝女儿神情严肃地,用朝拜般的眼神注视着舞台,一点儿也不敢打扰这个小人儿。一想到这个小不点儿十几年后也是一只大天鹅,在舞台上优雅地舒展着美丽的翅膀,用足尖轻点地面,跳得又高又飘,他们的心里就是一阵激动不已。
寒冬的晚上,一家三口从剧院出来,把孩子挽到胳膊里兴奋地往家走,天是紫色的,没有边的明亮,北方典型的冬夜,他们都不说话,一会儿望望天,一会儿望望身边的女儿,有一种快要飞起来的,幸福的、美梦即将成真的感觉。
那一夜,他们的心都胀得满满的,寒冷的空气刺激着他们发烫的脸,他们走着走着会停下来碰碰孩子的脸。
黄爱仰起桃子般细嫩的小脸蛋,接受爸爸妈妈的爱抚,快到家里时,黄爱说:“我也会那样!”爸爸妈妈使劲儿地点点头。
“等我跳奥杰塔的时候,把所有献给我的花都给爸爸妈妈。” “还有,我最喜欢玫瑰花。”
上学费就没有多少积蓄了。所以不能给女儿买营养品吃。
可是学芭蕾非常艰苦,体力消耗极大,又要控制体重,所以家长都会为孩子准备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品保证身体的需要,何况那还是长身体的年纪。黄爱心性高,比别的孩子练得时间又长又苦,人家会偷偷地吃巧克力或冰激凌,她一点儿也不吃,一是没有零用钱买,二是她管得住自己的嘴。看起来就格外的消瘦。
先是她身上一碰就有一大片瘀青,总也消不下去的样子。后来流鼻血,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患了白血病。医生说和长期营养不良有一定关系。
贺小美一听长期营养不良就大哭起来。孩子没上舞蹈学院附中之前,家里星期日做一盆炸酱,中午大人不回家吃饭,托邻居帮忙给孩子下一碗切面,拌着那炸酱吃。成年累月都是这样,晚上大人回家会炒个菜,但是常常已经很晚了,女儿睡着了,叫她起来也不想吃了。
“没有营养啊!”贺小美哭着说:丈夫听了这话就像是罪犯一样低下了头。他是男人啊,是父亲啊!对不起孩子呀!他难过得用头一下一下地撞地。医生都看不下去,站起来扶起了他。
找不到配型的骨髓。只能靠输血维持着女儿的生命。
黄爱消瘦的小脸是青色的,没有一点儿血色。
不到10岁的孩子仿佛什么都明白,穿刺的时候她也不哭,护士长夸黄爱真勇敢,她说我练芭蕾的时候脚趾甲掉了我也不哭。
有一天她突然说妈妈再生一个妹妹吧,眼神里是对母亲的悲悯。
贺小美坐在厕所的水泥地上哭。她逢人便说:“她知道自己要死了,我女儿知道自己要死了呀!”听的人把脸别到一边去,好忍住自己的泪水。
送黄爱的时候那条街的所有人都去了,他们为贺小美担心,怕她受不住,也是为了再看看那个天使一般的孩子。
贺小美把女儿的骨灰放到家里的五斗橱上。五斗橱上还放着女儿大大小小的照片,一只蓝色的玻璃花瓶里插着玫瑰的绢花。
邻居们常常来看她,劝她把黄爱埋了吧,入土为安哪!她听了只是哭。丈夫悄悄地给别人摆摆手,他坐在从前黄爱看电视的沙发里注视着自己的妻子,一言不发,慢慢地,眼睛里就溢满了泪水。
倘或贺小美有心思出门转转,只要看到一个和黄爱差不多大的孩子她就掉头回家,晚上自己会呆坐上大半夜。
起初邻居们都不让自己的孩子在院子里大声玩耍,怕刺激了她。可天长日久了,孩子总是会叫呀嚷呀闹呀,又没法把他们的小嘴捆起来。贺小美下了班就不再出门了,她也不看电视,屋子里只点着一盏灯,就是女儿照片前面的那个台灯。有调皮孩子趴到他们家门口听,可是听不到一点儿动静。
黄月也很少出门。和人见了面也是一低头过去,能不打招呼就省了。
后来这个大杂院整体拆迁了,搬到了一个新住宅区,住楼房,邻居们也就四散了。没有人知道黄家的消息了。
20年过后,有一个老邻居刘大姑过年走亲戚,下电梯时看到苍老的黄月吓了一跳,试探着问:“这是黄大哥吗?”黄月点了点头。
电梯往下行,一时无话,黄月突然说:“我们都退休了,60啦。”
刘大姑想起贺小美,又问:“小美还好吧!”黄月突然说:“我们住12楼。要不去家坐坐?”
电梯又上行。黄月掏钥匙缓缓地打开门,侧了侧身让刘大姑进去。
刘大姑第一眼看到的是满屋子的娃娃,有布娃娃也有绒毛的娃娃,大的有一人那么高,小的拳头那么大。黄月解释说每年黄爱的生日,她妈妈都给她买个娃娃。早年间家里不宽裕,黄爱没有娃娃。
墙上挂着黄爱的大照片,下面的柜子上是那只小小的骨灰盒。蓝色的玻璃瓶插着鲜花,是一束红玫瑰。
一个灰白头发面容枯槁的女人从沙发上慢慢站起来,完全不认识刘大姑的眼神。黄月过去说:“这是咱们院的刘大姑。”又转过头对刘大姑说:“这是黄爱妈,认不出来了吧?“
贺小美伸出手拉住了刘大姑,很抱歉地小声说:“你看看还是老邻居呢,都认不出来啦!”那双手干、瘪,握上去只有薄薄的一片。
刘大姑说我们常常想起你们呢,都还好吧!她心里知道不好,心想怎么会好。
之后的十几分钟都是刘大姑在说话。在12层能听见节日城市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还能看到几束烟花。但是门窗将那一切的喜庆热闹隔到了外边,和这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最后刘大姑留下了自家的地址,她忍住眼泪说你们一定得到我家坐坐,我给你们叫上老邻居,你们一定得出门啊!
刘大姑走到电梯里的时候,泪水已经流了一脸。她马上摇了摇头,心想这是过年耶,可别哭,哭可真不吉利。
天气已经转凉,窗外梧桐树的叶子让秋雨摧残得不像个样子。贺小美把身子歪靠在被子上,看着树梢上仅存的一片叶子,心里十分悲凉,用了8年时间吃中药才怀上的孩子能不能保住呢?
这8年,只要听说有人诞下麟儿,她就去贺喜,其实是心里想沾上点儿喜气。她尽可能地讨要喜蛋。揣在怀里,回到家小心翼翼地剥掉用红纸的颜色染的壳儿,青白光滑的蛋捧在手里好半天不舍得入口。
先是看西医,通输卵管,打气,灌水卵痛不欲生啊!每次治疗完,一脸泪水地出治疗室,丈夫黄月都抢上一步挽牢了她,她的泪水就更多了。丈夫巴巴地瞅着她,也是心疼得不行。好多次都说咱们不做了,抱个孩子吧,咱真心对他好,不怕换不回来一个孩子的心。贺小美听了这话更是泣不成声了,把头倚在丈夫的肩上抽泣着说:都、都是我、我不争气。她知道丈夫想狠了自己的孩子,每次看到别人家的小孩都喜欢抱一抱,要是可以,还会亲亲人家的宝宝。
他们家贴满了娃娃,都是白胖的小小子,粉嫩的小丫头。贺小美已经给孩子织了不少小毛裤小毛衣,那年月日子过得俭朴,洗得不能再穿的秋衣秋裤,她都会仔仔细细找出巴掌大的好布用剪子剪成尿布,用碱水认真洗了,漂干净,在大太阳底下好好晒了,“消毒啊!”她一边嘟囔一边给尿片子翻个,好让两面都能晒上太阳。
万事俱备了,可她的肚子不见动静,闲话就从四面泛起,顶刻薄的是住在一个院的胖嫂子,最好倚着大门嗑瓜子的那个女人,看着红的绿的尿片子直乐,说早晚用得着,没有孩子可以自己用啊,到老了就不用养老院出尿片啦!
这么刻薄的话,贺小美听了泪水往肚子里咽,丈夫几次三番想冲出去揍那胖子一顿都让她拦住了,她哽咽着说:“没有孩子可不老了就得住养老院。”
养老院,他们街道重阳节组织居民去慰问过。他和她回来之后都缄默不语,非常怕提起在那里看到的一切,那些寂寞苦寒无助可怜的眼神,那呛鼻子的味道,地上的尿布以及工作人员的粗暴,从那儿回来之后贺小美更加努力地去医院通气。
打通了输卵管之后,还是没有消息。单位办公室的老大姐是个好人,悄悄地给她介绍了一个中医。看了之后说是宫寒,所以坐不上胎,于是开始吃中药。每天晚上黄月都蹲在蜂窝煤的炉子旁煎药。蜂窝煤的炉子不像后来烧的煤气炉好控制,火大了药沸出来不说,还怕糊了,那可不敢吃,会要人命的。要时不时地用筷子轻轻翻动。夏天原本就热,围着炉子大半个小时,炉火烤得黄月的脸黑红黑红的,中了暑一般。伏天里热得受不了,到水龙头那儿>中冲脸,才能再煎下去。完了事到胡同口站定了,有一丝小风吹过,于他都是惬意的享受。
一年四季地喝药,贺小美的胃都快给吃坏了。后来一闻药味就想吐就想哭。
他们住的是大杂院,冬天家家关门闭户还好,夏天药味直往别人家窜,邻居也很有意见。把口的大爷嘴巴特别损,有时候会嚷嚷:“咱这院儿的猫啊蚂蚁啊蚊子啊啥啥的闻着空气也该怀孕了吧!”喝了酒之后就更混了,拍着个肚皮见人就说:“你瞅瞅你老哥是不是怀上啦!”
贺小美的娘家妈常常来看闺女,也跟着受了不少风言风语,最后来了个脑筋急转弯,逢人便说闺女怀不上是女婿有问题。黄月在屋子里一听就急了,贺小美忙拦住他,眼泪汪汪地注视着他。他是个好男人,顿时没了脾气,自己的女人受了多少苦,受了多少辱,只有他最清楚,想想这也是给自己的女人挣着脸面,也就认了。
两个人虽说是没有孩子,可相互体谅,相互安慰,感情倒是不比有孩子的夫妻差。挽着手散步,街道上好心的大妈会说:“没孩子也挺好的,省心啊!只要你们两口子好好的,比啥都强。有了孩子又能怎么样呢!”
这么说的人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他们体谅别人的好意,也知道有孩子的也有有孩子的烦恼,但是自己没有,是另一回事儿,别人聚在一块儿骂孩子时,自己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都没有资格,那不是一个层面的事儿。
所以当贺小美没来月信,当医院告诉她怀上了时,她的心情是无法为人道的,也不是“喜悦”两个子所能涵盖的。
可到底是三十好几的人了,有这么大的反应。贺小美不敢让自己流泪,这8年她流了太多的泪水,她不愿意孩子在泪水里泡着。
她看着那一片快凋零的梧桐叶,记得以前听广播听到的一个小说,一个快死了的女人把自己的性命寄托在最后的一片叶子上,最后,一个爱她的男人爬到树上用绳子拴住了那片叶子,自己却丢了小命。贺小美觉得叶子的比喻非常准确,她也把它看成了保不保得住孩子的隐喻,在心里念叨着:可千万别掉下去啊!
在医院住了小半个月,终于可以吃饭了,大夫说可以出院了,也就是说孩子保住了。
黄月拎着一网兜的洗漱用品挽着她回家时,她绕到了梧桐树下,站定了,双手合掌,默默地感谢那片梧桐叶。
贺小美不知道当他们转身离开时,最后的一片叶子在一阵秋风里打着旋飘到了地上。 来年的夏天,贺小美诞下一个女婴,医生把孩子递给黄月,抱着那粉嘟嘟的一团儿,黄月的眼泪流了下来,哗哗地。
孩子单取一个子“爱”,黄爱。
家里煮了两锅鸡蛋,贺小美的妈妈喜滋滋地用红纸染鸡蛋,然后往各家各户送。街坊都为他们高兴,连胖嫂子和把口的大爷都上门贺喜,其实他们都是很朴实的人,怀着底层人民朴实的喜怒哀乐,只是嘴巴损了一点儿,胸膛里也有一颗仁心。
出了月子抱出来乘凉,邻居们都过来看,都说名字里的那个爱字起得好。胖嫂子说抗战才打了8年,小美受了8年的苦才得了这么个娇女儿,可不是叫个“爱”么!
俩口子那叫一个百般呵护,女儿渐渐地大了,总是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就困着了,爸爸把女儿抱起来放到她的床上。贺小美说黄爱,你就不能自己爬到床上去睡一回么!回回让你爸抱,羞羞!
从小到大,黄爱听到这话,都把脸埋到爸爸的怀里,小猫儿一样乖巧。温顺。
上幼儿园时,黄爱就显示出了艺术天赋,她特别喜爱跳舞,而且是自己编排出的动作,幼儿园放“杜鹃圆舞曲”,她像一只小鸟一样,用胳膊做出飞翔的样子,踮起小小的脚尖,细细的脚踝在地上跳来跳去,肖老师是从幼师毕业的,看着黄爱跳啊跳啊便会说:我们小爱是一只小杜鹃哪!黄爱就把小嘴嘟起来,唱着:“布谷、布谷——小杜鹃,布谷——布谷。” 肖老师对来接孩子的贺小美说,你女儿跳起舞来像邓肯呢!看着贺小美迷惘的眼神,她笑着解释,邓肯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黄爱很值得培养呢!
贺小美用自行车带着女儿,一路上都想着肖老师的话,就问小爱你特别喜欢跳舞吗?黄爱说妈妈我特别喜欢跳舞,身子在车上就一扭一扭的,把两个小胳膊张开,迎着风,很高兴的样子。
幼儿园在市中心,经常有人来参观,为此经常排练歌舞,肖老师总让黄爱领舞,她像精灵一样一派天真地跳舞,别的孩子可能手脚不协调,可能忘了动作,而她是发自内心地跳着。
上小学的时候,音乐老师马上注意到她,学校里有无伴奏童声合唱队,有舞蹈队,小孩子们都以能被选上为荣,黄爱进了舞蹈队,学习民族舞,最初是领舞,后来跳独舞。
到小学三年级,黄爱9岁了,舞蹈学院附中来招生,学校推荐了黄爱。人家要看看家长,又打电话把贺小美叫来。
贺小美看到招生的老师用软尺量黄爱的腿长,从臀线到脚踝,又量臂长,把胳膊打开,从这边的中指量到那边的中指,她悄悄地问别的家长,这么严格啊!那个家长说是啊,跳舞得腿长啊,她又问那干嘛还量胳膊呢?家长说胳膊长了才好看啊,有表现力呢,五短三粗的只适合练武术呢!
贺小美看看果然参加考试的孩子个个都高挑的,虽然个子不高,可是脊背,脖子都一概挺拔着,跟刚削的铅笔一样,孩子们还故意踮着个脚尖走来走去的。到了他们家黄爱了,老师扶着黄爱下腰,把个小身子向后仰过去形成一个弧线,她看到老师们直点头,心里就更不明白了,又问别人。又有人说这孩子腰的柔软度好啊!她问怎么看出来的呢?人家用手指指黄爱又指指别的孩子说,人家下腰是用手撑着地,你看这小家伙用手抱着腿呢!她一看,可不是!
然后小孩子们排成一排,老师走来走去地看,贺小美有点儿紧张了,忍不住问这又看出啥呢?一个老师小声说膝盖,那块儿的骨头不能大,脚脖子得细。因为脚脖子细了速度和弹跳才好呀!
接着是跳舞,贺小美又知道了老师看的是孩子的协调性。最后到了看家长了,贺小美很苗条,问孩子的爸爸不胖吧?她说瘦,比我还瘦呢!老师都笑了。
黄爱被舞蹈学院附中录取了,学的是芭蕾。
贺小美从来都没有看到过黄爱是如何训练的,学校不让看,她只知道女儿会自己洗简单的衣服了,一个9岁的孩子,基本上会自己照顾自己了,她和丈夫都心疼得不行,可是孩子回家来的时候,和街道上别的小孩比,真的是又挺拔又柔软,活像一只骄傲的小天鹅呢!他们又打心眼里替孩子高兴,骄傲得不行。
有一年黄月排队买到了三张俄罗斯大剧院芭蕾舞团来华演出的《天鹅湖》,那场面浩大的演出真的把夫妇俩都镇住了,他们看到宝贝女儿神情严肃地,用朝拜般的眼神注视着舞台,一点儿也不敢打扰这个小人儿。一想到这个小不点儿十几年后也是一只大天鹅,在舞台上优雅地舒展着美丽的翅膀,用足尖轻点地面,跳得又高又飘,他们的心里就是一阵激动不已。
寒冬的晚上,一家三口从剧院出来,把孩子挽到胳膊里兴奋地往家走,天是紫色的,没有边的明亮,北方典型的冬夜,他们都不说话,一会儿望望天,一会儿望望身边的女儿,有一种快要飞起来的,幸福的、美梦即将成真的感觉。
那一夜,他们的心都胀得满满的,寒冷的空气刺激着他们发烫的脸,他们走着走着会停下来碰碰孩子的脸。
黄爱仰起桃子般细嫩的小脸蛋,接受爸爸妈妈的爱抚,快到家里时,黄爱说:“我也会那样!”爸爸妈妈使劲儿地点点头。
“等我跳奥杰塔的时候,把所有献给我的花都给爸爸妈妈。” “还有,我最喜欢玫瑰花。”
上学费就没有多少积蓄了。所以不能给女儿买营养品吃。
可是学芭蕾非常艰苦,体力消耗极大,又要控制体重,所以家长都会为孩子准备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品保证身体的需要,何况那还是长身体的年纪。黄爱心性高,比别的孩子练得时间又长又苦,人家会偷偷地吃巧克力或冰激凌,她一点儿也不吃,一是没有零用钱买,二是她管得住自己的嘴。看起来就格外的消瘦。
先是她身上一碰就有一大片瘀青,总也消不下去的样子。后来流鼻血,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患了白血病。医生说和长期营养不良有一定关系。
贺小美一听长期营养不良就大哭起来。孩子没上舞蹈学院附中之前,家里星期日做一盆炸酱,中午大人不回家吃饭,托邻居帮忙给孩子下一碗切面,拌着那炸酱吃。成年累月都是这样,晚上大人回家会炒个菜,但是常常已经很晚了,女儿睡着了,叫她起来也不想吃了。
“没有营养啊!”贺小美哭着说:丈夫听了这话就像是罪犯一样低下了头。他是男人啊,是父亲啊!对不起孩子呀!他难过得用头一下一下地撞地。医生都看不下去,站起来扶起了他。
找不到配型的骨髓。只能靠输血维持着女儿的生命。
黄爱消瘦的小脸是青色的,没有一点儿血色。
不到10岁的孩子仿佛什么都明白,穿刺的时候她也不哭,护士长夸黄爱真勇敢,她说我练芭蕾的时候脚趾甲掉了我也不哭。
有一天她突然说妈妈再生一个妹妹吧,眼神里是对母亲的悲悯。
贺小美坐在厕所的水泥地上哭。她逢人便说:“她知道自己要死了,我女儿知道自己要死了呀!”听的人把脸别到一边去,好忍住自己的泪水。
送黄爱的时候那条街的所有人都去了,他们为贺小美担心,怕她受不住,也是为了再看看那个天使一般的孩子。
贺小美把女儿的骨灰放到家里的五斗橱上。五斗橱上还放着女儿大大小小的照片,一只蓝色的玻璃花瓶里插着玫瑰的绢花。
邻居们常常来看她,劝她把黄爱埋了吧,入土为安哪!她听了只是哭。丈夫悄悄地给别人摆摆手,他坐在从前黄爱看电视的沙发里注视着自己的妻子,一言不发,慢慢地,眼睛里就溢满了泪水。
倘或贺小美有心思出门转转,只要看到一个和黄爱差不多大的孩子她就掉头回家,晚上自己会呆坐上大半夜。
起初邻居们都不让自己的孩子在院子里大声玩耍,怕刺激了她。可天长日久了,孩子总是会叫呀嚷呀闹呀,又没法把他们的小嘴捆起来。贺小美下了班就不再出门了,她也不看电视,屋子里只点着一盏灯,就是女儿照片前面的那个台灯。有调皮孩子趴到他们家门口听,可是听不到一点儿动静。
黄月也很少出门。和人见了面也是一低头过去,能不打招呼就省了。
后来这个大杂院整体拆迁了,搬到了一个新住宅区,住楼房,邻居们也就四散了。没有人知道黄家的消息了。
20年过后,有一个老邻居刘大姑过年走亲戚,下电梯时看到苍老的黄月吓了一跳,试探着问:“这是黄大哥吗?”黄月点了点头。
电梯往下行,一时无话,黄月突然说:“我们都退休了,60啦。”
刘大姑想起贺小美,又问:“小美还好吧!”黄月突然说:“我们住12楼。要不去家坐坐?”
电梯又上行。黄月掏钥匙缓缓地打开门,侧了侧身让刘大姑进去。
刘大姑第一眼看到的是满屋子的娃娃,有布娃娃也有绒毛的娃娃,大的有一人那么高,小的拳头那么大。黄月解释说每年黄爱的生日,她妈妈都给她买个娃娃。早年间家里不宽裕,黄爱没有娃娃。
墙上挂着黄爱的大照片,下面的柜子上是那只小小的骨灰盒。蓝色的玻璃瓶插着鲜花,是一束红玫瑰。
一个灰白头发面容枯槁的女人从沙发上慢慢站起来,完全不认识刘大姑的眼神。黄月过去说:“这是咱们院的刘大姑。”又转过头对刘大姑说:“这是黄爱妈,认不出来了吧?“
贺小美伸出手拉住了刘大姑,很抱歉地小声说:“你看看还是老邻居呢,都认不出来啦!”那双手干、瘪,握上去只有薄薄的一片。
刘大姑说我们常常想起你们呢,都还好吧!她心里知道不好,心想怎么会好。
之后的十几分钟都是刘大姑在说话。在12层能听见节日城市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还能看到几束烟花。但是门窗将那一切的喜庆热闹隔到了外边,和这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最后刘大姑留下了自家的地址,她忍住眼泪说你们一定得到我家坐坐,我给你们叫上老邻居,你们一定得出门啊!
刘大姑走到电梯里的时候,泪水已经流了一脸。她马上摇了摇头,心想这是过年耶,可别哭,哭可真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