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每年都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肇始于2008年的经济危机的影响渐小,2012年一季度全球经济复苏明显。经济复苏后企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增,但是因为受各种因素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仍然不容易。本文以浙江省最大的高校积聚地——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为例,分析了在经济复苏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仍然难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经济复苏 高校毕业生 就业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高校扩招后逐渐显现出来的。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增速非常明显,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80万,至12月底,就业率达84%,有近45万人没有就业;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611万人,至年底,就业率87%,有近8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2010年就业形势相对好转,至12月底,631万毕业生就业率90.7%,有近60万毕业生未找到工作;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上一年基本持平,650万毕业生有90.6%至年底实现就业,有61万人找不到工作。由此可见,就业率虽然在不断上升,但是未就业人数每年仍然有几十万之多。2012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执行的第二年,全球经济进入复苏通道,我国经济一枝独秀,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全社会需求岗位增多,招工难一时成为社会的共识。但是在一片喜人的形势下,我们看到经济复苏还具有不确定性,需求岗位增多也含隐忧,2011年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而提前占有了2012年毕业生的部分就业岗位。201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创纪录的680万人,再加上以前未就业的往届毕业生,将会有700多万大学生需要就业,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浙江省而言,由于经济发展比较快,需求岗位相对比较多,高校毕业生每年的就业情况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09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近22.9万人,就业率达93.3%;2010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人数25.1万人,就业率近95.9%;2011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25.4万人,就业率96.9%。即使有如此高的就业率,我们也必须看到,2009年,浙江省有1.5万余大学生没有找到工作,2010年未按时就业的有1万余人,2011年没有找到工作的近8千人。2012年,由于经济复苏,浙江省企业招聘岗位需求上升明显,与此同时,浙江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创历史新高达到26.9万余人,加之浙江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对全国各地人才的强大吸引力,使得本省高校毕业生仍将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就业难,保就业,仍然是各级政府部门、各高校面临的头等大事。
二、毕业生就业難的原因分析
1.经济复苏需求岗位增多,就业仍然不容易。
2011年,浙江省生产总值(GDP)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四位,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9%。据浙江省统计局2012年5月9日公布的信息显示,2012年一季度浙江省投资结构出现进一步优化调整迹象,制造业投资延续2011年以来的平稳增长势头,基础设施投资增幅比1-2月明显回升,而近两年持续高增长的房地产投资增幅出现明显回落态势,而其他部分服务业行业投资增速明显加快。5月14日公布的信息显示,浙江全省企业用人需求缓慢减弱,全省从业人员呈现中低速增长的趋势,一季度末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885.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大约55万人,增长6.0%;1-2月,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676.7万人,比2011年同期减少1.0%,一季度就业增长进一步趋缓。事实上,浙江省2012年高校毕业生外部就业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从2011年下半年就可以感受到了。自从2011年11月27日浙江省2012届高校毕业生招聘月活动全面启动以来,进入各高校进行招聘的单位可以说是络绎不绝,招聘单位提供的岗位数与往年相比增幅明显,开出的薪酬也普遍高于往年,毕业生挑选单位、挑选岗位的机会大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和往年相比,2012年一季度进入浙江省高校进行招聘的单位及招聘岗位增加超过30%。很多媒体上也大篇幅报道企业招工是多么困难。在这种情形下,按理说,2012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应当是一片光明,应当没有就业难问题。但事实却非如此,根据我对浙江省最大的高校聚集地——拥有14所高校、近20万大学生的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调查显示,至4月底,各高校毕业生已经和用人单位签约的平均在20%以下,很多毕业生还在不断跳槽,部分毕业生还没有找到工作单位,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并没有因经济形势好转而得到解决,过去是大学生就业难现在却演变成企业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两难”同时并存。究其原因,一方面,浙江全省各地的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需求的员工蓝领普工(包括服务员)占一半以上,而需求的白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应聘者的素质要求较高,另一方面,企业工资待遇普遍比过去有所提高,但物价上涨较快,所增加的工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被快速增长的住房、住宿、吃饭、出行等生活成本抵消,种种客观原因致使企业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择业观念、自身素质等主观原因造成的,下面具体分析。
2.毕业生就业青睐大城市,扎堆现象明显。
根据我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14所高校2012届部分毕业生的调查表明他们对就业地域的期望并不是完全合理的,他们大都愿意选择在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台州、嘉兴、湖州等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的市区工作,其中尤其愿意留在杭州上班,大部分毕业生都不愿意去各大中型城市的郊县工作,更不愿意去乡镇所在地企业就业。青睐大城市单位,轻视基层单位的现象非常突出。调查反馈资料显示,有35.9%的毕业生选择在“杭州市区”就业,有29.6%的毕业生选择在“其他城市市区”工作,二者合计高达65.5%;选择去杭州郊县或其他城市郊县工作的分别为9.5%、3.7%,两者合计为13.2%;仅有3.1%的毕业生愿意到乡镇所在地基层单位工作(见图1)。“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城市一套房”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很多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甚至没有考虑到日益增长的生活成本、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带来的机会的稀少等不利因素。毕业生就业不愿意到县及县以下地方工作,扎堆大城市,就业地点选择得过于集中导致就业难。 图1 毕业生就业地点选择分析
3.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进入理想单位困难。
高校扩招造成教学质量滑坡,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要不相吻合,加之大学生应用分析能力、理解交流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等因素,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一方面企业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叹息难以进入理想的单位工作。根据我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2012届部分毕业生的调查,在问及“您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时,接受调查的毕业生们大都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23.6%的毕业生认为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数量太多,18.9%的毕业生认为社会单位(特别是企业)不招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15.2%的毕业生认为社会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用人需求不大,13.0%的毕业生认为大学生知识、能力不够,12.4%的毕业生认为大学生不愿到郊县、乡镇工作,11.6%的毕业生认为大学生不能吃苦、眼高手低(见图2)。结合前面的分析,我认为,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大学生本身。根据统计,毕业生知识、能力不够,不愿到郊县、乡镇工作,不能吃苦,眼高手低这三项占37%,而这主要是毕业生自身的原因,所以决定毕业生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的根本因素还是其自身因素,建议毕业生应该转变观念,合理定位,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使自己在求职道路上能够脱颖而出,最终获得职业发展的成功。
图2 应届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三、破解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
在经济复苏、社会需求岗位增多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仍然难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我认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携手推进。首先是毕业生,毕业生本身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能力,走向基层;其次是政府,政府不仅要出台支持政策,还应该为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是社会层面,应该营造一种氛围,一种环境,一种价值取向,不管何处就业,都是展示自身能力、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
1.毕业生应该转变观念,走向基层。
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相关分析报告显示:全省企业缺工情况主要集中在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企业,用工需求前四位的行业分别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而这些企业所在地相当一部分并不在大中型城市的市区。毕业生们最愿意去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用人计划少,用人要求高,竞争相当激烈,成功进入的基本都是百里挑一甚至是千里挑一;大中型城市所在地的大中型企业人才的需求总数相对不多,要求还比较高,很多毕业生被挡在门外。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浙江省的一些县及县级市乃至乡镇,如造纸企业集中的富阳、家具制造企业集中的湖州安吉、纺织企业集中的绍兴柯桥、小商品积聚地义乌等,存在大量员工人数在500—600人左右,企业产值在1-2亿元的私营企业。这些企业的員工队伍中,很少有正规大学本科毕业生,只有少量高职院校毕业的大学生。现在经济复苏,企业扩大生产,除需要普工外,还缺乏大量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营销人员,但是屡次人才招聘会上却难以招到人。其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生感觉这些企业所在地方偏僻,不在大中型城市,不愿意去,即使去了,也只有2、3个月就跳槽了。在浙江省各处广泛存在的这些中小型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普遍较低却感叹招不到人才更留不住人才。如果每年能够招聘到部分毕业生进入这些企业工作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尽管企业招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的原因复杂,但是,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所在地位置偏僻,假如它们在杭州市区,只需坐等人才上门就行。当然客观情况是这些企业根本不可能都在大城市或其周边安营扎寨的。所以,毕业生应当转变观念,开阔求职视野,把眼光转向基层,转向需要自己的地方,到大中型城市郊县或乡镇级地方工作,在那里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2.毕业生应该提高能力,进入职场。
现在很多毕业生自视甚高,眼高手低,认为自己什么都行。实际上,很多人的职业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不强,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职场礼仪不太懂,团队意识较差。很多企业负责人都有这种感觉,觉得现在的毕业生有智商缺情商,有学历缺经历,喜安逸怕吃苦,无法完全胜任企业的管理要求。像杭州一家大型企业一次面试过程中,涉及一个日常公文处理的Word文档操作,结果是参与面试的20人中,有16人没有按照要求完成Word文档操作。这些应聘面试者中有研究生、本科生,也有高职生,他们的简历上无一例外地都注明通过了国家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毕业生能力的不足除自身因素外,当然也可能涉及社会需求、高等教育改革等诸多问题,毕业生应该增强这些基本能力以满足进入职场的需要。目前下沙高教园区各高校广泛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提高他们的职场竞争力。
3.社会应该多方协作,解决难题。
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工作,主要是因为在小地方工作、生活都不方便,文化娱乐设施匮乏,交通不便,治安环境不好等。社会各方面应该珍惜大学生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切身问题,为他们走向社会创造良好的氛围。应该说,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相继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对规范就业市场、帮助毕业生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政策支持引导作用。各高校也应该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拓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各用人单位应该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注意人才的合理使用,发挥人才的专业特长,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既是对毕业生负责,又是对国家、对整个社会负责。
参考文献:
[1]杨华云.201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7%.新华网,2011.1.26.
[2]董洪亮,袁贵仁.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民网,2010.11.19.
[3]章咪佳.浙江“2012届高校毕业生招聘月”启幕.钱江晚报,2011.11.29.
[4]夏宝龙.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经济网,2012.1.18.
[5]浙江省统计局.一季度浙江服务业发展稳中趋好.浙江统计信息网,2012.5.9.
[6]浙江省统计局.企业用工需求谨慎 劳动力市场初显回暖——2012年一季度就业形势分析.浙江统计信息网,2012.5.14.
[7]北京大学.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调查报告.光明日报,2012.4.25.
[8]白天亮,杨杰.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0.6%.人民日报,2012.3.7.
[9]王凯蕾.ACCA调查显示:2012年一季度全球经济复苏明显.新华网,2012.5.17.
[10]郭绚霞.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力的途径.改革与开放,2009.7.15.
关键词: 经济复苏 高校毕业生 就业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高校扩招后逐渐显现出来的。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增速非常明显,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80万,至12月底,就业率达84%,有近45万人没有就业;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611万人,至年底,就业率87%,有近8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2010年就业形势相对好转,至12月底,631万毕业生就业率90.7%,有近60万毕业生未找到工作;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上一年基本持平,650万毕业生有90.6%至年底实现就业,有61万人找不到工作。由此可见,就业率虽然在不断上升,但是未就业人数每年仍然有几十万之多。2012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执行的第二年,全球经济进入复苏通道,我国经济一枝独秀,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全社会需求岗位增多,招工难一时成为社会的共识。但是在一片喜人的形势下,我们看到经济复苏还具有不确定性,需求岗位增多也含隐忧,2011年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而提前占有了2012年毕业生的部分就业岗位。201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创纪录的680万人,再加上以前未就业的往届毕业生,将会有700多万大学生需要就业,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浙江省而言,由于经济发展比较快,需求岗位相对比较多,高校毕业生每年的就业情况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09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近22.9万人,就业率达93.3%;2010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人数25.1万人,就业率近95.9%;2011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25.4万人,就业率96.9%。即使有如此高的就业率,我们也必须看到,2009年,浙江省有1.5万余大学生没有找到工作,2010年未按时就业的有1万余人,2011年没有找到工作的近8千人。2012年,由于经济复苏,浙江省企业招聘岗位需求上升明显,与此同时,浙江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创历史新高达到26.9万余人,加之浙江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对全国各地人才的强大吸引力,使得本省高校毕业生仍将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就业难,保就业,仍然是各级政府部门、各高校面临的头等大事。
二、毕业生就业難的原因分析
1.经济复苏需求岗位增多,就业仍然不容易。
2011年,浙江省生产总值(GDP)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四位,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9%。据浙江省统计局2012年5月9日公布的信息显示,2012年一季度浙江省投资结构出现进一步优化调整迹象,制造业投资延续2011年以来的平稳增长势头,基础设施投资增幅比1-2月明显回升,而近两年持续高增长的房地产投资增幅出现明显回落态势,而其他部分服务业行业投资增速明显加快。5月14日公布的信息显示,浙江全省企业用人需求缓慢减弱,全省从业人员呈现中低速增长的趋势,一季度末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885.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大约55万人,增长6.0%;1-2月,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676.7万人,比2011年同期减少1.0%,一季度就业增长进一步趋缓。事实上,浙江省2012年高校毕业生外部就业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从2011年下半年就可以感受到了。自从2011年11月27日浙江省2012届高校毕业生招聘月活动全面启动以来,进入各高校进行招聘的单位可以说是络绎不绝,招聘单位提供的岗位数与往年相比增幅明显,开出的薪酬也普遍高于往年,毕业生挑选单位、挑选岗位的机会大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和往年相比,2012年一季度进入浙江省高校进行招聘的单位及招聘岗位增加超过30%。很多媒体上也大篇幅报道企业招工是多么困难。在这种情形下,按理说,2012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应当是一片光明,应当没有就业难问题。但事实却非如此,根据我对浙江省最大的高校聚集地——拥有14所高校、近20万大学生的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调查显示,至4月底,各高校毕业生已经和用人单位签约的平均在20%以下,很多毕业生还在不断跳槽,部分毕业生还没有找到工作单位,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并没有因经济形势好转而得到解决,过去是大学生就业难现在却演变成企业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两难”同时并存。究其原因,一方面,浙江全省各地的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需求的员工蓝领普工(包括服务员)占一半以上,而需求的白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应聘者的素质要求较高,另一方面,企业工资待遇普遍比过去有所提高,但物价上涨较快,所增加的工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被快速增长的住房、住宿、吃饭、出行等生活成本抵消,种种客观原因致使企业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择业观念、自身素质等主观原因造成的,下面具体分析。
2.毕业生就业青睐大城市,扎堆现象明显。
根据我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14所高校2012届部分毕业生的调查表明他们对就业地域的期望并不是完全合理的,他们大都愿意选择在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台州、嘉兴、湖州等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的市区工作,其中尤其愿意留在杭州上班,大部分毕业生都不愿意去各大中型城市的郊县工作,更不愿意去乡镇所在地企业就业。青睐大城市单位,轻视基层单位的现象非常突出。调查反馈资料显示,有35.9%的毕业生选择在“杭州市区”就业,有29.6%的毕业生选择在“其他城市市区”工作,二者合计高达65.5%;选择去杭州郊县或其他城市郊县工作的分别为9.5%、3.7%,两者合计为13.2%;仅有3.1%的毕业生愿意到乡镇所在地基层单位工作(见图1)。“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城市一套房”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很多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甚至没有考虑到日益增长的生活成本、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带来的机会的稀少等不利因素。毕业生就业不愿意到县及县以下地方工作,扎堆大城市,就业地点选择得过于集中导致就业难。 图1 毕业生就业地点选择分析
3.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进入理想单位困难。
高校扩招造成教学质量滑坡,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要不相吻合,加之大学生应用分析能力、理解交流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等因素,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一方面企业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叹息难以进入理想的单位工作。根据我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2012届部分毕业生的调查,在问及“您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时,接受调查的毕业生们大都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23.6%的毕业生认为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数量太多,18.9%的毕业生认为社会单位(特别是企业)不招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15.2%的毕业生认为社会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用人需求不大,13.0%的毕业生认为大学生知识、能力不够,12.4%的毕业生认为大学生不愿到郊县、乡镇工作,11.6%的毕业生认为大学生不能吃苦、眼高手低(见图2)。结合前面的分析,我认为,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大学生本身。根据统计,毕业生知识、能力不够,不愿到郊县、乡镇工作,不能吃苦,眼高手低这三项占37%,而这主要是毕业生自身的原因,所以决定毕业生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的根本因素还是其自身因素,建议毕业生应该转变观念,合理定位,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使自己在求职道路上能够脱颖而出,最终获得职业发展的成功。
图2 应届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三、破解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
在经济复苏、社会需求岗位增多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仍然难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我认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携手推进。首先是毕业生,毕业生本身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能力,走向基层;其次是政府,政府不仅要出台支持政策,还应该为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是社会层面,应该营造一种氛围,一种环境,一种价值取向,不管何处就业,都是展示自身能力、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
1.毕业生应该转变观念,走向基层。
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相关分析报告显示:全省企业缺工情况主要集中在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企业,用工需求前四位的行业分别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而这些企业所在地相当一部分并不在大中型城市的市区。毕业生们最愿意去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用人计划少,用人要求高,竞争相当激烈,成功进入的基本都是百里挑一甚至是千里挑一;大中型城市所在地的大中型企业人才的需求总数相对不多,要求还比较高,很多毕业生被挡在门外。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浙江省的一些县及县级市乃至乡镇,如造纸企业集中的富阳、家具制造企业集中的湖州安吉、纺织企业集中的绍兴柯桥、小商品积聚地义乌等,存在大量员工人数在500—600人左右,企业产值在1-2亿元的私营企业。这些企业的員工队伍中,很少有正规大学本科毕业生,只有少量高职院校毕业的大学生。现在经济复苏,企业扩大生产,除需要普工外,还缺乏大量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营销人员,但是屡次人才招聘会上却难以招到人。其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生感觉这些企业所在地方偏僻,不在大中型城市,不愿意去,即使去了,也只有2、3个月就跳槽了。在浙江省各处广泛存在的这些中小型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普遍较低却感叹招不到人才更留不住人才。如果每年能够招聘到部分毕业生进入这些企业工作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尽管企业招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的原因复杂,但是,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所在地位置偏僻,假如它们在杭州市区,只需坐等人才上门就行。当然客观情况是这些企业根本不可能都在大城市或其周边安营扎寨的。所以,毕业生应当转变观念,开阔求职视野,把眼光转向基层,转向需要自己的地方,到大中型城市郊县或乡镇级地方工作,在那里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2.毕业生应该提高能力,进入职场。
现在很多毕业生自视甚高,眼高手低,认为自己什么都行。实际上,很多人的职业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不强,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职场礼仪不太懂,团队意识较差。很多企业负责人都有这种感觉,觉得现在的毕业生有智商缺情商,有学历缺经历,喜安逸怕吃苦,无法完全胜任企业的管理要求。像杭州一家大型企业一次面试过程中,涉及一个日常公文处理的Word文档操作,结果是参与面试的20人中,有16人没有按照要求完成Word文档操作。这些应聘面试者中有研究生、本科生,也有高职生,他们的简历上无一例外地都注明通过了国家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毕业生能力的不足除自身因素外,当然也可能涉及社会需求、高等教育改革等诸多问题,毕业生应该增强这些基本能力以满足进入职场的需要。目前下沙高教园区各高校广泛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提高他们的职场竞争力。
3.社会应该多方协作,解决难题。
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工作,主要是因为在小地方工作、生活都不方便,文化娱乐设施匮乏,交通不便,治安环境不好等。社会各方面应该珍惜大学生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切身问题,为他们走向社会创造良好的氛围。应该说,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相继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对规范就业市场、帮助毕业生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政策支持引导作用。各高校也应该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拓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各用人单位应该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注意人才的合理使用,发挥人才的专业特长,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既是对毕业生负责,又是对国家、对整个社会负责。
参考文献:
[1]杨华云.201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7%.新华网,2011.1.26.
[2]董洪亮,袁贵仁.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民网,2010.11.19.
[3]章咪佳.浙江“2012届高校毕业生招聘月”启幕.钱江晚报,2011.11.29.
[4]夏宝龙.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经济网,2012.1.18.
[5]浙江省统计局.一季度浙江服务业发展稳中趋好.浙江统计信息网,2012.5.9.
[6]浙江省统计局.企业用工需求谨慎 劳动力市场初显回暖——2012年一季度就业形势分析.浙江统计信息网,2012.5.14.
[7]北京大学.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调查报告.光明日报,2012.4.25.
[8]白天亮,杨杰.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0.6%.人民日报,2012.3.7.
[9]王凯蕾.ACCA调查显示:2012年一季度全球经济复苏明显.新华网,2012.5.17.
[10]郭绚霞.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力的途径.改革与开放,200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