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诗人心底的一缕暗香

来源 :杭州·生活品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cks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数次,我伫立湖畔/俯身她新嫁娘一般的水色/那无法忍受的美/像一位落魄书生/倾慕的目光收不回去……”
  诗人卢文丽生于斯,长于斯,杭州的湖山风光早已镶嵌在她昨天的旧时光中,草木皆可成诵。一百首诗,一百场景,一百幅画,如慕如诉,清丽婉约,气韵绵长,向我们娓娓道来一段诗与湖、诗与城、诗与人生的故事。
  记 者:“美像光一样在人间奔跑,远之则淡泊,近之则疯狂”,您的诗集《我对美看得太久》包含了描绘西湖100个景点的100首诗歌,在印象中,还没见过如此一部全面描绘西湖的诗集,这美好的创意由何产生的?
  卢文丽:我的出生地在浙江东阳,六岁前,一直寄养在乡下外婆家。我在西湖边长大,家就在西湖南岸的省军区大院内。在雷峰塔下的汪庄幼儿园接受启蒙,在吴山脚下的劳动路小学读小学,在玉皇山南的杭州师范学校附中念中学。
  从童年到青少年时期,我几乎每天都在西湖边游荡,跟鸟、树、草木相处,对于西湖的美耳濡目染。我觉得自己跟西湖之间,仿佛有一种血缘关系,并深怀感激之情,“自性”一词在佛教里,指人心中本来就有的精神本体,写作西湖诗集,也是受心灵驱使,一种发自本性的情感流淌,让我自然而然想为西湖做点什么,即使现在不做将来也会去做。
  2007年,杭州开展“三评西湖十景”活动,西湖“申遗”也拉开序幕,我开始真正打算为新西湖量身打造一本诗集,我觉得惟有诗的美感,才更符合西湖当下的气质。恰在那年,我这本西湖诗集的选题,纳入浙江省作协2008年“文学解读浙江创作工程”唯一诗歌类签约作品,有了压力和动力,我开始着手写作。《我对美看得太久——西湖印象诗100》是一部为新西湖量身定制的抒情白话诗集,也是一个在西湖边长大的人,以诗歌方式向自己所生活的城市致敬。
  记 者:在《我对美看得太久》中,用“月出皎兮”“在水之湄”“静女其姝”等诗经之句来命名章节,一诗一景,清丽婉约。西湖之美与诗经中的描绘有着怎样的契合?
  卢文丽:西湖是所有中国文人心底的一缕暗香,无论日暮晨昏,四时晴雨,都令心向往之。自古及今,无数文人墨客在杭州居住过、行走过,甚至终老,留下大量优美的诗词曲赋,使得西湖不可替代。西湖之美,美在丰富深沉,美在豪放缠绵,美在音韵缭绕,犹如《诗经》之美。《诗经》古典、婉约和抒情的特质,我觉得跟西湖非常匹配。我在写这本诗集时,也是反复思量斟酌,全书十个章节的标题前四字取自《诗经》。在我看来,西湖之性情与气质,与《诗经》的语系如出一辙——那是一种克制而平和、委婉而真挚的忧伤的抒情。
  记 者:著名作家莫言对西湖情有独钟,在《我对美看得太久》序言中,他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灵魂,杭州的灵魂就是西湖,西湖的灵魂是诗歌。”在众多描写西湖或者杭州的诗词中,您最喜欢的是哪首?
  卢文丽:喜欢的有很多,如白居易的《忆杭州梅花》、苏轼的《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杨维桢的《西湖竹枝歌九首》、高濂的《四时幽赏录》等等,都是我所喜爱的。尤为喜欢《湖心亭看雪》,寥寥数句,却唯美地勾勒出雪中西湖的意境和诗人遗世独立的心境。
  记 者:从高中时期就开始写诗、发表,到后来出版了《听任夜莺》《无与伦比的美景》《亲爱的火焰》等诗集,诗歌一直伴随着您的成长。
  卢文丽:我高中时开始写诗,处女诗集《听任夜莺》出版于1991年,那时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进修。我从1992年进入杭州日报,至今已有23个年头。在新闻单位,尽管也同文字打交道,但跟文学毕竟是两码事,业余一有空我就写作。
  《涅槃经》说:“人命之不息,过于山水。今日虽存而明日难知。”说明人生短暂,做点儿让自己高兴的事,很有必要。个体在世上无奈、弱小,但写作者至少可以通过努力,用文字的形式来拒绝遗忘那些已然消逝的时空。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没有放弃写作,诗歌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一路陪伴着我。尽管文学不能解决人生问题,但这是我内心的需求。
  记 者:我们熟悉的诗人有很多,现代的有徐志摩、席慕蓉、顾城、海子等等,诗人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
  卢文丽:没有区别,但又有所区别。诗人的使命便是寻找美、发现美,成为美,是美的传递者。诗人犹如黑暗中的舞者,只有发自本性的文字与诗情,才弥足珍贵,才能抵达读者内心。
  记 者:杭州人或者在杭州生活的人,是否具有一种诗性的品格?
  卢文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你看西湖的山体,连绵不绝,不高峻突兀,不会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刺眼,层次感丰富,色彩四季明丽,有着中庸、和谐之美,不失为儒家山水文化、诗意文化的典型代表。
  西湖山水也渗入杭州人的性情,杭州人温柔敦厚、淡定真诚,求真务实。因为与美景共存,杭州人自身具足,心情笃定。杭州人不争,固守自己的一方天地,不张扬、低调内敛,既平和又积极进取,有“杭铁头”精神。《道德经》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记 者:诗可以以怎样的方式在杭州流淌?
  卢文丽:记得2010年10月,杭州市品牌办、市旅委等主办的杭州城市礼品设计国际大赛上,《我对美看得太久——西湖印象诗100》从海选到全国300强,到全国100强,再到全国29强,一直以“另类”礼品形象频受专家、评委关注,最终一路过关斩将,并经市民投票,成为杭州城市礼品唯一出版物。2011年,东方出版社为该诗集出版了精装限量版的《西湖诗雨》。
  11月中旬,我参加文化部和中国作协在南京主办的“两岸四地文学对话”,主办方安排大家游览秦淮河、夫子庙,内地和港台作家都有一个共同感触:无论丽江、阳朔,还是北京、南京,步行街上卖的旅游用品都差不多,同质化倾向十分严重。记得三年前我曾去台湾游历,带回的一盒当地酥饼,古朴的牛皮纸包装盒上,印着老照片,还附着一首小诗,顿时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乡情。同样,杭州也可以让诗歌以城市礼品的方式,更好地流淌。
  我希望这本诗集,能够成为一本西湖的向导书,让读者带着诗歌去游西湖,游杭州,让读者来杭州一趟,也跟诗歌亲密接触了一回,并把诗歌带回家。杭州这座诗性的城市,可以用诗歌与其它城市区别开来。可以用更好的市场运作方式,让诗歌走向更多读者,比如可以将诗集制作成精美丝绸版、口袋书、香桂竹简装等,满足不同需求和购买力的人群;或者在城市礼品上附上一首小诗,让礼品带着杭州的诗情去远方。开个小玩笑,G20峰会明年将在杭州召开,倘若20国元首夫人们的手袋里,除了茶叶、丝绸和藕粉,还有一本西湖诗集,那是一件多么美好、浪漫的事。
  记 者:除了诗歌,您还写小说,您的长篇小说《外婆史诗》最近即将上架,能否谈谈?
  卢文丽:为我生活的城市写一部诗集,为把我养大的外婆写一部小说,是我多年的愿望。这部以我的外婆为原型的长篇小说,讲述了“雪舫蒋”火腿的创始人蒋雪舫的曾孙女,就是我的外婆,与旧上海旗袍高手以及国军将领之间的爱恨情仇,也是一个家族的百年中国史。
  这是一部缓慢之书,写了十年,《我对美看得太久》正是在创作《外婆史诗》期间完成的。写长篇是一件体力活,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注意力,而诗歌则属于短平快。小说写累了,我就写写诗,靠一种文体安慰另一种文体,靠写作一本书,缓释写作另一本书带来的疲惫,这种方式看似荒诞不经,于我却十分真实。我用自己笨拙的方式,调整着节奏和步伐,只为与小说中的人物爱得更为持久。
  写作是一场跋涉,更是一场修行。我外婆的一生经历民国、抗战、“土改”、三年自然灾害、文革……历经风雨,她依然能心态平和,笑对人生,通过写外婆,我发现自己似乎也传承了外婆的美德,变得乐观、坚强。所有出发的目的,都是为了回到起点,心灵之旅或许就是一个圆。从根本上说这部四十余万字的小说,也是为了解决我自己的内心问题。
其他文献
马修·克劳福德说:“‘工匠精神’简单地说,就是自愿把事情做好,因为这代表一种荣誉。即使没能做好,也会感到憎恶和耻辱。文化被破坏,或者说处在一种不断变动的状态时,社会就不再重视荣誉和廉耻,品质就会降低。”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极致的产品,因此更加需要代表着一种人生选择,代表着坚定、踏实、精益求精气质的工匠精神!  记 者:提到工匠精神,我们也许首先想到的会是德国、瑞士、日本这些国家,其实在我国古代就有
“病急乱投医”这一俗语的出处是清朝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第57回:“紫鹃笑道:‘你也念起佛来,真是新闻!’宝玉笑道:‘所谓病急乱投医了。’”字面意思是病势沉重危急,到处乱请医生,现在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因为职业的关系,从医多年,发现单纯字面意思的事例很多。  所谓“急”,在原义中可能是指情况紧急的意思,我的理解,主要是焦急,因状况非心所愿、非心所料而产生不安情绪。在这种心
宏村回来,脑子里总是藏着一种特别的激动。这激动,源自那特别的秀水、特别的建筑。  宏村位于徽州六县之一的黟县的东北部,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却仍似藏身于深闺中的佳人。见佳人历来都难,去宏村亦是如此。史上进入黟县的唯一通道是“桃源洞”,客人乘小舟逆流至洞前,舍舟登岸,徒步行达县城。现在则有蜿蜒而进的沿山公路,路边溪流奔湍,两岸峭壁千仞,山峦叠翠,山花灼灼,忽而急弯旋转,忽而通透敞亮,车行其间,如
摘要: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的工艺品类,与奇石、兰花一起被古人并称为文人三雅,其审美价值不言而喻。  关键词:紫砂壶;审美;创作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91-1  一、宜兴紫砂壶历史  宜兴,古名荆溪,因荆溪河得名。秦始皇灭楚,改名阳羡。晋惠帝为表彰周王己,改阳羡为义兴。北宋时,为避太宗赵光义讳,改称宜兴迄今沿用。宜兴盛产陶土,颜
随着温度升高,家里的厨余垃圾味道越来越重,一包包冬衣也无处安放,怎么办?"果皮、蔬菜统统有了好去处","志愿者姐姐你看,我用玩具熊换了一个芭比娃娃"……这是湖墅街道阳光志愿服
不久前,习近平访美时在林肯中学观看了该校美式橄榄球球队训练,并接受孩子们赠送的球衣和橄榄球,与会者认为这是中美文化交流从“乒乓外交”到“橄榄球外交”的新时代。在美国,橄榄球是一项受欢迎的运动,而在杭州,有一支叫“鱼鹰”的民间业余橄榄球队,球队里有老师、公务员、建筑师、工程师,年纪最小的才20岁。有一天,他们本着共同的爱好,自发组织起球队,勇者无畏冲向前方“战地”。  吕金鸿:“偶遇”鱼鹰  201
“杭儿风”可算是杭州的一个特色和城市风格标识。有心人已经让它上了百度百科,杭州影视频道也有同名的一档电视栏目。作为百度上的一个词条,目前对杭儿风的解释是强调它的多面性和进化性。如杭儿风是中国杭州方言中“跟风”的意思,反映杭州人普遍有一种喜欢凑热闹、“一窝蜂”、来得快去得也快的消费行为模式。原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曾引用民间“杭儿风,一把葱,花簇簇,里头空”的说法,劝导市民警惕这一传统特色中的灰暗面。但
每次乘公交车去火车东站,只要听到报站:“严家弄到了!”脑海里就会映现出夏衍故居及重修的艰难过程。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艺术史上,可以真正称得上国家级的杭州市作家、艺术家,夏衍恐怕可谓第一人。虽然鲁迅、茅盾等人都在西湖边住过,但籍贯都不是杭州市人。  夏衍出生在一个很不平凡的年份——1900年10月30日,这是二十世纪刚开始的第一年,出生于杭州城东庆春门(又叫太平门)外,严家弄的一座古老破旧的大庄园
创新得不到赞赏,陈旧怎会离场。“2014杭州十大年度创新力人物”评选中,蔡天新与bong智能手环创始人顾大宇、蘑菇街创始人兼CEO陈琪、快的打车及小美生活创始人陈伟星等人被评为杭州十大年度创新人物。2013年,他还曾获得黎巴嫩Naji Naaman诗歌奖,获得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有人会问,这个数学教授究竟有何魅力?他兼具数学家的理性与诗人的感性,拥有一名自由旅行者看世界的宽阔眼界。  或许,
摘要:分形美学于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正式出现,在艺术领域立即显示出了独特的魅力,其美学特征包括两方面内容———自相似美、不规则美。  关键词:分形美学;自相似美;不规则美;造型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92-1  世间万物形态不一,有些美丽的事物很难用一种特定的形状来表达。例如云彩,它千变万化,你见到的云彩是这样的,而我在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