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探讨了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孩子们也能在课堂上快乐的学习。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习习惯;学习能力
中国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1 -01
根据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里发展规律,我认为,教师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阅读习惯
一般的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阅读重视不够,因为他们很多是对这门课程本身重视不够,课后很少有学生去阅读思想品德课教材,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一般来说,初中生虽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听老师讲课而不是习惯于自己阅读教材,这是学生缺乏自我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的表现。因此,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交给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开始阅读时,教师要先做示范,使学生懂得如何去阅读教材,分析段落,抓住教材的主线、特点、意义,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等等。如,先粗读,读课题、节题、框题、目题,初步了解这节课要学习的大致内容;然后细读,包括引文,正文,辅助问以及课本上的各种小栏目,并对基本概念、观点、原理进行圈点勾画;最后要求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由教师点拨疑难问题。这样做,不仅能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方法后,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预习教材,比如初一教材上的拓展部分,对老师所要讲的问题有个大概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经常归纳所学过的知识,促进学生反复阅读教材,以便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记笔记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下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特别是我们淮安市的思想品德课是开卷考试,要学生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还有着特殊的意义。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课程很多,要很好的记住学习内容,光靠听一遍几乎是不可能的,还必须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我曾经留意观察过,思想品德课上,学生记笔记的不多,有的也不会记笔记,要么老师讲的一字不漏的记下来,要么只在教材上用线划下来,事后问他们自己,划的什么自己都不知道。可见一定要帮助学生学会记笔记。
如何培养呢?一个原则,要求学生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在学生开始学习记笔记时,教师要明确指出哪些内容要记,哪些可以不记;在课堂上要有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记录,防止学生因做笔记而影响听课;还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笔记,以提高他们记笔记的质量。一旦学生学会了记笔记,就会有助于提高成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利于今后高中甚至大学乃至终身的学习。
三、良好的预习、复习、作业习惯
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有关良好学习习惯中,专门介绍了对初中生比较适用的良好学习习惯。比如,五段学习法“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这里,主要谈谈作业的的习惯培养问题。
作业是培养学生学习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开始的初一阶段就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这对整个初中阶段都有重要的影响。首先要养成审题的习惯。审题是答题的先决条件,一字之差,可能导致答题错误,因此,认真审题,理清主线非常重要,这也要与前面说的阅读习惯相结合,特别是要让学生运用语文课上学习得来的一些方法去审题。
其次,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既是学习的需要,也关系到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三,要养成及时纠正作业中错误的习惯。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而不能拖拉或者是不纠正,否则,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这也是教学反馈的需要。
四、积极思维,良好的质疑,大胆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现在新课程改革要倡导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要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等。如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抓住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教学实践证明,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在学生质疑能力上多下功夫,但在课堂上,会发现许多学生不敢提问,不会提问,在回答“阅读了上述材料或者故事,说说你的体会或感悟”这类问题时,常常说不出点什么。这就是学生不会质疑,缺乏良好的思维习惯。“疑”是“学”的起步。脑子里没有问题可提的人是绝对不会学习的。不仅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还要能够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解疑。所以我们要改变陈旧观念和传统教学对学生的束缚,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观点,把可利用的话题留给学生进行讨论,力争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言,都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习习惯;学习能力
中国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1 -01
根据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里发展规律,我认为,教师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阅读习惯
一般的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阅读重视不够,因为他们很多是对这门课程本身重视不够,课后很少有学生去阅读思想品德课教材,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一般来说,初中生虽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听老师讲课而不是习惯于自己阅读教材,这是学生缺乏自我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的表现。因此,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交给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开始阅读时,教师要先做示范,使学生懂得如何去阅读教材,分析段落,抓住教材的主线、特点、意义,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等等。如,先粗读,读课题、节题、框题、目题,初步了解这节课要学习的大致内容;然后细读,包括引文,正文,辅助问以及课本上的各种小栏目,并对基本概念、观点、原理进行圈点勾画;最后要求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由教师点拨疑难问题。这样做,不仅能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方法后,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预习教材,比如初一教材上的拓展部分,对老师所要讲的问题有个大概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经常归纳所学过的知识,促进学生反复阅读教材,以便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记笔记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下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特别是我们淮安市的思想品德课是开卷考试,要学生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还有着特殊的意义。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课程很多,要很好的记住学习内容,光靠听一遍几乎是不可能的,还必须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我曾经留意观察过,思想品德课上,学生记笔记的不多,有的也不会记笔记,要么老师讲的一字不漏的记下来,要么只在教材上用线划下来,事后问他们自己,划的什么自己都不知道。可见一定要帮助学生学会记笔记。
如何培养呢?一个原则,要求学生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在学生开始学习记笔记时,教师要明确指出哪些内容要记,哪些可以不记;在课堂上要有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记录,防止学生因做笔记而影响听课;还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笔记,以提高他们记笔记的质量。一旦学生学会了记笔记,就会有助于提高成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利于今后高中甚至大学乃至终身的学习。
三、良好的预习、复习、作业习惯
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有关良好学习习惯中,专门介绍了对初中生比较适用的良好学习习惯。比如,五段学习法“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这里,主要谈谈作业的的习惯培养问题。
作业是培养学生学习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开始的初一阶段就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这对整个初中阶段都有重要的影响。首先要养成审题的习惯。审题是答题的先决条件,一字之差,可能导致答题错误,因此,认真审题,理清主线非常重要,这也要与前面说的阅读习惯相结合,特别是要让学生运用语文课上学习得来的一些方法去审题。
其次,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既是学习的需要,也关系到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三,要养成及时纠正作业中错误的习惯。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而不能拖拉或者是不纠正,否则,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这也是教学反馈的需要。
四、积极思维,良好的质疑,大胆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现在新课程改革要倡导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要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等。如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抓住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教学实践证明,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在学生质疑能力上多下功夫,但在课堂上,会发现许多学生不敢提问,不会提问,在回答“阅读了上述材料或者故事,说说你的体会或感悟”这类问题时,常常说不出点什么。这就是学生不会质疑,缺乏良好的思维习惯。“疑”是“学”的起步。脑子里没有问题可提的人是绝对不会学习的。不仅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还要能够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解疑。所以我们要改变陈旧观念和传统教学对学生的束缚,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观点,把可利用的话题留给学生进行讨论,力争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言,都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