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并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分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 如一部分学生写字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 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 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 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1. 作题时,首先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
2. 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 3. 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中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
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但是,他们的听课习惯却令人深思. 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 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总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很重要的.
四、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形成各种数学能力. 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地进行思考的习惯 ;最后,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 、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 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等.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不仅仅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 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 其实这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 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要对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进行提醒. 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让学生掌握检验方法是学生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 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能培养学生思维的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 分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 如一部分学生写字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 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 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 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1. 作题时,首先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
2. 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 3. 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中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
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但是,他们的听课习惯却令人深思. 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 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总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很重要的.
四、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形成各种数学能力. 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地进行思考的习惯 ;最后,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 、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 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等.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不仅仅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 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 其实这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 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要对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进行提醒. 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让学生掌握检验方法是学生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 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能培养学生思维的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