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诗的语言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g8872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诗是以儿童为阅读对象的诗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儿童诗,这些儿童诗的题材或来自大自然,或来自儿童熟悉的学习生活,再加上简短明朗、朗朗上口的语言表达和蕴含丰富的情感,深受学生喜欢。针对这一独特的文体,我们该怎样关注儿童诗的特点,让我们的教学也具有诗的韵味呢?上个学期,笔者着重研究了二年级上册的《“红领巾”真好》的教学,现以这首清新的儿童诗教学为例,谈谈怎样把握低段儿童诗的特点,在儿童诗中开启学生诗的语言,诵读诗的语言,积淀运用诗的语言。
  一、诵读——让诗韵流淌起来
  【第一次执教】
  (师出示文本语言:
  清晨,林中谁最快乐?
  是可爱的小鸟,
  叽叽喳喳,蹦蹦跳跳,
  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
  师:把词语送回诗歌中,你能读出小鸟的快乐和可爱吗?赶紧试一试。
  (生自由读)
  師: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读)
  师:你从哪儿看出小鸟很快乐?
  生:蹦蹦跳跳,叽叽喳喳。
  师:那你要把这两个词读重一点。
  生: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很用力)。
  师:你还从哪儿看出小鸟很快乐?
  生:梳理羽毛,还有唱歌。
  师:读的时候,要把这些词读重一点。
  (生读,明显有了进步。)
  师:像他一样读一读。
  (生齐读)
  【思考】笔者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关注了能体现“小鸟快乐”的几个词语,诸如“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等,让学生通过重读关键词来感受小鸟的快乐,达成“有感情朗读”的目标。但是从教学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学生的朗读有点口是心非,只是机械地、做作地读,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朗读。同时,也没有体现本文儿童诗的语言和结构特色,朗读流于形式和空泛。恰巧拿到一期《教学月刊》,导语是曹文轩老师写的一篇小文章——《自然的才是最好的》,其中就提到了“有感情朗读”的问题。曹老师指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要回归自然,不要流于形式,任何做作的朗读都不可取。也就是说,朗读要像说话一样自然。我顿时明白,那样的朗读指导不正是矫揉造作的吗?既没有关注语言特色,也没有走入作者情感,有感情朗读从何谈起?可是该怎样设计才能让朗读更自然,同时又体现儿童诗的特色呢?林佩菱老师的一曲《“红领巾”真好》赞歌让我有了新的感受。思考再三,我重新调整了教学思路,把朗读训练的重点放在感知诗歌的节奏和押韵这两大特色上。
  【第二次执教】
  1.抓住叠词读出节奏
  师:小鸟多可爱,多美丽,多快乐啊!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试一试?
  (生读第一节)
  师:蹦蹦跳跳,叽叽喳喳,多么快乐!来,跟着老师的手势读一读。(以手势起伏帮助朗读)
  (生再读,节奏感马上出来了。)
  2.抓住韵脚读出诗韵
  师:(课件将“鸟”“跳”“毛”字标红)请把这几行末尾的红字响亮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练读“鸟”“跳”“毛”)
  生:这三个字读起来很通顺。
  师:对啊,为什么呢?大家观察一下拼音。
  生:韵母都是ɑo。
  师:眼睛真亮,像这样每一行末尾的字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叫作押韵。押韵能让诗歌读起来特别顺畅,朗读诗歌时把押韵字读清楚,读响亮,就能读出感情来。
  (师示范读:“清晨,林中谁最快乐?是可爱的小鸟,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
  (音乐声起,学生情不自禁地开始诵读。在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全班齐读。)
  这一次的课堂,虽然还有一些瑕疵,但无疑给了学生全新的感受,让他们了解了儿童诗押韵这一个重要特点,并在朗读中有所体会。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在朗读中也应该有所体现,诗歌的轻快、小说的曲折、散文的优美、童话的美妙……各有特色,如果用统一的标准来指导朗读,显然读不出其中的韵味。我们在朗读上也应该关注儿童诗的语言特色,通过诗的诵读,让画面丰富起来,让诗韵流淌出来。
  1.音乐助读,读出童诗的味
  儿童诗和音乐有一个通性,都有一种意象的不确定性,都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有一种灵性,有一种韵味。《“红领巾”真好》是一首典型的童诗,它那清新优美的语言,朗朗上口的音韵,都受儿童喜欢。利用音乐架起学生与儿童诗之间的桥梁,能打开学生的心扉,进入文本创设的意境,朗读时自然眼到、口到、心到。笔者在第二次执教中运用音乐创设了一个朗读的良好情境和氛围,学生读诗的欲望大大增加,儿童诗的韵味也自然地在诗中流淌出来。
  2.“ɑo”音赏读,读出童诗的韵
  儿童诗具有音乐性,节奏和音韵是诗歌的魂。这种声音的节奏和韵律表达的情感效果是巨大的,所以儿童诗比其他儿童文学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儿童诗韵脚句式的变化、错落有致,既兼顾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又使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形成全诗回环整齐的美感。年龄愈小的儿童,阅读的儿童诗的韵脚应愈整齐。这能让语言朗朗上口,让儿童诗富有节奏感,学生读着读着,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儿童诗。《“红领巾”真好》压“ɑo”音,在每一句末尾清晰地读出“ɑo”音,赋予了童诗一种回旋往复的韵律美,就如同音乐每一句音尾回到主音上一样。关注韵脚,让儿童诗具有了鲜明的节奏感和回旋的韵味。我们在朗读中,要把儿童诗独特的韵味、节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这是诗歌,不是小说,也不是童话。让听的人也能感知这是儿童诗,而不是其他文体的朗读。
  二、诗的品悟——让诗情丰润起来
  【第一次执教】   可爱的小鸟飞来了!(出示第一节)
  1.自由读:自个儿试一试。
  2.指名读:谁来读?
  3.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小鸟的可爱?(指名说)请你也像老师这样圈一圈。
  4.反馈出示:叽叽喳喳,蹦蹦跳跳。
  这里边躲着两个生字宝宝。谁能读准它们?(指名读)
  你发现了什么?(关注偏旁)多有趣!小鸟正张着嘴巴叽叽喳喳。听音乐说话训练:小鸟叽叽喳喳,好像在 。
  5.多有意思的词呀,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吗?(生说词语,师课件出示,一起在书上写。)摇摇摆摆、冷冷冰冰。
  6.轻轻放下笔,咱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词)
  【思考】第一次执教,笔者把理解品悟的重点放在了“叽叽喳喳、蹦蹦跳跳”这两个词和想象说话上。课堂气氛虽然非常活跃,但总感觉比较肤浅,没有扎实的训练点,语言文字没有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儿童诗独特的意象和画面感没有进入学生内心,致使教学太过浅薄。诗是语言的艺术。深刻的思想、鲜明的形象用凝练、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现,才能成为诗。本着对儿童诗语言的关注,我在第二个班级的教学中着重通过有特色的词语让学生进入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
  【第二次执教】
  (学习“蓬”字)
  1. 引导学生发现形义联系。根据蓬的偏旁“艹”猜一猜“蓬”大概和什么有关。
  生:“蓬”可能跟草或其他植物有关。
  2.(出示蓬草图)这就是蓬草,看起来松松散散的。看,(出示小鸟羽毛蓬松图)小鸟经过一夜的睡觉,羽毛看起来很松散,就称为——(生:蓬松。)
  3.(出示棉花、兔毛、草堆图)看看这些图,用“蓬松的 ”说话。
  4.看图,联系课文理解“梳理”。
  师:你们看,清晨,小鸟刚醒来,羽毛又蓬又乱,看起来没精神、不美观,这时就需要好好来整理整理,这叫作梳理。鸟儿用什么来梳理呢?(生:用嘴来梳理。)
  师:清晨的小鸟除了梳理蓬松的羽毛,还会做些什么呢?(想象说话,随机学习“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两个词语。)
  (师展示热闹的森林场景,让学生感受小鸟的快乐。)
  第二次执教,笔者通过两方面来引导学生走进林中的小鸟,和它们来个亲密接触。
  1.抓“词”,让语言苏醒
  在第一次教学中,笔者结合“蓬”的偏旁,感知“蓬松”的意思,利用图片了解蓬松的 ,进而由“蓬松”引出了“梳理”,突破了诗歌中的难点。在整个过程中,抓住“蓬松”和“梳理”两个词语,引导学生形象地感知小鸟怎样梳理蓬松的羽毛, 引领学生走入林中小鸟的生活,小鸟的形象便在学生脑海里丰满起来,立体起来了。
  2.融“想”,让诗情飞翔
  儿童是最富有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儿童诗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这就要求儿童诗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在两次教學中,我都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童诗,与诗中的小鸟对话,感受小鸟的可爱,感悟小鸟的情感。但两次的教学又有区别,第一次是透过“叽叽喳喳”来展开想象,想象小鸟会说些什么、唱些什么。但答案不够丰富,因为教师的问题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第二次,让学生想象清晨的小鸟除了梳理蓬松的羽毛,还会做些什么。这个问题的思维比较开阔,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学生充满童趣的语言中,一幅百鸟争鸣、热闹非凡的图景便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想象说话后,再通过图片展示,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进行朗读,便水到渠成了。
  三、诗的创作——让语言积淀下来
  儿童诗应为儿童学习驾驭语言提供优良的条件,儿童诗的教学要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怎样积累运用呢?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我们可以通过模仿让学生走进童诗,积累童诗语言,感悟童诗意境。
  1.仿语言
  儿童诗的语言十分凝练,适合低段学生学习积累,迁移运用。《“红领巾”真好》这首诗的语言清新活泼,把小鸟的可爱机灵展露无疑,孩子们十分喜欢。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仿写这样的语言句式:“活泼的小猴,叽叽喳喳,荡来荡去,一会儿吃香蕉,一会儿爬树头。”“漂亮的小鱼,吐着泡泡,游来游去,一会儿觅食,一会儿嬉戏追逐。”虽然学生的仿写不够精致,有的甚至不押韵,但这是他们的创作,从稚嫩的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诗的语言已经浸润到学生的心田,他们不仅有了读诗的渴望,更有了仿写诗的兴致。
  2.仿结构
  儿童诗的结构都非常精巧,或层层渲染,引人入胜;或首尾相应,引发共鸣;或回旋往复,趣味盎然……多样化的诗歌语言结构,为学生搭建了一座座具有魔力的语言宫殿,引着学生去学习、模仿。
  《“红领巾”真好》就是一首结构精巧的童诗,全诗三小节,都采用问答的形式来构段:“清晨,林中谁最快乐?是可爱的小鸟,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这种结构可以很好地让学生模仿运用,也可用“问答”的形式写一写其他的小动物。如有的女生写道:“水中谁最可爱?是漂亮的小鱼,吐着泡泡,游来游去,一会儿觅食,一会儿嬉戏追逐。”还有的男生写道:“林中谁最凶猛?是‘百兽之王’老虎,威风凛凛,捕捉猎物,一声咆哮,吓得百兽四处逃窜。”虽然这一节小诗并不押韵,但却写出了老虎的威风,写出了老虎在那个男孩心目中的印象。像这样仿写儿童诗独特的结构,能给童诗教学带来别样风采,开启学生诗的语言。
  儿童诗以它凝练的语言、独特的视角、精巧的结构、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感引领儿童学习和运用语言,带给儿童美的享受。我们在儿童诗的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儿童诗独特的文体特点,通过读、悟、仿,丰富学生的语言,熏陶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诗中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濮家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听潘新和教授的讲座,对于资质平平的我来说,确实有些费劲。虽然,他的鸿篇巨著——《语文:表现与存在》,我曾经翻阅过,但终究因为深奥难懂,浅浅涉猎便弃之一旁。今天,再聽潘教授的讲座,我努力打通视听与心灵间的隔阂,集中心智走进他的“言语生命动力学之语文教育基本观”。在感知他的学术魅力的同时,深为他冲击权威、执意颠覆传统的学术精神而折服。一个真正有思想的智者,果真尖锐、理性而见地不凡!  潘教授倡导的“言
自然与质朴,本文把这样的一种风格称之为“诉求”,意思是它是语文教学风格的一种主动的、发自内在的要求,它是从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出发的一种探索。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当下的语文教育,虽然呈现出各种面貌,但是如何贴近语文、如何以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还具有很大的探索与实践空间。语文教学的风格,并不是刻意包装出来的,而是对语文本体的深刻把握后自然形成的产物。因此,自然与质朴,是语文教学风格的应然。  一、自然:
【学习目标】  1.总结单元文章中的习  作方法。  2.围绕中心,运用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方法写一段话。  3.语句通顺,感情真挚。  【教学设计】  一、回顾单元,谈话导入  1.同学们,第六单元“父母之爱”中的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我们感动。其实,我们的爸爸妈妈何尝不是如此爱着我们呢?今天这节读写结合课,我们一起再借鉴课  文的
教育評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并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围绕“深化新时代教育
实施新课程,必须打造有效课堂,努力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着力建立师生学习共同體,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要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必须从优化课堂提问着手。因为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有效课堂走向高效课堂、卓越课堂的核心。  何谓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某种教学提示
哲学家说:学习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主体转变客体的结构性动作,其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外部自然与社会环境的适应,从而达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同时将这种动作协调结构内化为主体的认知结构。在不断的调节之下,主体的认知图式不断得到新的建构与发展。  脑科学研究表明:学习就是建立神经网络的过程,用联系产生意义,让所获取的信息转化成有意义的知识,进而在问题情境的运用中转化为智慧。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将新概念与已知概
从儿童个性的产生与发展来说,个性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受社会生活环境制约而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动力性的各种生理、心理特征的总和。在学龄期,个性化教育能满足每个儿童发展的需要,使其个性潜能获得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在这个目标之下,个性作文自然而然诞生。个性作文依循儿童个性,充分挖掘儿童潜能,在作文中展现儿童独具特色的一面,使每个儿童在自身基础上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对低年级儿童实施个
走下讲台,我心情舒畅。走出教室,发现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扑进来,斜照在走廊上,窗外阳光灿烂,微风拂动,走廊上,绿萝株株亭亭,早晨洒过水的痕迹还在,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亮亮,似星星落在了上面眨巴着眼睛。我喜欢这样阳光斜照的感觉,让人嗅到美好事物微笑着缓缓打开的意味。  坐在办公桌前,仍在回味着刚才上课时的美好瞬间。  《麻雀》是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属于经典老课,因看过太多本课的教学课例,我几乎知
盘点中华大地上的名城、名建筑,真是如数家珍。然而随着朝代的变更、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冲刷,那些历史名城古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人以冥想的空间、回味的乐趣。  折扇上的一幅西湖游览图,让我看到了景致的优雅,想到了古代文人的诗词歌赋,感到了传说中的人妖情感的魅力。独特的西湖美景让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站在西湖旁,平静的西湖水让人的思绪在一刹那间停留下来,静静地享受着那份独有的静谧。就是在这小小的西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要学会倾听,听人说话要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听力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听力训练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听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当前,不少小学都在进行听力训练的研究,但据调查数据显示,听力训练的开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的引领、时间的保证;很多教师认为一周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