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生活化”已经成为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来源于生活,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应该在生活化方面多进行实践和探索。这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找到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促进小学音乐教学与生活的融合。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生活化 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277-01
引言
随着儿童审美的发展和智力的发展,将小学音乐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既符合教学要求又符合课改要求。小学音乐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生活化,一是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二是可以加深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知,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三是可以加强学生对美好品德的传承意识;四是使学生通过学习音乐更好地表达自己。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能使学生学习更贴近生活,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主动承担起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责任,并激发音乐学习兴趣。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加强课堂互动,改进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喜欢探索和实践,对于纯研究和理论缺乏耐心和兴趣。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习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曲目,创设情境,加强课堂互动,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使音乐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例如在教《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关于王小二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王小二,增进学生对王小二精神的理解。接着,让学生学习歌曲演唱,并把王小二的故事编排成音乐剧进行表演,加深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和体会,唱出曲目中王小二的心境,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发自内心地对王小二进行歌颂。
2.加强学科融合,拓展音乐学习的形式
通过学科融合,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使音乐教学更贴近生活。如:在教授《粉刷匠》时可以把音乐和美术这两个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依据《粉刷匠》中的歌词来进行美术创作,一边听音乐一边唱歌一边画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认识到音乐的作用:它能描述生活,表达情感,抒发情绪。
3.灵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音樂教学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如:根据时下流行的歌唱比赛形式,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分配好职务(如参赛歌手、评委、拉拉队等),采用海选、PK、决赛等形式,鼓励学生进行音乐演唱和音乐鉴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音乐活动中来(擅长舞蹈的学生可以伴舞,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为参赛学生写横幅加油鼓劲)。同时,教师积极营造一种活泼、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4.音乐鉴赏形式要丰富,要紧贴生活,把音乐情境生活化
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带着真情和兴趣去学习音乐,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并通过采取讲故事、猜谜语、舞蹈、表演等形式来表现歌曲的内容,真正激发起学生对音乐曲目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授《小天鹅舞曲》时,根据小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特点,结合芭蕾舞蹈和天鹅湖故事的讲解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真正发现《小天鹅舞曲》中蕴含的美。
5.音乐表现形式要丰富
单纯地教师示范唱、学生跟着练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让学生聆听原版曲目的演唱外,还要对教学曲目进行多种形式的演绎,如:书画、歌舞、朗诵、演奏等,充分拓宽学生的感知通道,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音乐鉴赏时根据实际,或绘画、或作文、或舞蹈、或讨论发言等,从而真正理解音乐曲目。
6.创设游戏情境及感情场景设置等指导发声训练
由于小学生对很多情绪无法精准定位,因此我们在教授曲目演唱时,一些比较难以演绎的感情要通过游戏情境来引导。如在教授《小溪流水叮咚响》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用吹气球,在教师说“快”的时候,快速放开手中的气球,感受气流的流动;在教师说“慢”的时候,缓缓释放气球的空气,感受缓缓流淌这种感觉。这个气球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强学生对“渐强”、“渐弱”的真实体验,从而在发声训练的时候根据游戏的感觉,有意识地表达出小溪流水的轻、急、缓、快,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7.增进师生交流
在进行音乐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营造一个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气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是物质环境,例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及学校环境。在布置这些环境时,首先要保证其安全性及舒适性,其次要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除了物质环境,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的心理环境进行设计。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需要带给学生一个平等的心理暗示,创设一个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气氛。在一些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使用表情、动作等媒介调整学生的心理。依据不同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模仿不同的角色,通过尽量真实的表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乐曲,增加学生的鉴赏能力。
8.培养学生听觉能力
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让他们多接触音乐,通过多样化的措施提升学生音乐听觉能力,以吸引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听音乐的爱好,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辨别出音乐中不同节奏的差异。例如:在教授一首乐曲时,教师可以给不同的片段配上图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编童话故事,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9.改善教学评价
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小学音乐教学评价除了要关注学生唱得如何外,更要评价学生对曲目的理解和体会。我们的评价要多元化、人性化,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音乐曲目的难度,根据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生活习惯来评价。有些民俗曲目,因为学生不是那个地区的,感觉陌生和不理解是很正常的,我们在教学时,要结合当地的民俗来讲解,使学生主动承担起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责任,并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总之,音乐源于生活,每一首歌、每一部音乐剧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都是作者情绪的表达。面对新课改,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已变成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我们要将音乐教学趋向生活化,通过更新教学方式等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实现音乐和生活的融合,为学生享受音乐和终身学习音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中华.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浅议[J].吉林教育2016(48).
[2]尚卫.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6(S2).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生活化 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277-01
引言
随着儿童审美的发展和智力的发展,将小学音乐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既符合教学要求又符合课改要求。小学音乐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生活化,一是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二是可以加深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知,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三是可以加强学生对美好品德的传承意识;四是使学生通过学习音乐更好地表达自己。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能使学生学习更贴近生活,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主动承担起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责任,并激发音乐学习兴趣。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加强课堂互动,改进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喜欢探索和实践,对于纯研究和理论缺乏耐心和兴趣。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习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曲目,创设情境,加强课堂互动,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使音乐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例如在教《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关于王小二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王小二,增进学生对王小二精神的理解。接着,让学生学习歌曲演唱,并把王小二的故事编排成音乐剧进行表演,加深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和体会,唱出曲目中王小二的心境,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发自内心地对王小二进行歌颂。
2.加强学科融合,拓展音乐学习的形式
通过学科融合,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使音乐教学更贴近生活。如:在教授《粉刷匠》时可以把音乐和美术这两个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依据《粉刷匠》中的歌词来进行美术创作,一边听音乐一边唱歌一边画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认识到音乐的作用:它能描述生活,表达情感,抒发情绪。
3.灵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音樂教学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如:根据时下流行的歌唱比赛形式,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分配好职务(如参赛歌手、评委、拉拉队等),采用海选、PK、决赛等形式,鼓励学生进行音乐演唱和音乐鉴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音乐活动中来(擅长舞蹈的学生可以伴舞,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为参赛学生写横幅加油鼓劲)。同时,教师积极营造一种活泼、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4.音乐鉴赏形式要丰富,要紧贴生活,把音乐情境生活化
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带着真情和兴趣去学习音乐,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并通过采取讲故事、猜谜语、舞蹈、表演等形式来表现歌曲的内容,真正激发起学生对音乐曲目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授《小天鹅舞曲》时,根据小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特点,结合芭蕾舞蹈和天鹅湖故事的讲解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真正发现《小天鹅舞曲》中蕴含的美。
5.音乐表现形式要丰富
单纯地教师示范唱、学生跟着练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让学生聆听原版曲目的演唱外,还要对教学曲目进行多种形式的演绎,如:书画、歌舞、朗诵、演奏等,充分拓宽学生的感知通道,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音乐鉴赏时根据实际,或绘画、或作文、或舞蹈、或讨论发言等,从而真正理解音乐曲目。
6.创设游戏情境及感情场景设置等指导发声训练
由于小学生对很多情绪无法精准定位,因此我们在教授曲目演唱时,一些比较难以演绎的感情要通过游戏情境来引导。如在教授《小溪流水叮咚响》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用吹气球,在教师说“快”的时候,快速放开手中的气球,感受气流的流动;在教师说“慢”的时候,缓缓释放气球的空气,感受缓缓流淌这种感觉。这个气球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强学生对“渐强”、“渐弱”的真实体验,从而在发声训练的时候根据游戏的感觉,有意识地表达出小溪流水的轻、急、缓、快,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7.增进师生交流
在进行音乐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营造一个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气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是物质环境,例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及学校环境。在布置这些环境时,首先要保证其安全性及舒适性,其次要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除了物质环境,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的心理环境进行设计。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需要带给学生一个平等的心理暗示,创设一个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气氛。在一些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使用表情、动作等媒介调整学生的心理。依据不同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模仿不同的角色,通过尽量真实的表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乐曲,增加学生的鉴赏能力。
8.培养学生听觉能力
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让他们多接触音乐,通过多样化的措施提升学生音乐听觉能力,以吸引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听音乐的爱好,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辨别出音乐中不同节奏的差异。例如:在教授一首乐曲时,教师可以给不同的片段配上图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编童话故事,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9.改善教学评价
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小学音乐教学评价除了要关注学生唱得如何外,更要评价学生对曲目的理解和体会。我们的评价要多元化、人性化,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音乐曲目的难度,根据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生活习惯来评价。有些民俗曲目,因为学生不是那个地区的,感觉陌生和不理解是很正常的,我们在教学时,要结合当地的民俗来讲解,使学生主动承担起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责任,并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总之,音乐源于生活,每一首歌、每一部音乐剧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都是作者情绪的表达。面对新课改,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已变成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我们要将音乐教学趋向生活化,通过更新教学方式等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实现音乐和生活的融合,为学生享受音乐和终身学习音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中华.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浅议[J].吉林教育2016(48).
[2]尚卫.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6(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