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水平是制约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区相当多的教师的教育资源观念落后,对丰富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同时又普遍感到资源短缺。鉴于目前我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明显滞后和阻碍新课程实施的现状,因此,教师要强化和扩展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作为教师,如何抓住新课改这一契机,在新课程教学中树立有效利用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的思想,并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为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提供丰富的素材,生动的场景,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下面结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教师如何树立课堂生成意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主动促进教学资源的生成
学生中的课程资源是隐藏在学生头脑中的,它的呈现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的刺激。因此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内心的想法才能尽情地流露,使师与生、生与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得以实现。
1、主动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教师主动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可以使学生进入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使学生拥有和体验做人的尊严,享受被人尊重的快乐,建立起自信和进一步对话的愿望。教师在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一种心灵的自由与沟通,生命的创造与鲜活。这样,师生关系将进入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具有无限包容的、奇妙的“边缘”地带。
2、主动整合现有的资源。课堂教学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勃勃地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带着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带着自己对学生的认识、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预设教案、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可是,就在师生共同谱写快乐的乐章时,时不时会跳出不和谐的音符。所以教师不仅要开发、利用各个个体资源,还要整体把持和有机整合所有教学资源,使它们能动地产生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教育价值。
3、主动实现期待性运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全方位的预设。并且努力使整个预设空间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积极需要不断调整教学行为。
(二)教师要善于捕捉,筛选生成性教学资源
教学本身是一种课程开发,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教学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按照既定的程序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还要能让学生在民主和谐、主动进取的课堂氛围中完成,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这种开放式无结构的课堂环境下,学生不仅仅只是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促进其自身发展的一种资源。
1、善于树立生成意识。教师必须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调控教学,提高直觉灵感思维能力,随时准备适应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情况”,特别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因素。以渴望的心态来期待非预期性的出现,找寻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痕迹。
2、善于增强捕捉能力。僵化的思维使很多教师失去了把握非预期性因素的能力,这样,非预期性因素中活跃的生命力便会被断送,生成性教学资源便会被扼杀。这种状态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
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个性化解读和体验,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已有经验、兴趣爱好和学习资源,从而大致推测、整体估计非预期性因素可能产生的环节、时机。在一次次的刻苦钻研、认真备课、细致观察、换位体验和细小环节的临机处理中,提高直觉灵感思维品质,建立捕捉新教学资源的超链接,培养敏锐的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3、善于筛选有用资源。不是所有的非预期性因素都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我们必须借助筛选机制进行过滤。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讲,至少要经过三个过滤筛才能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第一个是教育哲学过滤筛。第二个是学习理论过滤筛。第三个是教学理论过滤筛。
(三)教师要巧用生成性教学资源
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加以过滤、把持与整合,充分合理地利用,有时可以产生“锦上添花”的教学效果。
1、巧抓随机事件,促进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是人的教学,人是活泼的、开放的、差异的,师生的一个闪念、一个举动、一个误会、一个忘形,都可能会增加教学中的非预期因素,这些“即兴创造”的随机事件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进程。
在课堂教学中,随机事件何其多,相应的教学资源何其多。在奇思妙想,甚至胡思乱想中,在顺水推舟,甚至逆水行舟中。在锦上添花,甚至画蛇添足中……只要蕴涵着闪光点、生长点、转折点、链接点,哪怕微乎其微,教师就可挖掘、开发、引申、利用,见机行事,优化教学。
艺术家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此我借用为:教学中并不缺少资源,缺少的是开采资源的教师。
2、巧用动态生成,绽放教学精彩。富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要努力达到的境界。“动态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一个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必然会不断地产生许多学习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在课堂中善于捕捉、果断整合信息,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巧妙运用信息,从而使课堂异彩纷星、充满活力。
(1)捕捉有益信息,促进教学生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留心学生的反馈,及时抓住学生的奇思妙想,捕捉学生中的课程资源,并恰如其分地利用好这些资源,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教师要学会倾听——理解信息。需要教师认真倾听,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思考、理解每一个学习信息。
教师要认真分析——整合信息。课堂上,存在着大量的学习信息,这些信息存在有用与无用、重要与次要之分,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鉴别能力,根据知识结构的需要进行分析综合,从而选择、重组已有信息。
教师要灵活运用——创造信息。善于运用整合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产生最大效益,并在运用时不断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2)抓住意外信息,挖掘创新源泉。课堂中,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常常体现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尽管创新思维的火花是那么微小,但教师必须珍惜,不容忽视。课堂中教师要及时抓“彩”,根据学生思维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综合即时信息,调控教学活动。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一堂好课不在于教案上的内容完成与否,而在于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训练。有时,可能会因学生出现“意外”情况而没有完成预先的教学设想,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进度,这正是课堂动态生成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境界。
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开放课堂教学不时会进发出智慧的火花,创造出极好的教学时机,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合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师有时不妨装糊涂,把机会留给学生。例如让学生说说自己已知道的、想知道的和不知道的,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意见,甚至当一回小老师,教学生、“教”老师,学生积极性更高。
(4)利用错误信息,完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每个人对事物都有原有认知”,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信息,这正暴露了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有效地利用错误信息,巧妙点拨,让学生自己感悟错误所在,从而牢固建构知识体系。
教学是人的教学,教学因生命而精彩。师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一瞥一笑都可能造成教学的“一波三折”,引出无限精彩,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意外的收获。这种精彩,虽然无法预约,但是可以捕捉、可以放大,关键在于教师须具备一定的生成意识和高超的调控艺术。
在教学设计上注意教学目标的弹性设计,不能将目标仅仅局限于认知,还要考虑到学生在这节课中可能达到的其他目标。但也不能绝对化,重要的是水到渠成式的巧妙引导。教师既需要在课前尽可能地对教学过程实施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可能”加以猜想推测,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敏感;在课中准确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变化,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形成新的教学步骤,使课堂教学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使师生积极互动,涌现新的问题和答案,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引领学生共同进入发幽探微的教学境界。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作为教师,如何抓住新课改这一契机,在新课程教学中树立有效利用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的思想,并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为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提供丰富的素材,生动的场景,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下面结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教师如何树立课堂生成意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主动促进教学资源的生成
学生中的课程资源是隐藏在学生头脑中的,它的呈现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的刺激。因此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内心的想法才能尽情地流露,使师与生、生与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得以实现。
1、主动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教师主动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可以使学生进入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使学生拥有和体验做人的尊严,享受被人尊重的快乐,建立起自信和进一步对话的愿望。教师在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一种心灵的自由与沟通,生命的创造与鲜活。这样,师生关系将进入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具有无限包容的、奇妙的“边缘”地带。
2、主动整合现有的资源。课堂教学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勃勃地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带着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带着自己对学生的认识、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预设教案、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可是,就在师生共同谱写快乐的乐章时,时不时会跳出不和谐的音符。所以教师不仅要开发、利用各个个体资源,还要整体把持和有机整合所有教学资源,使它们能动地产生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教育价值。
3、主动实现期待性运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全方位的预设。并且努力使整个预设空间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积极需要不断调整教学行为。
(二)教师要善于捕捉,筛选生成性教学资源
教学本身是一种课程开发,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教学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按照既定的程序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还要能让学生在民主和谐、主动进取的课堂氛围中完成,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这种开放式无结构的课堂环境下,学生不仅仅只是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促进其自身发展的一种资源。
1、善于树立生成意识。教师必须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调控教学,提高直觉灵感思维能力,随时准备适应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情况”,特别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因素。以渴望的心态来期待非预期性的出现,找寻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痕迹。
2、善于增强捕捉能力。僵化的思维使很多教师失去了把握非预期性因素的能力,这样,非预期性因素中活跃的生命力便会被断送,生成性教学资源便会被扼杀。这种状态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
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个性化解读和体验,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已有经验、兴趣爱好和学习资源,从而大致推测、整体估计非预期性因素可能产生的环节、时机。在一次次的刻苦钻研、认真备课、细致观察、换位体验和细小环节的临机处理中,提高直觉灵感思维品质,建立捕捉新教学资源的超链接,培养敏锐的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3、善于筛选有用资源。不是所有的非预期性因素都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我们必须借助筛选机制进行过滤。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讲,至少要经过三个过滤筛才能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第一个是教育哲学过滤筛。第二个是学习理论过滤筛。第三个是教学理论过滤筛。
(三)教师要巧用生成性教学资源
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加以过滤、把持与整合,充分合理地利用,有时可以产生“锦上添花”的教学效果。
1、巧抓随机事件,促进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是人的教学,人是活泼的、开放的、差异的,师生的一个闪念、一个举动、一个误会、一个忘形,都可能会增加教学中的非预期因素,这些“即兴创造”的随机事件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进程。
在课堂教学中,随机事件何其多,相应的教学资源何其多。在奇思妙想,甚至胡思乱想中,在顺水推舟,甚至逆水行舟中。在锦上添花,甚至画蛇添足中……只要蕴涵着闪光点、生长点、转折点、链接点,哪怕微乎其微,教师就可挖掘、开发、引申、利用,见机行事,优化教学。
艺术家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此我借用为:教学中并不缺少资源,缺少的是开采资源的教师。
2、巧用动态生成,绽放教学精彩。富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要努力达到的境界。“动态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一个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必然会不断地产生许多学习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在课堂中善于捕捉、果断整合信息,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巧妙运用信息,从而使课堂异彩纷星、充满活力。
(1)捕捉有益信息,促进教学生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留心学生的反馈,及时抓住学生的奇思妙想,捕捉学生中的课程资源,并恰如其分地利用好这些资源,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教师要学会倾听——理解信息。需要教师认真倾听,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思考、理解每一个学习信息。
教师要认真分析——整合信息。课堂上,存在着大量的学习信息,这些信息存在有用与无用、重要与次要之分,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鉴别能力,根据知识结构的需要进行分析综合,从而选择、重组已有信息。
教师要灵活运用——创造信息。善于运用整合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产生最大效益,并在运用时不断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2)抓住意外信息,挖掘创新源泉。课堂中,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常常体现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尽管创新思维的火花是那么微小,但教师必须珍惜,不容忽视。课堂中教师要及时抓“彩”,根据学生思维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综合即时信息,调控教学活动。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一堂好课不在于教案上的内容完成与否,而在于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训练。有时,可能会因学生出现“意外”情况而没有完成预先的教学设想,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进度,这正是课堂动态生成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境界。
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开放课堂教学不时会进发出智慧的火花,创造出极好的教学时机,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合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师有时不妨装糊涂,把机会留给学生。例如让学生说说自己已知道的、想知道的和不知道的,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意见,甚至当一回小老师,教学生、“教”老师,学生积极性更高。
(4)利用错误信息,完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每个人对事物都有原有认知”,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信息,这正暴露了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有效地利用错误信息,巧妙点拨,让学生自己感悟错误所在,从而牢固建构知识体系。
教学是人的教学,教学因生命而精彩。师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一瞥一笑都可能造成教学的“一波三折”,引出无限精彩,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意外的收获。这种精彩,虽然无法预约,但是可以捕捉、可以放大,关键在于教师须具备一定的生成意识和高超的调控艺术。
在教学设计上注意教学目标的弹性设计,不能将目标仅仅局限于认知,还要考虑到学生在这节课中可能达到的其他目标。但也不能绝对化,重要的是水到渠成式的巧妙引导。教师既需要在课前尽可能地对教学过程实施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可能”加以猜想推测,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敏感;在课中准确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变化,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形成新的教学步骤,使课堂教学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使师生积极互动,涌现新的问题和答案,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引领学生共同进入发幽探微的教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