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网络走进中学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是当代学校教育变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采取建立学生网络自修室、校园网络和校园电视墙等措施,培养学生网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念,转变家长的网络偏见和学生不良网络学习习惯,从而使网络真正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是成就学生,解放教师,建设学校重要补充,且势在必行。
【关键词】网络;教育变革;网络自修室;校园电视墙;网络道德;育人环境Let the network into the students'' life, constructing open education environment
【Abstract】Let the network into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and life is the contemporary school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ake the establishment of student network room, the campus network and campus TV wall measures, cul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awareness and ability, improve teachers'' awareness of network security and the students'' network moral idea, the change of parents network bias and students'' bad learning habit, from which real network into the students study and life. This is the achievement of students, teachers construction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liberation, school, and be imperative.
【Key word】Network; education reform; network room; campus TV wall; network morality; education environment让网络走进中学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是当代学校教育变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让网络走进学生生活适应了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需求。新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深刻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所引发的变革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客观要求。这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积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成为教育教学变革的目标之一,而网络信息的时新、自由、开放、博大决定了网络学习必然成为今后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网络背景下的这种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使他们的学习具有了传统学习无可比拟的优点。
其次,网络学习弥补了传统校园教育封闭育人的不足。明代东林书院的办学宗旨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一学校教育模式对当今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封闭教育的现状颇有启发。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都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校管理的开放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网络知识的开放性是的网络成为社会和生活的缩影,通过网络学习使得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就有限的介入了社会和生活,较好的弥补了当今中学封闭育人的不足。
第三,让网络走进学生生活是教学传媒深化变革的必然。新课程改革大潮下,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课堂教学的是首选,随着这一变革的普及和深化,让网络走进学生生活成为必然要求和结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1]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也就强调了数字化学习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那么,让网络走进学生生活的具体基本途径有哪些呢?
第一、建立校园网络自修室。校园网络自修室是以学校多媒体教室为支撑,接入国际互联网,使学生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相对自由的在网络上开展解决问题、了解社会、读书看报、巩固复习等的场所。它是课程改革形势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补充,是学生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困惑与难题,调动学生趣味学习和发展学生个性的长首选。
第二、建立学校网站,加强对网络信息的选择、丰富与监管。学校组织人力,过滤不良网络信息的同时,大力丰富校园网站信息库,将科技、教育、文化、法制、自然等各类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信息资料呈现给学生。要想保证校园网正常运转,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少不了网络管理以及维护的人员。调查表明,大多数学校有只有1-3名网管人员,而且他们除了承担学校校园网的管理、维护工作外,还要承担相关学科的教学任务,繁重的课务使他们不能集中精力进行网络管理,能够保障网络基本运行本己不易,更何况使其应用上台阶。除此对网管员也要加强有关教育教学理念方面的培训,网管员不仅是学校的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也应该是一个懂教育教学的能手,这样技术才能更好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
第三、利用学生手头的存储、播放等设备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补充,扩大网络知识的普及。中小学校在学校的规模上远不如大学,学校教师也有限,建设的能力也有限,难以规模化,再加上资金的缺乏以及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学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全局统一的系统规划,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的载体,这对整个学校网络信息的应用的效率和准确性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这是我国落后地区学校目前实现校园网络教育的可行措施之一。 第四、建立校园电视墙。这是在课余时间将新闻事实、社会热点,实事追踪在最快的时间、更大的空间呈现给学生的最好的途径。由于很多教育内容不大可能都在课堂中进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需要课堂以外的部分来辅助安排,于是校园便成为第二课堂,这是必须的,是课堂教学代替不了的。
让网络走进学生生活还需要一下保障措施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措施。
在资源相对短缺情况下,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是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在中小学的一项主要的行动措施和重要的载体。它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和辐射,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各校要根据发展需要,更好地引进和利用现代技术条件,丰富内涵,提高效率,切实加强师生信息化素养。
二、使学生具有网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首先是资源意识,寻找丰富的学习信息资源,获取、整理、分析这些资源是学生学好文理科知识及其它知识的基础工作;其次是技术意识,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具有在这个社会生存所必需的本领和技术。为了学习也为了生存的需要,只有学会网络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才能在Internet上面对上亿个站点构成的网状结构,从容地探索信息宝藏;再次是开放意识。21世纪网络时代的学生应接受全方位的国际化教育,从而使他们能够对国际事务和外国的社会、文化有所了解,并能够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人合作共事。 互联网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进行双向交流的工具,使得在网上主动、灵活学习成为可能。这里,要着重培养的学生网络学习基本技能主要有:一是交流与沟通技能。网络把世界联成一体,网上的居民必须具备与人交流的能力,最基本的交流手段就是E-mail,当然还有公告版(BSS)、讨论组(Vsernet)和网络会议(Conference)等等。若要与人及时沟通、探讨,就要学会利用聊天室或其它网上技术手段来与人进行即时或延时的信息发送与反馈。二是浏览与查询技能。查找网上信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并具备一定的查询技巧,这是提高网上学习效率的前提。三是信息发布与网络参与技能。正如我们在教室里上课所注重的是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一样,对网络的利用重点也是主动地参与,使之成为一种主动参与的、交互式的学习过程。除了阅读别人的信息资料,你一样可以在网上展示自己,为别人提供有用的信息,可通过建个人网上主页或发起一个Vsernet来实现信息共享。三、 教师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并加强对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首先要从提高教师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做起。教师应了解相关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如内容分级过滤制度等。教师应经常浏览有关网络安全知识的网站,注意一些站点上发布的补丁程序,并及时修复现有系统,这样,诸如“红色代码”、“尼姆达”之类的病毒就不会像现在那么猖狂。教师还应认识到防火墙、杀毒软件不是万无一失的,网络安全防卫体系不可能一劳永逸的防范任何攻击,所以,必须在网络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状态,注意病毒和网络黑客行为,这样才能有效的应对各种网络安全攻击。
教师意识到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网络就如一把双刃剑,在增强青少年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同时,难免会因一些不良内容而对他们造成心理和生理的伤害。如黄色、暴力网站以及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散布的种种谣言。[3] 这些还会对我们的教育和意识形态带来隐患。教师应意识到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都应加强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积极、耐心的引导学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去面对网络。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健康的网络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并教育学生在网上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四、家长应改变教育方式,以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目前,正在读中小学的学生,他们的家长大多出生在五六十年代,因为"文革"原因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基础教育,因此对子女期望值偏高而自身教育能力却偏低,尤其在新兴的网络面前,多数家长感到"力不从心"或"一窍不通",所采取的教育方式还依然是传统的"打压模式",通常忽略与孩子们在思想、情感上的沟通交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孩子们始终感到压抑,需要一个出口,于是网络便成为一个很好的宣泄渠道。由于网络没有时空、地域、背景、年龄、性别等方面的约束,孩子们很容易沉迷进去而不能自拔。处在这样一个知识、技术、观念、思想都剧烈变动时期的父母,在学生上网这一问题上,对孩子进行"追堵打压"、"因噎废食",不如顺应时代潮流,接受适应现代社会的新的价值观念,更新知识,首先就应懂得上网,才能帮助学生健康上网。
五、学生自身在要逐渐克服网络学习中常见问题。
(1)大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各种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当对学习任务不感兴趣时,阅读其他与学习内容无关的内容或网页;与同学交谈;东张西望;有的干脆就放弃学习任务在网上浏览其他网页。
(2)学习过程中情绪不稳定。当自己能够顺利进行学习时就兴高采烈,遇到困难时,手足无措,有烦躁情绪,甚至有同学大叫“不做了,不做了”;有些同学遇到困难时,抓耳挠腮,东张西望,不知该怎样去做;个别计算机和网络使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开始还比较认真,后来随着学习的进行出现不满情绪,甚至提前收拾自己的衣物,也不在进行操作和学习。
(3) 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监控意识和能力。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和情绪不稳定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学习过程缺乏监控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积极寻求帮助(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网上提供的帮助),但是有部分同学不能作到积极寻求帮助,而对着几发呆或放弃学习。
(4) 计算机和网络使用能力强弱直接影响中学生网络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观察结果显示:当学生因为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出现问题时,学生会出现焦躁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帮助,则会出现放弃学习现象。这些都直接影响中学生网络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总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的时代,让网络走进学生生活,构建开放育人环境是成就学生,解放教师,建设学校重要补充,且势在必行。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
[2]《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3]《阅读方式日渐网络化是喜是忧?》阎建军 山西新闻网-山西市场导报2011年09月22,
【关键词】网络;教育变革;网络自修室;校园电视墙;网络道德;育人环境Let the network into the students'' life, constructing open education environment
【Abstract】Let the network into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and life is the contemporary school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ake the establishment of student network room, the campus network and campus TV wall measures, cul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awareness and ability, improve teachers'' awareness of network security and the students'' network moral idea, the change of parents network bias and students'' bad learning habit, from which real network into the students study and life. This is the achievement of students, teachers construction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liberation, school, and be imperative.
【Key word】Network; education reform; network room; campus TV wall; network morality; education environment让网络走进中学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是当代学校教育变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让网络走进学生生活适应了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需求。新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深刻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所引发的变革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客观要求。这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积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成为教育教学变革的目标之一,而网络信息的时新、自由、开放、博大决定了网络学习必然成为今后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网络背景下的这种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使他们的学习具有了传统学习无可比拟的优点。
其次,网络学习弥补了传统校园教育封闭育人的不足。明代东林书院的办学宗旨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一学校教育模式对当今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封闭教育的现状颇有启发。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都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校管理的开放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网络知识的开放性是的网络成为社会和生活的缩影,通过网络学习使得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就有限的介入了社会和生活,较好的弥补了当今中学封闭育人的不足。
第三,让网络走进学生生活是教学传媒深化变革的必然。新课程改革大潮下,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课堂教学的是首选,随着这一变革的普及和深化,让网络走进学生生活成为必然要求和结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1]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也就强调了数字化学习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那么,让网络走进学生生活的具体基本途径有哪些呢?
第一、建立校园网络自修室。校园网络自修室是以学校多媒体教室为支撑,接入国际互联网,使学生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相对自由的在网络上开展解决问题、了解社会、读书看报、巩固复习等的场所。它是课程改革形势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补充,是学生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困惑与难题,调动学生趣味学习和发展学生个性的长首选。
第二、建立学校网站,加强对网络信息的选择、丰富与监管。学校组织人力,过滤不良网络信息的同时,大力丰富校园网站信息库,将科技、教育、文化、法制、自然等各类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信息资料呈现给学生。要想保证校园网正常运转,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少不了网络管理以及维护的人员。调查表明,大多数学校有只有1-3名网管人员,而且他们除了承担学校校园网的管理、维护工作外,还要承担相关学科的教学任务,繁重的课务使他们不能集中精力进行网络管理,能够保障网络基本运行本己不易,更何况使其应用上台阶。除此对网管员也要加强有关教育教学理念方面的培训,网管员不仅是学校的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也应该是一个懂教育教学的能手,这样技术才能更好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
第三、利用学生手头的存储、播放等设备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补充,扩大网络知识的普及。中小学校在学校的规模上远不如大学,学校教师也有限,建设的能力也有限,难以规模化,再加上资金的缺乏以及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学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全局统一的系统规划,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的载体,这对整个学校网络信息的应用的效率和准确性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这是我国落后地区学校目前实现校园网络教育的可行措施之一。 第四、建立校园电视墙。这是在课余时间将新闻事实、社会热点,实事追踪在最快的时间、更大的空间呈现给学生的最好的途径。由于很多教育内容不大可能都在课堂中进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需要课堂以外的部分来辅助安排,于是校园便成为第二课堂,这是必须的,是课堂教学代替不了的。
让网络走进学生生活还需要一下保障措施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措施。
在资源相对短缺情况下,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是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在中小学的一项主要的行动措施和重要的载体。它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和辐射,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各校要根据发展需要,更好地引进和利用现代技术条件,丰富内涵,提高效率,切实加强师生信息化素养。
二、使学生具有网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首先是资源意识,寻找丰富的学习信息资源,获取、整理、分析这些资源是学生学好文理科知识及其它知识的基础工作;其次是技术意识,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具有在这个社会生存所必需的本领和技术。为了学习也为了生存的需要,只有学会网络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才能在Internet上面对上亿个站点构成的网状结构,从容地探索信息宝藏;再次是开放意识。21世纪网络时代的学生应接受全方位的国际化教育,从而使他们能够对国际事务和外国的社会、文化有所了解,并能够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人合作共事。 互联网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进行双向交流的工具,使得在网上主动、灵活学习成为可能。这里,要着重培养的学生网络学习基本技能主要有:一是交流与沟通技能。网络把世界联成一体,网上的居民必须具备与人交流的能力,最基本的交流手段就是E-mail,当然还有公告版(BSS)、讨论组(Vsernet)和网络会议(Conference)等等。若要与人及时沟通、探讨,就要学会利用聊天室或其它网上技术手段来与人进行即时或延时的信息发送与反馈。二是浏览与查询技能。查找网上信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并具备一定的查询技巧,这是提高网上学习效率的前提。三是信息发布与网络参与技能。正如我们在教室里上课所注重的是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一样,对网络的利用重点也是主动地参与,使之成为一种主动参与的、交互式的学习过程。除了阅读别人的信息资料,你一样可以在网上展示自己,为别人提供有用的信息,可通过建个人网上主页或发起一个Vsernet来实现信息共享。三、 教师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并加强对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首先要从提高教师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做起。教师应了解相关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如内容分级过滤制度等。教师应经常浏览有关网络安全知识的网站,注意一些站点上发布的补丁程序,并及时修复现有系统,这样,诸如“红色代码”、“尼姆达”之类的病毒就不会像现在那么猖狂。教师还应认识到防火墙、杀毒软件不是万无一失的,网络安全防卫体系不可能一劳永逸的防范任何攻击,所以,必须在网络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状态,注意病毒和网络黑客行为,这样才能有效的应对各种网络安全攻击。
教师意识到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网络就如一把双刃剑,在增强青少年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同时,难免会因一些不良内容而对他们造成心理和生理的伤害。如黄色、暴力网站以及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散布的种种谣言。[3] 这些还会对我们的教育和意识形态带来隐患。教师应意识到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都应加强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积极、耐心的引导学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去面对网络。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健康的网络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并教育学生在网上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四、家长应改变教育方式,以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目前,正在读中小学的学生,他们的家长大多出生在五六十年代,因为"文革"原因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基础教育,因此对子女期望值偏高而自身教育能力却偏低,尤其在新兴的网络面前,多数家长感到"力不从心"或"一窍不通",所采取的教育方式还依然是传统的"打压模式",通常忽略与孩子们在思想、情感上的沟通交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孩子们始终感到压抑,需要一个出口,于是网络便成为一个很好的宣泄渠道。由于网络没有时空、地域、背景、年龄、性别等方面的约束,孩子们很容易沉迷进去而不能自拔。处在这样一个知识、技术、观念、思想都剧烈变动时期的父母,在学生上网这一问题上,对孩子进行"追堵打压"、"因噎废食",不如顺应时代潮流,接受适应现代社会的新的价值观念,更新知识,首先就应懂得上网,才能帮助学生健康上网。
五、学生自身在要逐渐克服网络学习中常见问题。
(1)大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各种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当对学习任务不感兴趣时,阅读其他与学习内容无关的内容或网页;与同学交谈;东张西望;有的干脆就放弃学习任务在网上浏览其他网页。
(2)学习过程中情绪不稳定。当自己能够顺利进行学习时就兴高采烈,遇到困难时,手足无措,有烦躁情绪,甚至有同学大叫“不做了,不做了”;有些同学遇到困难时,抓耳挠腮,东张西望,不知该怎样去做;个别计算机和网络使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开始还比较认真,后来随着学习的进行出现不满情绪,甚至提前收拾自己的衣物,也不在进行操作和学习。
(3) 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监控意识和能力。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和情绪不稳定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学习过程缺乏监控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积极寻求帮助(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网上提供的帮助),但是有部分同学不能作到积极寻求帮助,而对着几发呆或放弃学习。
(4) 计算机和网络使用能力强弱直接影响中学生网络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观察结果显示:当学生因为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出现问题时,学生会出现焦躁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帮助,则会出现放弃学习现象。这些都直接影响中学生网络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总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的时代,让网络走进学生生活,构建开放育人环境是成就学生,解放教师,建设学校重要补充,且势在必行。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
[2]《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3]《阅读方式日渐网络化是喜是忧?》阎建军 山西新闻网-山西市场导报2011年09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