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中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的历史比较悠久,随着高中新课程学分制及“多位一体”教学模块的实施,学生社团将逐渐成为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成分,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展示才华智慧的重要舞台。
研究背景
社团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笔者所在学校大部分学生至少参与了一个社团。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和社团骨干成员的协助下,结合不同社团属性特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了对每一位同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首先,由于社团是面向整个学校招生,所以针对社团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对于打破固定班级的教学模式具有突破性意义。其次,由于社团建设对校园文化的重要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如果分开进行,势必会挤压学生在学校其他方面发展所需要的时间,现将二者进行有效整合,能够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更多的时间。再者,因为社团成员间共同的兴趣爱好,所以,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进行中,有效克服了在传统班级课程教学中学生兴趣点不一致、能力参差不齐的弱点。最后,更为重要的是,在指导教师对社团进行指导与课程开发的时候,教师的教育自主和教育实践有了更大空间,活动过程及后期的评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还能促进学校评价体制的变革和校园文化的重建。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
以演讲社运作模式为例
笔者所在学校于2011年申请了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究重点课题《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社团建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研究》。在学校课题组引导下,多位教师参与并指导了演讲社,大家围绕演讲进行了多种思考与实践。具体的操作模式如下:
学校成立社团干部培训班 该班任何学生均可参与,学校聘请相关老师参与社团成立、管理及活动实施。在教师指导下,学校通过小组合作完善自己的社团申请书,确定自己的指导老师,并递交学校批准。
公开招聘社团骨干成员 社团成立方案获得学校批准后,遵从社团执行方案,在社团自主选择和学校委派的结合下确定指导老师,并在指导老师签字后,学生领出经费,进行社团组建。通过学校广播站和宣传栏发布,公开招聘副社长、宣传部长、财务部长等社团骨干。然后,号召社团骨干发挥一切力量,在全校范围内招聘社团成员。
具体活动与执行 一类是承办大型活动。在老师指导下,演讲社团与德育处合办的“尊重与友善”演讲比赛,为期4天、分4个年级在校体育馆进行决赛;与图书馆合办的“青春作伴好读书”主题演讲比赛,在校科技报告厅举行,为期4周,每个年级一周,安排4节至5节课进行。
另一类是促进自身能力提高的小型活动。由指导老师每周或间周一次举办演讲讲座;从本社团中筛选出态度认真、有热情、演讲基础好的30名成员,由老师一对一指导,于每次讲座前,分批次做示范并接受社团成员点评;观摩学习陈铭《女人是最佳辩手》、柴静《认识的人,了解的事》等视频;创设情境,模拟现场演讲,让学生在历史的、社会的、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去思考,去发言,创设的情景有“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如果你是早稻田大学一名有良知的日本大学生或有责任感的中国留学生,你将对你的同学们怎么说”等;定期提出讲稿的一些要点,让社团成员对“来,阅读一夏吧”演讲稿进行相互评改并推选优秀文稿在社团和全校进行分享;在校园的一角,勇敢地站上小板凳,拿着半导体喇叭,直面路人惊异的眼光,号召同学在暑假“阅读一夏”,考虑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度,每次一个人,以“快闪”的方式聚集人群,发表演讲,然后消失;出版优秀讲稿集,为其他学生提供范本;编写一份演讲用的教材,已拟好目录;继续安排演讲社的街头演讲,并把他们带到社区和街道去进行锻炼,努力利用媒体扩大演讲社团的影响;演讲社团自己编一份刊物,汇总他们自己的成长;请一些专家、老师、从业者来给学生做讲座。
考核机制 社团根据成员参与讲座的出勤、讲座时的提问次数、主题演讲次数、优秀演讲稿次数、参加活动的次数、社团里担任的职务、教师点评等,给出每学期学生综合实践课的分数。
结束语
演讲社的具体实例,可以看出在整个社团与综合实践课程结合的过程中,所有活动均以社团本身为载体,辅以不同指导教师的量身指导,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课程设计理念。同时,示例中的各个环节均设置有不同于传统教学的评价措施,充分利用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手段,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受到了不同教师的引导,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将所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社团活动的实践中,进入社区、开展研究性学习,体现出了“在做中学”的新课程理念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达平.关于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社团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J].社会心理科学,2012(2)
[2]陈野.综合实践课应成为学校课改的重要窗口[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8)
[3]徐秀梅.论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J].广西教育,2012(8)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
研究背景
社团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笔者所在学校大部分学生至少参与了一个社团。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和社团骨干成员的协助下,结合不同社团属性特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了对每一位同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首先,由于社团是面向整个学校招生,所以针对社团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对于打破固定班级的教学模式具有突破性意义。其次,由于社团建设对校园文化的重要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如果分开进行,势必会挤压学生在学校其他方面发展所需要的时间,现将二者进行有效整合,能够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更多的时间。再者,因为社团成员间共同的兴趣爱好,所以,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进行中,有效克服了在传统班级课程教学中学生兴趣点不一致、能力参差不齐的弱点。最后,更为重要的是,在指导教师对社团进行指导与课程开发的时候,教师的教育自主和教育实践有了更大空间,活动过程及后期的评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还能促进学校评价体制的变革和校园文化的重建。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
以演讲社运作模式为例
笔者所在学校于2011年申请了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究重点课题《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社团建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研究》。在学校课题组引导下,多位教师参与并指导了演讲社,大家围绕演讲进行了多种思考与实践。具体的操作模式如下:
学校成立社团干部培训班 该班任何学生均可参与,学校聘请相关老师参与社团成立、管理及活动实施。在教师指导下,学校通过小组合作完善自己的社团申请书,确定自己的指导老师,并递交学校批准。
公开招聘社团骨干成员 社团成立方案获得学校批准后,遵从社团执行方案,在社团自主选择和学校委派的结合下确定指导老师,并在指导老师签字后,学生领出经费,进行社团组建。通过学校广播站和宣传栏发布,公开招聘副社长、宣传部长、财务部长等社团骨干。然后,号召社团骨干发挥一切力量,在全校范围内招聘社团成员。
具体活动与执行 一类是承办大型活动。在老师指导下,演讲社团与德育处合办的“尊重与友善”演讲比赛,为期4天、分4个年级在校体育馆进行决赛;与图书馆合办的“青春作伴好读书”主题演讲比赛,在校科技报告厅举行,为期4周,每个年级一周,安排4节至5节课进行。
另一类是促进自身能力提高的小型活动。由指导老师每周或间周一次举办演讲讲座;从本社团中筛选出态度认真、有热情、演讲基础好的30名成员,由老师一对一指导,于每次讲座前,分批次做示范并接受社团成员点评;观摩学习陈铭《女人是最佳辩手》、柴静《认识的人,了解的事》等视频;创设情境,模拟现场演讲,让学生在历史的、社会的、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去思考,去发言,创设的情景有“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如果你是早稻田大学一名有良知的日本大学生或有责任感的中国留学生,你将对你的同学们怎么说”等;定期提出讲稿的一些要点,让社团成员对“来,阅读一夏吧”演讲稿进行相互评改并推选优秀文稿在社团和全校进行分享;在校园的一角,勇敢地站上小板凳,拿着半导体喇叭,直面路人惊异的眼光,号召同学在暑假“阅读一夏”,考虑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度,每次一个人,以“快闪”的方式聚集人群,发表演讲,然后消失;出版优秀讲稿集,为其他学生提供范本;编写一份演讲用的教材,已拟好目录;继续安排演讲社的街头演讲,并把他们带到社区和街道去进行锻炼,努力利用媒体扩大演讲社团的影响;演讲社团自己编一份刊物,汇总他们自己的成长;请一些专家、老师、从业者来给学生做讲座。
考核机制 社团根据成员参与讲座的出勤、讲座时的提问次数、主题演讲次数、优秀演讲稿次数、参加活动的次数、社团里担任的职务、教师点评等,给出每学期学生综合实践课的分数。
结束语
演讲社的具体实例,可以看出在整个社团与综合实践课程结合的过程中,所有活动均以社团本身为载体,辅以不同指导教师的量身指导,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课程设计理念。同时,示例中的各个环节均设置有不同于传统教学的评价措施,充分利用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手段,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受到了不同教师的引导,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将所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社团活动的实践中,进入社区、开展研究性学习,体现出了“在做中学”的新课程理念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达平.关于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社团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J].社会心理科学,2012(2)
[2]陈野.综合实践课应成为学校课改的重要窗口[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8)
[3]徐秀梅.论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J].广西教育,2012(8)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