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哲学课堂效率低下的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41593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哲学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殿堂,更是符合学生需求,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平台。然而,我们的一线教学仍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第一,部分教师的个人经验及知识构成有待更新。例如,在讲解抽象概念时,部分教师所举事例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圈,课堂上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更无法让学生深入其中进行思考探讨,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教学效果十分不明显。同时,个别教师不注重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对个别问题不求甚解,讲解不到位,有时还会无法自圆其说。另外,在教育技巧上有些教師普通话不过关,语言生硬,方言与普通话夹杂,不仅学生听起来头痛,教师本人亦感别扭。
  第二,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有偏差。主要表现在,所有学生一个标准,不注意学生的差异化,仍然以灌输式取代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重结果而轻过程,把整节课当成自己表演的舞台,完全不顾及学生理解能力及接受程度,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而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笔者主要针对农村学生及城镇低收入的家庭的孩子)
  第一,家庭方面。有些家长对学生期望过高,往往给学生设定一些不切实际的标尺,而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有限,一旦达不到要求,便会遭到家长的训斥,大多数时候学生得不到肯定性的评价,长此以往,学生内心毫无成就感可言,对学习充满仇视。而有些家长则正好相反,对学生不管不问,把老师当做保姆,认为教育都是学校、老师的事,对学生放任自流。还有许多家长常年外出务工,学生自小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寄养在亲戚家中,学生和父母之间很少沟通,性格发展中或是比较孤僻,或是小心翼翼缺乏信任感。这样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把心思放在网吧里,千方百计离开学校混入网吧,在学校时也是整日用手机上网聊天,更有些学生沉溺于庸俗腐朽信息中导致人格心理发育畸形,学习上更是毫无动力,这些不利情况加上哲学知识的抽象性,厌学,逃学,课堂上无所事事也不难理解。
  第二, 社会方面。从学生所接触的信息来看,学生比较喜欢所谓的青春偶像剧,特别是某些韩剧,台湾电视剧。剧中宣扬一些富家子弟的花天酒地,整日陷入混乱的多角恋爱之中。某些娱乐媒体在近些年来十分热衷于各种名目的选秀活动,许多不符合正常审美标准的人开始走红,随着网络的普及,更有某些人以负面扬名走红,比如,前段“红”极一时的“凤姐”。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为了达到广告效应,尽各种之能事,迎合某些人的低级趣味,这种非主流文化对辨别能力尚不健全的青少年学生影响极大。同时,中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导致大学生素质下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普遍影响着学生和家长,“新读书无用论”开始泛滥。学生受这些信息的侵袭,对学业自然不抱希望。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期改善
  第一,从教师成长提高方面。《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同样的教材,不同届的学生,同样的教法,不同的效果,不能与进俱进的教师,必然被学生所诟病,被教育所抛弃,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应从教师的反思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师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育困惑,只有勤思善学,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才能培养和建立起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抓住教育的关键,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有人说好的运动员不是天生的,同样,好的教师也必定是在一步步的实践中,一次次的反思中,甚至是在一次次的挫折中成长起来的。提高专业素养需要反思,面对众多学生的个体情况需要反思,面对教学目标和实际效果需要反思,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作为教师唯有转变教育教育观念,把反思成果用于教学实践中才能立竿见影,过去那种只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观念,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做法,或者只是一味模仿别人的行为,最终也只能是在应试教育的周围徘徊,美好的出发点到了尽头也只不过是流于形式。厚积薄发,熟能生巧。教师专业的成长离不开渊博的知识,每一名教师都应该重视继续教育和再学习。
  第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现在教育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好的哲学课是教师精彩讲解,学生积极参与共同配合,寓教于乐的活动。有人常常讲哲学过于抽象和深刻,但哲学更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抽象的道理,笔者在讲到现象与本质是常常用金庸笔下的“岳不群现象与其虚伪本质”来启发学生,讲到一点论时,常借助于“李莫愁论男人之我见”等方式让学生溶入课堂,学生参与热情高涨,踊跃发言,教学目标很轻易的完成,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很到位。在哲学教学中,及时引入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从研究学情出发,利用知识应用规律,加强对学生的启发性引导,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有效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有效地设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学好,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第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古人有云 “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对教师的爱戴与喜欢程度,也影响着课堂效果。首先,教师要注意日常仪表。干净整洁,大方得体的穿戴会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也会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产生良好的辅助作用。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完成课程标准,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发展的人,除了相应知识的掌握,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家庭生活,特别重要的一个细节就是,能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对于学生消极的语言行为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切忌简单粗暴,甚至使用一些侮辱性的语言。对学生多一份关心和尊重,会获得良好的效果,曾有学生与笔者交谈说某某老师说活不好听,动不动就讽刺学生,大家敢怒不敢言,上课时普遍存在抵触心理。
  第四,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自觉学习的习惯,大多数的学生,在课前及课间都在等待,如果没有老师上课,则会荒废一节。“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有探索发现能力,养成爱提问,爱思考,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是为了不教这一良性循环。
  总之,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需要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入实践,用心总结。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化学教师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综合素质教育的重任。那么怎样做才能达到上述教育教学的目的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教学中注重强调物质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二、注重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和主动学习思考的能力。三、加强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素质。四、教学中注重开展差别教育,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五、加强勇
【摘要】积极引导,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好读书。通过以上方案完成语文新课标所提出的阅读要求,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激趣榜样氛围朗读指导热爱读书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让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让心灵沐浴书香,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为孩子的一生着想,为孩子的生命奠基!因为书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历,下面谈谈自己对这方面粗浅认识。  一、课前预习 好习惯的开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摘要】岩壁吊车梁是水电站地下厂房中常被采用的结构型式,它可以缩窄洞室跨度,有利于围岩稳定,并早形成运输能力,加快施工进度。大岗山水电站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是由锚杆和钢筋混凝土联合构成的壁式受力结构,岩壁吊车梁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以后桥式起重机的安全运行。在厂房第三层Ⅲ层施工工期紧、岩壁吊车梁施工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采取了一系列质量保证及控制措施,并对岩壁吊车梁混凝土浇筑过程实行旁站监理,
期刊
如果我们用半壁江山来形容作文在语文考试中的分量,不说恰如其分,也绝对没有言过其实。如何教学生写作文,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是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在高考这场残酷却无硝烟战斗中能否取胜,作文是关键。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成果的最高体现。然而作文这一最具综合性和创造性的能力又是语文教学中最难以把握的部分。  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我作为一个从教三十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也深有同感,对于所谓“后进生”这个特殊群体,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去分析他们成为后进生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的不足,从而去做好后进生的的转化工作。  【关键词】后进生原因转化  一、后进生形成的主要成因  1、自由散漫型  这类学生
英特尔总裁保罗:"英特尔很高兴给老师提供这种免费的在线学习课程,因为我们相信素质教育是创新的基础。一场变革的全球化经济需要年轻人能够分析信息、与他人合作并且使用技术交流思想。  这是英特尔公司开展的一个培训项目,这个课程中,将学到通过何种评价策略使您和您的学生受益,并学会如何在您的课堂中计划、开发和管理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体系。那么21世纪新技能都包括什么?教师怎样在课堂中体现21世纪新技能的培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