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灵动的序曲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zzling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笔者发现“数学课前三分钟演讲”便是有效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实现上述目标的一剂良药.所谓“数学课前三分钟演讲”,就是在每节数学课前,利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学生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和抽象概括反思等能力,锻炼胆魄、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的一种有效活动.“数学课前三分钟”活动,以激趣为引领,为学生进入学习情绪状态起航;以演讲为路径,为学生进入学习认知状态导航;以反思为手段,为学生内化知识方法状态护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课前三分钟”好比一根导火线,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愤悱状态.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谈谈数学课前三分钟的演讲的做法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1 丰富演讲内容,创新演讲形式
  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演讲进一步掌握好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我尝试对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内容加以点拨、组织和开发,使之形成教育系列.
  1.1 学习方法类
  新学年的开始,尤其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进入初中后发现数学变难了,部分原本基础不错的学生数学成绩直线下降.其中原因之一是:在小学阶段,由于科目少,知识内容浅,记忆型知识为主,即使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能通过刻苦努力取得好成绩.进入初中后,随着课程的增多和学习内容的加深,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由文字发展到符号、图形……,学习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也要发生变化.如果还是用小学时的方法对待,将会因学不得法而使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而成为学困生.这阶段,引导学生学习、借鉴、掌握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新学期开始,就让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总结反思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演讲.演讲结束后,再让其它同学进行评议哪些方法值得借鉴,哪些方法还需要改进,在相互的交流碰撞中,逐步形成各自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如其中有一位学生演讲的内容是:“数学课上一定要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听课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还要听同学们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眼到:就是在老师讲课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和演示,深刻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数学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与讨论;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重点,记下课上的要点以及自己感受或创新思维的见解.若能做到“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要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串连,以便于更好的理解.”这位学生是从课堂学习的角度来谈学习的方法,笔者引导学生接下去分别从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角度来谈学习的方法,如此下去,通过演讲,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感染、共同提升,大家对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有了共识,并且能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嫁接和移植,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2 数学知识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因此,数学知识的学习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学生运用数学的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结合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进行演讲,一方面可以反映学生认知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
  数学知识类的演讲,可以引导学生紧扣所学的数学知识,讲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东西,如对某一概念的认识、某一公式的理解、某一法则定理的运用等,促进学生对概念、法则、定理的理解.如有一个同学演讲的内容是:“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就跟大家谈谈解题步骤:第一步,审题,弄清题目的本意,如果实在有困难,我们也可以借助表格、画图帮助理解;第二步,找出等量关系,在找等量关系时,我们要注意它可能有隐含的等量关系式,那时,我们就要转动聪明的大脑去寻找;第三步,根据题意和找出的等量关系式,设出未知数,并列出方程;第四步,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出方程,得到的方程的解,我们还要检验,检验要看两个方面,一看是否是所列方程的解,二看是否符合题意;第五步,在检验完以后,如果没有问题,我们就可以写答了,在答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有单位要带单位.以上就是我们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通过这位学生演讲,带领同学们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程序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与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1.3 数学思想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是数学的核心.但是,数学教材里,并不正面地阐述数学思想方法,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加以揭示,不断积累,逐步深化,最后形成一种内在的本质认识.通过演讲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重复、不断深入思考,把隐性的数学思想显性化,这是逐步“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有一个学生演讲的主题是“谈转化”,内容如下:“同学们,今天我跟大家谈谈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转化.我们借助于数轴,可以很快解决如果a>0,b<0,a>b,比较a、b、-a、-b的大小问题,这是数与形的转化;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这是运算的转化;我们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用代入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可以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这是从“二元”到“一元”的转化.像这样,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的思想方法——转化,平时我们在学习或解决数学问题时,要善于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这样就能化难为易、化生为熟、方便快捷地解决问题.”通过这位学生多侧面、多视角、多层次的叙述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本质和真谛,形成一种心理学上的概型,乃至成为学生终生受用的数学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演讲,贵在坚持,以收滴水穿石之功.   1.4 其它类
  除了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实践谈学习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之外,还可以穿插一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话题.如通过学生演讲神奇的无理数“2”,激发学生探究真理的激情;通过演讲错解分析,加深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通过演讲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见闻、感受入手,认识社会、领悟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经过一阶段的试行后,学生还自创了课前三分钟的展示主题:如“魅力数学”、“火眼金星”、“才艺大比拼”等,内容形式多样,学生兴趣盎然.
  2 搭建演讲平台,孵化演讲能力
  2.1 创设情境,树立信心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如仪态自然大方、声音洪亮、表达清楚、时间观念等.通过播放北大才女刘媛媛4分44秒精彩的演讲视频,让学生感悟:充满激情、睿智与幽默的演讲,能展示一个人说话时的风采和驾驭语言的技巧,这对将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感受从现在开始就要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自己的胆识,相信自己能行!
  此外我也让学生知道,课前三分钟演讲,人人都必须参与,无一例外.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压力,学生才会有愿意表演的动力.
  2.2 榜样引领,激发兴趣
  我先采用的是榜样引领的方式,让班上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比较强的几个学生先演讲,作为“先遣部队”,及时表扬、奖励,将课前三分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自愿报名展示,再采用按学号依次或者男女生轮流出场的方式,既避免了单调乏味,又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只有有备而来,才能从容镇定.
  开学初,学生是刚刚从小学跨入中学的大门,中学生的学习方法要以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为此,我想通过学生介绍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作为本学期第一次课前三分钟演讲.于是我让班上几位数学基础扎实、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提前作准备,除了通过文字来表达数学学习方法外,还制作了图文并茂的课件,充实演讲.第一堂数学课,当这个学生大方、自信地站在讲台上,介绍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时,我感受到了其他学生跃跃欲试的心情.演讲完毕,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奖励了她一支笔,希望她能描绘精彩的人生.此时,全班同学情绪高涨.我想,接下来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将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2.3 规范要求,指导评价
  引导学生演讲时尽可能做到脱稿,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有理有据.最关键的一点是站在台上时,仪态自然大方,声音响亮.
  教师要求学生脱稿,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记忆中加深对演讲内容的理解.脱稿演讲对学生应变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能主动脱稿演讲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让学生明白每一次记忆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也是一次锻炼的机会,如果手拿讲稿,照本宣科,怎能引起听者的共鸣?怎能和听者交流?如果没作充分的准备,敷衍了事,应付差事,那么演讲就完全失去意义.不经意地将脱稿演讲的要求变为学生对精彩演讲的追求.
  演讲完毕后实事求是的评价不可缺少,它是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的升华.在学生演讲的过程中,其他学生要学会认真倾听,能实事求是地评价.评价可以从整个演讲过程中演讲者的仪态是否大方、表情是否自然、发音是否标准、吐词是否清楚、语言是否流畅、思路是否清晰、内容是否正确等方面来评价.这样既能锻炼学生数学语言的交际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批判能力.除了同学的互评,教师的评价更为重要.演讲完毕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概述,以激励为主,让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对于演讲时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表扬、肯定.对于演讲时胆小怯场、语无伦次的学生,教师应注重鼓励,抓住学生在演讲过程中的闪光点加以激励.但同时也要善意和委婉地指出缺点,帮助改正,从而锻炼学生的胆量与口才,发现和点燃学生进步的火花,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意识.
  2.4 建立机制,孵化能力
  有效的奖励、竞赛能激发学生演讲的热情,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及巩固.为了调动全班演讲的积极性,可以每过一段时间,请全体学生投票,评选出周冠军、月冠军,通过十进五、五进三,最终评出学期总冠军,晋级越快,奖品愈丰厚,如赠上一支笔、一个本子或一本好书等.也可以适时地开展全年级或全校的数学演讲比赛,让“课前演讲”中的优胜者在更大的舞台上得以锻炼和展示,日积月累,定能孵化学生高超的演讲能力.
  3 收获与体会
  经过两年探索,课前三分钟演讲取得了始料不及的效果.在调查问卷中,有98%的学生认为课前三分钟演讲有趣味,其中78%的学生认为很有收获.课前演讲能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欢迎,是因为它不仅在形式上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在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完善人格的培养方面很有实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锻炼了学生演讲的胆魄
  在回答“演讲对你各种能力的影响,请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问卷题中,绝大部分学生把“锻炼了胆魄”这一条放在前列.很多学生第一次上台手足无措,语无伦次,经过第二次、第三次锻炼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3.2 提高了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化社会要求当今的受教育者有很高的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课前三分钟演讲有效地锻炼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为了写一篇让人耳目一新的演讲稿,演讲者往往要查阅很多资料,做一些卡片,有的还请教同学、老师、家长,甚至有关方面的专家.一个学生为了做关于学习方法问题的演讲,不仅要翻阅大量的报刊,还要网上百度,再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融合,而这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3.3 培养了开拓创新的精神
  课前三分钟演讲,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极大限度的发挥.从标题拟定、题材翻新、主题升华,到一段小魔术、一个精心缝制的小道具、一段音乐伴奏,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学生们都表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为了吸引听众注意,各种各样的小花招更是层出不穷,魔术、杂耍、“惊堂木”、配乐,等等,令人耳目一新.
  3.4 提高了学生“四能”水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提出了“四能”要求,这是初中生必备的基本素养.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生普遍存在只会解决现成的问题,而不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创新意识不强.针对这一弱点,我在演讲活动中加强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训练.通过热烈的讨论,加上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得以迅速提高,学生学会了通过某一情境提出和发现问题,学会了辩证地去看待问题.
  3.5 塑造了学生人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数学学科所具有的抽象性、逻辑严谨性、应用广泛性和特有的符号语言系统,所具有的模式化的数学思考方法,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创造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知、情、意”全面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的特点决定了演讲训练必须把培养学生特有的育人功能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实践证明,演讲过程可以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演讲时间虽短,但多样化的题材为学生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思想得以升华,灵魂得以净化,人格得以进一步完善.
  4 结束语
  数学教学是什么?数学教学应该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描述,启示我们:数学教学就是以生为本的圆梦之旅.在这样的境界下,我们课堂上最重要的其实只有“2件事”: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习惯.而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可以调节学生的课前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生胆识的锻炼、视野的拓宽、情操的陶冶、能力的提高都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进行着……
  “教重在于听,学重在于说”,课前三分钟,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精彩的空间,是数学课堂灵动的序曲!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梦”贯通着历史、现实和未来,承载着华夏儿女期盼已久的夙愿与希冀。“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起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中国力量。“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于世界人民。  关键词:民族复兴; 中国梦; 精神旗帜  中图分类号
【摘 要】 在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内,对“题源”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变式训练,让学生经历问题变式的探索过程,丰富“变题”策略,感受探究乐趣,体验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养成“变式思考”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化和探索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变式;探究;旋转  2016年4月10—11日,我市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初中数学活动的主题定为“中考专题复习”,旨在通过本次
所有的物质都可以分为三类:酸性、碱性(和酸性相对)和中性。紫甘蓝汁能起到测试作用,让我们看看下面的液体,哪些是酸性,哪些是碱性,哪些是中性吧。  紫甘蓝  紫甘蓝含有一种紫色的物质,这种物质遇到酸和碱都会變色。酸会让紫甘蓝汁变成胭脂红色,碱会让紫甘蓝汁变成蓝色或绿色。  紫甘蓝试剂  1.切一些紫甘蓝,放进隔热的碗里。在碗里加入开水,水量要没过叶片。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2.放置10分钟,然后用过
1.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棵老榕树。老榕树下,有一座被花和树围绕的小木屋,上了年纪的熊奶奶就住在那里。  熊奶奶的孩子们都住在城里,偶尔,才会回家看望熊奶奶。  4.星期三,熊奶奶会去小溪边坐一会儿,她的目光随着清澈的溪水流向了城里。  5.星期四,熊奶奶会挎着竹篮去森林里采蘑菇。  2.星期一,熊奶奶会修剪花枝和给花儿们浇水。  3.星期二,熊奶奶会拄着拐杖,沿着弯弯的小路散步。星期五,熊奶奶会做
【摘 要】 针对几何内容的导入方式,选取人教版和浙教版的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文献,归纳导入方式的研究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定量研究教材导入方法和知识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概念型知识主要使用直接导入,命题型知识侧重于运用问题导入和活动导入,技能型知识偏向于使用问题导入和直接导入,问题解决型知识重视情境导入,并得到以下启示:知识导入方式应该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知识导入方式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
由青岛出版社和泰山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于2004年通过初审后,从2006年开始进行实验.自2011年7月我们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送审稿)对七年级上册和下册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修订.在2012年1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出版后,我们随之将修订好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和下册及《整套教材修订方案》上报教育部.2012年3月份,通过“教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6.2同类项(第一课时)”.  1.1 地位与作用  “同类项”是学习整式运算的基础,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界定的“数与代数”方面的基础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整式的概念、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的运算.这些知识是学习同类项知识的基础.本节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
4 试题评价  怎样评价中考试题?基于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研究,立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构建引导教学、“四层”考查内容、“四翼”考查要求、命题路径四个维度的中考试题评价体系.在价值追求上,中考试题不仅要能诊断学生的学业水平,也要能引导教学方向,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命题的科学性上,中考试题应当在
【摘要】《課标(2011年版)》界定的课程性质,提出的基本理论和课程目标,确定的课程内容和课程设计思路以及实施建议是我们编写教材必须遵循的主要依据.教材编写应全面贯彻《课标(2011年版)》的精神,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和设计.整体设计时要突出核心内容,科学规划时应突出数学本质,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映知识的应用过程,对于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思想要分层次逐步呈现,所选素材应符合学生的实际.  【关
摘 要:中国古代德育课和智育课没有明显界线,两者通常合为一体,但从其中教学内容上看呈现出高度重视德育的特点。近代以来,中国德育课和智育课进行了科学分化,虽然智育课的比重远远超过德育课,但“德育为先”等思想的提出又凸显出德育的首要地位。未来德育和智育关系的发展走向将呈现出融合与渗透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课程设置; 德育; 智育; 发展演变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