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高职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m181512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职院校的数学为基础课之一,但当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针对学生实际选择教材,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高职数学教学实践,论述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数学教学 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是基础理论课,对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们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一般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意专业的联系,这样学生就错误地认为数学与专业课的学习无关,从而不重视数学的学习。再就是有的学生的数学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数学成绩普遍偏低,在后续的专业课的学习时受到影响。所以,我们要全面反思高职教育中数学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高职学生的基本特点
  
  目前进入高职一年级的新生主要是高中毕业,年龄一般在16—18岁,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有其自身的特点。
  1.主体性意识开始增强。我们虽然在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尊重学生个性,但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事实上真正有个性的学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在一般情况下不敢轻易出格,不敢坚持自己的见解,独立思考意识和探索精神不强,为取得考试的高分,盲目地迷信教师和课本,有意无意地追求标准答案。进入高职以后,升学的压力没有了,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他们开始探索自我,思考自己的问题,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独立性倾向,对教师的依赖性明显减弱,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求知欲,能积极主动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学生类型呈现多样性。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有两类:一是通过普通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二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不同的专业,招生对象不同,有的专业只招收理科生,有的专业只招收文科生,有的专业文理兼收,这就造成了在同一专业的同一个班级中,可能既有普通高中理科毕业生,又有普通高中文科毕业生,还有中职毕业生。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系统中的学生类型呈现多样化的态势,他们的数学基础、接受能力等都有很大的不同。
  3.数学学习状况堪忧。从各地高职院校多年的入学成绩看,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低,数学基础差。主要表现为对数学概念、原理理解不够透彻,相互混淆、张冠李戴;对数学符号的含义不清楚,不会用,更谈不上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和技巧来解决问题;对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缺乏必要的了解,认为学习数学没用,学了也不会用;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厌烦,根本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
  
  二、高职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我国的高职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高职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高职数学的教学方法改革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1.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大多数都是由中等专业学校改造而来,其数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原来的灌输式,也就是应试教育的老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对于课堂的控制,有利于知识传授的连贯性和教师的主动性。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重数学的系统性、逻辑性,没有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任务、高职学生的特点及专业要求;忽视了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很少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能力的“发现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
  2.高职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然性。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国民素质的竞争,而数学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越来越把数学能力的强弱看作是区别和划分学生潜能的重要因素。《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明确指出,要使美国学生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方面的成绩居世界首位。科学技术对人才的需要,实际上是对数学能力的需要,也就是对人才的创造精神、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需要,而不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需要,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传授的是数学知识。
  另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呼唤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数学的应用以及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些无一例外地要求对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变革。
  3.我国高职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现状。教育改革2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许多教学方法改革试验,丰富和发展了教育教学理论,但对高职教育却鲜有涉及。于是很多教师照搬中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为教法而教法,不能很好地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很少考虑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外部条件。另外虽然教材不断更新完善,趋于现代化,但广大教师却“穿新鞋走老路”,教育思想观念没有很大转变。
  
  三、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的教学是不会成功的。因此,面对高职教育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起主导作用,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就看教师如何施教。
  1.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有针对性和应用性。要认真把握选择重组教材和教学内容,打破统一教纲、统一教材、统一教案的框框,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选用不同的教材或进行教学内容重组,编写不同教案,在教学上既突出基础,又加强针对性,体现应用性,以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改革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不是唯一的,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应具备这样的特点: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达到先想学,继而会学的境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避免千“课”一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使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起来。
  3.利用现代科技更新教学手段。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高职数学的教学也不例外。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带来了教学手段的革命,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有许多优点,如清晰、直观、形象、生动,可以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要改进传统落后的“粉笔+黑板”教学手段,必须引入多媒体教学,使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广大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就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提升高职毕业生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友良.谈谈高职高等数学作业批改模式的改革 职业教育研究,2005,6.
  [2]侯建军.谈高职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研究,2006,5.
  [3]朱水根,王延文.中学数学教学导论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虽然新课改理念早已贯彻,但一些语文教师仍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诸如介绍写作背景,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等,这种千课一面的程式化教学,漠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倡导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对阅读主体(学生)接受意识的研究、阅读心理机制的剖析,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张扬个性、融入自我、读活作品、品出境界。  研究性学习强调教学中应
摘要: 语文是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他们将乐意走进课堂,去体验语文学习的情趣,并表现自我学习的欲望。笔者拟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 兴趣 学习 学生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当你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
摘要: 本文首先论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点,针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路径的探寻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1.选择自由的综合性学习方式;2.开展开放的综合性学习过程;3.体现综合性学习的阶段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综合性学习特点 有效路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摘要: 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问题,着重从三方面进行研究:1.课前准备,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2.兴趣激发,调动学习的积极性;3.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教学 有效性    所谓“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其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衡量语文课堂是否
有效提问是师生根据语文教学目标,抓住课文重点、难点,提出问题,并对所提问题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引领学生走近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鼓励走出文本,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教学案例】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片断:  师:这一池香气袭人、姿态各异的荷花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作者深深陶醉于美景之中,忘
本课题旨在对鸭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里默氏杆菌开展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及耐药性调查,并研究解决产ESBLs菌株感染的有效药物治疗措施。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