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0-01
摘要: 西方风景油画受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关注着人与自然存在的距离,强调天人分离。要求科学精确地对待艺术表现出一定的真实性,因而西方重在以写生再现真实的自然;中国山水画主受儒、释、道三种哲学思想的影响,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以散点构图,讲究“意在画外,境由心生”。
关键字: 中国山水画 西方风景油画 自然美
1、引 言
随着绘画历史的不断发展,对自然界的表现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门类,它凝聚了中外画家们的创造才能,通过画家本身对大自然的认识加以创作,产生了大量的绘画杰作,丰富了人类的艺术宝库。其中中国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油画是其最集中的代表。它反映了东西方画家们对大自然的共同喜爱与热情,以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取的不同的自然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油画是属于两种不同的绘画体裁,在作画方式和表现手法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二者不属于同类画种,但本质上却是一样的,都是在表现一种自然美。
2、《山水图》与《伏尔加河上的清风》
2.1黄宾虹《山水图》
黄宾虹是我国杰出的山水画家,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创造性地总结出中国画表现技巧的“五笔七墨”说,“平、留、圆、重、变”是其五种基本笔法;“浓墨、淡墨、破墨、积墨、渍墨、焦墨、宿墨”是其七种用墨技巧。黄宾虹以其“黑、密、厚、重”的独特艺术特色,为祖国的壮丽山河传神写照,对民族绘画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晚年的作品更是笔墨奇妙、炉火纯青。《山水图》正是其晚年的作品。
黄宾虹的《山水图》取材于南方杂草丛生、树木蓊郁的山水。画的下部分为溪流岚峦,期间有杂树,树间有房屋数椽,山势起伏而上,峰峦重叠,山间有雾霭,有石阶与山下相通。山石间几股清泉,时隐时现,迂回淙淙而下。以墨线勾描山川的大体。“画笔勾勒,如字横直。”线条起迄明确,意到笔到。一勾一勒,除了画岩石或山岗外,还用以画出山的大势。在勾勒的基础上,然后将每块石,每座山分清楚,上墨即起这个作用。一是分石块、山形的大小,二是分山水树石的空间远近。又以淡墨,褐石、花青反复渲染。画面除上部留有小面积天空与一溪水外,全副几乎尽是墨。画面打点有浓有淡、有疏有密;有的入木三分,叠墨如漆;有的不着一墨一任其虚,虚实相间得层层深密之致。其着墨处,浑浑茫茫,而混沌中有物象,具有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他在画中题曰:岩岫杳冥,一炬之光。这于透气之外,暗与明的交错,使得画面阴阳分明,脉络清楚,令整个山显得灵活起来。黄宾虹的山水画布局有密而黑的特点。这幅山水画,好像采用近似于摄影的侧逆光手法,以大面积的暗部隐藏去一些零星的细节,而较少的亮部使得画面通透。暗部山石草间流出隐约可见的小空隙,透出点点色光,使画面显得益加丰富充实,有一种难以言明的乐趣。
2.2列维坦《伏尔加河上的清风》
西方的列维坦是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写生画家,他与黄宾虹属于同一时期的画家,是一位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列维坦的作品极富诗意,深刻而真实地表现了俄罗斯大自然的特点与多方面的优美。他的写生画的独到之处是:用笔洗练、综合广泛、情感充沛,描绘大自然的状态以及各种精神感受的千变万化,富有沉思、忧郁的特性。列维坦所塑造的风景形象,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充满着浓郁的抒情味。他善于抓住自然形象中与人们思想感情有联系的部分,表达自然界内在的情绪。他常年沿着伏尔加河写生,曾经哺育过列宾的伏尔加河,同样给列维坦以无穷尽的灵感和无限丰富的题材。尤其是伏尔加之行,使他洞察自然美的真谛,并能以概括出力自然色调的和谐,形成其成熟的抒情风景画风格。《伏尔加河上的清风》便是这个时期的作品之一。列维坦从固定的角度集中一个透视的焦点,看到一个具体的精确的画面。一个清澈爽朗,阳光灿烂的日子,阵阵清风使伏尔加河上当起了阵阵涟漪,岸边的码头上,被阳光照耀得光泽鲜明的新式轮船,以骄傲的神态在这条古老的河流上昂首傲立,好似歌唱新时代的到来。
3、中西方对自然美的发现
中国人风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这使得中国没有走西方重客观分析的路径,而是深入其中去体验、感悟,直觉地把握自然如我的观点看自然,从而得其美。这是中国人比西方较早发现自然美的宇宙观的基础,或者说是心理根源。西方人则倡导自然美以外的美,西方的宇宙观倾向于把自然看作人的对立面,注重“天人相分”,因此发展了对自然进行客观的分析的趋向。中国和西方是沿着不同的轨迹发现自然美的。中国对自然美的发现,或者说是中国人普遍的发现自然美是始于魏晋时期。怀抱着圣主明君、大同理想的魏晋人在目睹了汉末战乱纷争的景象之后,对人生前景深觉忧患。他们不再相信人生的永恒,幸福将至的神话,而看到的只是他们的反面:人生短促、幸福难再。于是,他们的目光离开城镇,离开社会,而投向山林,投向自然。终于在山林中发现了自己所想要追求的美。在西方,中世纪神权统治的漫漫长夜,把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都笼罩在阴暗之中:山泉、湖泊、森林被教会看作是“恶魔”所造。越是禁锢自然美,越使人向往、珍惜它。而社会美的一再失落,更使人们以饱经忧患的眼眸投向自然美的青春常在的容颜。
4、结 论
中国山水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样,在西方画坛占重要地位的风景油画亦是如此。这两种表现相同的对象却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李新生.永恒艺术魅力的探寻——中西绘画鉴赏比较[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8
[2]徐宏泉.中国艺术大师——黄宾虹[M].河北美术出版社
[3]黄 音. 列维坦[M].吉林美术出版社
[4]李倍雷.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比较研究[M].荣宝斋出版.2006.7
[5]孔新苗.中西绘画比较[M].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2
摘要: 西方风景油画受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关注着人与自然存在的距离,强调天人分离。要求科学精确地对待艺术表现出一定的真实性,因而西方重在以写生再现真实的自然;中国山水画主受儒、释、道三种哲学思想的影响,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以散点构图,讲究“意在画外,境由心生”。
关键字: 中国山水画 西方风景油画 自然美
1、引 言
随着绘画历史的不断发展,对自然界的表现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门类,它凝聚了中外画家们的创造才能,通过画家本身对大自然的认识加以创作,产生了大量的绘画杰作,丰富了人类的艺术宝库。其中中国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油画是其最集中的代表。它反映了东西方画家们对大自然的共同喜爱与热情,以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取的不同的自然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油画是属于两种不同的绘画体裁,在作画方式和表现手法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二者不属于同类画种,但本质上却是一样的,都是在表现一种自然美。
2、《山水图》与《伏尔加河上的清风》
2.1黄宾虹《山水图》
黄宾虹是我国杰出的山水画家,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创造性地总结出中国画表现技巧的“五笔七墨”说,“平、留、圆、重、变”是其五种基本笔法;“浓墨、淡墨、破墨、积墨、渍墨、焦墨、宿墨”是其七种用墨技巧。黄宾虹以其“黑、密、厚、重”的独特艺术特色,为祖国的壮丽山河传神写照,对民族绘画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晚年的作品更是笔墨奇妙、炉火纯青。《山水图》正是其晚年的作品。
黄宾虹的《山水图》取材于南方杂草丛生、树木蓊郁的山水。画的下部分为溪流岚峦,期间有杂树,树间有房屋数椽,山势起伏而上,峰峦重叠,山间有雾霭,有石阶与山下相通。山石间几股清泉,时隐时现,迂回淙淙而下。以墨线勾描山川的大体。“画笔勾勒,如字横直。”线条起迄明确,意到笔到。一勾一勒,除了画岩石或山岗外,还用以画出山的大势。在勾勒的基础上,然后将每块石,每座山分清楚,上墨即起这个作用。一是分石块、山形的大小,二是分山水树石的空间远近。又以淡墨,褐石、花青反复渲染。画面除上部留有小面积天空与一溪水外,全副几乎尽是墨。画面打点有浓有淡、有疏有密;有的入木三分,叠墨如漆;有的不着一墨一任其虚,虚实相间得层层深密之致。其着墨处,浑浑茫茫,而混沌中有物象,具有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他在画中题曰:岩岫杳冥,一炬之光。这于透气之外,暗与明的交错,使得画面阴阳分明,脉络清楚,令整个山显得灵活起来。黄宾虹的山水画布局有密而黑的特点。这幅山水画,好像采用近似于摄影的侧逆光手法,以大面积的暗部隐藏去一些零星的细节,而较少的亮部使得画面通透。暗部山石草间流出隐约可见的小空隙,透出点点色光,使画面显得益加丰富充实,有一种难以言明的乐趣。
2.2列维坦《伏尔加河上的清风》
西方的列维坦是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写生画家,他与黄宾虹属于同一时期的画家,是一位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列维坦的作品极富诗意,深刻而真实地表现了俄罗斯大自然的特点与多方面的优美。他的写生画的独到之处是:用笔洗练、综合广泛、情感充沛,描绘大自然的状态以及各种精神感受的千变万化,富有沉思、忧郁的特性。列维坦所塑造的风景形象,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充满着浓郁的抒情味。他善于抓住自然形象中与人们思想感情有联系的部分,表达自然界内在的情绪。他常年沿着伏尔加河写生,曾经哺育过列宾的伏尔加河,同样给列维坦以无穷尽的灵感和无限丰富的题材。尤其是伏尔加之行,使他洞察自然美的真谛,并能以概括出力自然色调的和谐,形成其成熟的抒情风景画风格。《伏尔加河上的清风》便是这个时期的作品之一。列维坦从固定的角度集中一个透视的焦点,看到一个具体的精确的画面。一个清澈爽朗,阳光灿烂的日子,阵阵清风使伏尔加河上当起了阵阵涟漪,岸边的码头上,被阳光照耀得光泽鲜明的新式轮船,以骄傲的神态在这条古老的河流上昂首傲立,好似歌唱新时代的到来。
3、中西方对自然美的发现
中国人风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这使得中国没有走西方重客观分析的路径,而是深入其中去体验、感悟,直觉地把握自然如我的观点看自然,从而得其美。这是中国人比西方较早发现自然美的宇宙观的基础,或者说是心理根源。西方人则倡导自然美以外的美,西方的宇宙观倾向于把自然看作人的对立面,注重“天人相分”,因此发展了对自然进行客观的分析的趋向。中国和西方是沿着不同的轨迹发现自然美的。中国对自然美的发现,或者说是中国人普遍的发现自然美是始于魏晋时期。怀抱着圣主明君、大同理想的魏晋人在目睹了汉末战乱纷争的景象之后,对人生前景深觉忧患。他们不再相信人生的永恒,幸福将至的神话,而看到的只是他们的反面:人生短促、幸福难再。于是,他们的目光离开城镇,离开社会,而投向山林,投向自然。终于在山林中发现了自己所想要追求的美。在西方,中世纪神权统治的漫漫长夜,把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都笼罩在阴暗之中:山泉、湖泊、森林被教会看作是“恶魔”所造。越是禁锢自然美,越使人向往、珍惜它。而社会美的一再失落,更使人们以饱经忧患的眼眸投向自然美的青春常在的容颜。
4、结 论
中国山水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样,在西方画坛占重要地位的风景油画亦是如此。这两种表现相同的对象却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李新生.永恒艺术魅力的探寻——中西绘画鉴赏比较[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8
[2]徐宏泉.中国艺术大师——黄宾虹[M].河北美术出版社
[3]黄 音. 列维坦[M].吉林美术出版社
[4]李倍雷.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比较研究[M].荣宝斋出版.2006.7
[5]孔新苗.中西绘画比较[M].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