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思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老先生的名言告诉我们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学会思考是一种能力,是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初高中的基础,是万丈高楼的地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语文学习中要提高学生的读、 写、听、说的能力,就必须加强思维训练,教会学生如何思维,只有具备自觉地思维意识,才会形成发达的思维。只有思维发达了、深刻了、敏锐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才会相应提高。故笔者在本论文中浅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教会学生思维。
  1、让学生学会广度的思维
  何谓语文教学中国广度的思维?联系不同时段的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更应该注意联系生活的实际,这样就会拓宽思维的广度,扩大思维的范围。例如在教学生学习《山中访友》时,让学生回想一下游记类型的文章的写法,曾经学过的游记类型的文章,然后比较这篇文中和其他写游记山水文章的不同,这样就很好的抓住了文章的特点,只有把握好了文章的特点,才能领略文章的价值。在写作课中,让学生把思路打开,在广阔的时空中寻找材料,把思维的空间扩展到最大限度,让他们从现实生活的各个角度,各个不同侧面寻找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最能打动自己,当然也能打动读者的材料;让他们在各种各样的书刊资料中寻找写作内容。也可以用各种方式组织结构文章,可以顺序,也可以倒叙和插叙。也让他们学会试着用不同的视角着手写好作文,一篇文章的写作视角不同,效果既然会不一样,用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构思文章,便于抒情,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用第三人称来布局全篇,文章会显得含蓄,深沉,平稳,耐人思考。无论做出何种选择,只要认真思考了,有了这种思维的意识和习惯,你写出的文章才会是有个性,有风格的文章。
  总之,在语文学习中教师经常化的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可以逐步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
  2、让学生学会深度思维
  “求知如采金”,真金在最深处,同样只有深入思考,锲而不舍才能得到真知和有价值的知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往往是肤浅的,片面的,要教会学生不仅看到事物的表面,也要努力挖掘出它的本质。例如读一句话,一定不要停留在字面的意思,要结合上下文说出它的真正的含义,例如写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飞翔,这可能不是单单为写鹰而写,由鹰及人才会是作者的本意,读课文,分析课文不能浅尝辄止,伟大作家的名作常常是句句含真意,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善于设疑,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思考。
  3、让学生学会缜密思维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半周密期,常常会顾此失彼,不会全面的思考问题,因此要让学生学会缜密思维的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该适当的把常见的思维方式告诉学生,例如要让她们明白什么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例如学生在概括文章的中心时,往往出现以偏概全,或面面俱到,不分主次的现象。学生在概括段意时,往往会把不是中心句的第一句话当做中心句来惯用,在总结中心时也会只注意某些段落而忽视最为关键的核心段。因此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段落分析,概括,然后对各段进行综合比较决定取舍,最后在进行抽象概括,得出准确的评价。
  4、让学生学会学生形象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丰富的想象力需要的正是形象思维,而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又决定了形象思维的主导作用。学生如果在读课文时能身临其境,例如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能有深情并茂地泛读课文,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课文中的美景如在眼前,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愉快的旅游。有了形象思维的伴随,写文章时也就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例如一位小学一年级刚开始学写话,就能写出如下的包含形象思维的句子: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我们老师忙着给我们教六一儿童节的歌,我们小朋友们个个放开嗓门唱,歌声飞出了教室,飘在了云朵上,我想妈妈在远远的西安也一定能听到。歌声会飘会飞,真是神通广大,这是多么符合儿童的思维,又是那么形象生动。如果学生具备了形象思维的能力,那就达到了学习语文的最佳境界。
  5、让学生学会主动思维
  引导学生思维,固然是好的,但如果引导不当,学生会陷入被动的局面,课堂上时时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在教会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后,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思考。如果学生养成了主动思维的习惯,将会大大提高其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了教会学生主动思维的这项本领,教师可以设计课前五分钟演讲,让学生讲讲当天的见闻并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也可以在语文活动课上,举行不同类型的思维竞赛,如可以让学生说出含有“明月”的诗句,或者讲述自己喜欢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评价这个故事,或简单谈谈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诸如此类的训练如能落到实处,学生就会形成一种主动思考的习惯,而且会乐此不疲。
  总之,语文学科有它自身的独特之处,我们语文老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掌握语文这门课程的独特之处,在教学中时时注重培养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各种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思维训练的自觉意识,要给学生创造思维的条件,善于启发,乐于启发,教会学生思维,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就会如鱼得水,教师也会体会到事半功倍的教学快感。教学也就会成为一种生命的享受。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习惯”。本文通过两位数与颠倒位置的新数的差,探索了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小n的所有二位数与颠倒位置的新数的差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质疑 思考 原数 颠倒位置后的新数 9的倍数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设疑、质疑、释疑、辩错。设疑,即放手让
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态度,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  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学校体
空間角和距离是立体几何中最基本的两个几何量,空间图形中各元素的位置关系都中以用这两个几何量来定量地描述.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 要】词汇是语言的基石,是语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重视词汇教学。同时,为了搞好词汇教学,我们要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在教学中善于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让学生在语境中感受词汇,本文的课题是如何创新英语词汇教学,让学生高效持久的掌握词汇。  【关键词】英语词汇 创新教学 任务型教学模式    一、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  大部分英语教师在教授生单词时普遍采用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界公认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以下几条:    1 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2 正视现实,接纳他人。3 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4 有积极向上的现实的人生目标。5 对社会有责任心,对他人有爱心。6 有独立、自主的意识。
【摘要】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把“自主合作学习”引到我们的语文课堂,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合作学习 自主 参与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推进合作学习,教师是非常辛苦的,要组织好一堂课,从必要的调查研究到备课,从课堂教学的组织设
【摘 要】本文通过分堆分配问题教案的设计,来提炼知识理论型课新课讲解的一般模式。  【关键词】分堆 分配    在排列组合中,分堆分配问题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本文将结合分堆分配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探索知识理论课的一般讲解模式。  一、分堆分配问题的研究  解决分堆分配问题有两个关键点:(1)分清是分堆还是分配问题;(2)如果是分堆问题,是均匀分堆还是非均匀分堆。为了突破这两个难点,我做如下设计。 
“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对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一定的练习达到相应的熟练程度,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教给学生学会计算并运用于自身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减法运算的意义,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中关于“十几减几”的计算所安排的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立足农村教育实际,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紧紧围绕“校风正、纪律严、校园美、创窗口”的办学目标和学有所长,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逐步形成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荣校、创新强校”的办学理念,努力探索 “五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下面向各位领导和同仁们谈谈我校的主要做法,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量化积分评教师  学年初学校召开民主管理研讨会,经教师讨论研究制定《教师量化考评细则》
任何卓有成效的发明创造都是从疑问开始,有疑问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疑问是思维的源泉,是创新的基石。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活动时,要创设生“疑”的情境,鼓励学生在“疑境”中质疑,在“疑境”中学习探索,进行创新。使学生经历一个从“生疑——质疑——议疑——解疑——无疑——应用与创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創新精神。  一、情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