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课堂构建中的几个功能性抓手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cihaic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继承和发扬诗教传统,对倡导诗性教育、建设诗性课程及构建诗性课堂有重要意义。诗性课堂以富含文化意蕴的课堂特质,以诗意的课堂元素与诗性的教学操作,成为落实“五育”并举的主渠道。在中小学诗性课堂的建构中,诗教的基本功能包括:诗教体验激发创造灵感、诗教情境丰富人文熏陶、审美育德塑造完美人格、厚重底色再绘家国情怀、诗教传统助推文化再构。
   关键词:诗教 诗性课堂 功能抓手
   课堂是实施课程的主渠道,是发生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平台。诗性课堂,不仅是充满教学艺术、激发思想火花、具有灵动生成、能获取创新学识的课堂,也应该是一种理想化的课堂,是洋溢诗意感受审美的课堂,是燃烧热情主动创造的课堂,诗意的课堂是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建设的充满理想的课堂。诗性课堂应该有诗的氛围、情调、灵感、熏陶、格致、艺术及文化的诗韵与味道,在师生教育教学的融合达成中寻求课堂的诗意。诗性课堂应该具有诗的情感力量,并以之绘制激情澎湃、胸臆荡漾、感情浓郁的诗情人生。诗性课堂的功能应该指向真实而和谐、灵动与感动、丰涵与深刻,给学生点亮心灯、照明道路。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中小学的诗性课堂应是充满诗意的。诗教,能向着更完整的教育并能找到通达的捷径。在中小学诗性课堂的建构中,诗教的基本功能包括:
   1.诗教体验激发创造灵感
   课堂教学的真谛在于参与、生成与创造。好的课堂应该是生成性特征凸显的课堂,而且应该是有“问题”的课堂,这个“问题”的问题化,应该是原生性、本质化的好问题。课堂上的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主问题带动小问题,就会产生层层递进破解课堂诸问题的设疑之趣。好的课堂中,最具活力的环节应该是师生交流对话的华彩呈现之处。课堂的胶着是好现象,课前的紧张感在课中的逐步缓释,教师引导、答疑、释惑及善后压力的释放,与不见不散的教学预期的来到,继而出现师生紧密碰撞后的理屈词穷、欲言又止、激情宣泄、余音袅袅、言有尽而意无穷,或者渴望下一场次的遇见。这样的课堂洋溢着诗性智慧,已接近天性与本真,聚焦到教育的使命。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会共同经历一个进入禅与意的顿思感悟过程,会有感性与理性的妥协与适切,课堂中的丰富的材料、精密的观察、真实的直觉、浪漫的情怀、严谨的逻辑推理,以诗歌特有的细腻与简练、想象与联想的言语的共同作用,产生了课堂上的诗性。
   而诗性课堂也是基于性灵的课堂,在诗性课堂中会有课堂的张力、张扬与浪漫,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及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流程的实施操作、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评估与评价,以及教学反思的二度提升,无不与思维的创造相关。在诗性课堂的建構中,诗教的理念、内容、艺术等,都有利于课堂的能动性、原创力、爆发度、敏锐点的驾驭、诱发与引导。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呈现个体的存在价值,表现出良好的自我认同与定位。有利于教师教学技术化于无形、教学风采的神遁与外射、教育精神的贯彻与落实。诗教的体验感、现场性、内生性、自觉性,很难用别的教育形势代替,其表现出的教育的诗性智慧,能实现教育自觉与文化自觉。课堂需要创造,诗教有利于体验与创新,两者的相提并论,就成了具有诗性的课堂,这就几乎接近形而下与形而上的辩证,从而使课堂教学从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
   2.诗教情境丰富人文熏陶
   课堂教学的基点在于人文,诗教情境的创设意图,在于教育教学的启发、推进、升华。诗教进入课堂,最好的抓手在于诗教情境的创设。诗教情境,是在“诗”的名义下,开展富有诗意的教学情境创设。这样的课堂里,会发生诗性空间的几何性增长,也会促进“课堂”形式的扩容。诗教情境的创设在于对话:教师与学生、文本与人本、主体与客体的深度激活等,实质在促进教与学的有效性。诗性课堂教学情境的关键点,在其生成性上:动态驾驭、主观预设、课堂控制、教学评估的合情合理地实施操作。做好这一点,只有尊重课堂,才能有效生成。或步入跌宕起伏情节曲折的故事,或以游戏化的角色扮演的师生互动,或以竞赛性的夺优与决胜情境,或用问题化的生活现象的探究,以对教育的敬畏之心,开展教学情境的创设,既要有利于学科文化的特点展示,又要尊重该学科的学科属性的限制。
   诗是最高尚的生活,诗性课堂是一种人文的关怀。大多数学科课程特别是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核心素养,不约而同地指向一个共同的课程目标,这就是人文积淀与文化熏陶。诗歌的意识进入课堂,就会拓宽教育的视野,从主观上推进思维与思想的纵深,从客观上促使师生以一种高标的姿态参与教育教学、学习提升的各种活动,点燃教师对课堂的热情和激情,激活学生求知欲与和思考活力。以诗教激活教学情境,这样的课堂理念就会超出学科本身的单一,而转变为立体的知能架构。诗性课堂中,最鲜活的最温情的教育,应该是以诗的视野与笔触,勾绘有利于打通人心的浅表与纵深,有利于表现文化的广度、厚度、深度。诗教的最好状态,是从内心的热望开始,给课堂以人文的关照。课堂中的诗语袅袅,追求的是准确生动;诗心婆娑,反映的是凝练精致;诗情幽婉,表达的是琴瑟和鸣;诗兴从容,展示的是雍容优雅;诗风激荡,传达的是美和隐忍。诗性课堂中,会激发高昂而不失沉潜的情绪与精神状态,以优美的语言组织,以课堂结构的精巧,以精深的思想意蕴,最终进入真实的诗意生活。
   3.审美育德塑造完美人格
   课堂教学的初衷在于学识能力的成长与人格品质的成熟。诗性课堂是学科教学与诗性审美的圆融统一,在课堂的援疑质理中寻找探求之趣,在探究的按图索骥中破解迷思之妙,在思维的多向发散中管窥创造之奇,在对视听望闻中感受事与物、情与理、虑与智的精微之美,这样的课堂集劳动的热情、追求的兴趣、精神的愉悦为一体,在诗性审美的宽松环境里,以一种快乐的方式进入课堂,以健全的人格品味课堂生动、活泼、高效的诗性美,在栩栩如生、富有诗意的审美构图中促进创造潜能的发挥。通过诗性课堂中的陶冶养成,以正心促化育,以德馨达至善,可以实现诗教的德育效果。诗教进入课堂,重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拓宽认知领域;在习得学科知识、获得专门能力的同时,助燃思维的火花,满足精神愿望,规划人生梦想。    诗性课堂强调课堂教学要如诗歌般率真、质朴。在师生的诗情交互中,诗怀激越,能回应内心的轻盈与灵魂的欢悦;诗理肯切,能彰显文本的旨趣与原理的节制;诗风洒脱,能调控教学的潇洒与风格的脱俗。诗性课堂中对话交流的含蓄温润,能延长、扩大人生的时空。诗的表情达意可能性,以一种宽广的胸怀,增加了人生的丰富性。如诗歌的隐喻一样,良好的教学情感是深沉而飘逸的,课堂中的情感表达是强调中和之美的,教学的情感藏得越深,有时迸发出来的力量反而越大。故此,情感空间和内心世界的健全与成熟,暗合情感教育的法门。对“人”的入眼、入脑、入心,着重于人本的关注与关切。要关注个体,着眼群体,面对教育中人性改造的复杂性,施教要讲求至柔至刚、春风化雨,以广博的学问,去感化、教育、引导和鞭策学生,树立尊重师道,遵守伦序、自尊自爱的社会文化观念,弥补社会文化、诚实信用与道德观念的个别缺失,丰富人格系统的文化内涵,才能体现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的崇高与伟大,体现教育的均衡与公平。
   4.厚重底色再绘家国情怀
   时光流转,情怀涌荡。在以诗言志、以词抒怀的诗教传统中,天下读书人把国家观念置于最高的道德境界,以诗化的文字样式表达对国家的抱负,袒露个人境遇与家国命运统一相连的胸襟。这种对养育的牵系、对荣誉的珍惜,渗透了民族文化基因,成为永恒的文化精神遗产。追问诗教的根与魂,从哪来,到哪去,就得回到爱国爱家的主题上。家国一体先忧后乐的重任风骨、国难捐躯视死如归的奋发决绝、百战黄沙家园不还的激怀壮烈、天下匹夫兴亡有责的勤劳勇毅、以责立身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无不体现出家国情怀是国家整体民族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远大的人生理想相辅相成,对家庭的责任义务、对国家的担当使命、对民族的自信自豪,都要求在诗性教育中渗透家国情怀的培养教育,学会学思结合、知人论世,形成国情教育、身份认同、公民意识、为民情怀、民族忧思、社会良知、济世价值等方面正确的认识观。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人,课堂是渗透家国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参与的一切教育活动,其典型特征就是团队群体的合作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中,能铸牢狭义集体的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精神,能形成广义集体的中华民族共同體意识,课堂活动的教育本质,体现在课堂孕育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应该体现在课堂活动的多方面,目遇山河之美,必达远大之志;企成伟人壮举,必尽凡人小事;关注时政热点,必思克己之功;激扬文字华彩,畅抒民族豪情。忧劳家国事,诗教照古今。诗歌作为最让人泪目的情感文学的样式,感人心者,莫过于抒发家国情的拳拳热忱。诗歌中深沉蕴藉的爱,会对国家发展的热望怦然心动,会对浩瀚诗篇的寓意热泪盈眶,在诗教的大旗下,能以家国天下的名义,书写出骄傲的衷肠。诗性课堂的教育主题,归于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教育。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也离不开该课目章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对诗教在课堂中的家国情怀进行深入挖掘,把教学内容和家国认知进行有效融合,形成爱国之本与立德之根。
   5.诗教传统助推文化再构
   课堂是文化传承、递增的场所,没有文化的课堂,不能成其为真正的课堂。真实的课堂,必定会有文化的推动与拓展。课堂的文化特性,在于蕴含的学科知识、能力素养、思维方式、行为尺度、审美理念、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人文精神等,不仅是课程教育的精神内核,也是国家民族存续的文化力量。耕耘课堂的文化精神家园,养护国家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这是教育教学的责任。诗性课堂的文化特征在于诗格高古,语言雅洁,节奏明快,境界旷达,精髓悠远。营建诗性课堂,需要在文化的担当上反观灵魂,擦亮标志,侧重在学科教学中的科学智慧、思维辩证、艺术情趣、哲学观念、存在价值等方面,发掘教育的人文富矿。诗性课堂的历史渊源、风华烟云、文明品格与文化自觉,实现了诗性课堂中的文化传承。诗性课堂是在普遍性的文化认同中,丰富社会生活、延续民族血脉、维护精神世界,持续捍卫言志载道、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诗教传统,同时也在文化的进步发展中发挥诗教的助推与引领作用。
   诗教文化博大精深,对“诗”的尊重,渗透到人们灵魂的深处。诗教推崇和重视诗词的文化底蕴,在于言语意蕴的精华淬炼,呈现出人的文化修养的品级。诗教是健康而有生命的文化,排斥晦涩坚硬、格调低下,主张真实而艺术的反映社会生活,倡导明朗健康、积极向上,向往昂然的人生境界。诗教以真实性、思想性、艺术性作为教育的标准,实际已成为综合的素质教育。诗教能弥补科学的不足。诗教在发人深省的教化层面,不异于“宗教”的作用,其对上层建筑领域的影响改造,对人们意识形态的引导、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诗教有别于世俗教化所要求的绝对服从,而是以文学与文化的力量来发生作用,也有别于普通礼教的繁文缛节,而是以诗意的情调对情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传统文化领域,诗教的文化响应往往能在第一时间的发生,诗教兼顾各类题材、兼容风格流派而流传不衰。诗教反映文化的软实力,来自于文学与文化的丰厚滋养,能助推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有备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四中学)
其他文献
Rayleigh-Taylor (RT) instability widely exists in nature and engineering fields.How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RT instability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At present,abundant results of RT instability have
内容摘要:中职时期属于学生构建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语文教学显得极为重要。语文课本当中包含着大量优秀传统文化,利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等方面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面对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因此,本文针对中职语文教学当中如何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展开一些策略上的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中职语文 优
内容摘要:在目前的语文课程教学中,文学属于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这一部分的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及文学素养方面属于重要影响因素,因而需有效落实文学鉴赏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课程教师,在整个课程教学中需要对文学鉴赏教学加强认识,并且需要积极探索及选择有效途径及策略开展文学鉴赏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及文学修养,帮助学生得到更好发展。   关键词:文学鉴赏教学 意
内容摘要: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当前高校的基础课程之一,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言体系在世界语言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蕴藏了丰富的语言文化宝藏,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一方面增加了文学历史知识,另外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形成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和了解,提高学习者的精神内涵。当前在汉语言文学教学当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就是导致
内容摘要:对于文学类作品学习来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受到一定的难度,毕竟其中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的问题太多了,而且学生需要通过细细品味的方式,才能够在课堂上收获到真正的学习体会和感受。但是从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来看,针对这一方面的工作,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构建活动的时候,往往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了学生在进行课程知识学习的时候,失去了学习上的动力,影响学生整体学习
内容摘要:当代西方小说家似乎热衷于“中年危机”这个话题,而马丁·瓦尔泽创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惊马奔逃》好像也不例外,文中关于主人公们的大量言行刻画和心理描写都契合着心理学中关于“中年危机”的定义。然而,作者真的只是在讨论这个个体心理问题吗?本文试图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来揭示小说中真正探讨的危机问题。   关键词:《惊马奔逃》 马丁·瓦尔泽 中年危机 危机问题   《惊马奔逃》是德国当代著名作家
内容摘要:《诗经》又称“诗三百”,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呈现出周代各地民风的《国风》作为《诗经》中的最有魅力的篇章,收录了大量关于女性的民歌,同时在不同的篇目中还凸显出不同的女性意识,为后世研究周代的女性意识提供了重要依据。总体而言,周代女性意识大致可以分为情感意识、抗争意识、务实意识及主体意识,这些意识对女性重新审视自我角色,发现自我价值,明确自身地位依然具有重
内容摘要:非裔美国人在美国主流社会中一直处在边缘化的地位,他们无法享有和主流白人一样平等的权益,他们的利益经常受到损害,但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他们并没有选择沉默退让,而是不屈不挠地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平等的地位,他们一直没有放弃空间权利的争取和对平等的渴望。两部剧中,因为不同的种族关系,最终矛盾冲突的解决方案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河边疯狂》 《无线电高尔夫》 社会空间 种族关系   《河边疯
内容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在国内外教育界逐渐流行并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全新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否适合理工科大学文学通识课程,本文分享了电子科技大学《外国经典文学著作选读》课程组的老师们所做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希望能为同行们提供借鉴。   关键词:翻转课堂 理工科大学 外国文学   早在2013年,以理工科专业为特色的电子科技大学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加强通识教育的改革目标,
内容摘要:在文学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学素养,带领学生葱文学作品中获得审美享受,感受到文字语言的魅力以及教育意义。审美教育在高职文学欣赏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文学底蕴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学欣赏 审美教育 教学方法   在高职文学欣赏时,强化审美欣赏教育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文字感受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使得他们在欣赏文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