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化信息技术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教学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把更生动形象的视听效果带到课堂中,有效地促进幼儿接收信息。同时,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理念融入到现代化教育技术中,让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更具有个性化,更贴合幼儿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本文就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中的视频录像技术为例,总结反思其在幼儿教学实践当中的应用。
一、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幼儿解决问题中的优势
1.直观展示社会行为内容,让幼儿易于理解
在幼儿园日常活动组织里,最常用的信息技术包括PPT课件、灵活多变的声像动画、视频等,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运用多媒体剪接软件对适用于本班活动需要的多媒体音像素材进行剪接,制作出个性化的音像课件。社会领域教学内容与其它领域相比内容较抽象,难以言传。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图片、声音动作、视频等方式开展教育教学能帮助幼儿理解“关爱”“排挤”等抽象的社会行为。
《我的妹妹》案例视频中记录了这样的情景——我班一位新插班的妹妹还没适应集体生活,每天回院哭闹。这天,妹妹坐在娃娃家前的椅子上独自哭泣。我班的小霓姐姐看到便主动上前运用各种方法关心妹妹,先是运用语言安慰,然后帮妹妹扎辫子,多次更换不同的玩具哄妹妹开心,邀请妹妹进娃娃家游戏等。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小插曲,姐姐想把妹妹带进娃娃家时,一位已经在娃娃家里的小朋友不允许妹妹加入,霸着放鞋的位置留给自己的好朋友,姐姐经过协商但以失败告终。这时,有几个男孩子也上前安慰妹妹,姐姐出于保护的心态推开了几个男孩子,说:“这是我的妹妹,不是你们的妹妹,你们走开。”
2.帮助幼儿回顾整个行为过程,为识别解决问题方法提供线索
首先,回放录像之前,教师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有针对性地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回放。问题1:你看到视频中小朋友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能运用完整的语言进行总结:妹妹回院哭闹,姐姐主动去关心妹妹;问题2:姐姐在关心妹妹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方法?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幼儿能大概说出几个姐姐帮助妹妹较明显的策略,但记忆较零散,对于姐姐一些细致的行为记忆较模糊了。这时,老师可以通过PPT图片总结——在视频中截出姐姐帮助妹妹的若干策略,让幼儿在同一页面中呈现答案,然后进行逐一回顾。
这样通过幼儿自主回忆、老师总结、观看视频、图片总结,幼儿对事件的整个行为过程有了深刻的印象,对于姐姐如何解决妹妹情绪问题的策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明白姐姐的行为属于“关爱”。《指南》的社会领域教学目标中提到教师指导的教育建议:要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利用幼儿交往中发生的实际情景,总结幼儿的交往经验,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得到别人的接纳。在圆圈时间里教师向幼儿分享了这段视频并组织进行集体讨论,充分发挥积极行为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视频的媒介能够让幼儿直观地回顾事件经过,并快速总结出姐姐在关心妹妹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让幼儿习得了良好的人际交往经验,为自己日后独立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3.对关键的重点环节反复回放,为讨论提供有针对性的场景
在案例中产生了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视频中有小朋友拒绝姐姐和妹妹入区而为迟来的好朋友留位置,以及姐姐拒绝别人一起关心妹妹,这两个行为正确吗?教师并没有马上作出评价,而是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幼儿发表意见。在讨论中幼儿提出了以下解决问题的策略:
问题1:你对阻止别人入区的行为有什么想法?
讨论结果:形成班级公约,谁先到谁入区,不能阻止别人入区。
问题2:我想为好朋友留个位置一起进区怎么办?
讨论结果:A、这个区不够位置了,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转到另一个区。B、如果不想转区,区域位置不够就想办法扩大区域范围。
问题3:在視频中看到,姐姐与另一幼儿在过程中发生了争执,导致身体的碰撞,如果是你会怎样处理怎么办?
讨论结果:利用礼貌用语进行协商,与人协商时要有耐心,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只动口不动手。
问题4:别人也想一起来安慰妹妹,如果你是姐姐你会怎样做?
讨论结果:不拒绝别人,因为别人可能也会有好的办法去帮助妹妹。
教师通过具体的场景回顾引导幼儿对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讨论,使幼儿对这两种行为的目的已充分理解——利用各种方法拒绝同伴加入自己的活动,老师总结出这种行为就是“排挤”。最后,教师为小朋友们推荐了一本关于社会交往的绘本《不要随便排挤别人》,希望在别人的故事里,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升对社会行为的认识。
二、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的操作方法
1.拍摄视频
全班幼儿人数众多,而且幼儿的随意行为稍纵即逝,在收集视频的过程中存在抓拍难、人力不足、拍摄效果不理想等困难。但经过多次的反复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拍摄经验。
(1)定点拍摄法
个别幼儿的行为随意性大,因此可以利用手机、小型数码相机、三脚架作为工具,在不同的区域定点、定角度进行每天记录。抓拍到具有讨论价值的片段再进行整理。该方法的优势在于没有教师在场,幼儿行为更少受到成人影响,能够更加真实自然地呈现幼儿的状态。但不足的是拍摄器材离幼儿有一段距离,有时会出现录音不太清晰的现象。
(2)跟踪拍摄法
对于一些需要长期观察,具有固定规律的个别、小组幼儿行为进行跟踪记录。在跟拍过程中还可以留意幼儿的对话,在整理资料的时候记录幼儿对话的过程,让素材更加完整。
2.整理记录资料
(1)回放视频,分析幼儿行为
观察幼儿行为的轨迹,从而认识到幼儿能力的发展方向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事情。收集案例的途径需多元化,收集数据越充分越能帮助教师正确识别幼儿的行为,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记录更便于教师对日益积攒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小班下学期,通过对每天入區情况的照片整理,笔者发现蔓蔓小朋友自从有了娃娃家以后每天都进娃娃家。于是笔者产生了这样的思考:对于长期进同一个区域的小朋友教师需要出手干预吗?她每天进同一个区域是否发生了不同的学习行为呢?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对蔓蔓小朋友展开了个别观察记录。
通过对每日视频资料的分析及前后期对比,笔者发现蔓蔓小朋友在同一个区域活动过程能力是不断提升的:首先,她善于模仿,在娃娃家游戏中里能模仿和表现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如,照顾娃娃,为娃娃换衣服,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她善于观察并模仿大人的行为;其次,在游戏过程中,她能灵活解决问题让游戏得以延续;第三,社会交往能力不断提高。蔓蔓每天在游戏中与不同的同伴进行合作,会遇到各种人际交往的问题。前期的观察发现她会运用“强硬”“粗暴”的方法解决,后期她懂得了耐心协商。
(2)教师及时给予精神的支持,提高幼儿解决问题能力
在视频回放整理过程中,教师能发现幼儿细微动作表情,有助于教师对孩子的心理活动和需要做出准确的识别并提供相应的支持。例如,有一次运用拍视频方式记录蔓蔓在娃娃家活动,发现她多次好奇地张望隔壁小四班的娃娃家。笔者识别到她可能是对小四班的区域感兴趣,但不敢上前提出分享玩具的要求,笔者便积极鼓励她主动与小四班的小朋友和老师沟通。有了老师的支持,蔓蔓终于迈出第一步。第二天,她找来几个同伴壮胆,走到小四班的区域玩。当小四班的孩子发现她时,并不表示欢迎。这时矛盾变成了两个班小朋友的冲突,而蔓蔓一直保持冷静,耐心地与小四班的小朋友沟通,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她说:“你们也可以进我们班的娃娃家玩呀。”听到蔓蔓这样说,其他小朋友也模仿她的做法,邀请小四班的小朋友到自己班来,就这样两班的矛盾化解了。
教师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支持与其它学科领域有所不同,它并不多体现于物质方面的支持,而是多体现于精神的鼓励、以问题作引导促使幼儿社会交往行为的产生。视频记录让老师在回放过程中能及时发现拍摄现场遗留的细节。就如这个案例,因为教师通过幼儿细微的动作正确识别到幼儿的想法,才能及时给予鼓励从而推动幼儿个体和幼儿群体产生之后一系列的社会交往行为。
3.组织分享,激励幼儿参与互动讨论
运用视频收集到有教学价值的资料时,教师可以及时地组织分享和讨论活动。通过讨论,经历了事件的幼儿能分享自己的想法及做法,而没有参与事件的幼儿则可作为旁观者对事件作出自己的评价,或者尝试换位思考,懂得理解别人。分享讨论的过程就是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这次的事件中有所收获,一点一滴累积与人交往的技巧,学习处理游戏中出现的人际关系问题。每次的记录与分享都是以点带面地推动本班幼儿社会领域课题的发展,因个别幼儿产生了社会交往的需要而带动了集体的力量,幼儿充分发挥智慧解决问题,老师则为幼儿提供了精神的鼓励、环境的支持等具有社会领域特质的支持手段推动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提高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1.教师对收集到的资料要先进行处理再使用,避免“拿来主义”
现代网络资源丰富,通过网络检索工具可以快速地找到很多自身所需要的信息,但这种“拿来主义”的做法并不十分可取。教师应该在丰富的素材资源中进行整合使用,通过不断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处理技能,制作出适合本班幼儿需要的课程资源。例如,一段视频记录时间很长,在课堂中直接播放容易导致幼儿注意力分散,抓不住重点。因而,教师需要先进行剪接,或在PPT中进行分段链接,或将图片与视频结合,加强媒体素材的针对性以集中幼儿注意力,多通道向幼儿输入信息,减轻认知负荷。
2.使用信息技术的课堂需结合其它教学手段
课堂中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向幼儿输入直观信息,对启发幼儿思考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幼儿学习来说,这属于信息输入的过程。然而,教学活动中另一重要的环节就是启发幼儿向老师反馈学习情况。因此,还需要其他的手段调动幼儿“输出”信息的积极性。例如:两个案例中,教师在分享视频过程中引导幼儿讨论的环节就是让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信息输出。但一些语言能力较弱的幼儿未必能及时做出反应,教师则需要运用其他的手段丰富活动组织形式。例如,可以让幼儿运用绘画的形式表征自己的想法,运用游戏呈现对社会行为的理解等等。
3.注意幼儿隐私的保护
现代网络信息传输及分享都非常方便快捷。然而,教师平时收集到幼儿的图片、视频都涉及幼儿的肖像隐私。因此,教师需要格外注意如何安全、合理地使用收集到的信息,在视频与图像资料的储存及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幼儿个人信息的保护,以免侵害到幼儿的私隐。
参考文献:
[1]吴丽芳,李红.幼儿(3—6岁)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新尝试[M].
[2]赵永礼.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如何减轻认知负荷[J].教学与管理.2009(1):137-138.
[本论文为广东省教育学会2017年度小课题 “在区域自主游戏中提高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指导策略研究”(编号:GDXKT13011)阶段性成果]
一、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幼儿解决问题中的优势
1.直观展示社会行为内容,让幼儿易于理解
在幼儿园日常活动组织里,最常用的信息技术包括PPT课件、灵活多变的声像动画、视频等,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运用多媒体剪接软件对适用于本班活动需要的多媒体音像素材进行剪接,制作出个性化的音像课件。社会领域教学内容与其它领域相比内容较抽象,难以言传。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图片、声音动作、视频等方式开展教育教学能帮助幼儿理解“关爱”“排挤”等抽象的社会行为。
《我的妹妹》案例视频中记录了这样的情景——我班一位新插班的妹妹还没适应集体生活,每天回院哭闹。这天,妹妹坐在娃娃家前的椅子上独自哭泣。我班的小霓姐姐看到便主动上前运用各种方法关心妹妹,先是运用语言安慰,然后帮妹妹扎辫子,多次更换不同的玩具哄妹妹开心,邀请妹妹进娃娃家游戏等。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小插曲,姐姐想把妹妹带进娃娃家时,一位已经在娃娃家里的小朋友不允许妹妹加入,霸着放鞋的位置留给自己的好朋友,姐姐经过协商但以失败告终。这时,有几个男孩子也上前安慰妹妹,姐姐出于保护的心态推开了几个男孩子,说:“这是我的妹妹,不是你们的妹妹,你们走开。”
2.帮助幼儿回顾整个行为过程,为识别解决问题方法提供线索
首先,回放录像之前,教师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有针对性地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回放。问题1:你看到视频中小朋友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能运用完整的语言进行总结:妹妹回院哭闹,姐姐主动去关心妹妹;问题2:姐姐在关心妹妹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方法?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幼儿能大概说出几个姐姐帮助妹妹较明显的策略,但记忆较零散,对于姐姐一些细致的行为记忆较模糊了。这时,老师可以通过PPT图片总结——在视频中截出姐姐帮助妹妹的若干策略,让幼儿在同一页面中呈现答案,然后进行逐一回顾。
这样通过幼儿自主回忆、老师总结、观看视频、图片总结,幼儿对事件的整个行为过程有了深刻的印象,对于姐姐如何解决妹妹情绪问题的策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明白姐姐的行为属于“关爱”。《指南》的社会领域教学目标中提到教师指导的教育建议:要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利用幼儿交往中发生的实际情景,总结幼儿的交往经验,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得到别人的接纳。在圆圈时间里教师向幼儿分享了这段视频并组织进行集体讨论,充分发挥积极行为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视频的媒介能够让幼儿直观地回顾事件经过,并快速总结出姐姐在关心妹妹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让幼儿习得了良好的人际交往经验,为自己日后独立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3.对关键的重点环节反复回放,为讨论提供有针对性的场景
在案例中产生了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视频中有小朋友拒绝姐姐和妹妹入区而为迟来的好朋友留位置,以及姐姐拒绝别人一起关心妹妹,这两个行为正确吗?教师并没有马上作出评价,而是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幼儿发表意见。在讨论中幼儿提出了以下解决问题的策略:
问题1:你对阻止别人入区的行为有什么想法?
讨论结果:形成班级公约,谁先到谁入区,不能阻止别人入区。
问题2:我想为好朋友留个位置一起进区怎么办?
讨论结果:A、这个区不够位置了,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转到另一个区。B、如果不想转区,区域位置不够就想办法扩大区域范围。
问题3:在視频中看到,姐姐与另一幼儿在过程中发生了争执,导致身体的碰撞,如果是你会怎样处理怎么办?
讨论结果:利用礼貌用语进行协商,与人协商时要有耐心,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只动口不动手。
问题4:别人也想一起来安慰妹妹,如果你是姐姐你会怎样做?
讨论结果:不拒绝别人,因为别人可能也会有好的办法去帮助妹妹。
教师通过具体的场景回顾引导幼儿对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讨论,使幼儿对这两种行为的目的已充分理解——利用各种方法拒绝同伴加入自己的活动,老师总结出这种行为就是“排挤”。最后,教师为小朋友们推荐了一本关于社会交往的绘本《不要随便排挤别人》,希望在别人的故事里,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升对社会行为的认识。
二、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的操作方法
1.拍摄视频
全班幼儿人数众多,而且幼儿的随意行为稍纵即逝,在收集视频的过程中存在抓拍难、人力不足、拍摄效果不理想等困难。但经过多次的反复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拍摄经验。
(1)定点拍摄法
个别幼儿的行为随意性大,因此可以利用手机、小型数码相机、三脚架作为工具,在不同的区域定点、定角度进行每天记录。抓拍到具有讨论价值的片段再进行整理。该方法的优势在于没有教师在场,幼儿行为更少受到成人影响,能够更加真实自然地呈现幼儿的状态。但不足的是拍摄器材离幼儿有一段距离,有时会出现录音不太清晰的现象。
(2)跟踪拍摄法
对于一些需要长期观察,具有固定规律的个别、小组幼儿行为进行跟踪记录。在跟拍过程中还可以留意幼儿的对话,在整理资料的时候记录幼儿对话的过程,让素材更加完整。
2.整理记录资料
(1)回放视频,分析幼儿行为
观察幼儿行为的轨迹,从而认识到幼儿能力的发展方向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事情。收集案例的途径需多元化,收集数据越充分越能帮助教师正确识别幼儿的行为,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记录更便于教师对日益积攒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小班下学期,通过对每天入區情况的照片整理,笔者发现蔓蔓小朋友自从有了娃娃家以后每天都进娃娃家。于是笔者产生了这样的思考:对于长期进同一个区域的小朋友教师需要出手干预吗?她每天进同一个区域是否发生了不同的学习行为呢?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对蔓蔓小朋友展开了个别观察记录。
通过对每日视频资料的分析及前后期对比,笔者发现蔓蔓小朋友在同一个区域活动过程能力是不断提升的:首先,她善于模仿,在娃娃家游戏中里能模仿和表现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如,照顾娃娃,为娃娃换衣服,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她善于观察并模仿大人的行为;其次,在游戏过程中,她能灵活解决问题让游戏得以延续;第三,社会交往能力不断提高。蔓蔓每天在游戏中与不同的同伴进行合作,会遇到各种人际交往的问题。前期的观察发现她会运用“强硬”“粗暴”的方法解决,后期她懂得了耐心协商。
(2)教师及时给予精神的支持,提高幼儿解决问题能力
在视频回放整理过程中,教师能发现幼儿细微动作表情,有助于教师对孩子的心理活动和需要做出准确的识别并提供相应的支持。例如,有一次运用拍视频方式记录蔓蔓在娃娃家活动,发现她多次好奇地张望隔壁小四班的娃娃家。笔者识别到她可能是对小四班的区域感兴趣,但不敢上前提出分享玩具的要求,笔者便积极鼓励她主动与小四班的小朋友和老师沟通。有了老师的支持,蔓蔓终于迈出第一步。第二天,她找来几个同伴壮胆,走到小四班的区域玩。当小四班的孩子发现她时,并不表示欢迎。这时矛盾变成了两个班小朋友的冲突,而蔓蔓一直保持冷静,耐心地与小四班的小朋友沟通,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她说:“你们也可以进我们班的娃娃家玩呀。”听到蔓蔓这样说,其他小朋友也模仿她的做法,邀请小四班的小朋友到自己班来,就这样两班的矛盾化解了。
教师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支持与其它学科领域有所不同,它并不多体现于物质方面的支持,而是多体现于精神的鼓励、以问题作引导促使幼儿社会交往行为的产生。视频记录让老师在回放过程中能及时发现拍摄现场遗留的细节。就如这个案例,因为教师通过幼儿细微的动作正确识别到幼儿的想法,才能及时给予鼓励从而推动幼儿个体和幼儿群体产生之后一系列的社会交往行为。
3.组织分享,激励幼儿参与互动讨论
运用视频收集到有教学价值的资料时,教师可以及时地组织分享和讨论活动。通过讨论,经历了事件的幼儿能分享自己的想法及做法,而没有参与事件的幼儿则可作为旁观者对事件作出自己的评价,或者尝试换位思考,懂得理解别人。分享讨论的过程就是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这次的事件中有所收获,一点一滴累积与人交往的技巧,学习处理游戏中出现的人际关系问题。每次的记录与分享都是以点带面地推动本班幼儿社会领域课题的发展,因个别幼儿产生了社会交往的需要而带动了集体的力量,幼儿充分发挥智慧解决问题,老师则为幼儿提供了精神的鼓励、环境的支持等具有社会领域特质的支持手段推动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提高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1.教师对收集到的资料要先进行处理再使用,避免“拿来主义”
现代网络资源丰富,通过网络检索工具可以快速地找到很多自身所需要的信息,但这种“拿来主义”的做法并不十分可取。教师应该在丰富的素材资源中进行整合使用,通过不断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处理技能,制作出适合本班幼儿需要的课程资源。例如,一段视频记录时间很长,在课堂中直接播放容易导致幼儿注意力分散,抓不住重点。因而,教师需要先进行剪接,或在PPT中进行分段链接,或将图片与视频结合,加强媒体素材的针对性以集中幼儿注意力,多通道向幼儿输入信息,减轻认知负荷。
2.使用信息技术的课堂需结合其它教学手段
课堂中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向幼儿输入直观信息,对启发幼儿思考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幼儿学习来说,这属于信息输入的过程。然而,教学活动中另一重要的环节就是启发幼儿向老师反馈学习情况。因此,还需要其他的手段调动幼儿“输出”信息的积极性。例如:两个案例中,教师在分享视频过程中引导幼儿讨论的环节就是让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信息输出。但一些语言能力较弱的幼儿未必能及时做出反应,教师则需要运用其他的手段丰富活动组织形式。例如,可以让幼儿运用绘画的形式表征自己的想法,运用游戏呈现对社会行为的理解等等。
3.注意幼儿隐私的保护
现代网络信息传输及分享都非常方便快捷。然而,教师平时收集到幼儿的图片、视频都涉及幼儿的肖像隐私。因此,教师需要格外注意如何安全、合理地使用收集到的信息,在视频与图像资料的储存及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幼儿个人信息的保护,以免侵害到幼儿的私隐。
参考文献:
[1]吴丽芳,李红.幼儿(3—6岁)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新尝试[M].
[2]赵永礼.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如何减轻认知负荷[J].教学与管理.2009(1):137-138.
[本论文为广东省教育学会2017年度小课题 “在区域自主游戏中提高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指导策略研究”(编号:GDXKT1301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