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及方法也必然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修养非常重要的形成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课程知识,更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因此,做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前提,对课堂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整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自主实践,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地教学指导,这样才能使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质量得以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313
近年来,学生低龄化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产生这样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缺乏相应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走上歧途的重要原因,这也是自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重要主旨。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真正使道德与法治学科成为学生的品德奠基之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要有机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紧扣教材内容,以案说法,以身说法,让学生在案例学习中熟知社会公德和法律常识,提高自己的道德和法律意识,学法、知法、守法、护法,学会用社会道德和法律来规范自己言行,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道德与法治学科在渗透道德、法治教育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教师要深入剖析教材,了解小学生的教育特点,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品德修养,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率,真正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般而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十分契合,但由于教材篇幅和课时的限制,无法更加全面、立体、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多样化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而在学生的学习趋于综合化、个性化的情况下,较为固定的课程教学内容难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立足于教学实际现状,对当下的教材内容要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有效进行创新、拓展、整合、优化。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导入实际生活案例,利用信息手段将其转化成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以案说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借助更加直观、具体的内容,有效衔接复杂的学科知识,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分析难度、思考难度。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资源库,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和思维能力进行相应资源的选择用于教学,还可以立足于教材内容,提取一些能够全面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学习内容,结合课程教学特点进行全面筛选与整合,通过学生的积极探究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阶段学生核心素養的发展现状,导入一些具有较强教育性、价值性的优秀教学资源,比如名人事迹、绘本、动画短片、课堂游戏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次和维度入手,进行学习与分析,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还能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观念等核心素养。
二、利用信息化平台,监督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引导,以落实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教学目标。随着当前信息科技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的网络平台,来进行学生的监督和指导,比如可以组建班级QQ群、微信群、钉钉群等,教师在班级群中定期发布本学科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打卡。这样,通过信息化手段,即使在课下教师也能及时的监督和了解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情况。当然,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信息群布置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同样能让学生通过活动探究,增强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
三、加强课外活动的定位,充分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也是教育学生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考虑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外活动计划与内容,在保证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培养。比如,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演讲比赛,渗透“中国梦”的相关内容,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教育,以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活动的内容要丰富,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可以定期邀请专业的法律人员到学校举办讲座和进行辅导,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四、利用教育主导地位,积极实施立德树人教育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育能力,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教育主导地位,平时要不断提升个人信息技术水平,要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材施教,不断以正面教育典型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小学阶段是学生对于学习非常敏感的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不良的家庭生活环境与社会环境,都非常容易影响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形成。因此学生家长应该高度重视对孩子的培养,要尽量避开对孩子教育的误区,教师、家长、社会要形成教育的合力,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正面的引导,创造良好的氛围,要努力使学生生活、成长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真正把立德树人从小抓起,从学生的生活抓起,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奠基,真正扣好学生的“人生第一粒扣子”。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与学生发展、社会发展、教育发展保持同步,教师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创新教育理念,以创新、前瞻、综合的眼光看待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施较强导向性和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方案,提升课程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小平. 提升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新课程(下), 2019(8).
[2] 笑一 马.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措施[J]. 教育研究, 2020, 3(7).
[3] 王慧.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策略研究[J]. 华夏教师, 2019, 000(003):70-70.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313
近年来,学生低龄化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产生这样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缺乏相应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走上歧途的重要原因,这也是自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重要主旨。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真正使道德与法治学科成为学生的品德奠基之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要有机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紧扣教材内容,以案说法,以身说法,让学生在案例学习中熟知社会公德和法律常识,提高自己的道德和法律意识,学法、知法、守法、护法,学会用社会道德和法律来规范自己言行,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道德与法治学科在渗透道德、法治教育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教师要深入剖析教材,了解小学生的教育特点,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品德修养,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率,真正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般而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十分契合,但由于教材篇幅和课时的限制,无法更加全面、立体、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多样化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而在学生的学习趋于综合化、个性化的情况下,较为固定的课程教学内容难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立足于教学实际现状,对当下的教材内容要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有效进行创新、拓展、整合、优化。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导入实际生活案例,利用信息手段将其转化成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以案说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借助更加直观、具体的内容,有效衔接复杂的学科知识,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分析难度、思考难度。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资源库,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和思维能力进行相应资源的选择用于教学,还可以立足于教材内容,提取一些能够全面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学习内容,结合课程教学特点进行全面筛选与整合,通过学生的积极探究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阶段学生核心素養的发展现状,导入一些具有较强教育性、价值性的优秀教学资源,比如名人事迹、绘本、动画短片、课堂游戏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次和维度入手,进行学习与分析,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还能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观念等核心素养。
二、利用信息化平台,监督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引导,以落实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教学目标。随着当前信息科技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的网络平台,来进行学生的监督和指导,比如可以组建班级QQ群、微信群、钉钉群等,教师在班级群中定期发布本学科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打卡。这样,通过信息化手段,即使在课下教师也能及时的监督和了解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情况。当然,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信息群布置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同样能让学生通过活动探究,增强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
三、加强课外活动的定位,充分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也是教育学生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考虑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外活动计划与内容,在保证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培养。比如,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演讲比赛,渗透“中国梦”的相关内容,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教育,以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活动的内容要丰富,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可以定期邀请专业的法律人员到学校举办讲座和进行辅导,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四、利用教育主导地位,积极实施立德树人教育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育能力,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教育主导地位,平时要不断提升个人信息技术水平,要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材施教,不断以正面教育典型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小学阶段是学生对于学习非常敏感的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不良的家庭生活环境与社会环境,都非常容易影响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形成。因此学生家长应该高度重视对孩子的培养,要尽量避开对孩子教育的误区,教师、家长、社会要形成教育的合力,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正面的引导,创造良好的氛围,要努力使学生生活、成长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真正把立德树人从小抓起,从学生的生活抓起,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奠基,真正扣好学生的“人生第一粒扣子”。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与学生发展、社会发展、教育发展保持同步,教师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创新教育理念,以创新、前瞻、综合的眼光看待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施较强导向性和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方案,提升课程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小平. 提升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新课程(下), 2019(8).
[2] 笑一 马.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措施[J]. 教育研究, 2020, 3(7).
[3] 王慧.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策略研究[J]. 华夏教师, 2019, 000(003):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