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特稿:正确认识自然 科学应对灾害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大河,山东省泰安市人。地理学家,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世界气候研究计划气候与冰冻圈计划科学指导组成员。国际极地年2007~2008联合委员会委员。WMO国际极地年2007~2008跨委员会工作组主席。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
  秦大河长期从事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多次参加、主持南、北极。青藏高原和中国西部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先后主持了《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和《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迄今发表论文200余篇。著作12部。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项。
  地球上大气、海洋、陆地和冰冻圈构成了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资源。同时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抗御自然灾害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与各种自然灾害不断抗争的历史。正确认识自然规律,才能科学应对灾害。有效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近些年,全球频繁出现重特大自然灾害。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十分严重。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底地震引发海啸,瞬间致使从印度尼西亚到非洲东部沿海的印度洋周边地区30多万人死亡,造成14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2005年。强台风“卡特里娜”登陆美国。造成了1100多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50亿美元。2005年10月。巴基斯坦的强烈地震又造成8万多人死亡。
  2006年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自然灾害形势依然十分严峻。1月下半月,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频繁发生暴风雪和寒流。其中仅在欧洲地区就造成300多人死亡。2~5月。全球许多国家均遭强度不同的暴雨袭击。一些地区还引发了严重的泥石流灾害,其中2月17日菲律宾东部因连续暴雨诱发严重泥石流灾害致1800多人丧生。4月下旬巴基斯坦中部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达49.5℃,高温热浪造成至少137人死亡。5月15日。印尼首都雅加达以东约400千米的墨拉比火山开始爆发。7月上旬,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持续高温热浪,141人死亡。并造成严重的电力和能源紧张。7月17日,印尼爪哇岛南部海岸海底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袭击爪哇南部沿海一带,导致668人遇难,287人失踪。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特别是2006年以来,我国气候异常多变,灾害频发,与去年同期相比。除干旱面积偏小外。暴雨、雷电、台风、沙尘暴、低温冻害、雪灾、酸雨均偏重。截至目前。因上述各种气象灾害以及森林火灾、泥石流等衍生灾害已造成138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1000亿元。由于持续干旱少雨。2006年5月下旬我国东北林区发生了多起特大森林火灾,持续时间长,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特别是7月中旬以来。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我国接连两次遭受强台风袭击,其中今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引发的洪涝灾害造成612人死亡。208人失踪。台风“格美”又使得福建、江西、广东、安徽、湖南出现暴雨洪涝、山洪和山地灾害。严重且频发的自然灾害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特别是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什么会发生自然灾害,一些地区的自然灾害为什么又会在一段时期内集中发生。这都需要科学、客观的分析。
  自然灾害的发生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同时它与地球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紧密联系。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由大气、海洋、岩石、生物、冰雪等多个圈层构成的复杂巨系统,每一个部分都处在变化之中,一些变化缓慢而温和,另一些变化短暂而剧烈。剧烈变化所形成的巨大能量瞬间爆发。形成极端的天气气候事件和地震、火山等。继而导致灾害。由于地球系统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非常复杂和多样,各类自然灾害都会不同程度的通过地球系统的子系统如大气、海洋等进行衍生和叠加。火山地震会导致海啸和气候变化,暴雨会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干旱容易引起森林草原火灾等,这就使得防御自然灾害成为人类一项长期不得不面对的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2006年我国自然灾害较多、较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异常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强度偏强。例如暴雨、大暴雨出现的频率比以往增加。台风强度增强、登陆台风的破坏性增强、移动路径异常。加之与其他天气系统配合。容易导致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强降雨。引发严重的洪涝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二是2006年冬春季和初夏气候系统的异常。冬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低。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温偏高,使得东亚季风活动加强,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偏强。从而增加了向我国大陆输送的水汽,同时诱导台风频繁发生,并增加了登陆和西行的几率。然而。虽然2006年我国遭受的自然灾害比常年同期偏重。但并不是历史上最严重的年份。截至目前。台风造成的灾害损失虽然是自1997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但1996年的台风损失和死亡人数都比2006年严重得多。此外。暴雨洪涝造成的影响范围与造成的损失也远比1998年要小。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科学地认识地球、认识自然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由浅入深的过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我们就能够不断揭示自然变化的规律。解决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自然灾害问题。面对自然灾害,如果不是依靠科学的力量,而是寄希望于迷信和巫术或者伪科学。人类只能愈受其害。只有科学地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探索其发生的规律,人类才能够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胡锦涛同志指出。防御自然灾害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共同问题。严重自然灾害并不可怕,关键是要科学应对。积极防御。
  增强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能力,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虽然台风、暴雨、地震、火山等的强度、频次并不会因人的意志而改变。但是灾害造成的损失大小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以及社会制度相关的防灾减灾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都充分表明,经济越发展,综合国力越强,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综合实力就越强。重特大自然灾害的人员伤亡程度就越轻。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我国先后发射了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建成了由近百部新一代天气雷达、7000多个自动气象站组 成的先进气象监测系统,我国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稳步提高。中期数值预报可用时效达到6天,气候与气候变化预测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对台风路径的预报。预报误差半径比以前显著减小,预报时效也明显增加。我国地震监测预报也取得巨大成就。在全国建立了先进的地震数据信息通信网络。近年来,又建设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大江大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水利设施在抗击严重洪涝灾害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家10多个部委联合成立了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建立了包括灾前预报预防、灾中救援以及灾后重建措施等相对比较完备的应急预案,极大地提高了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和响应能力。使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数在逐渐下降,因灾经济损失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持续下降。从长期来看,我们仍然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靠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加大在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预报预测、防灾减灾措施等方面的科技研发投入,加快交通、通信、电力基础设施特别是与减灾密切相关的海防、堤坝、监测预警系统工程建设。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以有效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
  增强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能力,必须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事实证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加重了自然灾害。特别是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由于化石能源燃烧造成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在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逐渐增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淡水资源日益匮乏,大气和水污染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海平面上升,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生态建设,节约资源能源。要尊重自然规律,调整工业特别是对自然环境具有较大影响的工程建设布局。要未雨绸缪,加强规划。科学设计。使人居环境和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远离灾害多发、易发区和自然环境脆弱区。
  增强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能力。必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研究、监测、预报和预警水平。用不断发展的科学认识自然。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防灾减灾是减轻自然灾害损失的根本途径。近几年。我国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测和影响评估能力有了大幅提升。但极端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测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当前,科学水平对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预报能力距离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仍有差距,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预测预报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并且由于技术水平的制约。预警信息传递仍然是广大农村、山区、海岛防灾减灾的薄弱环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变化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科学的研究,发展先进的天基、空基、海基和地基探测技术和地球系统预测预报模式系统。通过对地球系统各个圈层的实时监测。收集大气、海洋、陆面、冰雪、植被等演变的信息,进一步强化信息共享。提高和改进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灾害的监测预测预报能力。必须加快建设更加快速有效的应急体系,加强预警信息传播。尽最大努力使灾害预警实时到达所有受灾害影响的群众。为防御自然灾害,挽救生命争取更多的时间。要在全社会广泛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既要切实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也要避免“天灾迷信”造成的社会恐慌。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有线电视系统公司案作案例分析,以探讨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搭售)的认定分析,从相关地理市场、被搭售产品与搭售产品的相关产品市场、被告在被搭售市场具有垄断地位进行分析,对以上问题进行界定,以增加反垄断实务经验。  关键词:搭售;地理市场;产品市场;垄断  中图分类号:D922.2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6-0154-02  作者简介:黄啸(19
摘 要:本文试从对“聊城于某案”与“昆山龙哥案”的对比分析中,得出两案在防卫限度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而从意图、起因、时间、对象、结果五方面探究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定标准。  关键词:正当防卫;防卫过当;防卫限度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8-0162-02  作者简介:王稼林(1994-),男,汉族,黑龙江大庆人,黑龙江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刑
摘 要:根据公安部在2006年11月23日涉众型经济犯罪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的解释,所谓涉众型经济犯罪,是指涉及众多受害人,特别是涉及众多不特定受害群体的经济犯罪,主要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非法销售未上市公司股票等犯罪活动。[1]此类犯罪往往紧抓市场热点,利用社会民众手头宽裕,巧设骗局,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并且受害人数众多,损失较大。本文通过研究近些年来发案相对集中且社会影响较大的集资诈
摘 要: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尚未构建完备的破产法规范体系,本文通过论述出资人权益调整的基本原则、权益调整过程中的关注要点、出资人权益保护及救济程序,浅谈出资人权益调整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关键词:破产重整;出资人权益调整;利益平衡;救济途径  中图分类号:D922.29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3-0101-02  重整制度又称企业再生制度,通
[内容摘要]民间借贷中,当借款人对同一出借人的数笔欠款还款,不足以清偿所有借款本息,又没有约定还款的前提下,应在确定每笔借款的抵充顺序后,先行抵充单笔借款的相关费用、利息及本金。  [关键词]民间借贷;法定抵充  中图分类号:D92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20)20-0137-02  作者简介:周锦雯(1982-),女,上海人,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庭,
摘 要:现在,农村的彩礼在整个婚姻支出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以此产生的纠纷也逐渐增多,法律虽对此做出了相关规定,实践中却不尽如人意。笔者试图追本溯源,对彩礼的民俗特性和法律性质进行对比,然后结合典型案例归纳出现行法律的不足及实践中常见做法,最后综合上述分析提出了彩礼这种民俗与法律在现阶段的冲突,针对这种冲突,笔者建议运用以私人救济为主,政府引导为辅,法律作为最后保障的救济机制。  关键词:彩礼;纠纷
摘 要: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近年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虽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在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为基础上,对新疆农业大学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試图通过校园学习活动与网络教育结合的方法培养新疆农业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律意识;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内容摘要]朋辈辅导制度是指充分发挥学生伙伴作用,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方式。本文通过对朋辈教育模式在大学生学风建设过程中的实践研究,探索建议符合大学生学习特点的朋辈教育模式,为大学生学风建设提供新的路径。  [关键词]朋辈辅导;学生工作;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20)17-0223-02  作者简介:汪志英(1980-),
摘 要:目前,兼职已经成为高校的一种普遍现象,而随着互联网的发达,网络兼职应运而生。近年来大学生在网络兼职中上当受骗的事情越来越多,大学生群体在兼职中的权益也屡屡被侵犯。为了保护大学生的利益,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网络兼职受侵的维权刻不容缓。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兼职;现状与问题;权益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7)14-0046-02 
最近,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被世人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先生回到他的母校西南大学。以杂交水稻研究新进展为题,向人们介绍了水稻领域发展的新趋势,作为中国西部最大的涉农杂志《农家科技》记者有幸受西南大学邀请,聆听了此次学术报告,再次为这位世界“重量”级人物从事农作物研究的执着追求而感动。  在人类发展史上。粮食数度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粮食危机与人长期相伴,回想我们所经过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