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在神州大地上已经进行了近十个年头了,在此期间,我们引进学习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摸索,我们发现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有效性,但是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关键在于吸引学生的关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力。所以,一节课堂的定音符——课堂导入,显得至关重要。
课堂导入是上课后所有教学活动的启动部分,教师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从生理及心理上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环节,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语文课堂导入的特点
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着自己的特点。工具性自然不用多说,人文性可以说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它不但是语言形式的载体,更是历史、文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加之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篇目都是我国或世界文化中具有典型性的、优美的、流传深远的名家名作,这也是语文课堂导入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因此,语文课的导入有着鲜明的自身特点。
1.文学色彩浓厚
语文的文学性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我们教材所选择的篇目都是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的发现及体验。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要突出这一特点。枯燥乏味的开场学生不喜欢听,更别说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许多教师在导入时就很注意营造氛围。例如诗文导入、故事导入等。如《长江之歌》的导入可使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名句。这样的导入能让我们感受到长江的形色,也体味到它恢弘的气势,并且充满了文学气息!
2.目的性明确
语文课堂导入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将学生的关注力从课间引入课堂,引入教学中,导入课文中。如《逍遥游》的导入可这样进行:
对于庄子,大家一定不陌生,他的《秋水》让我们领略了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的另一篇散文——《逍遥游》,再次体会他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哲学思想影响着后世,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看看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这则导入以本课教学目标为中心,使学生能一步进入对文章的哲学思想及艺术特色的思考中。
3.针对性强
语文课文文体不同,往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也就不同,这也会影响到导入的设计。例如说明文与议论文采取的导入方式肯定不一样,说明文的导入重点放在事物对象,而议论文的导入重点放在观点态度,散文则更多的是注重情感的导入。
4.启发性强
语文课堂的导入不仅是启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积极思考,更多的是启发学生的心智。如《劝学》的导入: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当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地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本则导入不仅启发学生对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有了思考,更重要的是它启发了学生对知识和学习的重新审视,使他们学会正确看待当前的学习过程。
5.趣味性强
语文课的导入法还有故事导入、情境导入、悬念导入等,教师会用生动形象的描述和幽默诙谐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新授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6.形式多样
语文课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它囊括了天地万物,教材中的文章形式多样,就使得我们的导入方法也多种多样,有故事导入、诗文导入、谜语导入、歌曲导入、图片导入、情境导入等多种形式,学生能从中获得更多的视听享受。
二、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1.按内容分类
(1)趣味导入
趣味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如故事导入、悬念导入、谜语导入、情景剧导入等。故事导入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用讲故事的形式如典故、传说神话、历史故事等,引入对新知识、新课题的讲解。故事导入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一种导课方式。悬念导入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错误,故意设置一些“陷阱”,诱发学生产生错误,通过讨论、分析,找出错误产生的原因,使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如《师说》的导入,我们可以就当下的读书无用论展开讨论,让学生体会学习的重要性。谜语导入是以谜面来展开猜想激发学生兴趣。情景剧导入是指教师可以根据小说中重要的情节,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然后让其他学生点评,引起学生的讨论,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林黛玉进贾府》这课就可以让学生来表演宝玉和黛玉相见的场面,以表演为基础,启发学生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分析。
(2)感官导入
感官导入就是使学生们在听觉、视觉上获得更多的感受,全方面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朗诵导入、图片导入、视频导入等。歌曲导入就是教师以与文章内容或主题相关的歌曲导入,如教学《贝多芬传》,我们就可以播放《命运交响曲》来让学生体会音乐中贝多芬与命运的抗争。朗诵导入法是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文或小品文,让学生进入情境,营造氛围。图片导入是指教师寻找与文章内容或主题相关的图片,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进入教学情境。视频导入法也是学生们颇为喜爱的方式,如教学《短歌行》,我们就可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场景。
(3)知识导入
知识导入就是教师利用语文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来设计导入语,知识导入可以以旧导新,也可以不同文体间差异导入。常见的方法有衔接导入、对比导入。衔接导入法是指教师采用已学过的知识和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导入语。如在学习《祭十二郎文》一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两篇祭悼之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巴尔扎克葬词》,让学生回顾祭悼文的形式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这几篇文章进行比较,发现表情达意的多角度性。对比导入法是指教师将与本课有相似性的诗文或以前学过的文章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对文章学习的兴趣。如选修部分传记的教学中,讲《毛泽东传》时就可和刚学过的《杜甫传》做比较。
(4)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法是指教师开门见山地揭示本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学进程,这样做的好处是能直截了当地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及方向,但缺少艺术性,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按参与者组成分类
(1)教师独导
教师独导是指教师独自一人完成导入,我们现在一般都是这样来设计的。教师在导入时成为了主体,即使在课堂中有学生的参与,但主体仍然是教师,导语的设计是以教师的视角来完成。
(2)师生共导
师生共导是指在设计导入语时,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且更加注重学生的建议。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学生渴望加入到教学过程的编排当中来,他们本来就应该成为我们教学设计的主体,更何况学生比教师更加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从什么角度切入他们更容易接受,因此这种导入法应是大力提倡的。如《故都的秋》这课的导入,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设计,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我们可以挑选几个性情迥然不同的学生,让他们来描述自己眼中的秋天,再配上他们所拍摄或选取的秋景,这样的导入不仅更能贴近学生,也更能让他们感受到文学就是生活。
三、语文课堂导入中常见的问题
1.平淡刻板、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只是将导入变成引入,直奔主题,使学生感到乏味无趣。
2.教师独霸导入,不与学生互动。在调研中发现有部分教师因担心时间的问题,就独霸导入,一个人完成,不与学生互动。
3.有的教师导入貌似很热情,但只是引入文章话题,没有更多地承担起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任务,不能激发学生的多种情感。
四、语文课堂导入的建议
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多选用当下的时事、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倡导师生共导,不要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同时也能让教师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学生真正需要怎样的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进,我们的语文课堂也丰富多彩起来,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多种导入法结合使用,让学生有多重感官引导,更方便我们的教学。总之,只要我们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全心投入,每节课的导入都将是最精彩的。
课堂导入是上课后所有教学活动的启动部分,教师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从生理及心理上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环节,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语文课堂导入的特点
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着自己的特点。工具性自然不用多说,人文性可以说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它不但是语言形式的载体,更是历史、文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加之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篇目都是我国或世界文化中具有典型性的、优美的、流传深远的名家名作,这也是语文课堂导入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因此,语文课的导入有着鲜明的自身特点。
1.文学色彩浓厚
语文的文学性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我们教材所选择的篇目都是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的发现及体验。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要突出这一特点。枯燥乏味的开场学生不喜欢听,更别说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许多教师在导入时就很注意营造氛围。例如诗文导入、故事导入等。如《长江之歌》的导入可使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名句。这样的导入能让我们感受到长江的形色,也体味到它恢弘的气势,并且充满了文学气息!
2.目的性明确
语文课堂导入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将学生的关注力从课间引入课堂,引入教学中,导入课文中。如《逍遥游》的导入可这样进行:
对于庄子,大家一定不陌生,他的《秋水》让我们领略了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的另一篇散文——《逍遥游》,再次体会他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哲学思想影响着后世,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看看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这则导入以本课教学目标为中心,使学生能一步进入对文章的哲学思想及艺术特色的思考中。
3.针对性强
语文课文文体不同,往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也就不同,这也会影响到导入的设计。例如说明文与议论文采取的导入方式肯定不一样,说明文的导入重点放在事物对象,而议论文的导入重点放在观点态度,散文则更多的是注重情感的导入。
4.启发性强
语文课堂的导入不仅是启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积极思考,更多的是启发学生的心智。如《劝学》的导入: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当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地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本则导入不仅启发学生对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有了思考,更重要的是它启发了学生对知识和学习的重新审视,使他们学会正确看待当前的学习过程。
5.趣味性强
语文课的导入法还有故事导入、情境导入、悬念导入等,教师会用生动形象的描述和幽默诙谐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新授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6.形式多样
语文课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它囊括了天地万物,教材中的文章形式多样,就使得我们的导入方法也多种多样,有故事导入、诗文导入、谜语导入、歌曲导入、图片导入、情境导入等多种形式,学生能从中获得更多的视听享受。
二、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1.按内容分类
(1)趣味导入
趣味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如故事导入、悬念导入、谜语导入、情景剧导入等。故事导入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用讲故事的形式如典故、传说神话、历史故事等,引入对新知识、新课题的讲解。故事导入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一种导课方式。悬念导入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错误,故意设置一些“陷阱”,诱发学生产生错误,通过讨论、分析,找出错误产生的原因,使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如《师说》的导入,我们可以就当下的读书无用论展开讨论,让学生体会学习的重要性。谜语导入是以谜面来展开猜想激发学生兴趣。情景剧导入是指教师可以根据小说中重要的情节,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然后让其他学生点评,引起学生的讨论,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林黛玉进贾府》这课就可以让学生来表演宝玉和黛玉相见的场面,以表演为基础,启发学生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分析。
(2)感官导入
感官导入就是使学生们在听觉、视觉上获得更多的感受,全方面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朗诵导入、图片导入、视频导入等。歌曲导入就是教师以与文章内容或主题相关的歌曲导入,如教学《贝多芬传》,我们就可以播放《命运交响曲》来让学生体会音乐中贝多芬与命运的抗争。朗诵导入法是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文或小品文,让学生进入情境,营造氛围。图片导入是指教师寻找与文章内容或主题相关的图片,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进入教学情境。视频导入法也是学生们颇为喜爱的方式,如教学《短歌行》,我们就可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场景。
(3)知识导入
知识导入就是教师利用语文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来设计导入语,知识导入可以以旧导新,也可以不同文体间差异导入。常见的方法有衔接导入、对比导入。衔接导入法是指教师采用已学过的知识和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导入语。如在学习《祭十二郎文》一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两篇祭悼之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巴尔扎克葬词》,让学生回顾祭悼文的形式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这几篇文章进行比较,发现表情达意的多角度性。对比导入法是指教师将与本课有相似性的诗文或以前学过的文章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对文章学习的兴趣。如选修部分传记的教学中,讲《毛泽东传》时就可和刚学过的《杜甫传》做比较。
(4)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法是指教师开门见山地揭示本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学进程,这样做的好处是能直截了当地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及方向,但缺少艺术性,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按参与者组成分类
(1)教师独导
教师独导是指教师独自一人完成导入,我们现在一般都是这样来设计的。教师在导入时成为了主体,即使在课堂中有学生的参与,但主体仍然是教师,导语的设计是以教师的视角来完成。
(2)师生共导
师生共导是指在设计导入语时,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且更加注重学生的建议。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学生渴望加入到教学过程的编排当中来,他们本来就应该成为我们教学设计的主体,更何况学生比教师更加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从什么角度切入他们更容易接受,因此这种导入法应是大力提倡的。如《故都的秋》这课的导入,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设计,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我们可以挑选几个性情迥然不同的学生,让他们来描述自己眼中的秋天,再配上他们所拍摄或选取的秋景,这样的导入不仅更能贴近学生,也更能让他们感受到文学就是生活。
三、语文课堂导入中常见的问题
1.平淡刻板、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只是将导入变成引入,直奔主题,使学生感到乏味无趣。
2.教师独霸导入,不与学生互动。在调研中发现有部分教师因担心时间的问题,就独霸导入,一个人完成,不与学生互动。
3.有的教师导入貌似很热情,但只是引入文章话题,没有更多地承担起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任务,不能激发学生的多种情感。
四、语文课堂导入的建议
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多选用当下的时事、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倡导师生共导,不要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同时也能让教师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学生真正需要怎样的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进,我们的语文课堂也丰富多彩起来,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多种导入法结合使用,让学生有多重感官引导,更方便我们的教学。总之,只要我们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全心投入,每节课的导入都将是最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