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促使学生从各种角度入手比较,锻炼各种不同的语文思维能力。这样能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温故知新,同时也能促使学生突破陈规,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类比迁移,培养思维深刻性
黑格尔在《小逻辑》中提出,看见显而易见的不同不能显出能力之高,能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才是思维的进步。在指导学生展开比较阅读时,教师也要注意这一点,要让学生对文章的细微差别进行类比,在总结和概括中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找到共性,同时也找到共性中存在的差异点。
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给学生阅读一些其他的童话故事,如《快乐王子》,并让学生进行对比,找到其中的异同点。学生发现这两篇文章有一定的相似点,两篇文章都展现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疾苦,不同的是快乐王子以旁观者的姿态了解群众的疾苦,而卖火柴的小女孩则是亲身经历疾苦。还有学生发现两个主人公的结局相似,都以死亡告终,但是死后都得到了幸福。如果深究下去可以看到两者的内涵也有相似之处,都赞美了美好的心灵,并对黑暗的社会进行批判。如果进一步展开类比迁移,学生便会发现有不少童话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学生对童话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合理联想,培养思维敏捷性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让学生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展开合理联想,让思维变得更加敏锐。在联想的过程中,学生能由此及彼,找到知识内在的联系,其思维变得越发敏锐。
在学习《山中访友》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对比文字中的词句,感受作者的语言之美。如让学生分析其中展现“山泉”这个意象的部分,将其和文章中展现“雷阵雨”这个意象的部分进行对比,展开联想,在头脑中想象其中的画面,找到两个意象最大的不同点。
三、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灵活性
触类旁通指的是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让所有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灵活,可以逐步突破单一的思维模式,让思维变得更为发散。
在学习《少年闰土》时,教师先指导学生分析作者如何展现闰土的形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等,感受其形象特点。在学生学会了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后,教师可以展现成年闰土形象的文章片段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尝试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分析,找出闰土成年后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的状态,并和其年幼时的状态进行分析,说说闰土出现了哪些变化。学生发现少年闰土给人活泼好动的感觉,而成年闰土则显得十分木讷。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其他作品的片段,让学生用类似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并总结该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尝试举一反三的分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会变得更强。
四、知识重组,培养思维创新性
学者杨冬梅在研究比较阅读时提出,思维训练的关键点在于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如果要让思维变得更为创新,就要采用知识重组的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学过的知识,并将其重组成知识图谱,在比较分析中发挥潜在的创造能力。
在学习《珍珠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将其中的部分词句替换成其他的词句,并尝试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差别。如“我不动声色地写”,有学生提出可以将其中的“不动声色”替换成“沉默”,但是在对比后却发现,两者虽然都有不作声的意思,但是意思还有些不一样,“不动声色”强调的是在某种特别的状态下说话神态和平常没有变化,这正是文章想要表现的意思。相比之下,“沉默”则不能体现出这一特点,无法展现出“我”为了给珍珠鸟创造轻松自由的环境而做出的努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先大胆地质疑,用其他的词句去替换文章中的句子,然后又回忆自己学过的词汇知识,从各种不同角度入手分析,进行知识重组,最终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比较阅读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积极展开思考,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在敏捷的思考中发展智慧。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也能不断发展自己的语文思維能力。
责任编辑李少杰
一、类比迁移,培养思维深刻性
黑格尔在《小逻辑》中提出,看见显而易见的不同不能显出能力之高,能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才是思维的进步。在指导学生展开比较阅读时,教师也要注意这一点,要让学生对文章的细微差别进行类比,在总结和概括中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找到共性,同时也找到共性中存在的差异点。
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给学生阅读一些其他的童话故事,如《快乐王子》,并让学生进行对比,找到其中的异同点。学生发现这两篇文章有一定的相似点,两篇文章都展现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疾苦,不同的是快乐王子以旁观者的姿态了解群众的疾苦,而卖火柴的小女孩则是亲身经历疾苦。还有学生发现两个主人公的结局相似,都以死亡告终,但是死后都得到了幸福。如果深究下去可以看到两者的内涵也有相似之处,都赞美了美好的心灵,并对黑暗的社会进行批判。如果进一步展开类比迁移,学生便会发现有不少童话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学生对童话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合理联想,培养思维敏捷性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让学生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展开合理联想,让思维变得更加敏锐。在联想的过程中,学生能由此及彼,找到知识内在的联系,其思维变得越发敏锐。
在学习《山中访友》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对比文字中的词句,感受作者的语言之美。如让学生分析其中展现“山泉”这个意象的部分,将其和文章中展现“雷阵雨”这个意象的部分进行对比,展开联想,在头脑中想象其中的画面,找到两个意象最大的不同点。
三、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灵活性
触类旁通指的是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让所有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灵活,可以逐步突破单一的思维模式,让思维变得更为发散。
在学习《少年闰土》时,教师先指导学生分析作者如何展现闰土的形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等,感受其形象特点。在学生学会了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后,教师可以展现成年闰土形象的文章片段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尝试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分析,找出闰土成年后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的状态,并和其年幼时的状态进行分析,说说闰土出现了哪些变化。学生发现少年闰土给人活泼好动的感觉,而成年闰土则显得十分木讷。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其他作品的片段,让学生用类似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并总结该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尝试举一反三的分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会变得更强。
四、知识重组,培养思维创新性
学者杨冬梅在研究比较阅读时提出,思维训练的关键点在于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如果要让思维变得更为创新,就要采用知识重组的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学过的知识,并将其重组成知识图谱,在比较分析中发挥潜在的创造能力。
在学习《珍珠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将其中的部分词句替换成其他的词句,并尝试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差别。如“我不动声色地写”,有学生提出可以将其中的“不动声色”替换成“沉默”,但是在对比后却发现,两者虽然都有不作声的意思,但是意思还有些不一样,“不动声色”强调的是在某种特别的状态下说话神态和平常没有变化,这正是文章想要表现的意思。相比之下,“沉默”则不能体现出这一特点,无法展现出“我”为了给珍珠鸟创造轻松自由的环境而做出的努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先大胆地质疑,用其他的词句去替换文章中的句子,然后又回忆自己学过的词汇知识,从各种不同角度入手分析,进行知识重组,最终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比较阅读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积极展开思考,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在敏捷的思考中发展智慧。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也能不断发展自己的语文思維能力。
责任编辑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