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古诗词教学的别样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epseaxi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且有责任改革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使古诗词能够更令人喜闻乐见,更生动活泼地走进小学生的心田,更加充分地发挥它的育人作用。现结合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9册宋词《清平乐·村居》的教学,谈谈我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三点建议,不妥之处未免贻笑大方,权当抛砖引玉,诚盼赐教。
  建议一:感受古诗词美妙,何不让学生唱一唱?
  但凡熟识中华古诗词的人都知道,唐诗、宋词都是可配乐吟唱的。为什么不能教学生按曲调唱一唱古诗词呢?首先,如果让学生会唱这首词,是不是还了这首词的本来面目?词本来就是要唱的嘛!其次,学生会唱了这首“清平乐”曲调的词,是不是就会举一反三,按调唱其他一首或若干首以“清平乐”为词牌名的古词?再次,学生会唱这首词,是不是会因此对中国古诗词产生更大的兴趣?是不是会更有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现在,许多中国孩子熟悉贝多芬的《欢乐颂》、舒伯特的《小夜曲》,又有多少孩子知道我们的《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呢?至于宋词“清平乐”的曲调,知道的人更是稀少。虽然我们的语文课并不是音乐课,但如果引进音乐能有助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益,何乐而不为呢?
  建议二:深化古诗词理解,何不让学生演一演?
  小学生天真活泼、喜欢表现。像《清平乐·村居》这样直接描摹现实生活场景的诗词,完全可以让学生演一演。在表演中,小学生既再现了诗词的内容,又通过不断完善表演的过程深化了对诗词的理解。当然,伴随着这一表演过程的,始终是学生对古诗词的空前关注、积极地参与和饱满的热情。如果说,表演能让小学生对中华古诗词如此痴迷与充满热情,不正是我们教师期盼看到的情景吗?
  《清平乐·村居》中描述了江西上饶地区一户普通农家的日常生活场景:低矮的茅草屋旁,一条小溪蜿蜒流过,溪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一对白发夫妻对酌小饮几杯后,在家门口慵懒而舒适地闲话家常,相互取悦,好不恩爱。屋外,他们勤劳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给豆苗锄去杂草,二儿子在院子里细心地编织装鸡的竹笼,最招人疼爱的小儿子最淘气了,趴在溪边剥莲蓬吃呢!这首词明白如话,小学生容易弄懂诗意。如果让学生在理解诗意后,反复诵读,学生会感到提不起劲儿。可此时如果让学生演一演呢,情况就大大不同了。学生要积极争取出演词中的角色,必然要仔细研究“剧本”——这首词了。不但要考虑再现词中写的内容,词中各人的动作如何,而且要猜测、揣摩剧中人的表情,甚至还要创造词中没有述及的老夫妻的对话呢!
  通过把《清平乐·村居》这首词表演出来,学生从“走近文本”到“走进文本”,从“事不关己”到“身处其中”,有效地内化了对词的理解,“知、情、意、行”达到了新的高度与统一。
  建议三:感悟古诗词意旨,何不让学生写一写?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用语简单,词意看看就能明白,但细细琢磨,就会觉得越看越有味儿,越读越有内涵。这一课,我们可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的地方颇多,既能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又能在练笔中进一步感悟作者写词的意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例如:基于对诗词意旨的感悟,练写我们身边那些一幕幕充满温馨的《生活中的小镜头》。
  在宋词《清平乐·村居》中,一户普通农家的生活小镜头,在作者笔下得到了定格。八百多年过去了,这首词跨越时空,这户农家生活中的一个平凡场面,由于诗人的“抓拍”,成了历史,成了永恒。这首词之所以能打动人,不是因为它反映的内容是金戈铁马、慷慨悲歌,恰恰在于它的朴素,在于它表现了人间的温情。
  其实,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并不缺乏这样一些温馨的画面:父母下班归来,乖巧懂事的孩子递上一双拖鞋,捧上一杯热茶,用小手轻轻地帮父母捶捶背。相信这些细小的举动都会让为人父母者欣慰不已,甚至幸福得掉眼泪吧!雨中你默默上前,帮一个没带雨具的人打伞,公交车上主动给一位孕妇让座,过马路时小心搀扶一位老奶奶过街,甚至一个陌生的路人向你善意地微笑……生活中这样一些微不足道的小镜头,想来也会常常让你感动吧。通过启发学生回忆、捕捉这些生活中美好的瞬间,用笔记录下来,写下自己的感悟,是不是有一举多得之效呢?更重要的是,通过此举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感动,学生定会发现生活原来这样美好,我们的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
  总之,中华古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何更好地指导小学生学习、欣赏、喜爱古诗词,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任重道远。真诚地希望有更多人参与这场讨论,为这项民族文化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我们扬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优美,人才辈出,特别是地方文化独具特色,如扬州评话通俗风趣,扬剧悠扬动听,木偶戏滑稽逼真,扬州“八怪”在中国书画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扬州风俗文化也别具一格……这些地方文化如开放在中华文化艺术园地里的一朵朵奇葩,值得我们扬州人为之自豪。  我觉得,要使地方文化得以传承、复兴,关键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在少年儿童的头脑中培植下热爱地方文化的种子。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
我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发现如何上好阅读课的第一课时,是一个总让人烦恼的问题。我重新审视我们所谓的第一课时,便发现了许多问题,在寻求对策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得到了些许体会,尝试归纳如下。  问题一:呆板  传统的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是一首“三部曲”,第一部是指导朗读课文,第二部是学习生字和词语,第三部是理清条理和归纳主要意思。教师很少自发地思考和探索,也就很难认识第一课时的地位和作用,当然更不会从学生的
在迈向新世纪、 走向信息社会、智能社会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如何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数学课堂,让学生用智慧的眼光认识客观世界,来增强应用意识, 发展主体性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一、走近生活  ⒈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改组、变换例
都说课堂评价是一把双刃剑,好的评价会让课堂华彩倍出,不当的评价让好的课堂设计黯然失色。如何磨这把剑?我品味着国内一批著名特级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让自己收获颇丰。  一、磨剑之“柄”——话语方式  一把好剑肯定有一个好的柄,因为“柄”是剑客与剑相连的关键部分。剑客之功要透过柄来散到剑锋之上,发出力道,锋之利要靠柄来激活剑客的潜能。所以,对剑客来讲得好剑首先应该是有一个适合剑客手型的好剑柄。评价方式有
班主任是否能使学生、家长和领导对他工作的满意率达到最大化,关键在于他如何驾驭班级、做好班级工作,如何把班主任这项神圣的工作当作艺术来追求。我认为,好班主任应像慈母、但非保姆。  班主任要做的事太多了。首先,他要服从学校领导的指挥,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其次,他要搞好学科的教学工作。再次,他要协调好各科住课教师之间的关系,争取各位教师的配合和支持。最后,他要组织开展班级各项工作,管理好学生对于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民族器乐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组成的其中一部分,用民族优秀的艺术镌刻入学生的心灵,可以在学生的心中滋养起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成为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同时,通过对民族乐器的学习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团结合作的中华民族精神。  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学习民族器乐的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如何培养这样的兴趣,就成为摆在我们音乐工作者面前值
我们学校教学楼走廊每隔三四间教室便有一根下水管,校长觉得这下水管虽然并不妨碍什么,但从美观的角度来讲,却有些欠缺,于是就让我们美术组设计一下,选择一根水管先包装布置一下,最好能成为教学楼走廊的亮点。我们几个美术教师一讨论,决定把下水管包装成椰子树。在教学楼下还有碧绿的水系,高大的椰子树依傍在碧绿的水、洁白的墙之间,肯定会非常好看的。于是,买材料、装饰,一棵椰子树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棕色的树干
一、指导思想  以《体育与健康课标》为指导思想,遵循体育教学规律,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避开以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单一、枯燥、趣味性不足、对学生缺乏魅力的弱点,以及竞技色彩较浓的倾向,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荣誉感,寓教于练,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热烈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快乐锻炼每一天。  二、对象与教材  本
小学数学机计算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是准确、迅速和灵活。虽然有时考试可以带计算器入场,但并不是对计算的否定,恰恰是对计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课改的数学教师,应意识到学生产生计算的需要比单纯追求计算技巧和计算速度更有价值。那么,如何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计算问题来源于生活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在活动过程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感受人物的心理。  2.在观察中,能分门别类地记录观察结果,并能描述精彩难忘的情景,表述成文。  3.在活动过程中结合生活经验,写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  把活动的过程写详细、具体。  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一次性纸杯、决明子、手表、作文稿纸。  教学过程:  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