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最高体现和概括,是对全校师生员工在建设和发展学校过程中形成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境界的总结、概括与升华。学校精神是赋予学校以生命、活力并反映学校历史传统、校园意志、特征面貌的一种校园精神文化形态,活跃于校园内部并归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学校精神风貌、个性特征、社会魅力的最高表现。唯有仔细梳理本校的办学条件、办学历史和经验、办学宗旨,并结合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此为基点, 树立精神立校的办学理念,精心培育与不断完善学校精神,才能真正形成体现本校发展的特有风格,进而重锤密鼓地彰显本校的办学特色。
一、倡导精神立校的办学理念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一所办得有精神的学校,作为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已渗透和附着在校园内各种文化载体及行为主体身上,使人切实感受到其存在及所透射出的那种独特校园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一所办得有精神的学校,教育充满力量,每个人都倾其所能,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努力地上进,所有的努力都变成了自觉、自动和自发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派潘一尘等十多位晓庄骨干到大埔县百侯中学推行生活教育运动取得巨大功。陶行知先生在写给潘一尘的《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致潘一尘》的信中,称赞“百侯办得有精神”。百侯中学校歌是陶行知先生撰写的:“负寒松柏,求仁得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努力创造,始败终成。文化为公,百侯精神。”当时的百侯中学是一所办得很有精神的学校,是精神立校的典范,有“北有晓庄,南有百侯”美誉。
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田家炳先生为该校立下了“敦品励学,自强不息”八字校训。田家炳先生是一位精神内涵丰富、境界高尚的当代贤哲。田家炳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是奉献社会、人本至上、关怀无边、泽被后代。他是香港捐献家产比例最高的人,捐资项目遍及神州大地,一是向社会推广德育,倾心倾力培育新人后代,这是他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之大功。二是对慈善事业的终身追求,他斥资10亿元建立田家炳基金会,取百分之八十以上家产做慈善事业,震撼中华,为世人楷模。天上有一颗星被命名为田家炳星,铸就的田家炳精神,是闪烁在人们心中,永不坠落的星辰。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以精神立校,就是以家炳精神立校。
学校精神是学校办学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精神具有强大的熏陶功能,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都能从本校精神、校风、教风中受到陶冶和启迪甚至终生受益、铭志不忘。学校精神犹如一座春风化雨的熔炉。一个学校如果有井然有序的教学环境,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校纪,优美整洁、文明礼貌的校园环境,严谨刻苦、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心理环境,对教师和学生的成长进步无疑会产生有力的群体促进效应,而这种软性、无形的促进作用,是学校各项硬性规章制度所无法企及的。
二、培育与不断完善学校精神
1. 学校精神的建设离不开校长,更离不开团队精神的打造。一个具有优秀精神品格的校长,会感染每一个成员,会提升成员的思想境界。校长的引领作用是首要的条件,但团队精神的建设更为重要,因为学校精神是优秀文化的长期积淀,是全体成员共同价值观的体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学校应培育教师团队精神,营造和谐的合作氛围。陶行知先生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作为校长,应该勇于担当,做好学校精神引领者的角色。
2. 团队精神的打造关键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并使精神的力量变成现实的力量。学校精神说到底就是一种团队精神,一旦形成就会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展示出强大的内聚力,能把学校所有成员都团结在这面精神旗帜下,真正发挥鼓舞士气、凝聚师生力量的作用;能使群体的每个成员产生一种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为实现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服从群体、服从大局;能使学校每个成员都产生强烈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具有主人翁意识和荣誉感,觉得自己的进退荣辱与群体息息相关,(下转第66页)(上接第18页)整个群体成员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精神立校也好,建设特色学校也罢,关键是能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使每位教师都能用“心”地工作。一个有事业心的教师,首先应安心从教,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准确判断是非曲直,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和工作之中。其次应爱校如家,关心学校的发展。因为学校是教师的工作岗位,是教师整个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发展、事业的兴旺和每位教师息息相关。同时学校的发展也为教师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为教师成长和施展个人才华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
三、提炼和形成本校办学特色
1. 准确定位并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目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要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整体趋势,根据本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与特点,选择和确立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目标。只有这样,学校发展规划目标才能有效地引导学校的发展方向,并有效地指导学校各项工作的展开。
2. 提炼和形成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深层的目的追求是建设和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任何一所学校,在其常规工作的背后都隐含着这所学校特有的文化基质,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思维方式、精神状态以及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表现。对于人的发展而言,有时候这种文化的影响比显性的知识更加明显。必须有意识的设计,整合学校各种要素和资源,挖掘学校内在的发展潜力,使学校的深层文化凸显出来,使它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长久的可持续的内在驱动力。
有效地提升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精神境界是精神立校的根本和关键。陶行知先生在《我之学校观》一文中说到:“高尚的精神如同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一样,是取之无尽,用之无穷的。……精神是不靠钱买的。精神是在我们身上,我们肯放几分精神,就有几分精神。不关有没有钱,只问我肯不肯把精神放出来。”就一个学校而言,每个师生精神释放的程度决定了群体精神的力量大小。倘若每个人都肯把精神释放出来,就能达到精神立校,就能彰显办学特色。所以,团队精神建设着重点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并通过教师队伍释放出的精神力量拉动全校成员进步,使整个校园营造出浓郁的人文精神和氛围。
责任编辑魏文琦
一、倡导精神立校的办学理念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一所办得有精神的学校,作为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已渗透和附着在校园内各种文化载体及行为主体身上,使人切实感受到其存在及所透射出的那种独特校园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一所办得有精神的学校,教育充满力量,每个人都倾其所能,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努力地上进,所有的努力都变成了自觉、自动和自发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派潘一尘等十多位晓庄骨干到大埔县百侯中学推行生活教育运动取得巨大功。陶行知先生在写给潘一尘的《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致潘一尘》的信中,称赞“百侯办得有精神”。百侯中学校歌是陶行知先生撰写的:“负寒松柏,求仁得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努力创造,始败终成。文化为公,百侯精神。”当时的百侯中学是一所办得很有精神的学校,是精神立校的典范,有“北有晓庄,南有百侯”美誉。
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田家炳先生为该校立下了“敦品励学,自强不息”八字校训。田家炳先生是一位精神内涵丰富、境界高尚的当代贤哲。田家炳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是奉献社会、人本至上、关怀无边、泽被后代。他是香港捐献家产比例最高的人,捐资项目遍及神州大地,一是向社会推广德育,倾心倾力培育新人后代,这是他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之大功。二是对慈善事业的终身追求,他斥资10亿元建立田家炳基金会,取百分之八十以上家产做慈善事业,震撼中华,为世人楷模。天上有一颗星被命名为田家炳星,铸就的田家炳精神,是闪烁在人们心中,永不坠落的星辰。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以精神立校,就是以家炳精神立校。
学校精神是学校办学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精神具有强大的熏陶功能,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都能从本校精神、校风、教风中受到陶冶和启迪甚至终生受益、铭志不忘。学校精神犹如一座春风化雨的熔炉。一个学校如果有井然有序的教学环境,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校纪,优美整洁、文明礼貌的校园环境,严谨刻苦、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心理环境,对教师和学生的成长进步无疑会产生有力的群体促进效应,而这种软性、无形的促进作用,是学校各项硬性规章制度所无法企及的。
二、培育与不断完善学校精神
1. 学校精神的建设离不开校长,更离不开团队精神的打造。一个具有优秀精神品格的校长,会感染每一个成员,会提升成员的思想境界。校长的引领作用是首要的条件,但团队精神的建设更为重要,因为学校精神是优秀文化的长期积淀,是全体成员共同价值观的体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学校应培育教师团队精神,营造和谐的合作氛围。陶行知先生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作为校长,应该勇于担当,做好学校精神引领者的角色。
2. 团队精神的打造关键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并使精神的力量变成现实的力量。学校精神说到底就是一种团队精神,一旦形成就会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展示出强大的内聚力,能把学校所有成员都团结在这面精神旗帜下,真正发挥鼓舞士气、凝聚师生力量的作用;能使群体的每个成员产生一种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为实现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服从群体、服从大局;能使学校每个成员都产生强烈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具有主人翁意识和荣誉感,觉得自己的进退荣辱与群体息息相关,(下转第66页)(上接第18页)整个群体成员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精神立校也好,建设特色学校也罢,关键是能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使每位教师都能用“心”地工作。一个有事业心的教师,首先应安心从教,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准确判断是非曲直,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和工作之中。其次应爱校如家,关心学校的发展。因为学校是教师的工作岗位,是教师整个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发展、事业的兴旺和每位教师息息相关。同时学校的发展也为教师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为教师成长和施展个人才华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
三、提炼和形成本校办学特色
1. 准确定位并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目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要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整体趋势,根据本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与特点,选择和确立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目标。只有这样,学校发展规划目标才能有效地引导学校的发展方向,并有效地指导学校各项工作的展开。
2. 提炼和形成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深层的目的追求是建设和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任何一所学校,在其常规工作的背后都隐含着这所学校特有的文化基质,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思维方式、精神状态以及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表现。对于人的发展而言,有时候这种文化的影响比显性的知识更加明显。必须有意识的设计,整合学校各种要素和资源,挖掘学校内在的发展潜力,使学校的深层文化凸显出来,使它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长久的可持续的内在驱动力。
有效地提升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精神境界是精神立校的根本和关键。陶行知先生在《我之学校观》一文中说到:“高尚的精神如同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一样,是取之无尽,用之无穷的。……精神是不靠钱买的。精神是在我们身上,我们肯放几分精神,就有几分精神。不关有没有钱,只问我肯不肯把精神放出来。”就一个学校而言,每个师生精神释放的程度决定了群体精神的力量大小。倘若每个人都肯把精神释放出来,就能达到精神立校,就能彰显办学特色。所以,团队精神建设着重点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并通过教师队伍释放出的精神力量拉动全校成员进步,使整个校园营造出浓郁的人文精神和氛围。
责任编辑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