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侠风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bao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墨家曾是春秋战国时期与儒家齐名的显学。虽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墨家不曾被钦定为官方哲学,对雅文化的影响微弱些,但是墨学的精神却强烈地渗透到俗文化,特别是侠文化中去了。可以认为,中国侠士的崛起是与墨学的诞生分不开的。从可以做官而不肯为仕即为隐士的标准衡量,侠隐之士的确大量存在于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舞台。但我们的笔触只能撷取这一历史文化现象中的点滴而已。
  ◎兴利除害的人格
  当代有位青年学者在关照中华民族理想人格时,认为墨家的赖力仗义的人格理想,与儒家“内圣外王”、道家顺天的人格理想可鼎足而三。这一概括大抵是不错的,不过在具体的界定上还须修正。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平等主义。墨子说“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即打破了富贵与贫贱的阶级差别的鸿沟,而用以填平贵贱鸿沟的方法是“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政治思想。墨子认为“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所以,“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害,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如此,天下则治也。
  从这一天真的理想主义出发,墨子提出了他的理想人格:“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什么是天下之害?大国攻小国,大家乱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等,都是当铲除的害;而天下之利,则是视人之国如己国,视人之家如己家,视人之身如己身,饥者食之,寒者衣之,病者侍养之,死者葬之等兼愛互利的善事。这种兴利除害的主张,正是后世游侠扶弱除强、劫富济贫、见义勇为的人格信条和主要内容。
  由于战国时代是一个暴力、智力竞争的时代,所以墨子强调以自身的强力除害:“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荣,不强必辱”,“强必饱,不强必饥”,贤良之人之所以能上得王公大人之赏,下得万民之誉,岂是天命,以其有力也。此强力论一反“命富则富,命贫则贫”的儒家传统论调,成为陈胜“帝王将相宁有种乎”革命口号的先声。但同时,墨子又强调以义兴利“万事莫贵于义”,“兼即仁矣,义矣”。不过这里的仁义与儒家的仁义有无尊贱等级和有尊贱等级、功利主义和无功利主义的差别。如此,赖力仗义便构成了墨家“兴利除害”人格理想的实践方面的准则。
  ◎摩顶放踵利天下
  墨子“兴利除害”的人格理想与实践上的赖力仗义,带有强烈的自我牺牲精神,并直接形成“杀己以利天下”的侠士之风。后期墨家把墨子倡导的这种人格概括为“任”:“任,士损己而益所为也”;“任,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急”。旧注或以“任侠”解之,指以强力、财物急人所急,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扶持正义,铲除斜恶。
  墨子本人正是这样任侠的身体力行者。公输盘为楚国造成攻城的云梯,将用来攻打宋国。墨子风闻此事,认为楚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是“伤义”,便从齐国出发,奔走十天十夜,赶到楚都郢去排纷解难。劝谏楚王不成,又说服公输盘。墨子解衣带设为城池,脱衣设作机械,九次瓦解了公输盘假设的攻城之计。最后,公输盘攻城之机械用尽,而墨子守城之器有余。公输盘不甘心地说:“我知道如何对付你了,但我不说。”墨子轻松一哂,接口说道:“我知道你如何攻我了,我亦不说。”在旁一直观战的楚王听了两人的哑谜,疑惑了,墨子说:“公输盘之意不过是杀我。杀了我,就没有人替宋国守城了。但他没想到,我的徒弟禽厘等三百人,已经用我设计的守城之器,在宋城上坐以待攻了。故虽杀我,不能绝守城之方!”楚王恍然大悟,折服道:“我不攻宋国了。”
  《墨子·公输盘》篇记载这段故事之后,又大有深意地带了一笔:“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也。”墨子只是出于除天下之害的义而赴汤蹈火去止楚攻宋的,并非衔君命出使。他对宋国的存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却功成不图报,甚至宋国人无一知晓。他像一位正义的守护神,在默默地行使自己的责任。如果说墨子兴利除害的义举是入世者的行为,那么他“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心态,则是一种脱俗隐逸人格的折射。
  于是,我们看到了侠与隐的结合,墨子成为侠隐人格的原型。对墨子的种种侠义行为和崇高人格,孟子由衷地赞美:“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为天下之利用,墨子不惜磨秃头顶,走破脚跟。庄子说墨子“生不歇,死无服,桐棺三寸而无椁”,是节厉苦行者,但也钦佩其人格的高尚:“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天下之好,即好天下之利。清代大学者王夫之于庄周文末下一断语:“今世为天主教者近之。”意谓墨子精神乃宗教之禁欲主义与信念的坚定信奉者。但孟、周、王诸大师都忘了一个“隐”字。
  编辑/徐展
其他文献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贵在知己之非。尺有短长人有善恶,观照当下人心,利己自私者眾多。自然环境的恶化、社会人心的浮躁、重利轻义的物化,处处印证人类处于转型的裂变之中,而一切善念的转化都源自知非之心。不惑之年,人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越来越明白己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能内观己非,是弃恶从善的开始。凡利于众生的即善,凡利于自己的即恶,我们几十年的人生似乎都活在自己的圆圈之中,从未想过太多自己利益之外的空气、
期刊
一说起道,人们都认为很高深,但在庄子眼里,道也可以在瓦砾中,甚至在屎溺中。其实,道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道,是自然的,天性的,规律而变化的,因为存在着时空与个人之间的差别,可以说,任何对《道德经》的注解讲说,都已经或多或少地偏离了老子原来的本义,就如老子所说的道,也已偏离道本身一样。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佛门常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般若是梵语音译,指无上的大智慧。就老子本身而言,他
期刊
新朝末期,天下大乱,各路义军为争夺天下展开了厮杀。这一年,更始帝刘玄派柱天将军李宝率军攻打舞阴县,有一个李姓大户占据着城池,绿林军久攻不下。李宝见来硬的不行,便派人晓以利害,展开了思想攻势。李氏的首领对绿林军极不信任,回答说:“我听说宛城赵家唯一的孙子名叫赵熹,他为人讲信用,闻名南阳。如果他能够前来,我们就开门出降。”  刘玄听说此事,急忙命人征召赵熹。在他的想象中,赵熹一定是个头发花白,在当地德
期刊
自试香方以来,偏爱文人香,也就更偏好弥漫着大夫清致的宋代香。除了看重文人生活的朴素清雅有情趣,也感于文人香的选材严谨,配伍精妙,更符合“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初衷。  香事及宋,已从宗教祭祀皇家贡物走向了日常生活。从宋代史书到小说的描述都可看到香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已十分密切,香不仅用于宗教供奉,也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更与斗茶、插花、挂画并为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宋人评香,以清为
期刊
“直”在孔子以至儒家思想体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而过去研究孔子思想的人,对这一范畴似乎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一下孔子“直论”的内涵及其人格意义。  ◎“直”的内涵  “直”的基本含义是正直,其反义词是“枉”。枉即邪,即扭曲、不正。孔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不解其意,子夏解释说:“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舜举
期刊
醒獅国学导师寄语
期刊
题记:知名学者余秋雨评价白燕升:“一个真正的内行,一个够资格的剧评家。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从他那里听到了一种很专业的声音,看到了一种很诚恳的眼光。”。  在白燕升出专辑的时候,同样是著名主持人的白岩松为新专辑写了这样一段序:“我想,我是羡慕燕升兄的,当内心的情感需要表达的时候,他拥有着比我们更丰富的武器,一方面是戏曲,连接着千百年间,中国人心中那些百转千回的情感;另一方面是歌声,借助着现代的技术
期刊
编辑您好:现在网上有很多“应用国学”的讲座,我也想参加这样的学习班给自己充充电,但是很多人都在跟我说国学、传统文化这种东西都是陶冶性情、加深底蕴的,见效慢,是这样么?另外,国学跟应用国学有什么区别呢?请您解释一下,谢谢。  访客/郎商  编辑回复:国学和应用国学的区别在于:国学的范围很大,应用国学则是根据不同的需求将国学经典中的各种理论细化,联系实际进行讲解。学习国学,除了阅读常识性的经典还可以根
期刊
胡适与周作人的交谊,始于“五四运动”,终于“七七事变”。在此期间,两人诗文往还,留下许多诗篇,“诗生活”可谓鲜活生动,至今读来还意趣盎然。1917年初,在家乡绍兴教书的周作人,首先从其兄鲁迅寄来的《新青年》杂志上读到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等文,对其中“今日当以白话文为正宗”的主张大为赞许。4月间,周作人到北京大学任职,又从文科学长陈独秀处得知留美青年胡适的若干详情。9月,胡适应聘进北大,在一偶然场合
期刊
近年来,“国学”成了一个热词,似乎全社会都在谈国学、学国学、讲国学。可是,国学到底是什么,它从何而来又到往何处,它对于我们的社会又有怎样的意义?  一、国学的兴起  近年来国学兴起的标志,大概要数中国人民大学于2001年9月树立起孔子像,并于2005年建立国学院。北京大学随后亦有此举。随后几年时间里,武汉大学设立了国学博士点,清华大学的国学研究院也重建起来。趁着这股潮流,众多民国时期创刊的国学杂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