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除了用语言和学生交流,还用动作和表情与学生交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借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特点使肢体语言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善用肢体语言能使语文课堂亮丽起来。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善用肢体语言呢?我就从以下几点来简要地谈谈。
一.丰富的表情
语文课程具有鲜明的人文性,语文的情感熏陶和潜移默化正是最好的德育方式。这一方式的实践有赖于朗读课文。记得徐世英先生是这样理解讲解和朗读的:“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赋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贯、显现。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直接领略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情感,进而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基调。我在朗读《天净沙·秋思》时面部表情就比较严肃,并通过语气的变换渲染悲凉的气氛。
二.无声的眼神
一位名人曾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的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能折射出人们心灵深处内在的东西。老师如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课堂效果就不同,会艺术地应用眼神,对教学确实有很大帮助,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察言观色,审视、洞悉学生,以便于及时捕捉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思路和进度。故教师的眼神要使学生感到亲切中有严肃、肯定中有期待、否定中有鼓励、容忍中有警告。我的学生常说:“我们老师的眼睛会说话。”至于说的是鼓励、是表扬还是批评,个中滋味学生自会明白。
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目光变化时要自然、亲切,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和尊重。面对学生的时候,教师始终保持目光明亮,神采奕奕,切忌暗淡无光,昏昏欲睡。
三.简单的手势
生动、有效的手势是学生眼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当学生回答问题答得好时,我就翘起大拇指,以示夸奖。当某个学生缺乏自信时,我用手轻轻地拍一下他的肩膀,他能感受到信心和勇气。讲解课文时,《春》一文中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讲“钻”时,我用右手食指做了一个缓缓向上的手势,学生就能体会到小草的生命力的顽强。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做了一个古人拱手作揖的姿势,引导学生看手臂的形状,直观地理解“拱”的意思。简单的手势却能使整节课满堂生辉,获得了意外的授课效果。
手势的使用必须规范、准确,运用得恰到好处。要与口头语言协调一致、与所表达的内容协调一致。如畅谈理想、展望未来、讴歌光明和鞭鞑黑暗时,手势就具有象征性、情感性,动作幅度和力度应强烈些。而在叙述事情、分析比较和说明道理时,动作则应轻快舒展、流畅自然,幅度和力度不宜过大。这样内外一致,相得益彰,会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手势姿态的表现力,提高教学的效果。正确的手势能达到默契、协调、心灵沟通的目的。手要有艺术感染力、有韵律感、有指挥家的风范,并将这感觉通过手的作用,自如地传给每一个学生,使它们在视觉上产生一种美感,内心上产生一种动感。
四.高雅的形象
语文教师的形象不是个人的私事,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应该精力十足,服饰得体。每当我走上讲台,所有的烦恼都抛之脑后,从心底涌起一股力量,以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出现在学生眼前,使语文教育成为生命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表现出对生命的执著和对健康的热爱,给学生做榜样,和他们一起树立健康生存的生命观。而服饰具有审美的价值,能够体现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本质理解,在学校中也成为交流感情的一个通道,成为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载体之一。语文教师要用端庄高雅的穿着向学生展示出深刻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语文教育不仅是一种智力投入,而且是教师整个人体的参与,应当认识到躯体是教学技术行为的载体,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的一个教育载体,人体同样具有教育功能。”语文教师应当注意教学中的面部表情、动作,善于控制自己的身体姿势、站立位置、手势等肢体语言,学会使用自己的“目光”,充分发挥目光的教育功能,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亮丽起来。
顾名龙,教师,现居江苏射阳。
一.丰富的表情
语文课程具有鲜明的人文性,语文的情感熏陶和潜移默化正是最好的德育方式。这一方式的实践有赖于朗读课文。记得徐世英先生是这样理解讲解和朗读的:“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赋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贯、显现。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直接领略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情感,进而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基调。我在朗读《天净沙·秋思》时面部表情就比较严肃,并通过语气的变换渲染悲凉的气氛。
二.无声的眼神
一位名人曾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的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能折射出人们心灵深处内在的东西。老师如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课堂效果就不同,会艺术地应用眼神,对教学确实有很大帮助,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察言观色,审视、洞悉学生,以便于及时捕捉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思路和进度。故教师的眼神要使学生感到亲切中有严肃、肯定中有期待、否定中有鼓励、容忍中有警告。我的学生常说:“我们老师的眼睛会说话。”至于说的是鼓励、是表扬还是批评,个中滋味学生自会明白。
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目光变化时要自然、亲切,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和尊重。面对学生的时候,教师始终保持目光明亮,神采奕奕,切忌暗淡无光,昏昏欲睡。
三.简单的手势
生动、有效的手势是学生眼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当学生回答问题答得好时,我就翘起大拇指,以示夸奖。当某个学生缺乏自信时,我用手轻轻地拍一下他的肩膀,他能感受到信心和勇气。讲解课文时,《春》一文中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讲“钻”时,我用右手食指做了一个缓缓向上的手势,学生就能体会到小草的生命力的顽强。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做了一个古人拱手作揖的姿势,引导学生看手臂的形状,直观地理解“拱”的意思。简单的手势却能使整节课满堂生辉,获得了意外的授课效果。
手势的使用必须规范、准确,运用得恰到好处。要与口头语言协调一致、与所表达的内容协调一致。如畅谈理想、展望未来、讴歌光明和鞭鞑黑暗时,手势就具有象征性、情感性,动作幅度和力度应强烈些。而在叙述事情、分析比较和说明道理时,动作则应轻快舒展、流畅自然,幅度和力度不宜过大。这样内外一致,相得益彰,会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手势姿态的表现力,提高教学的效果。正确的手势能达到默契、协调、心灵沟通的目的。手要有艺术感染力、有韵律感、有指挥家的风范,并将这感觉通过手的作用,自如地传给每一个学生,使它们在视觉上产生一种美感,内心上产生一种动感。
四.高雅的形象
语文教师的形象不是个人的私事,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应该精力十足,服饰得体。每当我走上讲台,所有的烦恼都抛之脑后,从心底涌起一股力量,以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出现在学生眼前,使语文教育成为生命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表现出对生命的执著和对健康的热爱,给学生做榜样,和他们一起树立健康生存的生命观。而服饰具有审美的价值,能够体现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本质理解,在学校中也成为交流感情的一个通道,成为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载体之一。语文教师要用端庄高雅的穿着向学生展示出深刻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语文教育不仅是一种智力投入,而且是教师整个人体的参与,应当认识到躯体是教学技术行为的载体,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的一个教育载体,人体同样具有教育功能。”语文教师应当注意教学中的面部表情、动作,善于控制自己的身体姿势、站立位置、手势等肢体语言,学会使用自己的“目光”,充分发挥目光的教育功能,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亮丽起来。
顾名龙,教师,现居江苏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