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核心素养教学要求的出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提出了相关要求,各个学科在依托核心素养对教学目标做出了调整的同时还提出了新要求。2017年,我国颁发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我国的语文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需要从四个方面完成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即: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研究从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并从运用现代汉语搭建文言桥梁、注重教学过程培养创造思维、分析文本内容培养文言审美、积累文化知识提升文化修养四个方面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 引言
文言文中蕴含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优秀文化得以传承至今的重要载体。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文言文在高中教中的比重越来越高,考试的分值也越来越高,不难看出,文言文在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以及文化传承中的地位都非常重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我国的文言文教学现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由于文言文本身晦涩难懂,与当代隔着久远的时间,加之许多语文教师的个人素养不够高,教学方式存在问题以及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心理等因素,让文言文的价值得不到真正展现,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需要调整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确保教师教得顺畅,学生学得也顺畅,通过文言文教学落实语文教育的核心素养。
二、 高中文言文教学问题
(一)学生缺乏认知,学习习惯较差
文言文是古代先人的智慧结晶,距今有几千年的时间,且内容较为陈旧,对于当代高中生来说无法提升学习兴趣。当今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学生接触的也都是新鲜的花样百出的词汇和事物,在这些新奇且充满趣味的事物面前想要沉浸在文言文中静心钻研确实有一定难度。文言文对高中生来说只是在语文课程中的学习内容,如果语文教材中没有涉猎,那么他们是不会掌握文言文知识的。所以,学习文言文对于当代高中生来说无异于一种来自教材的禁锢,由于教材中写了,考试要考,老师让学,所以就要学。在这种心态下学习文言文知识,不仅丧失了学习动力,更不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
另外,许多高中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在教师的要求下完成对新知识的预习。因此,在上课的时候许多学生都是茫然的,很难跟上老师讲课的步调,只是机械性地跟随老师进行记忆,老师说什么就记什么,甚至没有任何主观思想,只是单纯地听讲、记笔记,长此以往,学生必然失去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课前不预习,课下不巩固,没有理解文章的内涵而强制记忆,时间一久必然会全部遗忘,不仅无法积累文言文知识,更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教师探索不足,教学方式陈旧
身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师风师德行,还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贯通古今,旁征博引,才能让课堂更生动,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内容。由于文言文时代久远,所以语文教师需要对其中涉及的背景、身世、时代等都要了解,才能更精确地将文章思想传达给学生,这正是“知人论世”的价值所在。随着教学压力的增加以及教学检查与教案编写等任务的加重,教师的时间被严重压缩,很少有看书提升自己的时间。在提倡教学中,看的书都是配套教学内容的参考书,思想被限制,缺乏创新性与创造性,不利于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陶冶思想情操。
同时,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会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字词句的解释翻译以及文章背诵方面。长久处于这种教学方式下,文言文教学一直都保持着传统的串讲翻译,简单理解思想情感的教学方式,毫无新意。应试教育突出表现为两年学完课程内容,第三年进行复习训练,在高考的压力下着重对学生训练,练习解题能力与解题套路,每天机械地进行试题练习……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方式严重缺乏科学性,分数虽然能看出一个人的能力,但是却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文学素养与文学审美能力。教师应立足于全体学生,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各种智力,这样才能有效落实核心素养,避免培养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
(三)文本晦涩难懂,难以解读理解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所使用的书面语言,从文言到白话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所以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表达上与现在人们交流和书面所用的语言都有较大差距。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成了晦涩难懂、不好学的代名词,老师教得困难,学生学得也困难。
首先,从构成文言文的字词方面看,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文字除了有本义还逐渐演变出了引申义,所以现在的文言文中很多文字除了本义引申义外,还有与现在白话意思一致的文字。作为现代汉语的源头,极易产生望文生义的误解;其次,是语法变化方面,在文言文中有使动用法、为动用法、意动用法、词类活用等各种形式,无形中增加了学习难度。学生往往会因为理解不了词性的变化而不知如何断句,由于不懂特殊句式所以不知道整个句子的意思,所以也无法深度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最后,是历史文化背景。文言文用词简洁明了,追求实用性,拥有形散神不散的特征。每一篇文章都有着相同或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因作者自身的经历或心性的不同传达着不同的思想情感,表达古代圣贤的品质,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以,由于对历史了解不深,缺乏对作者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艰难。
(四)教育理论不当,大纲定位偏差
我国的教育理论一直受到国外教育的影响,从欧美语法到凯洛夫再到美国行为主义让我国的教育界吸收了许多教育理念。21世纪初期,人本主义的出现与构建让教育界对先前所借鉴的经验提出了质疑,同时对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教学框架进行了界定。但是目前我国的新课程标准与人本主义又产生了偏差,因为语文教育的独特性很难与某种教育理念相融合。另外,文言文自身带有民族性,与国外理论的融合会显得格格不入,文言文教学应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的教学方式。 从1956年到2017年之前我国颁布了四次课标改革,对于文言文教学目标的要求从“能够理解和欣赏文言文作品”到“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再到“能够借助注释阅读浅易文言文”。通过教学目标的改变,可以看出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一直在降低标准,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体会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从“借助注释阅读浅易文言文”到“体悟民族精神”的目标制定,并没有要求教师去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思辨能力。直到2017年新课标明确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才令审美、思辨、语感等能力得到发展,架起了文言文学习的桥梁。核心素养与文言文教学的融合,不仅是教育界对教师提出的标准,更是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每位教师都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与时俱进。
三、 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一)运用现代汉语,搭建文言桥梁
许多高中生对文言文存在畏难心理无法提升学习兴趣是因为文言文年代较为久远,与现代汉语间的差距较大,但是现代汉语中仍有一些文言用语。
比如:在生活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汇,像之乎者也这种词汇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组合词中却非常普遍。比如:之所以、之后、或者等;另外,文言文中的一些句法使用与现代汉语也高度相似。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现代汉语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知识与内容,搭建现代汉语与文言文的桥梁。比如:文言文中有许多经典成语被沿用至今,像:栉风沐雨、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有固定的句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句式。比如:被动句式成语:受制于人、为名所累;省略句式成语:防患未然;宾语前置式成语:惟命是从、惟利是图;状语后置式成语:严于律己……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成语为学生搭建文言文学习的桥梁,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成语储备,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困难句式。同时,现在汉语中的许多双音节词汇也是建立在文言单音节基础上的,比如:“宴请”是名词作状语的典型词汇、“热饭”为使动用法、“厚道”是意动用法、“言欢、话别”为名词作动词用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对这些词汇的积累和运用,通过学生熟悉的现代汉语去完成对文言文的学习与领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教学过程,培养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是以联想、感知、记忆、思考等为基础,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重点培养学生的一种思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创造性人才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对文言文来说,其本身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汉语有非常大的差距,对于学生来说,用现代汉语写文章是力所能及但是用文言文进行创作则显得有些过分为难。所以,培养学生的文言创造思维,应关注创造的过程而非结果。
培养学生对文言创造的兴趣是培养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选文都是适合学生仔细品读仔细揣摩的篇章。比如:学习《出师表》后,学生会被作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谏技巧所打动;学习《过秦论》类议论文后,学生会体会到古人缜密的思维逻辑和高超的表达技巧。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钦佩心理安排写作任务,让学生尝试用文言文书抒发心中的敬仰之情。文言文中还有许多抒情散文,朗朗上口,广为流传,像《滕王阁序》《岳阳楼记》《项脊轩志》等都是作者借助特定的景物或用典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叙述苦闷。但是由于文言文用词精简,学生通常无法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美景,也无法体悟是在借助景物、典故来抒发情感。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想象自己与古人一道游览美景,并对文中景物的描写进行扩充,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
(三)分析文本内容,培养文言审美
文言文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保留至今,并逐渐衍生出现代汉语,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文言文中蕴含着许多“美”的元素,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审美。
首先,是语言文字美。文言文讲究对仗工整、平仄韵律,特别是骈体文,读起来朗朗上口,用词工整,语言优美,加之古人的引经据典和修辞手法令其中的韵味更加丰富,比如《滕王阁序》中就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式;其次,是人物的形象美。人物的形象美也是文言文中的重要审美元素,比如《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刻画了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像《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太子丹、秦王,《鸿门宴》中的项羽和刘邦……司马迁紧抓人物的性格特征,让一个个形象丰满的人物跃然纸上。项羽是司马迁描写最多的一个人物,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形象,因为秦军主力被他击败,各路诸侯都听命于他,承认他的“霸主”地位,入关后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立即决定进攻;但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便放弃了进攻打算。《鸿门宴》将这种既凶残又仁慈的矛盾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再次,是自然景色美。文言文中描绘了许多自然风光,通过语言仿佛可以跟随作者遍历祖国河山,比如《赤壁赋》中的月下赤壁,《醉翁亭记》中的山间四时……最后,是思想情美。文言文的学习一定要建立在古人的思想之上,培养对思想感情的认知,增强文言思想审美能力。比如描写思念故人的《项脊轩志》,排解失意人生抒发豁达胸襟的《赤壁赋》……教师应借助高中生思想新奇大胆和敢于质疑的特征,立足于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文言审美。
(四)积累文化知识,提升文化修养
文言文将我国的民族文化与优秀文明记录并传承至今。古代社会的礼仪制度、古人管制称号等文化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完善,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应该将这些财富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知识,强化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比如《滕王阁序》中“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教師可以向学生普及弱冠在古代指男子二十岁左右。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要到宗庙行加冠,冠礼由父亲主持,加冠后贵宾宣读并赐予一个与之德行相当的字。在教学过程中延伸相关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还能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言文包括文言、文学、文章、文化四个方面。文言文教学着力点应在文化方面,通过对文言用语的品读、对章法的考究以及句式的研究认识文化、理解文化并传承文化。比如《逍遥游》中体现了庄子超脱自由的人生观,《离骚》抒发了屈原的爱国情怀,《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对生命的态度以及超越生死的洒脱……这些蕴藏于文言文中的道德与高尚人格以及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是学生应当学习并内化的精华,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更是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不可只教表面文章,而忽视了对精神的教育与传承。
四、 结语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发散学生思维,培养文学素养,提升文学审美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蕴含着大量古人的优秀思想与道德修养还有令人钦佩的浩然正气,都是当代学生应当学习和弘扬的文化精髓。目前,我国各科的教育教学都贯彻落实了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语文教学更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我国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言文都是文言文中的精品文章,是教育界专家们千挑万选的古代文学精华。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文言文积累大量的优秀文化与文学知识,同时还可以提升语言逻辑水平,培养对文学的审美与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金秋.高中文言文简约化教学模式的建构[J].课外语文,2018(9):46.
[2]黄蕾.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阅读与文化传承[J].基础教育参考,2018(5):65-67.
[3]张旭,韦冬余.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学习新探[J].语文建设,2018(6):4-8.
[4]阴智强.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新课改创新思维培养分析[J].课外语文,2018(6):106.
[5]唐金燕.语文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文言文情境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30):69-70 82.
[6]徐永芹.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
巫妩,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 引言
文言文中蕴含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优秀文化得以传承至今的重要载体。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文言文在高中教中的比重越来越高,考试的分值也越来越高,不难看出,文言文在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以及文化传承中的地位都非常重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我国的文言文教学现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由于文言文本身晦涩难懂,与当代隔着久远的时间,加之许多语文教师的个人素养不够高,教学方式存在问题以及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心理等因素,让文言文的价值得不到真正展现,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需要调整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确保教师教得顺畅,学生学得也顺畅,通过文言文教学落实语文教育的核心素养。
二、 高中文言文教学问题
(一)学生缺乏认知,学习习惯较差
文言文是古代先人的智慧结晶,距今有几千年的时间,且内容较为陈旧,对于当代高中生来说无法提升学习兴趣。当今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学生接触的也都是新鲜的花样百出的词汇和事物,在这些新奇且充满趣味的事物面前想要沉浸在文言文中静心钻研确实有一定难度。文言文对高中生来说只是在语文课程中的学习内容,如果语文教材中没有涉猎,那么他们是不会掌握文言文知识的。所以,学习文言文对于当代高中生来说无异于一种来自教材的禁锢,由于教材中写了,考试要考,老师让学,所以就要学。在这种心态下学习文言文知识,不仅丧失了学习动力,更不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
另外,许多高中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在教师的要求下完成对新知识的预习。因此,在上课的时候许多学生都是茫然的,很难跟上老师讲课的步调,只是机械性地跟随老师进行记忆,老师说什么就记什么,甚至没有任何主观思想,只是单纯地听讲、记笔记,长此以往,学生必然失去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课前不预习,课下不巩固,没有理解文章的内涵而强制记忆,时间一久必然会全部遗忘,不仅无法积累文言文知识,更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教师探索不足,教学方式陈旧
身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师风师德行,还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贯通古今,旁征博引,才能让课堂更生动,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内容。由于文言文时代久远,所以语文教师需要对其中涉及的背景、身世、时代等都要了解,才能更精确地将文章思想传达给学生,这正是“知人论世”的价值所在。随着教学压力的增加以及教学检查与教案编写等任务的加重,教师的时间被严重压缩,很少有看书提升自己的时间。在提倡教学中,看的书都是配套教学内容的参考书,思想被限制,缺乏创新性与创造性,不利于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陶冶思想情操。
同时,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会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字词句的解释翻译以及文章背诵方面。长久处于这种教学方式下,文言文教学一直都保持着传统的串讲翻译,简单理解思想情感的教学方式,毫无新意。应试教育突出表现为两年学完课程内容,第三年进行复习训练,在高考的压力下着重对学生训练,练习解题能力与解题套路,每天机械地进行试题练习……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方式严重缺乏科学性,分数虽然能看出一个人的能力,但是却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文学素养与文学审美能力。教师应立足于全体学生,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各种智力,这样才能有效落实核心素养,避免培养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
(三)文本晦涩难懂,难以解读理解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所使用的书面语言,从文言到白话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所以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表达上与现在人们交流和书面所用的语言都有较大差距。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成了晦涩难懂、不好学的代名词,老师教得困难,学生学得也困难。
首先,从构成文言文的字词方面看,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文字除了有本义还逐渐演变出了引申义,所以现在的文言文中很多文字除了本义引申义外,还有与现在白话意思一致的文字。作为现代汉语的源头,极易产生望文生义的误解;其次,是语法变化方面,在文言文中有使动用法、为动用法、意动用法、词类活用等各种形式,无形中增加了学习难度。学生往往会因为理解不了词性的变化而不知如何断句,由于不懂特殊句式所以不知道整个句子的意思,所以也无法深度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最后,是历史文化背景。文言文用词简洁明了,追求实用性,拥有形散神不散的特征。每一篇文章都有着相同或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因作者自身的经历或心性的不同传达着不同的思想情感,表达古代圣贤的品质,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以,由于对历史了解不深,缺乏对作者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艰难。
(四)教育理论不当,大纲定位偏差
我国的教育理论一直受到国外教育的影响,从欧美语法到凯洛夫再到美国行为主义让我国的教育界吸收了许多教育理念。21世纪初期,人本主义的出现与构建让教育界对先前所借鉴的经验提出了质疑,同时对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教学框架进行了界定。但是目前我国的新课程标准与人本主义又产生了偏差,因为语文教育的独特性很难与某种教育理念相融合。另外,文言文自身带有民族性,与国外理论的融合会显得格格不入,文言文教学应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的教学方式。 从1956年到2017年之前我国颁布了四次课标改革,对于文言文教学目标的要求从“能够理解和欣赏文言文作品”到“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再到“能够借助注释阅读浅易文言文”。通过教学目标的改变,可以看出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一直在降低标准,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体会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从“借助注释阅读浅易文言文”到“体悟民族精神”的目标制定,并没有要求教师去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思辨能力。直到2017年新课标明确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才令审美、思辨、语感等能力得到发展,架起了文言文学习的桥梁。核心素养与文言文教学的融合,不仅是教育界对教师提出的标准,更是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每位教师都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与时俱进。
三、 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一)运用现代汉语,搭建文言桥梁
许多高中生对文言文存在畏难心理无法提升学习兴趣是因为文言文年代较为久远,与现代汉语间的差距较大,但是现代汉语中仍有一些文言用语。
比如:在生活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汇,像之乎者也这种词汇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组合词中却非常普遍。比如:之所以、之后、或者等;另外,文言文中的一些句法使用与现代汉语也高度相似。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现代汉语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知识与内容,搭建现代汉语与文言文的桥梁。比如:文言文中有许多经典成语被沿用至今,像:栉风沐雨、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有固定的句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句式。比如:被动句式成语:受制于人、为名所累;省略句式成语:防患未然;宾语前置式成语:惟命是从、惟利是图;状语后置式成语:严于律己……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成语为学生搭建文言文学习的桥梁,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成语储备,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困难句式。同时,现在汉语中的许多双音节词汇也是建立在文言单音节基础上的,比如:“宴请”是名词作状语的典型词汇、“热饭”为使动用法、“厚道”是意动用法、“言欢、话别”为名词作动词用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对这些词汇的积累和运用,通过学生熟悉的现代汉语去完成对文言文的学习与领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教学过程,培养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是以联想、感知、记忆、思考等为基础,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重点培养学生的一种思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创造性人才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对文言文来说,其本身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汉语有非常大的差距,对于学生来说,用现代汉语写文章是力所能及但是用文言文进行创作则显得有些过分为难。所以,培养学生的文言创造思维,应关注创造的过程而非结果。
培养学生对文言创造的兴趣是培养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选文都是适合学生仔细品读仔细揣摩的篇章。比如:学习《出师表》后,学生会被作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谏技巧所打动;学习《过秦论》类议论文后,学生会体会到古人缜密的思维逻辑和高超的表达技巧。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钦佩心理安排写作任务,让学生尝试用文言文书抒发心中的敬仰之情。文言文中还有许多抒情散文,朗朗上口,广为流传,像《滕王阁序》《岳阳楼记》《项脊轩志》等都是作者借助特定的景物或用典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叙述苦闷。但是由于文言文用词精简,学生通常无法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美景,也无法体悟是在借助景物、典故来抒发情感。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想象自己与古人一道游览美景,并对文中景物的描写进行扩充,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
(三)分析文本内容,培养文言审美
文言文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保留至今,并逐渐衍生出现代汉语,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文言文中蕴含着许多“美”的元素,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审美。
首先,是语言文字美。文言文讲究对仗工整、平仄韵律,特别是骈体文,读起来朗朗上口,用词工整,语言优美,加之古人的引经据典和修辞手法令其中的韵味更加丰富,比如《滕王阁序》中就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式;其次,是人物的形象美。人物的形象美也是文言文中的重要审美元素,比如《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刻画了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像《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太子丹、秦王,《鸿门宴》中的项羽和刘邦……司马迁紧抓人物的性格特征,让一个个形象丰满的人物跃然纸上。项羽是司马迁描写最多的一个人物,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形象,因为秦军主力被他击败,各路诸侯都听命于他,承认他的“霸主”地位,入关后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立即决定进攻;但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便放弃了进攻打算。《鸿门宴》将这种既凶残又仁慈的矛盾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再次,是自然景色美。文言文中描绘了许多自然风光,通过语言仿佛可以跟随作者遍历祖国河山,比如《赤壁赋》中的月下赤壁,《醉翁亭记》中的山间四时……最后,是思想情美。文言文的学习一定要建立在古人的思想之上,培养对思想感情的认知,增强文言思想审美能力。比如描写思念故人的《项脊轩志》,排解失意人生抒发豁达胸襟的《赤壁赋》……教师应借助高中生思想新奇大胆和敢于质疑的特征,立足于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文言审美。
(四)积累文化知识,提升文化修养
文言文将我国的民族文化与优秀文明记录并传承至今。古代社会的礼仪制度、古人管制称号等文化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完善,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应该将这些财富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知识,强化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比如《滕王阁序》中“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教師可以向学生普及弱冠在古代指男子二十岁左右。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要到宗庙行加冠,冠礼由父亲主持,加冠后贵宾宣读并赐予一个与之德行相当的字。在教学过程中延伸相关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还能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言文包括文言、文学、文章、文化四个方面。文言文教学着力点应在文化方面,通过对文言用语的品读、对章法的考究以及句式的研究认识文化、理解文化并传承文化。比如《逍遥游》中体现了庄子超脱自由的人生观,《离骚》抒发了屈原的爱国情怀,《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对生命的态度以及超越生死的洒脱……这些蕴藏于文言文中的道德与高尚人格以及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是学生应当学习并内化的精华,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更是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不可只教表面文章,而忽视了对精神的教育与传承。
四、 结语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发散学生思维,培养文学素养,提升文学审美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蕴含着大量古人的优秀思想与道德修养还有令人钦佩的浩然正气,都是当代学生应当学习和弘扬的文化精髓。目前,我国各科的教育教学都贯彻落实了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语文教学更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我国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言文都是文言文中的精品文章,是教育界专家们千挑万选的古代文学精华。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文言文积累大量的优秀文化与文学知识,同时还可以提升语言逻辑水平,培养对文学的审美与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金秋.高中文言文简约化教学模式的建构[J].课外语文,2018(9):46.
[2]黄蕾.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阅读与文化传承[J].基础教育参考,2018(5):65-67.
[3]张旭,韦冬余.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学习新探[J].语文建设,2018(6):4-8.
[4]阴智强.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新课改创新思维培养分析[J].课外语文,2018(6):106.
[5]唐金燕.语文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文言文情境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30):69-70 82.
[6]徐永芹.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
巫妩,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