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本文通过对自己所教班级学生写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从素材积累的方法入手,分别从教材、课前活动、写作课三方面总结出相应的方法和实施措施。
【关键词】作文写作 教材运用 课前活动 作文教學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平时头脑空空,临场作文自然“无米下锅”。因此,要使学生不怕写作文,甚至喜欢写作文,首先就是让他们写作时有话可说,心中有素材做支撑,这就要求学生大量积累素材。一说到积累素材,很多人都会说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摘抄、勤练笔的好习惯,只要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无数次地告诉学生平时要多观察,多积累,多体会,摘抄一些精彩的片段,把所学课文内容当素材积累,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可往往事与愿违,一次又一次,学生的习作还是不尽人意,错别字满篇,词不达意,语句不通,列举事例不恰当,说服力不强。究其原因,我们的学生自制力差,自学观念不强,把老师的话当作耳边风,老师提出的要求根本就没落实。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收集作文素材的习惯。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觉得从下面几方面来做,效果比较显著。
一、善用课文内容作论据。
我们学过的课文当中,有不少的人和事都可以信手拈来,恰当的运用在作文当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学生却往往忽略了这一方便又实惠的积累素材的途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告诉学生文中哪些内容可以用做哪一类的素材。例如,我在讲授《离骚》时,让学生积累下面的素材:
屈原投江。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峰,绝妙的音乐多是悲壮的旋律。而高尚的情操却在壮烈的牺牲中。屈原面对楚国上下昏庸,郢都破灭,没有卖国求荣,而是凭着一颗“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忠肝义胆,与楚国共存亡。他将国家兴衰置于自己得失之上,这种精神永远激励着爱国志士,鞭挞着卖国之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屈原投江是一曲壮烈的悲歌,一捶击破昏暗的响鼓,一声震撼历史长河的惊雷,屈原是矗立于人类心中的永远丰碑。(可用于“爱国”话题)
在讲授先秦诸子散文中的《老子》的篇章时,让学生积累这样的素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需要不懈地努力奋斗。
老子告诉我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李贺虽只活到27岁,但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他的成功在于积累。他随身携带锦囊,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将纸片拿出来整理。这样就积累了许多创作素材,最终成为一位著名诗人。(可用于“积累”话题)
二、利用课前三分钟积累素材
从教十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让一个或者两个学生提前在黑板上抄一段优美文字、一首诗歌,或者一句名人名言、一组对联等等,然后让学生对自己所抄写的内容做点评、赏析,或者谈谈对自己的启示,也可以上讲台来讲个小故事、作即兴演讲,或向台下同学提问,形式不拘一格,只要能锻炼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并为大家积累素材就行。同时,要求每个同学准备一个摘抄本,把黑板上同学抄的内容分类抄在本子上。例如:
一个学生抄了这样一段话:“无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无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启示:这段话告诉我们做事要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努力去做好,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我就让学生把这段话抄在关于“恒心”类的材料中。
还有一个学生抄的是:“笑看失败,看出一种能力;笑看失败,看出一种稳重;笑看失败,看出一种冷静;没有永久的成功,也没有永久的失败,人要越挫越勇,不成熟的尝试永远胜过胎死腹中的策略。”我就让学生这段话抄在关于“勇气”,“坚强”类的材料中。
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积累的素材肯定不少,老师再利用作文课堂引导其进行有效的运用,学生作文水平自然会慢慢提高的。
三、利用写作课创作素材。
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没精打采,面对布置的作文题目,更是忧心忡忡,惶惶然不知所措,老师像讨债一样三番五次要作文,大部分学生为了应付,乱写一气来交差,少部分同学干脆抄一篇来交差。与其这样做无用功,还不如让学生先做片段练习,等写作的基本能力具备之后再写整篇习作。
我在教学中改变了以前的只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完成后交与老师批阅的模式,而是每次从一个方面入手,让学生写三、四个片段,按所写内容提出不同要求,规定字数。比如,写人物形象时,要求写一位亲人、老师或朋友,在描写过程中至少要用两种修辞手法并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每个片段不少于260字;写议论性散文时,我要求学生从社会关注、成长励志、道德修养三个方面入手,分别写三个片段,要求举例论证,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准确,每个片段不少于300字。通过这样的练习,我发现学生的作文进步很快,虽说写的只是片段,但无论在语言结构方面,还是思想内容上都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例如,一个学生写了这样一个片段:一天傍晚,有个人在沙滩上边散步边想:我要是有辆新车该多走运呀,我要是有一栋大房子就好了,我要是有份好工作、有个好妻子那才幸福呢。
这是,他的脚踢到一袋石头,他捡起来,把里面的石头一块一块地扔到海里,一边扔一边想,我要是有……当剩下最后一块石头的时候,他决定把它放在衣兜里带回去。到家仔细一看,他才发觉,那块石头是块十分宝贵的钻石。大家可以想象他在无意之中把多少钻石抛向了大海。
我们当中又有多少人,在期盼和梦想得到我们认为美好而珍贵的财富的时候,完全忽略了身边的宝贝。看看你的周围,你会发现你是多么幸运,幸福就在你身边,而你却全然不知。一块小石头可能是一块宝贵的钻石。我们的每一天都是一件珍品,不可替代,要懂得珍惜和利用它。如果你忽略了,把它们一块块地抛向大海,那就永远也找不回来了。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积累素材的方法,但我觉得对于我们当地的学生学习自主性比较差的实际情况,这三个方法效果还是比较显著些。总之,要写好作文,不是凭一朝一夕的功夫就可以,这就要学生既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能力的培养,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材料的积累。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用自己的手写出自己最诚挚的心!
【关键词】作文写作 教材运用 课前活动 作文教學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平时头脑空空,临场作文自然“无米下锅”。因此,要使学生不怕写作文,甚至喜欢写作文,首先就是让他们写作时有话可说,心中有素材做支撑,这就要求学生大量积累素材。一说到积累素材,很多人都会说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摘抄、勤练笔的好习惯,只要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无数次地告诉学生平时要多观察,多积累,多体会,摘抄一些精彩的片段,把所学课文内容当素材积累,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可往往事与愿违,一次又一次,学生的习作还是不尽人意,错别字满篇,词不达意,语句不通,列举事例不恰当,说服力不强。究其原因,我们的学生自制力差,自学观念不强,把老师的话当作耳边风,老师提出的要求根本就没落实。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收集作文素材的习惯。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觉得从下面几方面来做,效果比较显著。
一、善用课文内容作论据。
我们学过的课文当中,有不少的人和事都可以信手拈来,恰当的运用在作文当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学生却往往忽略了这一方便又实惠的积累素材的途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告诉学生文中哪些内容可以用做哪一类的素材。例如,我在讲授《离骚》时,让学生积累下面的素材:
屈原投江。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峰,绝妙的音乐多是悲壮的旋律。而高尚的情操却在壮烈的牺牲中。屈原面对楚国上下昏庸,郢都破灭,没有卖国求荣,而是凭着一颗“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忠肝义胆,与楚国共存亡。他将国家兴衰置于自己得失之上,这种精神永远激励着爱国志士,鞭挞着卖国之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屈原投江是一曲壮烈的悲歌,一捶击破昏暗的响鼓,一声震撼历史长河的惊雷,屈原是矗立于人类心中的永远丰碑。(可用于“爱国”话题)
在讲授先秦诸子散文中的《老子》的篇章时,让学生积累这样的素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需要不懈地努力奋斗。
老子告诉我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李贺虽只活到27岁,但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他的成功在于积累。他随身携带锦囊,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将纸片拿出来整理。这样就积累了许多创作素材,最终成为一位著名诗人。(可用于“积累”话题)
二、利用课前三分钟积累素材
从教十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让一个或者两个学生提前在黑板上抄一段优美文字、一首诗歌,或者一句名人名言、一组对联等等,然后让学生对自己所抄写的内容做点评、赏析,或者谈谈对自己的启示,也可以上讲台来讲个小故事、作即兴演讲,或向台下同学提问,形式不拘一格,只要能锻炼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并为大家积累素材就行。同时,要求每个同学准备一个摘抄本,把黑板上同学抄的内容分类抄在本子上。例如:
一个学生抄了这样一段话:“无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无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启示:这段话告诉我们做事要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努力去做好,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我就让学生把这段话抄在关于“恒心”类的材料中。
还有一个学生抄的是:“笑看失败,看出一种能力;笑看失败,看出一种稳重;笑看失败,看出一种冷静;没有永久的成功,也没有永久的失败,人要越挫越勇,不成熟的尝试永远胜过胎死腹中的策略。”我就让学生这段话抄在关于“勇气”,“坚强”类的材料中。
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积累的素材肯定不少,老师再利用作文课堂引导其进行有效的运用,学生作文水平自然会慢慢提高的。
三、利用写作课创作素材。
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没精打采,面对布置的作文题目,更是忧心忡忡,惶惶然不知所措,老师像讨债一样三番五次要作文,大部分学生为了应付,乱写一气来交差,少部分同学干脆抄一篇来交差。与其这样做无用功,还不如让学生先做片段练习,等写作的基本能力具备之后再写整篇习作。
我在教学中改变了以前的只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完成后交与老师批阅的模式,而是每次从一个方面入手,让学生写三、四个片段,按所写内容提出不同要求,规定字数。比如,写人物形象时,要求写一位亲人、老师或朋友,在描写过程中至少要用两种修辞手法并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每个片段不少于260字;写议论性散文时,我要求学生从社会关注、成长励志、道德修养三个方面入手,分别写三个片段,要求举例论证,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准确,每个片段不少于300字。通过这样的练习,我发现学生的作文进步很快,虽说写的只是片段,但无论在语言结构方面,还是思想内容上都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例如,一个学生写了这样一个片段:一天傍晚,有个人在沙滩上边散步边想:我要是有辆新车该多走运呀,我要是有一栋大房子就好了,我要是有份好工作、有个好妻子那才幸福呢。
这是,他的脚踢到一袋石头,他捡起来,把里面的石头一块一块地扔到海里,一边扔一边想,我要是有……当剩下最后一块石头的时候,他决定把它放在衣兜里带回去。到家仔细一看,他才发觉,那块石头是块十分宝贵的钻石。大家可以想象他在无意之中把多少钻石抛向了大海。
我们当中又有多少人,在期盼和梦想得到我们认为美好而珍贵的财富的时候,完全忽略了身边的宝贝。看看你的周围,你会发现你是多么幸运,幸福就在你身边,而你却全然不知。一块小石头可能是一块宝贵的钻石。我们的每一天都是一件珍品,不可替代,要懂得珍惜和利用它。如果你忽略了,把它们一块块地抛向大海,那就永远也找不回来了。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积累素材的方法,但我觉得对于我们当地的学生学习自主性比较差的实际情况,这三个方法效果还是比较显著些。总之,要写好作文,不是凭一朝一夕的功夫就可以,这就要学生既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能力的培养,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材料的积累。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用自己的手写出自己最诚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