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有很大的关联,也决定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小学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融入人本主义,可以极大地提高小学教育教学方面的管理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结合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人本主义理论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即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概念着重了强调人与人相互之间的和谐、尊重、互信和支持。相比于应试教育只注重于学生的成绩,人本主义理论更注重人的情感,注重人的心理感受。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时,将人本主义应用到实践过程中,会更加有利于小学生的综合发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本文将结合现阶段小学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并分析人本主义理论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并将其应用到管理当中,供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参考。
一、当前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行为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人格特征和认知能力来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然而,许多学校过于注重教材的地位,只关注了学校的升学率和学生的成绩,不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只要教师偏离课本开展教学活动就会被视为“越轨”,不注重培养学生和管理者的创新能力,这样也就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由于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教学管理往往更加注重的是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考试成绩的高低,往往会忽略掉对学生思想素质和价值观等人本理念相关的培养。在这种形式下,家长和孩子也就自然而然更看重成绩,也就不注意自身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等的培养。但是,在新课程的标准下,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来创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发扬人本主义精神。
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人本主义理论的应用对策
1.关爱学困生的成长
在学困生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关心,在平时的教育中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成绩好、积极性高,对班级活动和各项事情的参与积极性比较高。这一类的学生往往受到老师的喜欢,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和优秀学生的成绩和表现大相径庭,这就使得学困生变得自卑,觉得任课老师不关心他们。这时候,任课老师需要做的是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心和平等对待,不应存在偏见的眼光。除此以外,任课老师还应当对其闪光点进行主动地发掘,使得其能够在这个方面进行发展,让他们变得自信,变得对学习感兴趣。因为他们本身的心理的因素,对他们的责骂或者责备得到的不是促进,反而是适得其反的效果。老师不仅仅是指导知识的导师,更是人生性格和人生观培养的导师,一个好的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当学会去了解学生,通过与其的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通过自己努力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这时候的老师不仅仅是一个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通过这样的了解和交流能够使得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老师发掘学生的长处,培养他们的兴趣。
2.开展班级特色活动
班级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关键部分,同时也是对学生兴趣爱好培养的主要举措,班主任积极组织开展班级特色活动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对多种类型活动主体予以积极组织,帮助学生建设、管理社团小组,如,读书写作社团、科技文化社团、书画兴趣小组、体育兴趣小组等。当然,这些社团、小组的成立必须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搭配组合,并且每个社团、小组开展的时间、地点等要给予合理的安排及指导,不能让学生随意开展活动,否则适得其反。其次,班主任应组织学生共同开展多彩班级竞赛活动,以竞赛为载体对各社团、小组活动开展取得成效的检验,如,举行班级篮球赛、班级书画比赛、讲故事比赛、小习作比赛等,为学生提供才能展示平台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最后,班主任还应做好每次班级特色活动开展的存档工作,记录班级活动现场情况、事后感受,存档形式包含文字记录、现场照片、现场视频等多种类型,除此之外,也可以让学生填写反馈表,针对学生意见,对班级活动开展策略进行不断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在班级特色活动开展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生理发展特点予以全面考量,保证活动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可持续性,如此一来,可以让班级竞争氛围得以营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关注学生感情,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对于师生情感培养以及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所采用互动交流模式主要为“一对一”面对面交流以及“一对多”面对面交流,此种互动交流方法具有有效、直接的主要优势,但同时也会因空间、时间的限制而受到约束。因此,班主任可以对教育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应用,让空间、时间制约得以突破,如,建立班级微信群和班级QQ群,使用微信沟通、QQ沟通,就可以让此问题得以解决,同时可以避免小学生在面对面交流中的心理紧张感、心理波动感,对于双方深层沟通具有重要作用,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状况的前提条件下,可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对管理策略予以积极调整、有效补充。除此之外,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班主任也应引导学生对信息平台予以积极利用,如在正式上课开始之前,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搜索相关学科资料,如,在课后练习、作业完成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此类技术补充自身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的信息技术检索能力、知识整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习管理意识。
4.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
学生不但是学习与活动的参与者而且还是活动的主体,作为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的引路人,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现了问题或者遇到了他们不能够理解的,会向教师寻求帮助;学生的主体性是不分年龄大小的,即使是低年级学生也需要尊重他们的主体性,一、二年级学生比较敏感,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人格、需要、情感以及个性自由,这样才能够充分保障和体现“人本主义”。
参考文献:
[1]游琼英.尚个性、启智慧:课堂变革的健步行走——成都芳草小学“四四二”数学课堂研究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12,21(9):67-72.
[2]吴民祥,谢清连.人本主义课程观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6(2):70-73.
[3]常旌.人本化管理模式在小學管理中的思考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10,23(7):29-30.
[4]扈中平.教育研究必须坚持科学人文主义的方法论[J].教育研究,2003,24(3):14-17.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即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概念着重了强调人与人相互之间的和谐、尊重、互信和支持。相比于应试教育只注重于学生的成绩,人本主义理论更注重人的情感,注重人的心理感受。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时,将人本主义应用到实践过程中,会更加有利于小学生的综合发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本文将结合现阶段小学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并分析人本主义理论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并将其应用到管理当中,供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参考。
一、当前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行为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人格特征和认知能力来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然而,许多学校过于注重教材的地位,只关注了学校的升学率和学生的成绩,不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只要教师偏离课本开展教学活动就会被视为“越轨”,不注重培养学生和管理者的创新能力,这样也就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由于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教学管理往往更加注重的是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考试成绩的高低,往往会忽略掉对学生思想素质和价值观等人本理念相关的培养。在这种形式下,家长和孩子也就自然而然更看重成绩,也就不注意自身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等的培养。但是,在新课程的标准下,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来创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发扬人本主义精神。
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人本主义理论的应用对策
1.关爱学困生的成长
在学困生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关心,在平时的教育中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成绩好、积极性高,对班级活动和各项事情的参与积极性比较高。这一类的学生往往受到老师的喜欢,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和优秀学生的成绩和表现大相径庭,这就使得学困生变得自卑,觉得任课老师不关心他们。这时候,任课老师需要做的是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心和平等对待,不应存在偏见的眼光。除此以外,任课老师还应当对其闪光点进行主动地发掘,使得其能够在这个方面进行发展,让他们变得自信,变得对学习感兴趣。因为他们本身的心理的因素,对他们的责骂或者责备得到的不是促进,反而是适得其反的效果。老师不仅仅是指导知识的导师,更是人生性格和人生观培养的导师,一个好的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当学会去了解学生,通过与其的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通过自己努力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这时候的老师不仅仅是一个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通过这样的了解和交流能够使得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老师发掘学生的长处,培养他们的兴趣。
2.开展班级特色活动
班级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关键部分,同时也是对学生兴趣爱好培养的主要举措,班主任积极组织开展班级特色活动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对多种类型活动主体予以积极组织,帮助学生建设、管理社团小组,如,读书写作社团、科技文化社团、书画兴趣小组、体育兴趣小组等。当然,这些社团、小组的成立必须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搭配组合,并且每个社团、小组开展的时间、地点等要给予合理的安排及指导,不能让学生随意开展活动,否则适得其反。其次,班主任应组织学生共同开展多彩班级竞赛活动,以竞赛为载体对各社团、小组活动开展取得成效的检验,如,举行班级篮球赛、班级书画比赛、讲故事比赛、小习作比赛等,为学生提供才能展示平台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最后,班主任还应做好每次班级特色活动开展的存档工作,记录班级活动现场情况、事后感受,存档形式包含文字记录、现场照片、现场视频等多种类型,除此之外,也可以让学生填写反馈表,针对学生意见,对班级活动开展策略进行不断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在班级特色活动开展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生理发展特点予以全面考量,保证活动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可持续性,如此一来,可以让班级竞争氛围得以营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关注学生感情,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对于师生情感培养以及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所采用互动交流模式主要为“一对一”面对面交流以及“一对多”面对面交流,此种互动交流方法具有有效、直接的主要优势,但同时也会因空间、时间的限制而受到约束。因此,班主任可以对教育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应用,让空间、时间制约得以突破,如,建立班级微信群和班级QQ群,使用微信沟通、QQ沟通,就可以让此问题得以解决,同时可以避免小学生在面对面交流中的心理紧张感、心理波动感,对于双方深层沟通具有重要作用,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状况的前提条件下,可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对管理策略予以积极调整、有效补充。除此之外,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班主任也应引导学生对信息平台予以积极利用,如在正式上课开始之前,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搜索相关学科资料,如,在课后练习、作业完成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此类技术补充自身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的信息技术检索能力、知识整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习管理意识。
4.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
学生不但是学习与活动的参与者而且还是活动的主体,作为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的引路人,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现了问题或者遇到了他们不能够理解的,会向教师寻求帮助;学生的主体性是不分年龄大小的,即使是低年级学生也需要尊重他们的主体性,一、二年级学生比较敏感,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人格、需要、情感以及个性自由,这样才能够充分保障和体现“人本主义”。
参考文献:
[1]游琼英.尚个性、启智慧:课堂变革的健步行走——成都芳草小学“四四二”数学课堂研究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12,21(9):67-72.
[2]吴民祥,谢清连.人本主义课程观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6(2):70-73.
[3]常旌.人本化管理模式在小學管理中的思考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10,23(7):29-30.
[4]扈中平.教育研究必须坚持科学人文主义的方法论[J].教育研究,2003,24(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