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作为一种被普遍采用的评价方式,依然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后的结果与成效,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那么,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如何进行命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
一、增强试卷的亲和力,体现命题的人文性
在传统试卷中,试题的文字陈述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而且大多是指令性语言,试卷缺乏人文关怀,使学生一看就产生沉重感、紧张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在数学试题的表述及试卷的编制方面做了以下改革:首先,改变刻板的题型表述。如:把“判断题”说成“请你当回小法官”,体现出对学生的高度信任,学生看到这样的标题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把“选择题”说成“聪明的你一定能做出明智的选择”,这种赞赏和鼓励式的语言能让学生充满自信,同时也会格外细心地解决问题。其次,适时予以“友情提示”。在卷首加上了这样的按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又迎来了一次展示自我的好机会,这份试题不算难,相信你会有精彩的表现!”学生读了这段话,倍感亲切,顿时缓减了对考试的恐惧感,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在有些试题的后面可以加上适当提示,如有的应用题要考虑两种不同情况,可以在题后加括号注上“看谁考虑问题更全面”。试卷末尾,注上:“小朋友!试题已完成了吗?建议你有选择地检查一下,争取更好的成绩!”这既是对学生考试方法的指导,又起到激励的作用,激励学生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通过把真情、尊重、理解、信任融入试卷,增强了试卷的亲和力,缩短了学生与试卷之间的距离,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使他们感到考试既有趣又轻松,从而有效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投入解题,把考试的过程变为自我检验、自我展示的过程。
二、合理配置试卷难易度,体现命题的全体性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教学改革新的理念。试题难度要有一定的梯度,基础题、综合题、拓展题的比例一般可以是7∶2∶1,也可以是8∶1∶1,让后进生有成就感,也让中上等生有挑战自我的机会。同时,在解题要求上要增强灵活性。对于有多种解法的试题,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每多用一种方法解答加2分。”这是用加分鼓励的办法,使中上等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充分展示,从而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与之相应的成功体验。还可以设立选做题,比如要求从三道题目中任选两题解答,给学生选择的机会,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酌情选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三、展现认知过程,考察思维的过程性
传统试题比较偏重考察记忆知识的再现及对知识结论的运用,忽视对数学方法及知识形成过程的检测。运用这样的试题进行考查,容易造成教学过程中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也会严重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然而,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探索方法。为此,在试卷命题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认知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内容和形式要能够反映学生对公式、法则和数量关系的理解情况。
例1:计算6×0.5÷0.5×6时,下面几种算法中错误的是(?摇?摇)
①6×0.5÷0.5×6=0.5÷0.5×6×6
②6×0.5÷0.5×6=(6×0.5)÷(0.5×6)
③6×0.5÷0.5×6=6×0.5×2×6
④6×0.5÷0.5×6=6×(0.5÷0.5)×6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算法则和运算定律的实际意义是否真正理解。通过解题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运算顺序、定律,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例2: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把这个圆沿半径剪开分成若干个扇形,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解:4×2×3.14 4×2=33.12(厘米)
这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经历由圆到近似长方形的变化过程,否则多数学生将难以完成。因此,考试命题重视对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考查,同时也能引起教师对过程教学的重视,促进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实施。
四、倡导适度开放,体现命题的灵活性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所隐含的条件往往是客观随意的,所呈现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这种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地考虑问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因此,在命题中还应重视开放性试题的编拟设计,力求突破传统试题的表述方式和固定模式。
例5:小明要练45个毛笔字,已经练了5分钟,平均每分钟练3个。?摇?摇?摇 ?摇?摇(提出问题并解答)
这是一道问题开放的试题,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考虑提出自己喜欢的问题。这样既体现了人文关怀,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6:育才小学45名教师带着765名学生去公园秋游。公园的门票有三种:①成人每张60元;②儿童每张30元;③团体每张40元(50人及50人以上)。请你帮忙设计购买门票的方案。
对于这一题,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是:成人票买45张,儿童票买765张,共需费用:60×45 30×765=25650(元);第二种方案是:买团体票810张,共需要费用:40×810=32400(元);第三种方案是:买团体票50张,买儿童票760张,共需费用:40×50 30×760=24800(元)。由于题目没有要求设计出几种方案,因此学生设计出一种、两种或三种方案都有可能。这样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智慧,展示不同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能力,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对于这类试题的设计,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生活实际进行,做到有的放矢,充分体现其应用性、开放性和趣味性。
一、增强试卷的亲和力,体现命题的人文性
在传统试卷中,试题的文字陈述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而且大多是指令性语言,试卷缺乏人文关怀,使学生一看就产生沉重感、紧张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在数学试题的表述及试卷的编制方面做了以下改革:首先,改变刻板的题型表述。如:把“判断题”说成“请你当回小法官”,体现出对学生的高度信任,学生看到这样的标题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把“选择题”说成“聪明的你一定能做出明智的选择”,这种赞赏和鼓励式的语言能让学生充满自信,同时也会格外细心地解决问题。其次,适时予以“友情提示”。在卷首加上了这样的按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又迎来了一次展示自我的好机会,这份试题不算难,相信你会有精彩的表现!”学生读了这段话,倍感亲切,顿时缓减了对考试的恐惧感,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在有些试题的后面可以加上适当提示,如有的应用题要考虑两种不同情况,可以在题后加括号注上“看谁考虑问题更全面”。试卷末尾,注上:“小朋友!试题已完成了吗?建议你有选择地检查一下,争取更好的成绩!”这既是对学生考试方法的指导,又起到激励的作用,激励学生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通过把真情、尊重、理解、信任融入试卷,增强了试卷的亲和力,缩短了学生与试卷之间的距离,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使他们感到考试既有趣又轻松,从而有效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投入解题,把考试的过程变为自我检验、自我展示的过程。
二、合理配置试卷难易度,体现命题的全体性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教学改革新的理念。试题难度要有一定的梯度,基础题、综合题、拓展题的比例一般可以是7∶2∶1,也可以是8∶1∶1,让后进生有成就感,也让中上等生有挑战自我的机会。同时,在解题要求上要增强灵活性。对于有多种解法的试题,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每多用一种方法解答加2分。”这是用加分鼓励的办法,使中上等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充分展示,从而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与之相应的成功体验。还可以设立选做题,比如要求从三道题目中任选两题解答,给学生选择的机会,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酌情选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三、展现认知过程,考察思维的过程性
传统试题比较偏重考察记忆知识的再现及对知识结论的运用,忽视对数学方法及知识形成过程的检测。运用这样的试题进行考查,容易造成教学过程中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也会严重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然而,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探索方法。为此,在试卷命题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认知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内容和形式要能够反映学生对公式、法则和数量关系的理解情况。
例1:计算6×0.5÷0.5×6时,下面几种算法中错误的是(?摇?摇)
①6×0.5÷0.5×6=0.5÷0.5×6×6
②6×0.5÷0.5×6=(6×0.5)÷(0.5×6)
③6×0.5÷0.5×6=6×0.5×2×6
④6×0.5÷0.5×6=6×(0.5÷0.5)×6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算法则和运算定律的实际意义是否真正理解。通过解题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运算顺序、定律,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例2: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把这个圆沿半径剪开分成若干个扇形,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解:4×2×3.14 4×2=33.12(厘米)
这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经历由圆到近似长方形的变化过程,否则多数学生将难以完成。因此,考试命题重视对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考查,同时也能引起教师对过程教学的重视,促进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实施。
四、倡导适度开放,体现命题的灵活性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所隐含的条件往往是客观随意的,所呈现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这种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地考虑问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因此,在命题中还应重视开放性试题的编拟设计,力求突破传统试题的表述方式和固定模式。
例5:小明要练45个毛笔字,已经练了5分钟,平均每分钟练3个。?摇?摇?摇 ?摇?摇(提出问题并解答)
这是一道问题开放的试题,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考虑提出自己喜欢的问题。这样既体现了人文关怀,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6:育才小学45名教师带着765名学生去公园秋游。公园的门票有三种:①成人每张60元;②儿童每张30元;③团体每张40元(50人及50人以上)。请你帮忙设计购买门票的方案。
对于这一题,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是:成人票买45张,儿童票买765张,共需费用:60×45 30×765=25650(元);第二种方案是:买团体票810张,共需要费用:40×810=32400(元);第三种方案是:买团体票50张,买儿童票760张,共需费用:40×50 30×760=24800(元)。由于题目没有要求设计出几种方案,因此学生设计出一种、两种或三种方案都有可能。这样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智慧,展示不同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能力,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对于这类试题的设计,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生活实际进行,做到有的放矢,充分体现其应用性、开放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