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善 从800万到1.2亿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c596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谊兄弟制作总监陈国富第一次见乌尔善,与他讨论《画皮2》时,乌尔善还在粗剪《刀见笑》。“《刀见笑》花了多少钱?”“你看着觉得花了多少钱?”“两三千万。”
  答案是800万。
  3次见面后,乌尔善得到了1.2亿。
  他只拍过两部商业电影,一部考他如何抠门儿,一部看他如何把大把的票子砸在合适的地方。
  《刀见笑》,见笑
  《刀见笑》多为夜景,因为剧组的布景在白天看起来惨不忍睹。取景框不能拉得太广,必须对着演员的脸拍,因为戏装只有领口做得细致,下面则一塌糊涂。群众演员二十来个,过足了戏瘾,轮番饰演各路侠客、大小太监、师兄师姐。跑龙套的都是“自己人”:好友宁浩开场露脸,一旁举刀的小侠客是摄影师的翻译,劈他的是制片人的助手,制片人余伟国在宁浩身边喊“我们赢啦”……
  钱少,见笑。
  就是如此,乌尔善还是聪明地讲了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位老和尚在讲故事,故事内容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位老和尚在讲故事……如果《刀见笑》只有这一半,绝对是部让人眩晕到呕吐的电影,但它的确还有另一半:从前有个和尚在庙里讲故事,庙在山巅。
  在多伦多电影节,乌尔善没想到国外观众口味更重,对脏兮兮的场景和丑得匪夷所思的人物兴奋得很。
  国内试片后,主流声音说乌尔善“审美奇怪”、“恶趣味”。“中国主流有审美吗?都不太美。美国比较好的类型电影,《加勒比海盗》里的强尼·德普,那么帅的帅哥仍然是烟熏眼、脏牙——海盗就是那样生活的。为什么《刀见笑》里的屠夫要干净?为什么电影不能给你一个真实体验?粉嘟嘟的不是电影,是电视剧。”
  乌尔善早就知道大家对《刀见笑》的评价将会是两个极端,“喜欢这部电影的人,都不是因为它的完美,而是因为它的勇敢。它就是一个混蛋小子,有很多毛病、弱点、残缺,但很有勇气,很有生命力。”
  因为有勇气这样讲故事,2011年乌尔善获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而丑得不寻常的人物妆扮,让美术设计郝艺获同届金马奖最佳造型设计奖。
  “搁餐桌上,它就是一锅乱炖。”乌尔善说。
  《画皮2》,见效
  《刀见笑》在北京试映后,被很多人定性为“B级片”——血腥、暴力、有趣。在北美,这部电影被划分为PG-13级,13岁以下儿童需由父母陪同观看
  在好莱坞,从PG-13级跳跃至商业大片,大部分导演要用10年。乌尔善在这个“充满奇迹的地方”,只用了一部电影,两年时间。
  几段粗剪的《刀见笑》,竟也让陈国富这样的业内老手,给出了两三千万的心理价位,这或许也是业内评价“他是未来能为中国电影的审美和视觉带来冲击的人”的缘由。
  《画皮2》从2010年4月就定下由乌尔善执导,一年多的时间乌尔善一直在折腾剧本,他要把故事讲得很唯美。
  即便是构想的魔幻电影,依旧要考据历史:《关于汉代军队编制以及边防驻军方面的资料》、《汉代和亲公主的故事》……乌尔善看了近三十万字。甚至就汉代公主出行礼仪中侍卫的位置,各阶层人面见公主的仪容幅度,送亲队伍的随行人员,嫁妆如何摆放这些细节,托人致信求教社科院历史所杨英教授。
  影片中,天狼国的语言是古梵语,剧组请北大教授将台词翻译成梵语,拍成视频,让费翔每日练习;狐妖造型和裂变造型都是特效化妆,从美国请特效化妆师,一个镜头的妆要化上四五个小时。
  成本决定风格。《刀见笑》如果是个化了妆的小丑,《画皮2》则是惊艳的待嫁新娘。乌尔善说:“《刀见笑》的时候资源少,成本低,又要拍一个类型电影,就得想一点胆子大的、主意怪的招。《画皮2》更老实,要在主流的类型电影中获得更广泛的观众,取得情感共鸣,讲故事的方式就要照顾到一般观众的理解能力。我特别希望大家能被感动。”
  “大家”,指的是中国观众。
  导演与观众就像厨子与食客
  人物周刊:制片方与你见过3次就决定由你拍摄《画皮2》,有没有觉得自己很幸运?
  乌尔善:倒也没有。中国是个充满奇迹的地方,一切都有可能。我没有期待过这个东西,他愿意相信我,为什么我不相信自己呢?你只要相信我,我就展现一下我的能力。
  人物周刊:一些看过预告片的人评论《画皮2》里的人物造型,尤其是费翔,像《哈利·波特》里面的人物。
  乌尔善:可以理解,因为普通观众先看到的是《哈利·波特》,先入为主,但里面的很多文化元素都来自于东方。西方文化中没有光头使徒和圣者,光头绝对是西方电影从东方抄走的符号,根源就在于东方的佛教文化。我们看到的好莱坞电影都是在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吸取资源,非常开放。当大家在国外影片中先看到一些人物形象,回过头就说我们是抄的,实际上这是我们原来拥有的。我想做就是把东方文化作为可选择的元素,做一些原创的新形态出来。
  人物周刊:你曾说“我在成长,《刀见笑》却永远停在那里了”。
  乌尔善:我是个特别挑剔的人。拍电影带着一个想法,当自己能力不够时,得不断妥协和放弃,有一部分这种体验是很痛苦的。你没有做到最好,但你已经没有机会做到最好。电影一上映,这个过程就结束了,不可能对观众说“对不起,我改改”。
  人物周刊:这也是中国电影的一个困境——不能完全吸引观众。
  乌尔善:中国人对电影没有形成消费习惯。我小时候看电影是一种仪式,每周的露天电影院场面太壮观了,广场上成千上万人盯着银幕。现在中国人的娱乐太丰富了,去捏脚,去桑拿。大家知道在洗浴中心能得到什么样的服务,去K歌能得到什么样的娱乐,但是去电影院看一部中国电影会有很多风险——有可能是个很棒的电影,也有可能很烂。如果整个中国电影产业没有给中国电影形成质量保证,电影永远不会成为娱乐的第一选择。
  人物周刊:好莱坞电影取得了中国观众的信任。
  乌尔善:很多年轻观众能看美国电影就看美国电影,无论《黑衣人》还是《复仇者联盟》,也许故事老套,也许压根就没故事,但起码质量没问题,不会把故事讲得漏洞百出,制作也精良,幽默、惊险、很炫的特效……这都是电影作为娱乐最基本的。而大家到电影院里买中国电影的票时心里是很忐忑的,80元、60元不是随便花出去的。所以产业的安全感,建立电影对观众基本承诺这方面还是需要提升的,看一部中国电影,应该挺安全的,不会被骗,不会太失望,没有那么好,但也不差,能得到这个评价就不差了。但电影是否能超越卡拉OK,超越洗浴中心,超越麻将?
  人物周刊:之前你做过广告导演,如何区分广告、电影和艺术?
  乌尔善:拍广告是我的工作,但我的兴趣在纯艺术,装置、表演、影像都在做,越做这些,我越体会到电影的独特性。艺术可以是个人表达,商业电影必须不是个人表达,也不是个人创作。电影完成最终是在观众心里,不像画张画,无论有没有人看,梵高还是梵高,电影没人看就不是电影,它影印在观众的脑海里才能真正产生效应。
  人物周刊:在你看来,电影首先是娱乐?
  乌尔善:你想表达个人就做纯艺术,在美术馆里的都是艺术评论家、收藏家,大家喝点红酒,讨论艺术很好。在电影院,下了班的职员,逃课出来的学生,无所事事的街头游民带着女朋友谈恋爱购物吃饭,这么一些普通人,来到电影院,因为他们有需求,希望得到娱乐。如果你的创作不是针对这种心理和环境,可能都会有风险,因为你很可能把自己看作一个高高在上的教师,要教育观众,或者把自己看成医生,要治疗别人。我认为电影首先要让大家得到快乐,然后我会把一些观点和对人性的表达放在里面,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到大家。更像一个厨师——我不是先拿出各种养料分析表、维生素ABCD,你都去吃吧——好的厨师是做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食客吃得开心时就告诉他,其实这里有维生素C,对你健康有好处。导演与观众像厨子和食客的关系,而不是医生和患者,否则大家会觉得枯燥,没有乐趣。
其他文献
监管部门严格把关  美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重视,建立了较为全面与系统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担任食品监管职责的主要有人类与健康服务部、食品药品管理局、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与监测服务部等部门。  由于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一直比较分散,2010年,奥巴马政府推动食品安全体系改革,扩大了食品药品管理局的监管权力和职责,强调食品安全应以预防为主。根据新法案,食品药品管理局除了可以直接下令召回存在安全隐患
上世纪90年代初的“苏东波”之后,国内出现了要走回头路的声音,重提阶级斗争,反对“和平演变”,不再提改革开放。海内外都在关注中国究竟要向何处去。此时,《解放日报》头版连续发表了4篇署名“皇甫平”的评论:《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和《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一石激起千重浪,关于中国社会走向的争论风起云涌,直到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谈话
安德鲁·怀斯重要作品展“怀斯——与我们有关”,于2012年4月14日至5月12日在北京“元·空间”向公众开放。此次展览共展出40件不同媒介的作品,包括素描、水彩、干笔及蛋彩画,涵盖了怀斯整个艺术生涯中不同题材的作品,包括风景画作、人物画像、习作及其重要作品。  上世纪80年代,怀斯是被中国艺术界推崇的艺术家。他的作品静谧、荒凉、伤感、诗意,震撼了当时中国的年轻艺术家们。当时的艾轩、何多苓后来都通过
近来香港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国民教育科”。不少香港居民都是从大陆逃过去的移民,在潜移默化之下,下一代人多少会受到影响。但经过回归后十多年来的接触,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逐渐增强。虽然有时会对中央政府提出批评,但港人大多出于爱之深责之切的心态。  记得我替大儿子领儿童身份证的时候,其中国籍一栏,是印着“Chinese”和“British”(即中国人或英国人任你选择)。我当即选了“Chinese”。父亲
2012年法国大选,奥朗德向现任总统萨科齐发起挑战。为了和处处“老子天下第一”的萨科齐划清界限,他说,我将是一个“平民”总统,出身于平民,代表平民说话  假如奥德朗成功,他将是第五共和国历史上首位没有第一夫人的总统;他的对手萨科齐也将成为31年来第一个无法获得连任的法国总统    在法国的传统中,人们习惯用“大象”形容政党内的重量级人物。4月22日结束的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来自左翼的社会党候选人弗
走在暹粒的大街上,最好随身带点糖果。时常有孩子围上来,拽着路人的衣角,用生涩的普通话叫嚷:“姐姐漂亮”、“哥哥帅”,或者直接喊出他们的诉求——“糖果”。尤其在景点周围,孩子们总是先于风景涌出来,有的贩卖纪念品,有的直接用清澈的目光要糖,锲而不舍地跟着中国面孔的游客,好像糖果才是进入吴哥窟的门票。  在中国被磨得很硬的施舍之心,到了异国多少都会软化,你很难拒绝他们。  进入吴哥窟,孩子们被挡在外面,
选手登上舞台时,4位明星导师背对着他/她。不看外形,不讲背景,仅靠聆听歌声,导师来判断是不是要把其纳入麾下。  最近大火的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強调对音乐本身的注重。但宣传总监陆伟会同时强调它的真人秀属性。  版权方提供了几百页节目“宝典”;选手看似朴素却是精心设计的造型;用拍纪录片的方式来录选手故事,哪怕有失败比率;每一集的出场人物顺序都有当作品一样创作的剧本……一档看似强调纯音乐路线的节目
赵蕊蕊,前国家女排副攻手,身高1米96,曾经是女子排坛的亚洲第一高度、世界第一副攻手,因右腿不断伤病,过早退役。  退役后,画插画和写作成了她的生活重心。如此跨界,在中国专业体育运动员中不多见。从赵蕊蕊的谈吐中,听得出她的画面感很强,话语连贯,思路清晰。  作为曾经的半专业排球副攻手与漫画爱好者,我与赵蕊蕊聊她生命中最为美妙的两件事,她乐得讲那些媒体上不多见的有意义的事,和自己的观点。  登机前1
谢芳  电影演员,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银幕代言人。她主演的《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是60年代最经典的3部影片。    “驿外断桥边,寂寞无开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记不起是哪一年了,谢芳随某电影代表团访港,我和她有过惟一一次
吴云溥是我进上海市委宣传部后的第一位上司,当时是我们研究室的主任。最初只听说老吴是市委机关的大笔杆子。时间久了才知道他就是沪上鼎鼎有名的杂文家“楚云飞”。他的杂文,诙谐风趣,言之有物,引用古今中外的典故顺手拈来,刻画市井小民的心态活灵活现。  老吴出生在人文荟萃的安徽歙县,十几岁到上海一家药房当学徒。在抗战烽火中萌发爱国进步思想,1945年3月被中共地下组织吸收入党,随即去皖南解放区,进入抗大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