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中的激励对策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shen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养成教育,换言之就是要把学生提出的各项基本要求转化为他们自身的需要和行为,也就是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所以,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需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计划。文章提出班级管理中的激励对策:用正、反面事例,让学生具体感知;创设情境,感染行为;将心比心,心理换位。
  关键词:班级管理;养成教育;激励对策
  一、唤醒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所以,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需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计划。
  众所周知,即使是少年儿童的行为,也有特定的规律可循。这个规律就是人们首先产生内心的需要,随即才会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有了动机,自然而然就会付诸行动,最后满足自身原始的心理需要。实践告诉我们,如果抛开学生内心的需要,任何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都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大多教师会陷入一种苦恼之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教育者的督促下,基本能保持文明行为,但由于没有让这些文明行为成为他们的内心需要,一旦脱离教导,他们就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部分教育者把这些现象归因于自己养成教育方法不当。殊不知,这其实进入教育误区。
  二、师之意识
  或许很多教师都会单一地认为内心需要只是成人所拥有的,或者认为学生只有简单的内心需要。其实,孩子同样像成人一样,有物质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他们的喜好厌恶会与他们内心的某种需要联系起来,符合他们内心需要的,他们就会接受、喜欢,甚至不顾一切地追求;而与他们内心需求完全不符的,他们就会讨厌、拒绝。所以我们在实施养成教育之前,首先要有正确的意识,尊重学生的内心需要,将正确的教育意识、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学生的需要结合在一起,并且尽可能地唤起他们内心的需要,这样,养成教育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不玩火,安全用电,防溺水,不做危险游戏时,单纯地靠教师、家长的约束与督促,是很难达到效果的。当在教育中利用一定的方式,如表扬,奖励等,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唤醒了他们内心的需要,或者直接通过现实的案例令他们内心震撼,唤醒他们内心的生存需要、安全的需要、健康的需要等,这样,在日常行为中,他们便会自然而然地将那些规范与要求和内心的这些需要结合起来,指导自己的动机与行为,从而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与效果。
  三、唤醒的对策
  俗话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这和《孙子兵法》中强调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一定的相通之处。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不可为的……当学生懂得与内心的需要结合起来,文明行为、文明习惯就成了他们日常行为的准则。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是我们研究的重要之处。
  (一)用正、反面事例,让学生具体感知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用具体的正、反面的事例,让学生从观看、感受中辨是非、辨美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小学生正处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他们对事情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只是从表面现象去判断。比如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这个抽象的概念时,教师让学生多观看一些体育竞技场上奥运健儿为祖国争荣誉而拼命夺金、革命战争时革命将士为和平而浴血奋战之类的场面,让他们明白这些就是爱国精神的体现,继而用生活中一些平常小事来体现,从而唤起和强化他们内心的情感需要。
  一些不良的习惯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思想行为乃至健康。为了教育几个极有个性且父母忙于工作疏于教育的学生,笔者利用双休日带着他们来到附近的戒毒所参观,回来后学生在周记中写下他们此行的感受,唤醒了学生的健康需要。
  (二)创设情境,感染行为
  在小学教育中,部分学生自制力薄弱。教室的卫生工作是大多数班主任最头疼的问题之一,笔者在教育学生要保持班级良好的卫生时,多次的说教与亲生参与效果不明显。一天上午放学后,笔者让几个学生留下来,把课桌椅推得乱七八糟,又将垃圾篓里的垃圾倒在地上,把玻璃弄的污迹斑斑,看上去一片狼藉。
  接着学生一个个陆续回来了,笔者在一旁看着学生惊愕的脸孔,趁机问学生这样是否舒服?当学生都到齐了,便请他们一起劳动。不一会儿,课室被学生打扫得很干凈,笔者再讲如何保持身边卫生时,学生已经心领神会了,之后,教室的卫生情况也大有好转。
  (三)将心比心,心理换位
  将心比心,是我们经常说的劝慰性的话语,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换位。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经常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也会唤醒他们内心的某种需要与满足。
  这个学期开学初,兄弟学校一位四年级学生得了血癌,家里已经花费了全部积蓄而且债台高筑,区有关部门倡议全区上下为其捐款。面对这种情况,笔者首先在班里面详细介绍生病学生的情况,接着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生病时什么感受?自己在困难时是否需要别人伸出友谊之手?学生由于直接经验少,抽象思维能力还较低,这样的适时点拨,他们纷纷加入捐助行列。尤其是小关同学,她的爷爷在那几天因患癌去世了,她非常悲痛,对这有深切的体会。当时就毫不犹豫地拿出身上所有的钱,回家告诉了奶奶后,奶奶又亲自捐了五十元。
  养成教育是教育中的一个大命题,教师的教育方式将所要达到的目的即各种文明的习惯与学生的习惯、切身的利益结合起来,转化为他们内心的需要。
其他文献
摘要: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运用微课设计符合小学生心理需求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文章主要探讨微课的概念、制作环节以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提升数学课堂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运用探究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大力发展,互联网已经进入“Wed2.0”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互联网 ”全面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如
教育究竟为了什么?这是有关教育终极价值的追问,也是奠定教育工作者专业信念的基石。对此的不同回答,直接决定了教育工作者教育方式的价值取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者周国平先生认为:“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
摘 要:荀子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这说明礼仪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文明识礼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传承文明的需要。文章结合我校开展的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通过了解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同时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谈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小学生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来享有“礼仪之
摘 要:班级文化建设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做好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培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目的是学到更多的生活技能,以尽快融入社会。由于培智学生的身体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所以在教学和生活中更需要创设一个适合培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文章主要论述了培智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优化培智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培智学校;低年级学生
摘要:队列队形的应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合理运用队列队形,特别对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特校对于队列队形在体育课中的地位与作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有人认为队列队形可有可无,有人认为队列队形只是一种形式。文章根据这一现象,探讨了队列队形教学在特校体育课中运用的相关问题,望能引起体育教师的重视。  关键词:特殊教育;体育;队列队形  特殊学校
摘 要:当前,教师有必要在日常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从而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文章通过阐述当前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背景与意义,阐明教师应当如何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望能为教师今后开展日常英语教学的传统文化渗透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英语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如今,随着英语教学覆盖面的日益广泛,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英语教学,而对于大多数小
摘 要:外语阅读对于学生语言学习和语言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课内阅读素材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甄选合适的课外分级读物作为补充,同时要不断学习阅读教学能力,更新教学观念,运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基于此,笔者从四个维度阐述如何聚焦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提升进行绘本教学:以模块话题为核心精选合适的分级绘本;想象不设限,激发阅读兴趣;巧设问题链,推动阅读进程;教授阅读策略,培养独立阅读者。  关键
摘要:新课标要求“数学要学有所值,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有所获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应得到相应的收获”。目前数学科在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差异较大,对数学的认知水平也不同。因此,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应采取分层教学,这样有助于教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农村学校;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摘 要: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一点在课堂教学效率中得到体现。文章论述师生互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新课引入做到“新”与“趣”,为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尊重学生、引导学生,适当转变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互动教学;教学氛围  共同参与、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是影响教材实施
摘 要:美术教育是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方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奠定有效的基础。文章围绕创新思维的培养展开论述和分析,认为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创新教育的前提,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激发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通过以上的系列操作,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情趣的教育目的。  关键